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084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最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填充在灯泡中作保护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C.还原性铁粉在葵花籽包装内作除氧剂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KClO3、Al2O3、P2O5都是氧化物

B.金刚石、液氧、水银都是单质

C.NH3•H2O、NaCl、KNO3都是盐

D.盐酸、生石灰、生铁都是纯净物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硫粉: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B.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D.加碘盐的溶液滴到淀粉上会出现蓝色

5.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

”tia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s在化学变化中能得到1个电子B.Ts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7

C.Ts是非金属元素D.Ts的质子数是117

6.下列是小强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生活中的化学

B物质的结构

①新装修屋内主要污染物﹣﹣甲醛

②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NO2、SO2

③煤气中毒的原因﹣﹣CO

①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②金刚石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③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C化学中的守恒思想

D物质的俗称

①加水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

②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③参与反应物质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①Na2CO3:

小苏打

②C2H5OH:

酒精

③CaO:

熟石灰

 

A.AB.BC.CD.D

7.甲化工厂排放的酸性污水和乙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共含有以下6种离子中的各3种:

K+、OH-、CO32-、Ba2+、H+、NO3-,则甲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所含有的3种离子是(  )

A.K+、Ba2+、NO3-B.K+、OH-、CO32-

C.Ba2+、H+、NO3-D.OH-、K+、Ba2+

8.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3:

2,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

2

D.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大

D.t2℃时,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的溶液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H4、CO气体

区分

点燃,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Cu(NO3)2(AgNO3)溶液

除杂

加入过量的铜、过滤

C

Na2CO3(NaOH)

检验

①取样,加水溶解

②滴加无色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D

MnO2、K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A.AB.BC.CD.D

11.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稀HCl中加入NaOH溶液

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C.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硝酸钾固体

D.

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12.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C

CO2

CO

B

CaCO3

Ca(OH)2

CaCl2

C

MgO

H2O

O2

D

NaCl

NaNO3

NaOH

A.AB.BC.CD.D

二、填空题

1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为_____.

(2)补锌可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口服液,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填一种即可).

(4)人呼吸产生的CO2若不能及时排出,滞留在血液中会使血液的pH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三、简答题

14.【最新】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会,新丝绸之路又一次使我国的悠久文化、先进技术及特色优质资源走向世界.

(1)今年5月,巴彦淖尔中欧专列承载着来自五原的葵花籽首发,从营养角度分析,葵花籽富含__(填序号)、维生素、无机盐等。

A蛋白质B糖类C水D油脂

(2)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丝”指的是蚕丝,蚕丝的化学成分与动物毛发相似,鉴别蚕丝与棉花的方法是____(填序号).

A看颜色B摸手感C燃烧法D闻气味

(3)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和木炭等组成.黑火药中至少含有__种元素,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

S+2KNO3+3C═X+3CO2↑+N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4)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钢轨采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实现无缝焊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科普阅读题

15.锂电池是指电极材料含金属锂或含锂化合物,使用非水溶液做离子导体的电池。

银白色的金属锂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种,它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就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成氧化锂;锂还能和水剧烈反应变成氢氧化锂(LiOH),同时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构成,正极材料(如石墨)和负极材料(如LiCoO2)均能传导电子,电解液在正、负两极之间起输运离子、传导电流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短路及热冲击等滥用的状态下,电池温度迅速升高,常常会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锂的物质性质有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锂离子电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LiCoO2,其中Li为+1价,则Co的化合价为_____。

(4)锂电池使用非水溶液做离子导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安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推断题

16.A-H为初中化学常观物质。

其中A、E为氧化物且E为常见的液体,B、D为碱,H、G为单质,C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F为胃酸的主要成分,反应A→G为光合作用。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G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六、实验题

17.根据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备O2的装置为_____(填序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2)实验室在D装置中制备H2,有孔塑料片上应放的药品名称是_______;用F收集H2时导入气体的导管端为_____(填“b”或“c”);

(3)图中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气体发生装置有_____。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O2,最好选用装置_____(填序号),把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O2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_____端(填“b”或“c”)连接上一个量筒。

(5)实验室用电石(主要成分CaC2)和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石制得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酸性气体,为了得到较纯净的C2H2,可将气体通过_____溶液后,用排水法收集。

七、科学探究题

18.“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那些?

(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

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

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验过程)Ⅰ:

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褪色。

Ⅱ:

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________。

实验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储藏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水果、蔬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八、计算题

19.为测定镁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先称取5g混合物,放入一干净的烧杯中,然后取50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平均分五次加入其中,充分反应,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0.05

m

0.15

0.18

n

(l)上表中m=_____、n=_____.

(2)请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氮气填充在灯泡中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B、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是因为通电时能够发出五颜六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铁粉具有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

B。

【点睛】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B

【详解】

A、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

B、金刚石、液氧、水银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B正确;

C、NH3•H2O属于碱,不是盐,故C错;

D、盐酸、生铁都是混合物,故D错。

故选:

B。

3.B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4.B

【解析】A.在氧气中点燃硫粉: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在空气中是淡蓝色火焰;B.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铵根与氢氧根结合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C.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无明显变化;D.加碘盐中的“碘”是碘元素,以含碘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碘的溶液滴到淀粉上会出现蓝色中的“碘”是单质。

选B

5.B

【解析】

A、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Ts在化学该反应中能得到1个电子,正确;B、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7,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是117,错误;C、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D、由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该元素原子序数是117,所以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7,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6.A

【详解】

A.新装修屋内主要污染物是甲醛;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NO2、SO2;一氧化碳有毒,会造成煤气中毒,故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变,也可能不变,故错误;

D.Na2CO3俗称苏打;CaO俗称生石灰,故错误。

故选:

A。

7.C

【详解】

甲厂的污水为酸性,说明含有氢离子,而氢离子不能和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共存,因此乙厂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碳酸根离子不能和钡离子共存,因此钡离子不能在乙厂,应该在甲厂;因为溶液中必须存在阴阳离子,甲厂中不能只含有氢离子和钡离子阳离子,所以硝酸根离子应该在甲厂,则乙厂含有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及阳离子钾离子;甲厂含有钡离子、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故选:

C。

8.D

【详解】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3:

2,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

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所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据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反应可表示为:

A2+3B2=2AB3。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若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就是氧化物,否则就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没有A原子,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

C、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比较析出晶体的大小,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3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5g,形成75g的溶液,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0.C

【详解】

A、CH4、CO气体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点燃,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的是甲烷,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过量的铜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C。

11.D

【详解】

A、稀HC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原溶液中含有水,水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原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硝酸钾固体,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且溶质质量分数的起点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

D、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pH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pH=7;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的pH=7,再加入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12.C

【分析】

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完全物质间转化的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

【详解】

A、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

C、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正确.

D、NaCl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假设能实现,对应的生成物是氢氧化钠和硝酸盐,均易溶于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通过列举具体反应,判断物质间是否可以实现一步反应的转化,采用排除法(即发现一步转化不能实现,排除该选项)是解答本题的捷径.

13.煮沸Zn太阳能变小

【详解】

(1)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蒸馏,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

煮沸;

(2)葡萄糖酸锌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锌.故填:

Zn;

(3)可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等;故填:

太阳能;

(4)pH值小于7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如果人体中的CO2不能顺利的排出体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血液的酸性增强,则血液的pH会变小;故填:

变小.

14.ADC五K2S2Al+Fe2O3

2Fe+Al2O3

【详解】

(1)从营养角度分析,葵花籽富含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故填:

AD;

(2)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属于植物纤维,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花;故填:

C;

(3)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黄和木炭等组成,共含钾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硫元素与碳元素五种元素;由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X+N2↑+3C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相等,

N、O、C的原子个数前后相等,

而反应物中有S、K元素,生成物中应一定有S、K元素,

则X中含有S、K元素,

反应前共1个S原子,共2个K原子,

则X中共1个S原子,共2个K原子,

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X的化学式为K2S;

故填:

五;K2S;

(4)铝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2Al+Fe2O3

2Fe+Al2O3.故填:

2Al+Fe2O3

2Fe+Al2O3。

15.银白色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32Li+2H2O═2LiOH+H2↑避免过充、过放、短路及热冲击或使用保护元件等(答一条即可)

【详解】

(1)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等,金属锂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固体、密度小等;故填:

银白色;

(2)由题干材料可知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薄膜和电解液构成;故填:

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

(3)在LiCoO2中Li为+1价,氧为-2价,设Co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2=0,x=+3;故填:

+3;

(4)锂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Li+2H2O═2LiOH+H2↑;故填:

2Li+2H2O═2LiOH+H2↑;

(5)安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措施有:

避免过充(或避免过放、短路、热冲击等;使用保护软件等)。

故填:

避免过充、过放、短路及热冲击或使用保护元件等(答一条即可)。

16.H2OO2复分解反应

CO2+Ca(OH)2=CaCO3↓+H2OCa(OH)2+Na2CO3=2NaOH+CaCO3↓

【分析】

此类题型是中考中的一个常见难题、拉分题。

主要难在将初中化学所学综合,多角度去分析。

因此要求学生对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可能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要有深刻的记忆,故这一类型的题目较难,但题目会有非常明显的突破口。

【详解】

根据题目可知“E为常见的液体”得E为H2O;“B、D为碱,H、G为单质”告诉我们B、D、H、G的分类;“C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C为CaCO3,而能生成碳酸钙的碱只有Ca(OH)2,可知B为Ca(OH)2;继续由B→D,及由Ca(OH)2得到的碱只有NaOH,则D为NaOH;由“F为胃酸的主要成分”得F为HCl;F→H表示能由HCl得到的单质,单质只能是H2,故H为H2;最后得知A→G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中水已经是E了,因此A只能是CO2,G可以和H2反应,所以G是O2。

故得A:

CO2、B:

Ca(OH)2、C:

CaCO3、D:

NaOH、E:

H2O、F:

HCl、G:

O2、H:

H2

则A→G的反应为光合作用,方程式为

A与B的反应为CO2与Ca(OH)2的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B→D的反应时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2NaOH+CaCO3↓

故答案为H2O;O2;复分解反应;

;CO2+Ca(OH)2=CaCO3↓+H2O;Ca(OH)2+Na2CO3=2NaOH+CaCO3↓

【点睛】

突破口:

这一类型的题目突破口都在题目或者题目所给的图中,要掌握好哪些是关键信息与相对应的关键反应,关键性质等联系起来,即可保证这一类型题目的正确率。

难点:

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配平

17.C2KClO3

2KCl+3O2↑锌cADEBbCaC2+2H2O═C2H2↑+Ca(OH)2NaOH

【详解】

(1)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 2KClO3

2KCl+3O2↑;

(2)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F收集H2时导入气体的导管端为c,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锌; c;

(3)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