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4331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docx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docx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

是悲思、哀苦的载体。

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秦观《画堂春》)

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顾况《忆故园》)

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

(郑思肖《怀归》)

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杜鹃声公公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泪》)

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刘筠《送客不及》)

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

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

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孟亮揆《于忠肃墓》)

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

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

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

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贺铸《鸳鸯语》)

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有所嗟二首》)

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深宫》)

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王昌龄《卢溪别人》)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刘禹锡《竹枝词》)

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孟浩然《登万岁楼》)

6.陇头流水——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

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罗隐《陇头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李白《秋浦歌》)

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

(苏迥《雨中花•怀刘改之》)

7.春——是在自然节序变化的感召下孕育成形的。

其最初的内涵是温暖、生命、兴盛。

后升华出富有人事哲理色彩的象征意义,如青春年华、男女情爱、美好理想等,寄寓的具体情感体验又如或叹惜红颜难驻,青春易逝,或惆怅佳偶不见,思虑煎人,或追寻安憩的家园,或憧憬人生的理想,或关心国运时世,或叹惜功名,惜春是古典诗歌中最动人心灵的旋律之一。

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

(吴均《春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李贺《残丝曲》)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梅尧臣《苏幕遮》)

8.秋——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

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

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秋风引》)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施闺章《舟中之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苏廷《汾上惊秋》)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残更与恨长。

(秦观《菩萨蛮》)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王昌龄《送胡大》)

9.雁——雁为候鸟,春日南飞,秋日北归,古人早把它作为秋季一种有特征性的物象,其定时回归,文学家便把雁与依恋故乡联系起来,或寄寓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音信的盼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李颀《送魏万之京》)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浦。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杜牧《秋浦途中》)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柳永《曲玉管》)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张继《晚次淮阳》)

10.砧杵——源于古代制衣的方式。

古人制衣须将生丝织成的绢用木杵在石砧上捣软成熟丝,方能便于制衣。

每当秋风起时,捣衣之声,或回荡于水边,或飘扬于路旁,不禁令人秋怀倍增。

其含义多有闺中“别怨”,因远行人不知何日才能归家;更多的是表达“征客愁心”,征客听到捣衣声,则会兴怀乡之愁。

其情感基调是哀愁。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引疏砧,断续斜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怅相继。

(柳永《卜算子》)

茫茫归路在何处,砧杵一声心已摧。

(刘威《早秋归》)

返照城中尽,寒砧雨外闻……楚客在千里,相思看碧云。

(权德舆《秋兴》)

11.登临——包括登高(山)、登台、登楼,是一个人体动作意象。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人们每逢心中愁思郁结,情绪难平时,每每登高远望,试图消解块垒,但实际上却反而增加内心的忧思。

登临是一个极具张力的意象,叹老、思乡、怀人以及各种各样的情怀都可以与它建立联结,是一个以忧念为基调的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极目群山还绕郭,感时双鬓怯登楼。

(叶舒崇《金陵有感》)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

(蒋捷《一剪梅》)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足,尽日阑干头。

(古乐府《西洲曲》)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2.折柳——在唐宋的诗词中,很多情深意浓的离别之词,都因为有柳条的飘拂而格外动人。

它源于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多用于表达绵绵难尽的离愁别恨。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

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

(刘绮庄《杨州送人》)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张仲素《春闺思》)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张九龄《折杨柳》)

13.黄金台(燕台)——相传战国燕昭王为了罗致人才,筑台于易水之旁,上置黄金,延请天下名士。

于是四方贤良纷然归燕。

此事传为千古美谈,历代文人歌咏不绝。

黄金台意象就成为尊贤、用贤的象征。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陈子昂《燕昭王》)

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

(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空嗟荐贤路,芳草满燕台。

(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

正忧衰老辱金台,敢望昭王顾问来。

(罗隐《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14.山阳笛(邻笛)——源于晋向秀与嵇康的事迹。

嵇康被杀后,向秀因慑于司马氏集团的威压,被迫去洛阳应郡举,归时路过嵇康山阳旧庐,闻笛生思,悼怀故友。

之后,“山阳笛”意象就反复出现于伤悼旧友的作品中,用于抒写凄怨的悼友怀旧之情。

惟有山阳笛,凄余思旧篇。

(庾信《伤王司徒褒》)

醉扣西州重回首,山阳邻笛夜凄其。

(沈约《挽于湖》)

无复平原赋,空馀邻笛声。

(卢藏作《宋主簿鸣皋梦赵六》)

正难续幽梦,厌闻邻笛。

那堪檐外,更夜雨,断又滴。

(袁去华《兰陵王••次周美成韵》)

15.铜驼——宫门口的雕塑铜驼,是王室权威的标志。

王室衰微,铜驼也失去了气势。

它是王室兴亡的见证。

诗人用它来表达历史沧桑之感。

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兴亡事,向清风把剑,清泪双流。

(陈人杰《沁园春》)

铜驼荆棘千年后,金马衣冠一梦中。

(元好问《寄钦止李兄》)

旧游金谷云烟散,故国铜驼枳棘迷。

(沈永令《秦中》)

不信铜驼荆棘里,百年前是五侯家。

(顾嗣立《公子家》)

16.黍离——周室本都镐京,后因乱衰微,镐京渐成废墟。

一位东周大夫因事去故都,只见宫室故址,尽成禾黍之地,悲不自胜,遂唱《黍离》之歌。

后世于是把对故国的悲叹、忆念称为“黍离”之悲。

它是体现中华民族眷恋故国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意象。

慨故都禾黍,故家乔木,哪忍重看!

(陈与义《木兰花慢》)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张元干《贺新郎》)

过离宫禾黍,故国烟尘,有泪轻弹。

(高观国《雨中花》)

汉阙唐陵尽禾黍,雁门司马恨如何!

(王士祯《潼关》)

17.梦蝶——源于《庄子·齐物论》,庄周在梦为蝴蝶时,愉快、惬意;突然醒来,仍然是心中充满忧烦的自我。

庄周杜撰梦蝶的寓言,本是为了表达“物化”之旨,但这个寓言的审美效应则是使人感受到幻灭、迷惘、苦闷。

于是后人就用“梦蝶”意象来抒写失落的心绪。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韦庄《春日》)

梦魂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

(刘兼《江楼望乡寄内》)

枕上故园蝴蝶梦,枝头斜月杜鹃声。

(吕定《金陵旅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

化蝶有残梦,焦桐无赏音。

(陆游《吾年过八十》)

18.南浦——古代的送别伤离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南浦”这个地名。

这里的“南浦”是一个原型意象,其起源于《楚辞·九歌·河伯》: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送别之地。

后世诗文中的“南浦”也就成为了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

与之意思相近的是“长亭”——路上送别之地代名词。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范成大《横塘》)

片帆南浦离愁结,古道河梁别思生。

(祁德渊《送黄皆令》)

19.群鸥——源于远古传说,在流传中获得了约定性和稳定性,成为原型意象。

其内涵不仅是景色的点缀,也是超脱尘俗,摒除机心,淡忘名利,亲近自然,归心林泉的淡泊情怀的载体。

在以淡泊名利、归心林泉的诗作中屡屡出现。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杜甫《客至》)

镜湖西畔秋千顷,鸥鹭共忘机。

(陆机《鸟夜啼》)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李商隐《赠田叟》)

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

(韦庄《村居书事》)

20.春草(芳草)——《楚辞·招隐士》中有这样的诗句: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诗意为春草茂盛,使人想起心爱的人尚未归来。

在这之后,诗人们就屡屡用“春草”意象来寄寓别情思绪,递相延续。

有的是抒写怀人念远的愁思;有的是表达滞留异方,欲归不得的怅恨;有的则含寓着送别时的惆怅,表示别后的思念绵绵不尽。

有时了作美好的事物的象征,给人以希望、生气和活力。

长短春草绿,缘阶如有情。

(李白《寄远》)

寒雁春深归去后,出门断肠草萋萋。

(王昌龄《出塞三首·三》)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南湖万里情。

(刘长卿《别严士元》)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21.枫——枫意象最早出现于《楚辞·招魂》,它浸渍着抒情主体悲哀的情思。

后世诗人反复沿用,用以表现忧伤、愁虑的情感。

枫意象,累积着历代文人的愁苦悲怨,不论是送行惜别,还是思归怀人的作品,只要出现枫意象,境界就会飘不一片愁云惨雾。

但在以自然美的吟赏为意旨的作品中,其涵义却是另外的情趣。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王昌龄《送张四》)

缥缈临风思美人,荻花枫叶带离声。

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

(许浑《三十六湾》)

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

(李百药《途中述怀》)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夜半钟。

(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22.浮云——浮云浮游无依,浮云蔽月,本是自然现象,宋玉在《九辨》中用以比喻谗佞蒙蔽君王。

后世作者承袭了这个象征,不断仿用。

浮云意象有两种现成的涵义,一是奸邪势力,一是漂泊不定。

浮云的漂泊不定,既可以比喻人的行踪,也可以用作对时事、世事的写照。

不过,有些诗人在艺术创作中向它注入新的意义,如象征不堪一击的社会势力等。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杜甫《哭长孙侍御》)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3.转蓬(飞蓬)——建安诗人曹植在《吁嗟篇》和《杂诗·二》中,以蓬自喻,抒写其迁徙之苦,成功创造了“转蓬”意象。

后世作者反复使用,形成了人人习见的涵义:

漂泊不定;漂泊是为恶劣的环境所逼迫;漂泊的孤寂和哀伤。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驄。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

(李白《送友人》)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杜甫《赠李白》)

24.水——源于先民对水的深刻观照。

水最具约定性的涵义是时间的流逝,寄寓生命、时光流逝的感伤,沧桑无定的感慨。

水还用于比喻情感、情思的强烈和持久。

也象征着悠闲、淡泊、自由。

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李白《古风·十一》)

谁信乱离花不见,只应惆怅水东流。

(韦庄《江边吟》)

唯有漳河东逝水,年年春涨浴飞凫。

(尤珍《邺都怀古》)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何逊《野夕答孙郎擢诗》)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何须更赋山阳笛,寒月沈西水东流。

(许浑《同韦少尹伤故卫尉李少卿》)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左思《招隐》)

25.月——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其约定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团圆和思念。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

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倾诉月下离散的痛苦。

月引发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

故园。

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

永恒。

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见证历史。

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

除了以上三种习惯性的涵义外,月意象还有两种常见的用法,其一,月是美的象征。

其二,利用月光照耀下的澄沏、宁静的境界,寄寓淡泊闲逸,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

(郎士元《塞下曲》)

弄影西厢侵户月,分香东畔拂墙花。

此时相望抵天涯。

(贺铸《减字浣溪沙》)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岑参《碛中作》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古代诗词其他中常见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蝉:

以蝉喻品行高洁。

3.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4.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5.梧桐:

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6.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7.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8.菊花:

象征高洁的品质。

9.桃花:

象征美人。

10.牡丹:

寄寓富贵。

11.杨花:

有飘零之意。

12.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3.蟋蟀: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4.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15.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16.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司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

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7.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战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没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后来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8.青梅竹马:

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9.逐鹿:

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20.三尺:

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21.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

“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22.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23.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24.彭祖:

传说中长寿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25.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26.婵娟:

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27.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28.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29.作壁上观:

壁:

营垒、壁垒。

观:

观望。

在壁垒上观望。

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30.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31.豆蔻: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32.精卫:

古代神话。

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33.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34.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35.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36.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

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37.玉成:

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38.璧还:

敬词,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39.方家: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40.青鸟: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41.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42.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43.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44.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45.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

“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46.还珠:

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47.金鸡:

古代传说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

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

48.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

过了—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

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

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49.青眼:

相传三国时魏国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

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50.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牙弹琴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

51.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q0)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52.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53.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54.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55.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

”菰菜羹:

菰菜、莼羹。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56.双鲤:

代指书信。

57.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

胡(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58.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

59.碧血、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60.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卻诜传》: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

‘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

‘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61.怀橘:

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年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