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968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docx

《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docx

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

广东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

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

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

第二节首都北京

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

第四节西部地区

第五节祖国的宝岛——台湾

第六章:

第一节:

东北(第2课时)

第六章:

第一节:

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及工业情况

2、了解东北地区能成为工业基地的原因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有关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

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及工业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东北的地形及气候

2、东北地区的地图

二、新课教学

1、提问:

东北地区除了有许多森林资源之外,地下还埋藏着丰富的土地资源。

2、指导学生读图6.14“东北主要矿产资源与工业城市分布图”,找出本地主要的矿产以及它们所发布的地方。

3、阅读课本P.31,结合地图册,完成课本活动第1~3题。

煤炭、铁矿、石油等。

煤炭:

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抚顺、本溪、黑龙江的鸡西、鹤岗;

铁矿:

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本溪

石油: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庆油田、吉林松原油田、辽宁辽河油田

3、提问:

在东北地区哪些工业生产在方便、最好?

对照地图回答。

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等

4、教师小结:

东北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建设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它利用本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的矿产资源,逐渐形成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传统工业基地,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5、在图中找出本地主要的工业中心和主要的生产部门。

6、东北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本P32中一段话。

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老化等

7、怎样解决问题?

课本P32中一段话。

体制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企业

8、对比课本P33案例“鲁尔区的兴衰与发展”

9、提问:

〈1、〉德国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发展传统工业的条件有哪些方面相似?

〈2、〉说说东北的传统工业改造及发展可从中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

10、小结

三、课堂练习:

1、在鞍山建立钢铁企业,其主要的有利区域因素是()

A、接近原料、燃料产地B、接近大量廉价劳动力

C、接近消费市场D、水源充足

2、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以()为主的工业基地

A、以重工业B、轻工业

C、北方最大D、全国最大

板书设计:

重工业基地:

地位:

全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问题:

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老化

发展:

振兴东北

第二节:

北京(第1课时)

第六章:

第二节:

首都北京(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地图好资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

2、通过课本材料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的城市职能。

3、了解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感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

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地在哪?

北京

二、学习新课

1、学习P36祖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完成P36活动。

2、结合地理图册,请打开课本第P37页,让我们学会从地图上寻找北京、认识北京。

3、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交通状况。

4、说说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5、北京的纬度位置怎样,属于什么温度带,是内陆还是沿海?

纬度:

北纬40N、经度:

116E

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

内陆,但距海近

6、有哪些省区,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有哪些主要河流、并流向哪里?

河北省,西北高,东南低永定河、潮河、京杭大运河等并流入海洋。

7、完成P37活动1、2、3题。

8、北京的名胜古迹及北京的特色?

(故宫、天坛、颐和园)(看京剧、吃烤鸭等)

9、北京的交通便利,不仅是全国最大铁路枢纽、还是全国重要的航空港,多条公路及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等。

10、归纳北京的优越性

三、课堂练习:

1、北京位于()平原北部边缘,制约华北平原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2、北京的文化教育发达,高等院校多,其中著名的高等院校有()、()等。

3、北京属典型的()气候,其特点表现为夏季()、冬季()。

4、“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驻北京,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A、全国军事中心B、全国经济中心C、全国政治中心、D、全国文化中心

四、板书设计:

一、基本概况:

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二、城市职能: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三、历史悠久的古城:

长城、故宫、天坛

第二节:

北京(第2课时)

第二节:

首都北京(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北京未来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北京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成就。

难点:

北京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北京的地势、职能、历史文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

北京是古老的,同时也是现代的。

请大家看课本P40及6.34,回答问题:

1、结合你的知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3、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4、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教师讲述:

北京城市现代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城市范围扩大、人口增多、交通便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等等,总之,北京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已取了较大的成就,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

近年来,北京还做出以下努力,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调整经济结构,把污染大、耗能大、耗电的企业转移,积极发展高兴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活动:

看课本P42知识之窗。

5、我国的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开发区是北京的中关村。

被成为“(中国的硅谷)”。

6、北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看课本P42.

交通堵塞、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尤其是水资源紧缺和沙尘暴的侵袭的问题。

7、请阅读书本P43的图文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说说是属于哪些问题?

8、介绍北京的经济圈。

重点介绍天津的基本情况。

归纳:

天津是首都经济圈中重要的海港城市,是北京的海山门户,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大城市,它与其他城市尤其与北京相互协作,互为补充,它承担着首都经济圈商品对外交流的作用。

9、小结。

三、课堂练习:

1、离北京最近的港口是()

A、秦皇岛B、天津C、烟台D、大连

2、北京的中关村被称为“()”。

3、北京的沙尘暴来源于()

A、辽宁B、天津C、河北D、内蒙古

板书设计:

1、未来北京的发展方向:

现代化的大都市

2、存在问题:

措施、保护

第三节:

长江流域(第1课时)

第三节:

长江流域地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江流域的位置、范围。

2、了解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

3、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

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图表数据资料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资源、经济、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自学指导:

1、长江流域的地区具体范围在哪里呢?

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课本P45页

2、通过观察地图,小结归纳长江流域的范围。

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读图6.24P45,说出长江流域、支流主要水电站名称。

长江干流-----三峡、葛洲坝

雅砻江---------二滩

清江-----------隔河岩

沅江-----------五强溪

汉江-----------丹江口

4、课本P46的知识之窗、课本图6.42案例,说说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

煤、铁、石油、天然气

5、长江水系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有“黄金水道”之称。

6、水能资源,年发电量1万亿度,占全国的53.4%,称为“水能宝库”。

7、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在我国五大河流中,为什么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

长江水量最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8、长江水系中,为什么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因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

9、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哪些工程组成?

拦河大坝、水电站和通航等建筑物。

1、世界上最大的电站是(三峡水电站)、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是(三峡水库)。

2、读案例,图6.51,完成P47活动题1、2.

三、课堂练习:

1、三峡水利工程位于()

A、四川B、湖南C、湖北D、重庆市

2、“黄金水道”是指()

A、长江B、珠江C、黄河D、淮河

3、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

A、暖温带、湿润区B、亚热带、湿润区

C、暖温带、半湿润区D、亚热带、半湿润区

四、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一、位置、范围

二、资源

1、资源特点:

丰富多样

2、主要资源:

水、水能、矿产、水运、农业、森林、旅游、等等。

(1)主要矿产:

煤(萍乡、六盘水)、铁(攀枝花、马鞍山)、

磷、有色金属(德兴铜矿)

(2)水能资源:

集中在长江上游

第三节:

长江流域(第2课时)

第三节:

长江流域(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长江流域的经济。

2、长江流域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教学重点:

1、长江流域的经济。

2、长江流域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数据资料对长江流域的资源、经济、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江流域地区范围广,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这有何好处?

经济、农业、工业的发展。

2、学习长江流域的经济。

读课本P.50图6.53,完成P50探究活动,讨论并解释:

为什么说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黄金腰带”?

从1990年到2000年,长江流域的GDP及占全国的比例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00年长江流域的GDP约37000亿元。

占全国比例的42.5%,说明长江流域经济发达,而且长江流域位于中国版图的中间部位,所以把长江流域比喻为中国的“黄金腰带”。

3、读课本P.51图6.54,认识长江干流沿线的主要城市和主要旅游景点,重点找出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城市群,认识它们的位置。

4、完成课本P51活动第2

(1)、

(2)题,

(1)、河流沿岸用水方便,交通便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线。

(2)、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的大小:

下游﹥中游﹥上游

原因:

下游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故人口和城市密度大

5、长江流域的经济,主要有农业和工业。

读课本P.54图6.62、题6.63和图6.64,认识长江流域主要农产品及其产量占全国的比例。

6、完成课本P.54活动题。

(1)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平原等等。

(2)有利条件:

平原多,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水分条件好;土壤肥沃;河湖密布,灌溉便利。

(3)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所以淡水产品丰富

(4)长江中下游的农业特色为“鱼米之乡”。

7、读课本P54、P55,完成P55活动1、2、3题。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1、我国的“黄金腰带”是指()

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东北三省

2、位于长江流域的著名煤炭工业基地是()

A、河南的平顶山B、江苏的徐州C、贵州的六盘水D、四川的攀枝花

3、位于江西省的旅游风景名胜是()

A、泰山B、黄山C、庐山D、华山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经济:

1、特点:

经济发达——“黄金腰带”

2、四大城市群: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3、农业发展:

4、工业发展:

第三节:

长江流域(第3课时)

第三节:

长江流域(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长江流域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2、保护长江要分段进行。

教学重点:

保护长江要从源头做起。

教学难点:

1、长江流域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2、保护长江要分段进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流域的经济。

长江流域由于经济发达,所以被称为“黄金腰带”。

二、新课教学:

1、在这条“黄金腰带”上经济最为发达,起带头作用的哪里呢?

长江三角洲

2、读课本P.52图6.57,认识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

包括江苏东南部、上海市和浙江东北部。

3、结合所学的知识,在长江流域起龙头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体现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本P56的地图和文字资料。

如:

上游:

长江源区草场退化、上游乱砍乱砍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中游:

围湖造田、大大地削弱了中游湖泊的蓄洪能力、加剧了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

下游:

水污染、大气污染、河道泥沙淤积等等。

使长江流域成为我国酸雨危害的重灾区

5、结合课本P.58活动第1、2题,保护长江源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产生的,所以,治理长江,关键是从源头做起。

在长江源区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6、结合P57知识之窗内容,明确保护长江源区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大致位置、范围,以及了解更多的对长江源区的保护、治理措施。

措施:

上游:

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中游:

退耕还湖、处理淤泥

下游:

疏通河道、加固堤坝、修建水库、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净化过滤废气、废水

7、完成讨论:

课本P.58活动第4、5题,了解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如何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互利。

一、小结。

二、课堂练习

长江流域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水果是()

A、苹果B、石榴C、柑橘D、荔枝

2、三江源是哪三条江的源头()

A、长江、珠江、黄河B、黄河、长江、澜沧江

C、长江、淮河、澜沧江D、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3、下列造成长江全流域洪灾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区,降水丰沛

B、中下游湖泊面积缩小

C、上游地区草原退化、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D、干流寻求长,水量大

五、板书设计:

1、长江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上游: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水土流失

中下游:

河湖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2保护和治理措施:

上游:

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中游:

退耕还湖、处理淤泥下游:

疏通河道、加固堤坝、修建水库、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净化过滤废气、废水

第四节:

西北地区(第1课时)

第四节:

西部地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地区的范围和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2、了解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3、明确开发1的重大意义。

4、认识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状况。

教学重点:

1、西部地区的资源与开发。

教学难点:

以地图、资料等让学生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明确这些重点工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

学习新课。

1、我们通常说西部大开发,那西部究竟包括哪些省区?

包括: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部地区

青藏地区: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

西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

南部地区:

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重庆

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比较崎岖。

气候干旱或高寒。

自然条件比较恶劣。

3、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呢?

请大家一起讨论P60活动

完成P60活动,说明西部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

4、所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什么决定?

西部大开发

5、那开发什么呢?

(1、)西北地区的资源很丰富,主要的矿产资源有:

煤、铁、石油、天然气

(2、)旅游资源:

6、结合资料和课本P.61—62的地图、资料,归纳西北地区的重要资源和大致分布。

(1、)矿产资源:

油气资源(主要发布在新疆)、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等

(2、)水能资源(黄河上游、长江上游的水能资源)。

(3、)旅游资源:

敦煌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九寨沟----四川、

布达拉宫:

----西藏、黄果树瀑布---贵州、峨眉山----四川等等。

(4、)特色农产品:

长绒棉、葡萄、哈密瓜;滩羊皮、枸杞等等

7、我国最大的盐湖:

察尔汗盐湖,被称为“盐桥”,青藏公路上著名的盐桥是(万丈)盐桥就横跨在此湖上。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我国长绒棉基地分布在()

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甘肃省D、宁夏回族自治区

2、我国西北地区不包括()

A、内蒙古自治区B、陕西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山西省

3、宁夏“五色宝”包括白色的(),红色的(),黄色的(),青紫色的()、黑色的()。

4、我国最大的盐湖是()盐湖,被称为“()”。

青藏公路上著名的盐桥是()盐桥就横跨在此湖上。

五、作业

板书设计:

一、走进西部

1、位置与范围

2、东西部的发展差异

二、资源的开发

1、丰富的资源:

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

第四节:

西北地区(第2课时)

第四节:

西北地区(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明确西部开发过程中,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资源与开发。

2、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

难点:

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明确这些工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结合课本P62,知识之窗。

说说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西北地区投资和经济加快增长,就2000---2003年,西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8.5%、8.7%、9.9%.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等也加快发展,而且在西部很多地区还布局了多项的重点工程并逐渐完成,如: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

2、结合课本P63案例一和图6.79,一起来讨论P64的活动1、2,明确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及其带来的好处。

(1)西气东输工程起点是新疆的轮南,终点是上海。

沿途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包括: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2)西气东输的建成,有哪些好处?

为东部和沿线地区提供能源,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的压力,天然气资源可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东西部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西部很多地区沙漠广布,在这些地区修建公路,怎样才能防止公路被沿线的沙丘掩埋呢?

课本图6.77和图6.78,说明工程之浩大,筑路工人的艰辛和智慧。

4、西北地区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

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动物资源滥捕滥杀等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5、我们应该怎样做。

应该注意什么呢?

阅读P65-P66资料,讨论、掌握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1)合理放牧,禁止过度放牧。

(2)多种草,保持水土不流失。

(3)开发建设过程中,注意保护西部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

(4)因地制宜,根据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等等。

6、讨论:

P67的探究性专题活动,共同思考、讨论。

三:

小结

四:

课堂练习:

1、“西气东输”的源地是()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西部大开发的首要问题是()

A、脱贫致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B、改善生态环境

C、粮食基本自给D、修建交通通信设施

3、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是()

A、柴达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

4、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

A、胡杨林B、红松C、藏羚羊D、孔雀

5、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大型油田是()

A、克拉玛依油田B、大庆油田C、胜利油田D、辽河油田

五、作业

板书设计:

1、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2、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境脆弱:

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动物资源滥捕滥杀等等

(2)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五节:

台湾

第五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掌握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并落实在地图上。

2、了解台湾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的自然环境。

3、认识台湾丰富的物产和著名的旅游景点,理解台湾为什么被称为“祖国的宝岛”。

4、了解台湾的经济,明确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教学重点:

1、掌握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认识台湾被成为“祖国宝岛”的原因,能结合历史说明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

教学难点:

掌握台湾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以及自然地理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我国北回归线穿过的省有哪些?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其中不和祖国大陆相连的是台湾。

二、学习新课

1、台湾的位置,结合课本P.68图6.81的台湾地形图,归纳台湾在中国的位置以及台湾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1)台湾位于中国的东南海面上。

(2)台湾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中南部,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位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台湾省就是台湾岛吗?

不是,台湾岛是台湾省的主体部分,除了台湾岛之外,台湾省的范围还包括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众多小岛。

2、台湾最高峰是------玉山。

3、台湾最主要的河流是-----浊水溪。

4、台湾第一大湖--------日月潭。

5、台湾的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是--------台北。

6、完成P68活动1、2、3题。

7、台湾的第一大海港是-------基隆。

第二的港口是-----高雄。

8、我国的第一大岛是------台湾岛。

9、台湾的居民大部分是汉族同胞,他们的祖籍是------广东、福建。

而世代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10、台湾的地势是------东高西低,以山地为主。

森林覆盖率高,树种丰富。

其中著名的树种-----樟树是台湾的第一大特产,而樟树提炼出来的樟脑占全世界的70﹪,有“森林之海”的美称。

11、由于台湾地处于热带和亚热带,所以盛产水稻、甘蔗。

香蕉、菠萝、芒果的水果。

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东南盐库”。

12、台湾的经济,看课本P.72图6.87,完成P72活动1、2题。

(1)60年-------70年台湾的经济以出口加工业为主-------成为亚洲“死小妞、四小龙”之一。

(2)80年代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13、台湾著名的高新技术园区是-------新竹科学园区。

被称为“台湾硅谷”。

14、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1、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级行政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