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488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联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联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联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联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联总结.docx

《对联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联总结.docx

对联总结

对联

(语文文学名词)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苟利国家生死以;敢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3.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题福州鼓山

4.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翁同龢

5.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6.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

8.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清]郑燮题江苏镇江焦山别峰庵联

9.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清]郑燮咏竹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11.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手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壈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清]孙髯题昆明滇池大观楼

1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13.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

--清.邓石如

1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佚名的《警世贤文·勤奋篇》

15.发上等愿,享下等福;从高处立,向宽处行

--清.左宗棠自题联

16.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李大钊

17.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刘伯温自勉

1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19.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庙,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清朝的一个姓徐的女子

20.惟楚有才,於斯为盛

--岳麓书院

2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2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湖南岳阳楼

23.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24.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长沙白沙井联

25.岳军振难撼威名,扫敌在指顾间,奉诏班师成遗恨;

秦贼施摧残毒计,加罪以莫须有,尽忠报国复何人。

--张伯歧题岳王庙

26.着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鲁迅

27.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黄文中,杭州西湖中山公园内的“西湖天下景”亭上

28.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铁公祠

29.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联”的同字联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

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汉赋-魏晋南北朝民歌-汉魏元朝文人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格律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

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

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

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

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

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着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着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

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

诗风奔放昂扬。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

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

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

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8.现代诗,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而产生的,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等。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一、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一)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二)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

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

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通常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

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

“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

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

绝句按字数分:

五言绝句及七言绝句。

(三)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四)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

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简单判断近体诗和古体诗

中国诗歌的分类比较复杂,掌握基本分类就好。

对于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的区分,一眼就能看出来。

对于旧体诗中诗词曲,只要学过,区分也不在话下。

但对于旧体诗中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分,有的就有点蒙了。

下面说几种区分近体诗和古体诗的方法。

一、看作者朝代

古代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说法始于唐代。

唐初,人们开始对诗的字数、声韵、对仗等有了严格的规定。

为了区别过去的诗,人们把唐以后写的要求严格的诗是一种格律诗,唐人统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后人沿用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后要求严格的诗称为近体诗,也叫做格律诗。

这种说法沿用到今天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那么相对而言,唐以前创造的诗只能是“古体诗”了。

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晋时期陶渊明写的诗只能是古体诗。

后人也多沿用唐人的这种说法。

所以,唐以前的诗只能是古体诗。

那么是不是说唐以后写的诗都是近体诗呢?

当然不是的。

唐代以后的人可以写近体诗,当人也可以模仿古代人写古体诗。

比如,李白的《行路难》都应该属于古体诗。

唐以前和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古体诗。

所以只看朝代判断是不够的。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看上去像绝句。

实际上作者吴均是南朝梁人,这首诗也只能是一首古体诗。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这首诗看上去是不是像五言律诗?

实际上看作者的朝代汉代,就知道它也只能是古体诗。

二、看句数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

所以只要按这个方法排除,大部分的诗还是可以一下子判断的。

而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所以只要不是四句诗或者八句诗,就应该归于古体诗的范畴。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8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4句、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4句,从句数上就能判断这些属于唐人写的古体诗。

三、以字数分类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古体诗还有少数三言、六言。

李白的《行路难》中的大多数句子都是七言,但是中间“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就是三言。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3句到7句是七言,但是一二句却有四言。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个特点更明显。

唐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两句是5言,后两句是6言。

虽然说是唐人写的,又是四句,但句子的字数不一致,显然算是古体诗。

四、从押韵的角度考虑

古体诗用韵不严,押韵较宽,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

而且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很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而近体诗格律要求很严。

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律诗中间两联必须是对偶句,而且对仗要工整。

五、古体诗不要求对仗

讲究对仗是近体诗的一个重要特点,除绝句外,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中间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

而古体诗则不要求。

总之,只要掌握了这五种方法,就能很容易辨析古代诗歌的体裁了。

押韵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

【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诗词的四大要素

一.押韵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

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的,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

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但是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

二.四声

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

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二者关系如下:

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讨论平仄的问题。

三.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

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四.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韵书有诗韵和词韵之分,词韵比诗韵宽松。

诗韵共106个韵:

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词韵则将诗韵合并成19部。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诗韵如下: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音语).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音闪).十六铣.十七筱(音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音现).

去声30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音制).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音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音个).二十二祃(音骂).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17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十六枼(音叶).十七洽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他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至于东冬这两个韵(以及其它相似的韵)读音上有什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我们只需要知道:

最初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但是在古体诗和词里,可以把近似的韵(称为邻韵)合并使用。

例如词韵:

第一部平声:

一东二冬通用,仄声:

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

第二部平声:

三江七阳通用,仄声:

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

第三部平声:

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仄声:

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

第四部平声:

六鱼七虞通用,仄声:

上声六语七麌.去声六御七遇通用

第五部平声:

九佳(半)十灰(半)通用,仄声:

上声九蟹十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通用

第六部平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仄声:

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通用

第七部平声: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仄声:

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

第八部平声:

二萧三肴四豪通用.仄声:

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通用

第九部平声:

五歌[独用]仄声:

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通用

第十部平声:

九佳(半)六麻通用.仄声:

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

第十一部平声:

八庚九青十蒸通用.仄声:

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通用

第十二部平声:

十一尤[独用].仄声:

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通用

第十三部平声:

十二侵[独用].仄声:

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通用

第十四部平声:

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仄声:

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去

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

第十五部入声:

一屋二沃通用

第十六部入声:

三觉十药通用

第十七部入声:

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

第十八部入声:

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枼通用

第十九部入声:

十五合十七洽通用

二.普通话韵表(新韵)

现在写诗词,不必按照古音写.用普通话即可!

关于普通话押韵表,各家大同小异,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

新韵部韵母及韵母组合对应的古词韵

一.佳麻aiaua第十部麻.佳半.部分入声

二.开来aiuai第五部佳半.灰半

三.先寒anianuanüan第七部寒.删.先.元半.十四部覃.盐.咸

四.江阳angianguang第二部江阳

五.逍遥aoiao第八部萧肴豪

六.国歌eouo第九部歌.部分入声

七.灰微eiui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

八.森林eninunün第六部真.文.元半.十三部侵

九.冬青engingongiong第一部东冬.十一部庚青蒸

十.希奇(儿)i(er并入)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

十一.诗词i(整体认读)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

十二.别叠ie(y)e部分入声.佳麻二韵部分字

十三.忧愁ouiu十二部尤

十四.读书u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

十五.须臾ü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

十六.绝学üe部分入声

诗律(律诗和绝句)

一.古体和近体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例如:

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它有以下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

三.律诗

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声字不再标注。

五.“粘”和"对"

律诗和绝句讲究“粘”和“对”。

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⑴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指出句(单数句)和前一个对句(双数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对”指对句(双数句)和出句(单数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知道了这个规律,记律诗和绝句的格式就很容易了!

不论长律有多长,都要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