信阳茶产业发展与茶叶类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202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8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阳茶产业发展与茶叶类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信阳茶产业发展与茶叶类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信阳茶产业发展与茶叶类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信阳茶产业发展与茶叶类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信阳茶产业发展与茶叶类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阳茶产业发展与茶叶类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docx

《信阳茶产业发展与茶叶类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阳茶产业发展与茶叶类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阳茶产业发展与茶叶类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docx

信阳茶产业发展与茶叶类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一一年十月

一、专业建设基础4

(一)区域产业优势4

(二)专业建设成绩斐然5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明显6

(四)教学团队建设成绩显着7

(五)实训条件较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9

(六)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11

(七)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合制度11

(八)社会声誉好、社会服务能力强12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12

(一)区域产业现状与人才社会需求12

(二)专业定位16

三、专业建设内容17

(一)专业建设思想17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8

2.课程体系与教材改革18

3.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改革18

4.教学团队建设19

5.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9

6.深化校企合作19

7.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研究19

8.建立“第三方评价”评价体系20

9.进一步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社会服务的能力20

四、改革举措20

(一)专业建设存在主要问题20

(二)主要改革举措21

1.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21

2.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4431”教学模式。

22

3.开发基于茶叶企业工作过程、体现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

24

4.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27

5.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改革27

6.教学团队建设28

7.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30

8.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育人质量32

9.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实现“双对接”35

10.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36

五、专业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指标36

六、专业建设预算42

七、预期效益43

(一)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43

(二)推进校企对接,深化校企合作43

(三)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43

(四)强化实践育人,切实推动实践教学改革44

(五)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高44

八、保障措施44

(一)加强组织领导44

(二)构建校企共赢机制45

(三)完善激励考核制度46

(四)项目建设管理制度46

(五)资金保障46

一、专业建设基础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创办于1982年,专业名称先后为茶叶和茶学专业,2005年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精神,调整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是目前我省高校中唯一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三年制专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校具有豫南特色的专业和优势专业之一,2001年被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002年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

2009年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依托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200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高校信阳毛尖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被确定为“信阳市茶叶加工与检测工程技术中心”。

1997年教学成果“茶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与技术开发、推广相结合的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教学成果“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茶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主持的教学成果“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的实践”和参加的教学成果“高职高专院校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4年《制茶工艺》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教育部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

2007年茶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一)区域产业优势

信阳地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豫南地区,该地区茶园广阔,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中国名茶-信阳毛尖。

目前,信阳市有10个县区、133个乡镇、1245个行政村产茶,茶叶加工企业306个,茶叶专业合作社26家,茶农95万人,茶叶从业人员100万人。

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茶叶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3家,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级着名商标9个,市级知名商标18个;省级茶叶名牌5个,省级质量管理先进企业2家。

现有茶园面积150万亩,年茶干茶36万吨,综合产值40多亿元。

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

自1992年以来,信阳已经连续举办了19届茶文化节,以茶为媒,弘扬茶文化,扩大开放,提高了信阳知名度,促进了信阳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尤其是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把茶产业作为信阳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抓。

2006年出台了“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制定了“信阳市‘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年4月22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把信阳市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提出把信阳建成特色产业示范区,具有信阳特色的茶叶等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

到2020年,茶叶面积发展到300万亩,产量达5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l0000元以上。

(二)专业建设成绩斐然

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成绩斐然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是我校具有豫南特色的专业和优势专业之一,先后被批准为“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制茶工艺》和《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分别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制茶工艺》精品课程是我国近20个高等教育茶学类专业中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高职高专茶叶类专业中惟一的1门国家精品课程,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高职高专和本科茶学类专业中2门国家精品课程之一。

《中国茶叶》等茶叶专业期刊进行了报道,在茶学教育界引起巨大的反响。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明显

2009年主持的教学成果“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的实践”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突破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传统的培养目标定位,适应社会需求,调整高职高专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以理为主,文理渗透”的理论教学体系

3.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核

(1)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2)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3)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并与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考核相结合,逐步推行毕业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5)以提高岗位竞争力为目的,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成立了学生社团——茶艺协会和学生茶艺队,连续三次荣获中国茶都——信阳茶文化节茶艺表演比赛银奖。

茶艺协会2003年被学校评为“四星级社团”,2004年、2005年、2008年、2009年被学校评为“五星级社团”。

组织开展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举行课程论文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信阳茶文化节等大型社会活动、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讲座。

表12007年-2011年外请茶叶专家学术报告一览表

报告题目

报告人

职称

工作单位

参加人员

报告时间

茶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鲁成银

博士生导师

研究员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茶学师生

070429

日本茶产业发展现状

王亚雷

日本中国茶业协会会长

日本

茶学师生

070429

信阳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吴锡端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茶学师生

070429

茶叶清洁化生产

夏涛

副校长

博士生导师

教授

安徽农业大学

茶学师生

060429

茶叶品牌建设

姜含春

硕士生导师

教授

安徽农业大学

茶学师生

070429

茶与世界论坛

刘勤晋

博士生导师

西南大学

茶学师生

100428

茶与世界论坛

龚淑英

硕士生导师

教授

浙江大学

茶学师生

100428

闽豫茶产业合作

亢崇仁

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茶学师生

110429

闽豫茶产业合作

王文礼

八马茶叶集团公司经理

茶学师生

110429

(四)教学团队建设成绩显着

茶学专业教学团队被批准为200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首批立项建设项目(教高[2007]88号文)。

教育部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科技特派员4人,市级科技特派员4人,信阳市青年科技专家4人。

茶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5人,专任教师9名,占60.0%;兼职教师6名,占40.0%。

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3人,助教2人;来自茶叶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兼职教师中研究员1人,高级经济师1人,茶叶行业能工巧匠1人;硕士学位7人,占58.3%,在读硕士2人。

50岁以上教师2名,占13.1%,40-49岁教师7名,占46.7%,35岁以下青年教师6人,占40%。

梯队结构合理。

表2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教师名单(项目参加人员)

序号

姓名

年龄

学位

学历

职称

职务

职业资格证书

1

郭桂义

48

学士

本科

教授

系主任

高级技师

2

孙慕芳

32

学士

本科

讲师

系副主任

中级技师

3

袁丁

45

硕士

本科

高级实验师

系书记

高级技师

4

王广铭

40

硕士

本科

副教授

系书记

高级技师

5

刘建军

35

硕士

研究生

讲师

实验室主任

高级技师

6

陈义

30

硕士

研究生

讲师

教研室主任

7

刘佳

28

硕士

研究生

助教

教研室副主任

中级技师

8

张洁

29

硕士

研究生

助教

9

史洪中

45

学士

本科

教授

校科技处副处长

高级技师

10

吕立哲

47

学士

本科

研究员

信阳市农科所园艺特产研究室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

高级技师

11

阚贵元

54

大专

专科

高级技师

五云茶叶集团公司总经理

高级技师

12

刘文新

40

硕士

本科

高级经济师

河南文新茶叶有限公司

董事长

高级技师

13

倪宝春

42

大专

专科

高级技师

五云茶叶集团公司总经理

高级技师

14

卢文全

57

大专

专科

卢氏茶叶集团公司董事长

15

马健

36

大专

专科

河南申林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专任教师均有企业工作经历并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

5人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

有机茶认证员1人,国家评茶、茶艺高级技师(一级)9人,技师(二级)2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3.3%。

其中1位被评为学校优秀“双师型”教师。

专业教师多次担任全国名茶评比会、河南省名茶评比会、信阳茶文化节茶叶评审会和茶艺表演比赛评委;先后获“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十大茶人”、“信阳市十大茶叶技术推广名人”、“河南省十大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先后有8项成果获地厅级以上奖励,其中,省部级二等奖3项。

目前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2项、信阳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

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

参加起草制订河南省地方标准《无公害信阳毛尖茶DB41/T336-2004》。

主持起草制定了GB/T22737-2008《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聘请了多名校外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

(五)实训条件较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我校自创办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以来,一直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作为特色、优势专业进行建设,重视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

为此,学校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茶叶审评实训室、茶叶分析与综合利用实验实训室、茶树栽培实训室、茶叶标本室、茶文化(茶艺)实训室、校茶叶研究所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特别是建立了“教学、生产、科研”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企业法人校茶叶研究所。

拥有GC-MS联用仪、毛细管电泳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膜分离等仪器设备,茶叶标本室拥有茶叶标本近600种。

茶文化(茶艺)实训室,近年来随着茶艺、茶文化的不断普及,茶文化逐渐成为新兴行业,目前市场上茶文化人才稀缺。

我校投资30万元建立校内茶文化(茶艺)实训室,拥有整套茶艺表演设备和茶具,主要对学生进行茶艺技能的训练,并对学生茶艺协会开放,成立了学生茶艺队。

企业法人校茶叶研究所为“教学、生产、科研”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有茶园和3个制茶实训室,拥有茶树修剪机、采茶机等机械,进行茶园管理技能的训练,配有先进的制茶设备、包装设备和茶叶专用冷藏保鲜库,可以进行信阳毛尖茶、扁形茶和卷曲形茶等名优茶及炒青、烘青绿茶加工、包装、贮藏实训。

在生产季节,专业教师带领指导学生,从事信阳毛尖茶的品质鉴定、定价、精制加工、贮藏保鲜、包装、经营等各个环节的生产实训,形成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模式,保证学生获得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训练,在功能上实现了“教室、实训室、车间”一体化,在教学上实现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生产实训”一体化,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零距离的贴近,学生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以完成职业环境、职业规范的训练为主。

在平等互利互惠基础上,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信阳市马鞍山茶叶试验场、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中日合资申林茶叶有限公司、信阳市茶叶试验站、河南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文新茶叶有限公司、卢氏茶叶有限公司等10处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教师为基地提供技术服务。

企业作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习、综合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实践提供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六)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该专业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综合实训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每年春季结合春茶生产,集中1个月时间到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等茶叶企业进行综合实训(带薪),参加茶叶生产经营实践和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茶叶生产经营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毕业实习以顶岗方式进行,学生到茶叶企业或技术推广单位进行为期1学期的带薪实习。

使学生进入生产实际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七)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合制度

为了打造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就业技能,从三个方面拓展学生能力基础:

第一,推行职业素质教育,拓展专业基础;第二,加强企业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第三,实行“双证书”制度,让学生持有毕业证书的同时持有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评茶员、茶艺师)。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双证书”率达到100%,一次就业率达到96%以上。

针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及用人单位的反馈结果表明,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毕业生能力突出,技能过硬、职业素质高。

(八)社会声誉好、社会服务能力强

专业教师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多年来,对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农民开展了多项社会服务,社会反响大,社会评价高。

2000年5月,我国着名茶学专家、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主任林鹤松教授来校讲学期间,对我校茶学专业教学给予高度评价,为茶学专业题词:

“坚持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联姻之路,为振兴华茶、发展信阳经济服务”。

2004年4月,我国着名茶学专家、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农业高等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园艺学科茶学组组长、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施兆鹏教授来我校讲学期间,对我校茶学专业教学给予高度评价,并欣然题词:

“汤涵淡泊,味寓苦甘”。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詹罗九教授来我校讲学期间,为茶学专业题词:

“愿信阳农专茶学专业成为河南‘书乡、茶乡,书香、茶香’”。

2007年和2010年在全国高校茶学学科教学改革与建设研讨会上介绍了我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经验,2009年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慕名来我校就茶叶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进行学习交流。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区域产业现状与人才社会需求

1.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并把这一健康饮料推广到全世界,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现在全世界有51个国家和地区产茶,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

茶叶作为清新、健康、天然的饮料,在21世纪将会有很大发展,21世纪将是茶的世纪。

2010年全球茶叶总产量406.7万吨,其中出口172.9万吨,进口161万吨。

茶叶也是我国的传统饮料,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更促进了茶叶消费。

我国有20个省、区产茶,茶叶也是我国的传统饮料,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更促进了茶叶消费。

我国有20个省、区产茶,2010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95万公顷,约占世界茶园面积总量的50%,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茶叶产量145万吨,占全世界产量的35.6%,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出口量30.24万吨,占世界出口总量17.5%;居世界第三,创汇7.84亿美元,是我国农产品中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指出,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发展茶叶等特色产业,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河南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

近年来,茶产业发展明显加快。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先后出台《关于印发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豫政办〔2011〕44号)、《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1〕100号)加强茶产业发展。

根据文件精神,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300万亩,茶叶总产量18.2万吨,茶叶总产值234亿元,流通业增加值90亿元,精深加工业增加值20亿元。

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6-10个、销售额超0.5亿元的龙头企业20-25个,上市公司2-3个;新创建国内知名品牌4-6个、省内知名品牌10-15个。

建成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2个,建成交易额超5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2-3个,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茶叶交易平台和网络交易系统1个。

以信阳八县二区、桐柏为重点发展区域,加快生产基地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创建、茶文化与茶旅游开发、消费群体培育。

茶产业是信阳市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

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自1992年起,连续19届国际茶文化节,打造中国茶都形象。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根据《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提出把信阳建成特色产业示范区,具有信阳特色的茶叶等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

2009年12月卢展工书记在信阳调研时一言点题,信阳市上下联动,百日攻关,“信阳红”横空出世,一茗天下。

长期困扰信阳茶产业的夏秋茶利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农民种茶的积极性高涨。

目前,信阳市已形成绿茶、红茶比翼齐飞,并肩发展的可喜局面。

根据信阳市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每年新增茶叶基地30万亩,到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3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0万吨:

力争到“十二五”末,每个产茶县区都要培育2~3家销售额超亿元的茶业龙头企业,全市培育2~3家销售额超10亿元的国家级茶业龙头企业。

2.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独立的茶叶教育体系,设置独立的茶学茶叶专业,而我省高职院校中仅有我校设置有茶叶专业。

根据《信阳市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意见》:

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兴茶。

信阳农专、农科所、科技及农业等部门要抓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严格按有机茶栽培标准,规范和指导基地建设工作。

通过组织茶农到扶贫学校、农业院校培训学习等形式,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达到每百亩茶园有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技术员,每千亩茶园有一名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试验、示范,传播茶叶技术知识,带动辖区茶产业的发展。

按此规定计算,未来几年内信阳地区要培训农民技术员人数达10000余人,茶叶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净增1500余人。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豫政办〔2011〕44号》指出,以现有茶学专业为基础,组建茶学院(系),为全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重点任务分解方案(豫政办〔2011〕93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1〕100号)指出,加强茶产业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茶艺师、茶叶加工技师、评茶员(师)的培训认证工作,大力引进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及茶文化旅游等涉茶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同时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力培养涉茶人才,为茶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经市场调研证明,信阳及周边地区茶叶行业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高职高专类高端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茶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虽然信阳产茶历史悠久,茶业已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但从信阳茶叶产业开发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改造低产茶园;推广应用茶树良种;进一步提高信阳毛尖采制质量,规范技术,提高茶叶品质;试验推广应用毛尖机械化加工;推广应用茶叶低温冷藏保鲜技术等等。

都需要大量的高职高专高端技能型人才。

茶叶已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加之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信阳地区的发展,信阳以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对茶叶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紧迫。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农业必须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茶叶产品必须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要使我省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增强优势,必须努力提高茶产业综合实力和茶产品质量,其关键在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茶产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较高比例的高职高专高端技能型人才。

对茶叶科技人员需求将大幅增加。

(二)专业定位

1.人才培养目标

(1)近来来,茶文化和茶科技成为推动茶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根据这一产业发展动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茶叶科学的基本理论、茶树栽培、育种、茶叶加工及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