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2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4014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21.docx

《《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2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21.docx

《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21

兰州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组织行为学》在线考试考前辅导资料

第一部分:

考试所用教材

2020年3月《组织行为学》课程考试复习所用教材为:

组织行为学/张德主编.—3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2010重印)

第二部分:

考试题型介绍

本次考试共有五道大题。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5题总分值20分);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4题总分值20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总分值30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题总分值10分);

五、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1题总分值20分)

第三部分:

考试相关知识点归纳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2.适用于规模超大型化的组织,是在原事业部上面再增加一层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形式,这是超事业部制。

3.领导者的工作在影响下属行为的同时,也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下属某些方面的影响,这就是领导用的互动性。

4."子承父业"这体现着个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因素影响着个人的职业选择。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称为正式群体。

6.有一种类型的领导,既关心生产和工作,又关心人,这类领导属于协调型领导。

7.组织行为学形成的年代是本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

8."有效开发社会资源的首要条件就是确定有效的组织结构",这是西蒙的论点。

9.宝钢的"五大激励"的理论基础是综合激励理论。

10.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自然观察法。

11.把组织看作是开放的理性模式,把组织管理归结为简单明了的、用数量表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成果,提出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要服从总体战略目标是管理科学学派的观点。

12.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职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是指正式领导。

13.某群体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的成员组成,该群体属于友谊型群体。

1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随着下属由不成熟到成熟,领导行为的轨迹是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工作低关系。

15.领导明确性程度很低,但群体成员满意感很高的沟通网络是全方位式。

16.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了一个新的组织管理科学理论,它的兴起标志着组织管理科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这一理论是组织文化理论。

17.某公司想了解顾客喜爱购买哪些商品,最好采用调查法。

18.组织行为学认为,判别冲突的价值取决于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19.出勤率与满意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20.确定信息的内容,然后编码,这些环节在信息沟通中表现为第一步的内容。

21.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的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学科。

22.理想职工的形象中的四具备指的是具备集体意识、具备民主意识、具备效益意识、具备服务意识。

23.改革过程中的行为转换阶段消除改革阻力的措施有让职工参与改革,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改革的方面、把改革的总目标分解几个目标,逐步过渡、先试点再推广、变阻力为动力、尽量保持企业原有的协作关系。

24.特色舞会、城市雕像、广告、现代科技产品可视作组织文化的表述形式。

25.组织行为学的内容包括:

组织的结构、功能、绩效、组织中的群体行为、对行为的理解、预测与管理、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26.自然观察法的优点是:

易于应用实际、结果具有典型性。

27.管理者的目标包括:

公司价值最大化、商品或服务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组织生活和谐、工作绩效的实现。

28.组织行为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实验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历史分析法。

29.动机是导致个体产生行为的原因,动机的主要来源有内在条件需求、外在条件刺激。

30.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员工的满意度、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1.什么是矩阵式结构,它适用于什么情况?

矩阵制是由两套管理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长方形组织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的基础上,加上一套为完成某项任务而暂时设立的横向项目系统,是一种"非长期固定"的组织。

它较适用于创新工作较多或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的组织。

这种结构在进行产品开发、科研项目攻关时能够发挥各方面专业人才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横向联系,提高组织管理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但具有多头领导和临时观念的倾向。

32.什么是量表?

量表:

是用于每一被观察单位的测量系统。

根据行为变量研究的任务不同,量表测量有关变量的精确程度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量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名称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33.解决冲突的技术主要有哪些?

(1)问题解决法;

(2)目标升级法;(3)资源开发法;

(4)回避法;(5)缓和法;(6)折衷法;

(7)官服命令发;(8)改变人的因素法;(9)改变结构因素法;

34.权变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是什么?

建立一个开放体系的组织机构,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目标明确、功能齐全、政企分开。

任何组织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检验一个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和科学的一个标准。

一个组织机构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外,还必须具有决策、执行、咨询、沟通、监督等功能。

而要给经济组织松绑放权,就必须实行政企分开。

第二,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第三,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

任何组织一定要因事调职、因职设人,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上述要求。

第四,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五,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

第六,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如果我们认真执行这些原则,就可以改变目前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脱离群众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不良现象。

进行权变组织设计的总体程序通常包括六个基本步骤:

第一,以人为本,确定各级机构的目标。

首先确定总体目标,然后进行层层分解,以指标体系留和职工分工表加以细化和表现,并使之人性化。

第二,进行管理业务流程的总体设计。

包括设计主导流程、保证流程和监督流程,以便对计划采用的诸流程进行优选。

可以用业务流程总图和分图表示。

第三,设置管理岗位。

确定岗位划分标准,划分岗位,进行平衡。

可用管理岗位一览表表示。

第四,规定管理岗位内容,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进行岗位作业分析,制定岗位输入输出和转换的内容。

制作岗位经济责任制卡片,制定奖惩措施。

第五,配置岗位人员。

确定每个岗位配置人员量和质的要求,可用岗位人员配置一览表明示。

第六,设置管理机构,确定管理机构的形式,划分管理岗位,绘制组织图,编制说明书。

35.“途径——目标”理论认为,有几种领导方式可供同一领导者在不同环境下选择使用?

“途径——目标”理论认为,有四种领导方式可供同一领导者在不同环境下选择使用:

支持型领导方式、参与型领导方式、指导型领导方式、以成就为目标的领导方式。

36.信息沟通的原则有哪些?

①明确的原则。

②完整性的原则。

③战略上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

37.简述社会人的假设理论。

①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②从工业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其结果是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现在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里找回来。

③跟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职工们会更易于对同级同事们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做出反应。

④职工们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当视主管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38.组织变革的步骤是什么?

(1)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发现征兆并认识到进行变革的必要性;

(2)诊断问题,提出明确目标。

(3)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变革内容。

(4)分析变革的限制条件。

(5)正确地选择变革的策略和步调。

推行变革的策略根据下级参与变革的程度分为命令式、参与式和分权式三种,按变革解决问题的广度可分为计划变革和改良变革。

变革进行的步调又可分为突破式和渐进式。

(6)制定具体的变革计划。

(7)实施变革计划,为此要恰当选择发起变革的时间和范围,充分认识变革阻力,并力求化解矛盾。

(8)及时收集信息,监控变革计划的实施过程。

39.什么是合作?

合作:

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40.压力的概念及其对行为的影响是什么?

压力,即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

压力对行为影响包括:

工作绩效降低、缺勤率高、工伤事故率高、有冲动性行为,以及难于沟通等。

41.实验法可分为哪几种?

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实验法分为三种。

(1)实验室实验法。

这种方法把实验对象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的实验室范围内进行,研究人员能够严密控制,能够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

(2)现场实验法。

这是一种把实验室方法应用到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现实生活中去的方法,它比实验室研究更接近现实生活。

(3)准实验法。

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准实验。

这种方法与现场实验一样,是在现实的组织或群体内进行的,不是在完全控制的实验室内进行的。

这种准实验常见的有下面两种:

一种是间隔时序准实验。

也就是在保持原群体结构条件下,来测定未实行承包制时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然后再测定实行承包制后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的提高,以此来证明承包制后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的提高,以此来证明承包制对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另一种是不等同对照班组准实验。

这种实验是两个原来条件相似但不完全等同的班组群体进行对比研究。

42.气质对管理活动有什么影响?

(1)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

(2)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强团队战斗力;

(3)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做好思想工作。

43.分析领导威信的特点与作用,说明提高领导威信的方法。

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它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钦佩、崇敬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追随、仿效的精神感召力。

(1)领导威信的特点。

内在性。

威信所带来的精神感召力来自领导者自身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工作能力和交往艺术。

持久性。

威信由于不具有命令与服从关系,其效果往往显著而持久。

(2)领导威信的作用。

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

领导者的威信越高,他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短,其影响力就越强。

反之,没有威信的领导者,即使大权在握,也不能很好地调动下级的积极性。

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

有威信的领导者能够带领被领导者自觉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领导者的根本任务在于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

现代组织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

不论是产品或技术的更新,还是用人制度或组织结构的改革,都会触犯一些人的既得利益。

在组织变革过程中,领导者的威信对推进改革具有很大的作用。

威信高的领导者,其改革主张容易被下级理解和接受。

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在一个组织内,有威信的领导者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即使产生矛盾,出现分歧,甚至出现过失时,与没有威信的领导者相比,更容易得到下级的谅解。

有利于吸引人才。

人才是决定着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优势,广泛招揽人才对领导者实现其领导职能非常重要。

如果领导者有较高的威信,大批人才就会聚集在他周围;相反,人才就会离他而去。

各种人才,尤其是具有特殊能力的人才,更期望有支持自己把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干出一番事业的有威信的领导者。

(3)提高领导威信的方法。

权威=威信+权力,但威信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有威信可以提高一个领导者的权威,有助于其权力的使用效力。

但是,有权力并不能说明一个领导者有威信。

威信的形成主要是不取决于职位权力的影响力,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成非权力性影响力中的诸要素:

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等。

因此,可以通过提高领导者品质中的这些因素建立领导者的威信。

这是因为:

①优秀品质是领导者建立威信的第一要素。

②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特长是领导者建立威信的基础。

③工作实绩。

④以身作则。

领导者作为下属的榜样,具有行为示范性。

44.什么是冻结?

冻结:

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45.什么是突破式变革?

突破式变革:

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46.什么是工作设计?

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工作设计对工作绩效有直接影响。

47.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包括哪些?

提高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

①计划,计划是领导的重要职能,任何领导者都必须制订计划;②委派,就是把计划的实施工作分配给下级,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谁去做和怎么做;③贯彻,这是实施计划的过程,为了保证计划的贯彻,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机构;④评价,指系统而定期地对员工贯彻执行计划情况的系统评估;⑤奖惩,即通过对符合计划的行为进行奖励,对不符合计划的行为实施惩罚。

48.什么是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

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49.组织文化的功能是什么?

组织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50.什么是工作生活质量?

工作生活质量:

既是一种关于人与组织关系的指导方针和管理哲学,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和措施。

由工会和管理部门共同合作,以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和工作环境、增进参与决策为手段,达到提高生产率和职工满意感的目的的一项根本措施。

51.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有哪些方面?

该模式有哪些现实意义?

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方面是:

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该模式的现实意义是:

(1)这个模式特别强调效果,强调为了领导有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从领导者的素质出发强调应当具有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这应为领导行为指出了新的方向;

(2)这个模式将领导和情境的影响、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影响联系起来,表明并不存在着一种绝对的最好的领导形态,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具有适应能力,自行适应变化的情况。

(3)这个模式还告诉人们必须按照不同的情况来选择领导人。

(4)菲德勒还提出有必要对环境进行改造以符合领导者的风格。

52.组织文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组织文化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价值观念组织信念、组织目标、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组织情感等要素。

53.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1)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

(2)通过员工个人的解决途径来减轻和抵消压力。

54.试述自我管理型团队与传统工作群体的主要区别(说出4个即可)。

(1)客户导向VS管理导向;

(2)多种技能的团队成员VS一群独立的专业人员;

(3)信息得到广泛的分享VS信息有限;

(4)很少的管理层次VS管理层次多;

(5)覆盖完整的业务过程VS覆盖整个业务过程中的一种功能;

(6)目标共享VS目标割裂;

(7)看上去混乱VS看上去组织有序;

(8)强调达到目标VS强调问题解决;

(9)高员工承诺VS高管理者承诺;

(10)自我控制VS管理者控制;

(11)以价值观原则VS以政策为基础。

55.简述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1)J.P.梅耶等人发现,情感承诺和连续承诺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

(2)上级对个人工作绩效和提职的评价与他们的情感承诺水平呈正相关,而某一方面的提高,在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增长。

但对于连续承诺来说,这种关系却呈负相关,较高的连续承诺是与低水平的绩效和提职评价相关联的。

规范承诺和情感承诺关系密切,而且都与绩效呈正相关,但是和情感承诺相比,规范承诺的作用是短暂的,一旦个体认识到“债务”已偿还,规范承诺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就会减弱。

56.朗顿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竞争管理的价值文化模式?

朗顿以组织取向为横轴,策略取向为纵轴,采取了两种维度:

内部微观——外部宏观(策略的取向),和分权制的群体动力——集权制的官僚制度(组织的取向)

57.分析群体凝聚力对生产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有效,但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凝聚力高就好。

首先,凝聚力高既是高生产率的起因,又是其结果。

其次,二者的关系受群体绩效规范的影响。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是相互影响的。

群体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助于降低紧张情绪,提供一个顺利实现群体目标的良好环境。

但正如我们前面所指的,顺利地实现群体目标,以及群体成员作为成功群体的一分子的感觉,有助于提高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感。

例如,篮球队教练是有名的喜欢团队工作的人,他们相信,如果团队要赢得比赛,成员必须学会合作。

教练中流行的术语包括"这个队没有个人"、"我们同生死,共命运"。

这种观点的另一方面是取胜会强化友谊关系,提高凝聚力。

也就是说,成功的绩效导致成员间吸引力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认识到,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

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就越容易追随其目标。

如果群体的绩效规范比较高(比如,高生产,高质量,积极与群体员工合作),那么凝聚力高的群体就比凝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高。

但如果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很高,绩效规范却很低,群体生产率通常比较低。

如果群体凝聚力低,但绩效规范高,群体生产率比较高,不过比不上凝聚力和绩效规范都高的群体。

如果凝聚力和绩效规范都低,群体生产率肯定低于一般水平。

58.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

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的标准程序,这五个阶段是:

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中止阶段。

(1)形成阶段:

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2)震荡阶段:

在该阶段,往往会发生群体内部的冲突;

(3)规范化阶段: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4)执行任务阶段:

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5)中止阶段:

群体开始准备解散,高绩效不再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注意力放到了群体的首位工作。

5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因素:

(1)距离的远近;

(2)相似性;(3)个性特点。

60.组织结构有何特点?

为什么要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特点:

第一,把要完成的任务划分和安排成几个可以管理的部分,即部门化;第二,各组的组长需与常设的群众团体负责人密切地协作,因此各组所作的努力才能协调;第三,在负责人协调下的各个小组,其职能犹如一个委员会。

合理的设计组织结构,对提高组织活动绩效有重大作用,能使一个国家的财富增长;而不合理的组织设计则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祸根,常常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以下弊端:

模式陈旧,结构单一;叠床架屋,层次过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各执已见,协调困难;功能不全,指挥不力;缺乏弹性,应变力差;党政不分政企合一,多头领导;领导兼职,扰乱层次;权力集中,官僚主义等。

61.团队:

是由少数为达到共同目标具有互补技能和整套工作指标及方法并共同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群体。

62.冲突: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63.正强化:

呈现一个愉快的刺激,以增强一个行为发生的概率。

通俗讲,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以增强其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64.组织行为学: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里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学科。

65.角色:

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66.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67.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就是组织的框架体系。

也就是组织各部门及各层次之间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事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68.非正式群体:

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他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咋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69.价值观:

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70.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首先规范的总和

71.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高其工作绩效也高吗?

为什么?

①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其绩效不一定高;

②因为工作满意度来自员工的主观评价。

有的员工可能工作满意度高而工作绩效低,如仅仅是对企业的福利、工作条件等满意,而并不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有的员工则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一种惰性,对公司持较高满意度;

③有的员工可能工作满意度低而工作绩效高,如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值很高,对领导的评价很在意等。

第四部分:

考试例题

单选题:

如果一个企业采取多产品战略,那么它应该采用哪种组织结构(C)。

(4分)

A.集权的职能型结构

B.机械结构

C.产品事业部结构

D.直线制结构

简答题:

人际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10分)

①平等原则。

②互利原则。

③信用原则。

④相容原则。

名词解释:

组织发展(5分)

组织发展是从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做出行动计划、采取干预措施到评价的整个系统的活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