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3576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docx

《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docx

非洲各国资源概况汇总

非洲国家概况

非洲已探明的矿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铁、锰、铬、钴、镍、钒、铜、铅、锌、锡、磷酸盐等储量很大;黄金、金刚石久负盛名;铀矿脉的相继被发现,引起世人瞩目。

许多矿物的储量位居世界的前列。

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000种以上。

森林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1%。

盛产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树、乌木、樟树、栲树、胡桃木、黄漆木、栓皮栎等经济林木。

草原辽阔,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7%,居各洲首位。

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丰富。

沿海盛产沙丁鱼、金枪鱼、鲐、鲸等。

非洲有54个国家。

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贝宁

面积11.2万多平方公里。

位于西非中南部,东邻尼日利亚,西北、东北与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交界,西与多哥接壤,南濒大西洋。

人口660万(2002年)。

共60多个部族。

全国使用较广的语言有芳语、约鲁巴语和巴利巴语。

居民中65%信奉传统宗教,15%信奉伊斯兰教,约20%信奉基督教。

1964年11月12日,贝宁同中国建交,2004年,中贝两国双边贸易额为6.9亿美元。

中国目前已成为贝宁的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贝宁成为中国在西非继尼日利亚之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和转口贸易为国民经济两大支柱。

资源贫乏。

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磷酸盐、大理石、黄金等。

天然气储量910亿立方米。

铁矿石储量约5.06亿吨。

南非

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北邻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东、西、南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另有莱索托为南非领土所包围。

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

国土面积约122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为5059万(截至2011年上半年),主要由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亚裔四大种族构成,主要使用班图语。

有11种官方语言,英语和阿非利卡语(南非荷兰语)为通用语言。

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

中国与南非于1998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

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南非最大贸易伙伴国。

2010年双边贸易额为2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9.5%。

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南非第一大出口市场,并与南非一起成为非洲主要的两大投资来源。

南非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

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钛和铝硅酸盐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蛭石、锆、钛、氟石居第二位,磷酸盐居世界第三位,锑、铀居世界第四位,煤、钻石、铅居世界第五位。

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黄金出口额占全部对外出口额的三分之一,因此又被誉为“黄金之国”。

吉布提

面积2.32万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

南与索马里为邻,北、西和西南与埃塞俄比亚交界。

境内地形复杂,大部地区为海拔不高的火山高原,沙漠和火山占全国面积的90%,间有低洼平原和湖泊。

这里有美军在非洲唯一的军事基地和法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

人口约85万人。

主要有伊萨族和阿法尔族。

官方语言为法语和阿拉伯语,主要民族语言为阿法尔语和索马里语。

伊斯兰教为国教,94%的居民为穆斯林(逊尼派),其余为基督教徒。

1979年1月8日,吉布提同中国建交。

吉布提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自然资源贫乏,工农业基础薄弱,95%以上的农产品和工业品依靠进口,80%以上的发展资金仰赖外援。

尼日尔

尼领土面积126.7万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中西部,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

北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接壤,南同尼日利亚和贝宁交界,西与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毗连,东同乍得相邻。

人口1300万(2006年)。

官方语言为法语。

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1.7%信奉原始宗教,其余信奉基督教。

1974年7月20日,尼日尔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以农牧业为主,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已探明铀储量21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居世界第五位。

磷酸盐储量12.54亿吨,居世界第四位,尚未开发。

煤储量600万吨。

还有锡、铁、石膏、石油、黄金等矿藏。

1998~1999年经济改革计划,尼开始对电信、能源、水、燃料等领域的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

主要大型铀矿开采合营公司有阿伊尔矿业公司(SOMAIR)和阿库塔矿业公司(COMINAK),尼政府分别占33%和31%的股份。

赞比亚

面积75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区。

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

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

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

全境按地貌分为五个区:

东北部东非大裂谷区,北部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区,东南部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和中部卢安瓜河盆地区。

人口1055万(2005年)。

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民族语言。

其中30%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农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中国与赞比亚于1964年10月29日建交,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对赞部分出口中国产品给予免关税待遇。

2005年,中赞贸易总额超过3亿美元,同比增长35.1%。

赞比亚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达9亿多吨,是世界第四大产铜国,被誉为“铜矿之国”。

除铜外,还有钴、铅、镉、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矿物。

其中,钴作为铜的伴生矿物,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二。

赞比亚境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水力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99%。

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5%。

赞比亚计划启动货币改革。

采矿业、农业和旅游业是赞比亚经济的三大支柱。

采矿业主体是铜矿和钴矿的开采以及铜、钴的冶炼。

铜在赞比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国家外汇收入的80%都来自铜出口。

尼日利亚

面积92万多平方公里。

尼位于西非东南部,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

西同贝宁接壤,北与尼日尔交界,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望,东和东南与喀麦隆毗连。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人口1.5亿。

英语为官方语言。

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占50%,基督教占40%,其他占10%。

1971年2月10日,尼日利亚与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

双方在经贸、油气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2005年,中尼双边贸易额达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尼日利亚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

2009年中国与尼日利亚贸易额达到65亿美元。

2006年10月30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与尼交通部签署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

项目自签约实施以来,中土公司基本完成了项目勘测初步设计,并做了大量全面的施工前期筹备工作。

由于尼方资金迟迟不能到位,项目于2008年9月暂停。

2009年10月26日,中土公司与尼交通部签署尼铁现代化项目分段实施阿布贾至卡杜纳段补充协议,标志着尼方以分段形式重启搁置一年多的铁路现代化项目。

2008年3月,在尼日利亚东南部阿南布拉州的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和中国厦门大学合作成立了尼日利亚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9年10月16日,尼日利亚第二所孔子学院在拉各斯大学正式揭牌。

尼日利亚是世界第十大石油生产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之一。

尼日利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36亿桶,日产原油200万桶左右,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

尼日利亚独立初期是农业国,20世纪70年代石油工业崛起,并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目前,石油工业的产值占到尼日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20%至30%,尼外汇收入的95%和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80%都来源于石油工业。

近几年,尼石油年出口额均超过100亿美元。

尼日利亚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也很丰富。

尼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前列。

尼煤炭储量约27.5亿吨,是西非唯一的产煤国。

阿尔及利亚

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东邻突尼斯、利比亚,南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与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面积238.17万平方公里。

人口3380万,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通用法语。

伊斯兰教是国教,穆斯林占人口的99.9%,全部属逊尼派。

中阿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

两国自1958年12月20日建交以来,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高层往来频繁,各领域合作取得进展。

阿前总统沙德利、泽鲁阿勒曾先后访问中国。

周恩来总理曾于1963年和1965年两次访问阿尔及利亚。

为了纪念周总理的访问,阿政府还把首都阿尔及尔的一条大街改名为“北京大街”。

阿尔及利亚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二位,仅次于南非。

石油与天然气工业是阿国民经济的支柱,多年来其产值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出口占国家出口总额的97%以上。

近年来,阿政府一方面加快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方面扩大经济开放,经济稳步增长。

2007年,阿国内生产总值为1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

阿尔及利亚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其中,石油探明储量15.4亿吨,居世界第15位;天然气储量4.5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7位。

其他矿藏主要有铁、铅、锌、铀、铜、金、磷酸盐等。

阿森林总面积为367万公顷,其中软木林46万公顷,软木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毛里塔尼亚

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其中60%以上为沙漠和半沙漠,属热带沙漠性气候。

毛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与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马里和塞内加尔接壤,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667公里。

人口约320万(2008年),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法语为通用语言。

约96%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

中国与毛里塔尼亚1965年7月19日建交,两国双边贸易额2007年达7.07亿美元,同比增长38.3%。

毛里塔尼亚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薄弱。

毛里塔尼亚多数人口依靠农业和畜牧业为生。

铁矿业和渔业是毛里塔尼亚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油气产业是新兴产业。

外援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986年毛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储量估计达107亿吨。

其它资源储量:

铜矿2200万吨,石膏约40亿吨,磷酸盐1.4亿吨。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预计储量丰富,2001年,毛在其西部发现大型油田,2006年2月正式成为石油生产国。

森林总面积47440公顷。

交通不发达。

只有一条长717公里的铁路,主要承担铁矿砂运输。

埃及

面积100.145万平方公里。

地跨亚、非两大洲,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达7950万,主要是阿拉伯人。

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信徒主要是逊尼派。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中国和埃及两国有着传统的友谊,2000多年前就有了友好的交往。

1956年5月30日,埃及与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国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

2006年11月,埃及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2011年中埃双边贸易额为88亿美元,同比增长26%。

埃及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

已探明的储量为:

石油42亿桶,天然气76万亿立方英尺,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

2003年,埃及首次在地中海深海发现了原油,在西部沙漠发现迄今最大的天然气田,并开通了通往约旦的第一条天然气管道。

加蓬

面积26.77万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中西部,跨越赤道,西濒大西洋。

东、南与刚果(布)为邻,北与喀麦隆、赤道几内亚接壤。

加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5%,被誉为非洲的“绿金之国”。

人口约140万。

官方语言为法语。

民族语言有芳语、米耶内语和巴太凯语。

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等。

1974年4月20日,加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加蓬被列为法语非洲唯一“中等收入”国家。

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迅速。

石油、锰、铀和木材是加蓬经济的四大支柱。

近年来,加蓬政府通过整顿财政、加快私有化进程、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和积极争取外援等措施振兴经济。

2007年加蓬国内生产总值为1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

采掘业为加蓬主要经济部门,工矿业从业人数约占就业人口的13.4%,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

除石油冶炼和木材加工外,加蓬制造业薄弱,农业发展缓慢,全国食品大部分依赖进口。

几内亚

面积约24.6万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西部,北邻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马里,东接科特迪瓦,南界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352公里。

人口964万(2006年)。

官方语言为法语。

全国约8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1959年10月4日,几内亚同中国建交。

几内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第一个同我建交的国家。

几内亚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粮食不能自给。

资源丰富,有“地质奇迹”之称。

铝矾土储量估计为40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3,已探明储量70亿吨。

铁矿石储量为70亿吨。

钻石储量为2500至3000万克拉。

此外还有黄金、铜、铀、钴、铅、锌等。

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沿海渔业资源也较丰富。

东南部有大片原始森林,盛产红木、黑檀木等贵重木材。

冈比亚

面积10380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西部,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48公里。

人口150万(2005年),官方语言为英语。

9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冈比亚为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资源贫乏。

已探明有钛、锆、金红石混生矿(储量约150万吨)和高岭土(50多万吨)。

博茨瓦纳

面积58.173万平方公里。

非洲南部内陆国家。

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

人口200万(2012年7月)。

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语言为茨瓦纳语和英语。

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农村地区部分居民信奉传统宗教。

1975年1月6日,博茨瓦纳同中国建交。

2005年,中博双边贸易额为6252万美元。

博茨瓦纳独立以来历届政权过渡比较平稳。

过去10年,博茨瓦纳经济快速增长,其中,2004年至2007年的平均增速达到5.5%。

博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

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的制造业为支柱产业。

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矿藏为钻石,其次为铜镍、煤、苏打灰、铂、金、锰等。

石油勘探正在进行之中。

钻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已探明的铜镍矿蕴藏量为4600万吨,煤蕴藏量170亿吨。

从七十年代中期,采矿业取代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之一。

钻石基本出口,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现有三大钻石矿:

吉瓦嫩、奥拉帕和莱特拉卡内。

主要出口钻石、汽车及零配件、铜镍矿、牛肉、纺织品和苏打灰制品等;进口汽车及交通设备、机械及电子产品、食品及饮料、金属、化工和橡胶制品、燃料和烟草等。

塞内加尔

19.67万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

北与毛里塔尼亚以塞内加尔河为界,东邻马里,南接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西濒大西洋。

人口1190万(2009年)。

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80%的人通用沃洛夫语。

9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拜物教和天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塞内加尔共和国于2005年10月25日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2008年1至10月份,中塞两国的贸易总额达3.5465亿美元,同比增长34.6%。

塞内加尔是一个农业国,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渔业、花生、磷酸盐出口和旅游是塞四大传统创汇产业。

矿产资源贫乏,主要有磷酸盐、铁、黄金、铜、钻石、钛等。

磷酸钙储量约1亿吨。

磷酸铝储量约在5000到7000万吨之间。

2006年磷酸盐产量60.74万吨。

埃塞俄比亚

位于红海西南的东非高原上,是非洲东北部内陆国。

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与苏丹交界,南邻肯尼亚,北接厄立特里亚。

人口7740万(2005年官方数字)。

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通用英语。

居民中45%信奉埃正教,40%至45%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一直有着友好的交往。

埃塞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牧业是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矿藏有黄金、铂、镍、铜、铁、煤、钽、硅、钾盐、磷酸盐、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

已探明的天然气为250亿立方米。

境内河流湖泊较多,青尼罗河发源于此,号称“东非水塔”。

但利用率不足5%。

由于水土流失,盲目砍伐,森林破坏严重。

因垦荒每年减少20万公顷森林,森林覆盖率为2.3%。

埃还是地热资源最丰富国家之一。

面积62.2万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大陆中央的内陆国家。

东与苏丹交界。

南同刚果(布)和刚果(金)接壤,西与喀麦隆毗连,北同乍得为邻。

人口390万(2004年)。

官方语言为法语。

通用桑戈语。

居民信奉原始宗教的占60%,天主教占20%,基督教新教占15%,伊斯兰教占5%。

中非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80%以上的工业品靠进口。

钻石、咖啡、棉花、木材是经济四大支柱。

矿产主要是钻石,分布地区占全国面积的1/2。

此外还有铀(储量2万吨)、铁(储量350万吨)、黄金、铜、镍、锰、铬、锡、汞和石灰石(储量800万吨)等。

北部地区发现有石油。

森林面积10.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6%,可采面积2.8万多平方公里,木材储量约9000万立方米,盛产热带名贵木材。

水力资源丰富。

北部和东部有大象、犀牛等野生动物资源。

加 纳

面积23.85万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临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

加纳不仅因盛产可可而赢得“可可之乡”的美誉,还因盛产黄金而被赞誉为“黄金海岸”。

人口2470万(截至2010年9月26日),官方语言为英语。

居民69%信奉基督教,15.6%信奉伊斯兰教,8.5%信奉原始宗教。

1972年两国建交以来,2005年中加两国的贸易额为7.686亿美元,同比增长30.1%。

加纳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诸如黄金、钻石、铝矾土、锰等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

加纳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34%,主要材林集中在西南部。

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纳经济支柱。

安哥拉

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全长1650公里。

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

人口1740万。

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49%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人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中国与安哥拉1983年1月12日建立外交关系。

2007年中安双边贸易额超过141亿美元,同比增长19.4%。

安哥拉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25亿桶,天然气储量达7万亿立方米。

石油和钻石开采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安哥拉主要矿产有钻石、铁、磷酸盐、铜、锰、铅、锡、锌、钨、黄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岗岩等。

安哥拉森林面积5300万公顷,出产乌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

此外,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猛。

安哥拉是中国在全球的第二大石油供应国和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投资目的地国。

肯尼亚

面积58万多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

东与索马里为邻,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接壤,西与乌干达交界,南与坦桑尼亚相连,东南濒印度洋。

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将高地分成东、西两部分。

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将高地分成东、西两部分。

人口3861万(2009年)。

斯瓦希里语为国语,斯瓦希里语和英语并列为官方语言。

全国人口的38%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6%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2005年,中国和肯尼亚双边贸易额为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9.7%。

2005年12月,中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成的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开课。

2006年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中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调频广播电台在内罗毕开播。

2010年,中肯两国双边贸易额为18.25亿美元。

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

工业和农业分别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和25%,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

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每年出口到欧盟国家的花卉占欧盟市场份额约30%。

肯尼亚矿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纯碱、盐、萤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银、铜、铝、锌及铌、钍等。

目前除纯碱和萤石外,多数矿藏尚未开发。

森林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

林木储量9.5亿吨。

卢旺达

面积为26338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内陆国家。

西和西北与刚果(金)为邻,北与乌干达接壤,东与坦桑尼亚毗连,南界布隆迪。

人口1030万(2010年外交部网站),官方语言为英语。

居民45%奉天主教,44%信奉原始宗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1%信奉伊斯兰教。

1971年11月12日,卢旺达同中国建交。

自然资源贫乏。

已开采的矿藏有锡、钨、铌、钽、绿柱石、黄金等。

锡储藏量约9万吨。

铌钽蕴藏量估计为3000万吨。

基伍湖天然气蕴藏量约600亿立方米。

尼亚卡班戈钨矿是非洲最大的钨矿之一。

森林面积约62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24%。

科特迪瓦

面积32万多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海岸线长约550公里。

人口1800万(2008年8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无文字),官方语言为法语。

全国人口的40%信奉伊斯兰教,27.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1983年3月2日,科特迪瓦和中国建交。

主要矿藏有钻石、黄金、锰、镍、铀、铁和石油。

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2亿吨,天然气储量156亿立方米,铁矿30亿吨,铝矾土12亿吨,镍4.4亿吨,锰3500万吨。

森林面积250万公顷。

塞拉利昂

7.2万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西部。

西濒大西洋,北、东与几内亚接壤,南同利比里亚交界。

海岸线长约485公里。

人口498万(2004年人口普查数字),官方语言为英语,居民5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25%信奉基督教,其余信拜物教。

1971年7月29日,塞拉利昂同中国建交。

矿藏丰富,主要有钻石、黄金、铝矾土、金红石、铁矿砂等。

钻石储量2300多万克拉。

黄金矿砂发现5处,其中仅南方省包马洪地区储量即达2000万吨,每吨矿砂含金0.2盎司。

铝矾土储量1.22亿吨,金红石储量约2.78亿吨,铁矿砂储量近2亿吨。

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有邦加鱼、金枪鱼、黄花鱼、青鱼和大虾等,水产储量约100万吨。

全国森林面积约3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盛产红木、红铁木等,木材储量300万立方米。

厄立特里亚

位于东非及非洲之角最北部,西与苏丹接壤,南邻埃塞俄比亚,东南与吉布提相连,东北濒临红海,面积124320平方公里(包括达赫拉克群岛),海岸线长1200公里,隔海与沙特阿拉伯、也门相望,地扼欧、亚、非海上通道的咽喉──曼德海峡,战略地位重要。

人口450万(2004年估计),主要语言有提格雷尼亚语、提格雷语,通用英语和阿拉伯语。

宗教信仰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信徒各占一半,另有少数信奉天主教和传统拜物教。

1993年5月24日,中厄两国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

石油、铜、金、铁、食盐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也很丰富。

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纺织、食品加工、皮革、玻璃器皿制造、制鞋等。

马达加斯加

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是世界第四大岛,国土面积5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000公里。

人口接近2100万。

民族语言为马达加斯加语,官方通用英语和法语。

居民中52%信奉传统宗教,41%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