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ppt课件.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48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印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印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印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印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象ppt课件.ppt

《印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象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印象ppt课件.ppt

第三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阎力,幻灯片制作:

张玲玲,t_,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2,第三章印象,第一节印象的概念第二节印象的作用第三节印象形成第四节印象管理第五节思考题,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3,第一节印象的概念,一、什么是印象二、印象的特点三、印象与社会知觉的关系,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4,一、什么是印象,印象(impression)是人利用自己得到的信息对一定对象形成的看法。

印象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认知的过程。

二个有关概念第一印象:

人在初次遇到对象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

第一印象对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具有很强的定向作用。

刻板印象:

人对某类对象的概括和固定的看法。

积极作用:

社会认知的心理捷径,行为的参照标准;节省时间。

消极作用:

可能导致认知误差和偏见。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5,二、印象的特点,1.抽象概括性印象是在对对象的特点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保留了对象主要或共同的特点,舍弃了次要的特点。

2.主观选择性由于对信息的选择不同,人们对同样的对象可以形成不同的印象。

例如,社会偏见就是一种负性的刻板印象,是选择对象消极信息所形成的印象。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6,三、印象与社会知觉的关系,二者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直接反映,印象则是在社会认知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间接、概括的反映。

社会知觉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印象则是一个结果的概念,二者都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都需要在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下完成。

社会知觉的产生与改变均与特定的情境和对象相联系而印象一经形成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在第一印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7,第二节印象的作用,一、关系定向二、行为引导三、认知判断,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8,一、关系定向,在社会交往中,“好印象”会使人寻求与对象发展一种积极的、肯定性的关系,反之则会形成消极的、否定性的关系。

爱德华E琼斯的实验研究年轻女性为被试,先会见她们;实验者的一位女助手在旁观看,并对每位被试者进行评价。

这些评价者都是事先准备好的。

让一些被试听到肯定的评价,另一些听到否定的评价,还有一些则听到中性的评价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实验发现:

得到肯定评价的被试比得到否定评价的被试更喜欢那个女助手,对女助手的印象更好。

在后续的实验中,琼斯先告诉被试,实验助手是一个研究生,她需要被试作为研究对象,让被试觉得女助手的肯定性评价具有强烈的个人功利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被试对实验助手的喜爱程度就急剧下降,这是因为实验助手的“利己”动机使得被试对其产生了不良的印象。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9,二、行为引导,印象一经形成,对人的行为就具有引导作用,会影响人的行为。

弗里德曼等人(J.L.Freedmanetal.,1968)研究不仅对别人的印象会影响人的行为,别人的印象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行为。

例如,“刻板印象威胁”。

由于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印证某种刻板印象而在行动时感到紧张,这种心理现象就称为“刻板印象威胁”。

阿伦森等人(E.Aronsonetal.,1995)的研究,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10,弗里德曼等人的研究,实验者让一个六人小组的成员形成这样的印象:

他们当中有五个人的特征是相同的,而有一个人则与众不同。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需要有一个人去遭受可能的电击痛苦。

这时,小组中那五个特征相同的成员几乎一致地选择了那个与众不同的人。

当实验者要求小组选择一人参加有报酬的实验活动时,小组成员们则不去选择那个与众不同的人。

仅仅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印象,就影响了人们对其不同利弊情境下的行为。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11,阿伦森等人的“刻板印象威胁”研究,研究者给白人和黑人大学生做智力测验。

测验前,要求一半的学生在问卷上填写自己的种族,另一半学生不需要填写。

结果,在填写种族情况下,黑人学生的成绩比白人学生差;而在不填写种族的情况下,黑人学生甚至比白人学生的成绩还要好一些。

实验表明,刻板印象威胁通过影响人的自我意识而导致了行为绩效的变化。

应用提示:

为避免刻板印象威胁对被试心理过程真实性的影响,编制问卷时可将人口学项目放至问卷的最后。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12,三、认知判断,印象会影响人的认知判断。

哥尔德柏格(P.Goldberg,1968)的研究研究者将同一个学者所写的不同文章各复印两份,文章内容既有男性化的内容(如建筑),也有女性化的内容(如食物营养)。

一份文章的署名为男性姓名:

约翰麦克;另一份署名为女性姓名珍妮麦克。

将不同内容、不同署名的上述文章分发给男女大学生评定。

结果表明,不管文章是男性化的内容还是女性化的内容,大学生对男性署名的文章评价总是比女性署名的文章评价要高。

实验证明了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评价者的认知影响。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13,第三节印象形成,一、印象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三、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14,一、印象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印象形成:

人对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关于对象印象的过程。

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

1.情绪状态4.中心品质2.社会角色5.投射作用3.心理特征6.内隐的人格理论,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15,情绪状态影响印象的形成,墨莱(Marray,1933)实验以女孩为被试,做“吓人”的游戏,造成被试的惊恐,然后给被试看普通人的表情照片,结果许多被试对照片上的人感到恐惧。

实验表明:

人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印象的形成。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16,社会角色,当对象身份信息不明时,人常常先将对方归入某类社会角色,然后再根据这类人所具有的特征来对眼前的对象进行判断。

门卫、保安和警察的职业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人的身份做出判断,人们最先选用的信息,往往就是社会角色信息。

如果对象的身份相近或相同,比如都是老师或学生时,人也会进一步按身份信息对对象进行分类,比如某个学校或某个专业的学生。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17,心理特征,人们在交往中会根据对象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人进行归类;每类特征又可分为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

积极特征:

人际交往中具有积极定向意义、利于形成好印象的特征。

人际关系特征如:

真诚,友善,乐于助人,宽容,开朗,热情,幽默智力特征如:

理性,聪明,智慧,敏锐,坚韧,克制,灵巧消极特征:

人际交往中具有消极定向意义、易导致负面印象的特征。

人际关系特征如:

悲嘁,自负,易怒,厌烦,孤僻等;智力特征如:

愚蠢,浅薄,犹豫,迟钝,笨拙等。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18,中心品质,S.阿希(SolomonAsch,1946)在研究中发现:

人的不同心理特征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不相同。

在人的诸多特征中,对印象形成起重要影响作用的特征被称为“核心”特征,又叫做“中心品质”(centraltraits),其他不重要的特征则被称为“边缘”特征。

阿希用实验验证了“中心品质”的存在凯利(H.H.Kelley,1950)对“中心品质”的重复验证,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19,阿希的“中心品质”证实实验,第一个实验被试组成实验第一阶段要求第一阶段实验材料实验第二阶段要求第二阶段实验材料,第二个实验被试组成实验要求实验材料实验的评价方法与结果,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20,阿希的“中心品质”证实实验:

第一个实验,被试组成:

大学生,A组90名,B组76名。

实验要求:

请被试仔细听一组描述人格特征的形容词,并对被描述者形成某种印象。

实验材料,各组被试听到的单词表内容如下:

A组:

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热情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B组:

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冷酷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注意:

两组被试听到的形容词只有一个不同,即“热情的”和“冷酷的。

后续要求:

(1)请被试写一段对被描述者的简介;

(2)从18对词义相反的形容词中选出他们认为最能形容被描述者的词。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21,18对词义相反的形容词表,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22,阿希的“中心品质”证实实验:

第二个实验,第二项实验过程与第一个实验基本相同。

被试人数:

A组20名,B组26名。

实验材料,各组被试听到的单词表分别如下:

A组:

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有礼貌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B组:

聪明的、灵巧的、勤勉的、粗鲁的、坚定的、现实的、谨慎的注意:

在这个实验材料中,“有礼貌的粗鲁的”代替了“热情的冷酷的”实验要求:

不需要为被描述者写简介;但要对形容词表中的词做出选择。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23,实验的评价方法与结果,对实验结果的评价从两个方面进行:

被试对描述者所写出的简介。

计算不同组的被试在18对形容词中选择每个词的人数的百分比。

实验结果A组被试写的简介明显比B组写的更为积极,赞扬的词也更多。

“热情”组的被试选择褒义词的百分比明显地高于“冷酷”组。

当实验者用“有礼貌的”和“粗鲁的”两个形容词来分别代替“热情的”和“冷酷的”时(见最右面两列数据),这种差别就不如“热情冷酷”那样明显了。

结果表明,“热情”是中心品质,而“有礼貌的”则不是。

附:

形容词表选择结果,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24,形容词表选择结果(各词选择人数%),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25,凯利对“中心品质”的验证实验,凯利(H.H.Kelley,1950)告诉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将有一位客座教师来指导他们的讨论,在这位老师到来之前,他先将描写这位教师特征的材料发给大家。

凯利所用的材料与阿希第一个实验的材料相同:

一半的学生拿到的是含有“热情”一词的形容词表,另一半学生拿到的是含有“冷酷”一词的形容词表。

“客座教师”(实验助手)到来之后,指导学生进行了20分钟的讨论。

等他走后,研究者请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结果:

A组(“热情”组)对教师的评价显著高于B组。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26,投射作用,一个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称为“投射作用”。

投射作用使人们把自己具有的东西也看成是别人所具有的,从而影响到印象的形成。

例如: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27,内隐的人格理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套观察人、评价人的人格观念,这种观念被称之为“内隐人格理论”。

它是根据个人经验建立起来的一套观念,没有系统的科学依据,不一定可靠,但人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往往会依据自己这种内隐的人格理论。

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28,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有三种:

1.加法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当代社会心理学第3章印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29,1.加法模式,加法模式认为,人是在对印象信息进行累加的基础上形成印象。

印象是不同性质信息的代数和。

例如,在一个从+10到-10的量表上评估一个人的特性,如果评得某人的特性A为(+8)分,特性B为(+2)分,特性C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