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武冈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2969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湖南省武冈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湖南省武冈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湖南省武冈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湖南省武冈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湖南省武冈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湖南省武冈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湖南省武冈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湖南省武冈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湖南省武冈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湖南省武冈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武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

时量:

120分钟满分:

120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42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殉职(xùn)诀别哄堂大笑(hǒng)翻来复去

B.恍惚(huǎng)怂恿(sǒng)大相径廷咄咄逼人(chū)

C.蹒跚(pán)嗔怪(chēn)骇人听闻淅淅沥沥(xī)

D.干涸(hé)狭隘(yì)神彩奕奕小心冀冀

【答案】C

【解析】

【详解】A.哄——hōng,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B.大相径廷——大相径庭,咄——duō。

D.隘——ài,小心冀冀——小心翼翼。

故选C。

2.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静谧(安宁、平静)人迹罕至(稀少)见异思迁(改变)

B.高邈(遥远)花团锦簇(丛集、聚集)美不胜收(跟“负、败”相对)

C.热忱(情意)拈轻怕重(抓、捏)一年之计在于春(计算)

D.莅临(到)怪诞不经(诞生)人声鼎沸(水开)

【答案】A

【解析】

【详解】B.解释错误,胜,尽;

C.解释错误,计,计划;

D.解释错误,诞,荒唐的;

故选A。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B.《狼》选自白话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

C.《皇帝的新装》是童话故事,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

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B.表述错误,《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故选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B.10月1日,嗨花弄全新开放,从高处纵目四望,绿草茵茵,花波荡漾,美不胜收。

C.作家曹文轩荣获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D.齐白石经过“不教一日闲过”的努力才成为国画大师,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使用正确。

B.美不胜收:

美好

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使用正确。

C.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表面意义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使用正确。

故选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答案】A

【解析】

【详解】B.“几个”指代不明确,既指学校,也可指校长,产生歧义;

C.“提高”与“精神”搭配不当;

D.分句语序不当,后两个分句应互换。

故选A。

6.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慢慢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苦恼过?

面对学业的困惑,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③②①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但只要我们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连读,语感检验。

此语段讲了面对生活的烦恼,要选择停下来,③开启了话题,是第一句;④“那么”衔接第③句,应为第二句;②写“停下来”的感受,紧接第④句,为第三句;①句总结,为最后一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

③④②①。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但只要我们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连读,语感检验。

7.下面情景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学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班主任王老师让班长把这件事转达给本班其他同学,并动员大家尽可能参加此次活动。

班长回到班上,对同学们说:

A.同学们,我校将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积极参加。

B.王老师让我告诉大家,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C.同学们,我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展示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一起参加吧!

D.王老师说,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全班同学一起参加,所以不能当“逃兵”,一个不许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信息表述不清;

B.没有发出号召;

C.时间地点表达准确,向同学们发出号召,语言较为得体;

D.语气生硬。

故选C。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B.“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C.“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松、菊。

D.“一年四季”是指春、夏、秋、冬。

【答案】C

【解析】

【详解】C.表述错误,“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故选C。

9.诗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③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④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

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2).②星汉灿烂(3).③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4).④一夜征人尽望乡(5).⑤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7).⑥杨花落尽子规啼(8).闻道龙标过五溪(9).⑦学而不思则罔(10).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淡、泊、罔、殆”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10.诗歌鉴赏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____。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答案】

(1).

(1)曲牌名

(2).题目(3).

(2)D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有关散曲的文学常识的把握。

《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作答时注意不要写成词牌名。

(2)句中D表述错误,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和思乡之情。

被赞为秋思之祖。

故选D。

11.名著阅读

回得五庄观,那大仙又让道童抬一大锅油出来,架起干柴,发起烈火。

顷刻间,那油锅热腾腾。

大圣见那台下西边有一个石狮子,便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

油锅滚透后,大仙说:

“把孙行者抬下去!

”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掼,“砰”的一声响,溅起些滚油点子,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浆大泡!

只听得烧火的小童喊道:

“锅漏了!

”原来是一个石狮子在锅里。

(1)以上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的大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字),他惩治唐僧师徒四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西游记》

(2).吴承恩(3).②镇元大仙(4).孙悟空推倒(毁掉)了人参果树。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本题考查的是《西游记》,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

由“五庄观”可知是悟空偷吃人参果大闹五庄观的相关情节,二十五回中,师徒五人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八戒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清风明月发现辱骂,悟空一怒下推了人参果树,观主镇元大仙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只有采用四处寻访医树之方的方法救出师徒,最后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水救活果树,众人得以继续上路取经。

12.综合性学习

阅读如阳光围绕着我们,如朋友陪伴着我们。

在我们伤心绝望之时,它是我们心灵的一剂良药。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活动,请你参加。

①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

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宁同学在论坛里发了帖子,请你在“跟帖”中劝说她积极地阅读名著。

小宁的帖子:

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我的跟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达到读好书的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了中外文学名著推荐活动。

请你向他人推荐一部作品,并说明推荐理由。

我的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很少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

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我的劝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示例】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2).②【示例】小宁,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我们还可以在书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好吗?

(3).③【示例】我推荐《西游记》,理由:

它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了“正果”。

(4).④【示例】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

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有称呼、表述得体,答出网络阅读的不足,答出纸质阅读的好处,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分析图表:

学生不喜欢看文学名著的占“67%”,喜欢看“言情小说”“恐怖小说”“搞笑漫画”的分别占到“31%”“61%”“63%”,据此分析出学生大部分对名著不感兴趣,而喜欢有言情恐怖等刺激类小说。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语言表达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由题意得出表达的对象是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据此确定表达时的语气和表达的主题。

语意要合理连续。

不能有语病。

本题表达的对象是小宁目的是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对。

理由可围绕阅读名著的好处、意义等来表述。

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积累能力。

要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作答时首先点明推荐的名著名称,然后概述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还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介绍,并指出读这部名著能给人带来那些好处。

(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时,一定要观点明确,说理有力,理由充分,语言通顺,有称呼、表述得体。

首先称呼“小明”,然后针对“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指出网络阅读的不足,针对“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指出纸质阅读的好处。

二、阅读理解(28分)

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奈何忧崩坠乎

B.吾日三省吾身日月星宿

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D.若屈伸呼吸不若无闻也

14.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

①亡处亡气注音:

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舍然大喜注音:

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②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6.杞人忧什么?

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答案】13.A14.

(1).①wú

(2).无,没有(3).②shì(4).同“释”解除、消除。

15.①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

②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16.忧天会塌下来。

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解析】

【13题详解】

A.忧:

担忧;

B.日:

每天/太阳;

C.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杞国人;

D.若:

你/如。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

身子没有寄托。

亡,同“无”,没有。

②句意为:

那个人消除了忧虑,非常高兴。

舍,通释,解除,消除。

注意通假字读音和平时读音会有变化,“亡”正确读音“wú”不要误读为“wáng”;“舍”正确读音“shì”不要误读为“shě”

【15题详解】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语:

忧,担忧;因,于是;往,去;晓,劝告、开导;句

(2)重点词语:

只使,即使;中伤,伤害。

点睛: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与主旨的理解与分析。

从“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奈地坏何?

”可看出他担忧的是天会坠落地会塌陷,从“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可看出这种担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所以这则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选自:

《列子·天瑞篇》作者:

列子朝代:

战国

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

“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年轻男子说:

“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

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

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

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

“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

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

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

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

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

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

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

“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

等待无聊而又漫长。

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

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

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

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7.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18.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

19.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20.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爱。

【答案】17.善良、孝顺、体贴、细心,懂感恩。

(答出两点即可)

18.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与爱,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赖与放心,表现了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

19.结构上:

做为文章线索,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内容上:

文章反复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会,突出表现了对辛劳父亲的理解心痛和爱、

20.启示:

亲情是人间第一情,我们在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也应该关爱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去孝顺父母。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时,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解答。

候车室里的儿子,对父亲隐瞒病情,让生重病的父亲靠在自己肩上睡觉;医院里女儿,细心照料老年痴呆的父亲,搂着父亲在长椅上睡觉。

从他们的行为中,我们看出儿女对父母的关爱,看出他们的孝顺,也看出了他们做人的善良淳朴。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能力。

本句是对儿子悉心照顾睡在自己肩上的父亲的描写,描述对象是儿子,应围绕儿子的品质去考虑,从“扶着”“覆”“试图”等动词,可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细心照顾,突出了儿子孝顺、善良的特点,赞扬了他对父亲的尊敬与关爱。

联系上文“父亲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可以看出父亲在儿子身边可以放心安睡,是对儿子充满依赖的。

点睛:

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

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作用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时,把握全文脉络与题目含义,结合题目的作用加以理解分析即可。

文中在第(10)段“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在第(16)段“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在第(18)段“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