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280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docx

《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docx

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

YUKIwascompiledonthemorningofDecember16,2020

 

巧妙判断常见标点符的正确使用发表

巧妙判断中考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009/6/29

杭州外国语学校黄维全

一、认识标点的意义

判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中学语文考试卷中必备的“家常菜”。

此题视之普通,思之甚难,常惹得考生疑云重重,久久不能选定,最后往往一念之差痛失得分。

要正确掌握标点使用的规律确实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通晓标点在句子中的语法意义,或许可以找到某些答题捷径。

我们常见的几个重要标点符号,从句法角度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意义。

笔者根据现代汉语说话的句法与语法习惯,认为各种标点的基本意义与作用主要理解为:

(1)顿号:

之间内容共同表示一个相同成分,是逗号下的成分层次,说话时停顿时间最短,可以由“和、以及、与”这样的词换用。

(2)逗号:

之间内容语意分开,地位独立,相互之间体现同一句式层次,说话停顿时间比顿号稍长。

说话语气可以急促。

(3)分号:

之间体现的是多方面语意层次,特别是对举、并举、列举情况。

(4)省略号:

最多的是体现内容的未尽、情感的思考、空间的想象。

(5)句号:

最明确、最简要地进行表情达意,体现语意的完全结束。

在单句中一般有充分的语法结构,复句中一般有密切的关联关系。

(6)冒号:

提示下文体现的是内容的涵盖范围,有个明确限度;冒号总结上文时体现的不仅体现涵盖范围,有时候表现强烈的语气。

二、巧妙判断常用标点的正确使用

今年来各地中考都非常注重对标点符号使用的考核,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常见的几种标点的轮番加热,这当中杭州市的中考试卷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结合中考的典型题型,笔者总结出如何判断常见标点(引号、冒号、问号)正确使用的几点经验提供给读者参考。

巧妙判断常用标点的正确使用

(一)引号

1、强调引用或引用的内容不是完整的,或者即便完整但只是作为目前句内的某个成分(已变成转述者自己的意思)时,引用部分前后只有引号,不带句号,也不会有提示的冒号出现,放在句末的句号属于目前整个句子。

句例:

据统计,江苏、上海和浙江出生的院士合计占我国两院院士总数的%,这三地堪称“中国院士的摇篮”。

(2008年杭州市中考题)

解析:

该例中标点使用是正确的,因为“中国院士的摇篮”只是强调引用,在句中只是一个宾语成分,没有独立地位,引文内与句号没有关系,故句号属于句子层面,在引号的外面。

结合以下正确范例,可以体会下:

这场尔麦里的主题,我们编出来一副对子贴上,红纸黑字写的是“真主的造化,人间的情义”。

宝玉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边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中国文人追求的目标。

“吃亏就是便宜”,这是母亲常常对我们说的话。

碑上刻着“康熙御笔之宝”、“万岁作暇”等三印,亭正面四周阴刻着云、龙、火焰、宝珠等装饰。

所谓“越长越好”,道理就在这里。

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对偶是非常工整的。

2、引用的内容如果是完整的,或目前独立描述语意;或者单独成句(地位独立)的,引用部分的前后有引号,引号内就跟上句末点号。

句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

(2005年杭州市中考题)

解析:

这个例子标点使用出现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单独的语意表达,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引文前后非常完整。

因此后引号跟上问号才对。

怎样判断这属于独立的语意表达呢?

一般来说,如果这是独立的语意表达,有时后面还有一个复指这句话的词语,比如,这,这个,这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引用的句子起一种起兴作用,起一个话题作用。

以下正确范例,可以从中体会: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这是杜甫赠卫八士的一首诗的头四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这是中国文人追求的目标。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温家宝刚刚担任总理时,引述林则徐的这句诗明志。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量入为出”是中国人传统的理财方式。

解析:

两例的引文都是一个话题,有独立性,跟全句只有语意联系,没有语法联系。

3、前面有冒号提示,才出现引文内容。

这时引文内容属于提示范围或指代内容,充当句子的宾语,引号里面带句末点号。

(也可以理解是引号中内容已不是在转述,而是在情景展现)

句例:

古语云:

“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2008年杭州市中考题)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诗人自居易曾这样说:

“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2004年杭州市中考题)

我们应当选取那些有益于我们思想、启迪我们智慧的书籍来读。

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006年杭州市中考题)

解析:

以上例子中

的标点使用有错误。

引句后的句号应该在引号里面,例

应该有冒号提示。

以下继续示出正确例子,请加以体会:

我看了,不禁想学说那么一句:

“真乃英雄也。

”(指代)

朱伯庐的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指代)

孔子说:

“己所不欲,弗施于人。

古人云:

“落地一声叫,八字生好了。

正所谓: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

“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宝玉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边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岳坟上的一副对联,生动写出了这种情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提示、指代)

孔子说:

“己所不欲,弗施于人。

⑩学生很快理清了自己的想法,从而问题的焦点也就明确了:

“种子到底是什么样,怎么会生出嫩芽。

⑾教师提出问题:

“种子是怎样生长的,你知道吗?

”(指代)

⑿我又追问自己说:

“医生不是可以为人类服务为国家鞠躬尽瘁吗?

⒀他心中疑惑:

“怎么妈妈没有来?

4、引文位于句中某处,前面没有使用冒号加以提示,这时可以看作是引者在进行转述以表达自己的内容,由于无需停顿,所以引文前后只有引号,不带任何句末点号。

句例:

①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

“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2007年杭州市中考题)

解析:

该例中的标点用法出现了错误,句中的“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作为一个被强调的引用,这层语意是句中修饰宾语的成分,只是用来表达说话者自己的意图,没有独立性,前面不要冒号提示。

下面为正确使用的例子,请加以体会。

①《最后的晚餐》是表现耶稣在餐桌上说出“你们当中有人要出卖我”的话时,引起门徒极大震动。

②古人不是说“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吗?

③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④巴甫洛夫的《给青年们的一封信》,先提出全文主旨“我对于我国献身科学事业的青年们的希望”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分说。

⑤中央提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20字方针。

巧妙判断常用标点的正确使用

(二)冒号

1、冒号含盖后面列举出多个内容,这些逐一列举的内容属于完全并列情况,那么它们之间可以用句号、分号、逗号,但不会用顿号;如果是非完全并列或简单词语并列,只能用逗号。

体会以下例子,看看当中的规律:

通货膨胀有四大害处:

影响企业生产;影响商品流通;影响改革深化;影响人心稳定。

②传统文化书籍的封面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恪;独特的文化味;鲜明的时代感。

③常见的公开信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在重大事件上、纪念活动中、传统节日里给有关集体、个人的书信;二是针对某个问题给有关对象的书信;三是因为某种原因找不到对方的地址但又非写不可的书信。

④中药抗衰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整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作用,促进物质代谢,抗肿瘤作用。

⑥但一般来说,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

⑦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科学:

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

(比较下这句:

他们对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如天文、物理、化学、地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探讨的问题。

⑧人们常说:

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一座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

(这句就是非完全并列,因为后两句话承前省略了主语,所以用逗号)

2、以冒号为提示,下文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分项说明情况时,两个小句之间可以用逗号或分号;如果用了分号,在小句内有可能出现逗号使用的情况;另外,分项说明说,前面可以没有总句提示。

句例:

①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

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005年杭州市中考题)

②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2007年杭州市中考题)

③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

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2004年杭州市中考题)

解析:

第①例使用有错误,两种情况的说明内容之间应该用分号。

第②③例中的情况使用正确。

下面再提供几个句例,请加以体会:

1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这种情况下,前面的冒号可以省略,换用句号。

比如:

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2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陈伊玲的声音不稳定,很难造就;另一种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试。

③是这样一个道理:

从法律角度讲,奥运吉祥物的版权是权利人的;从文化角度讲,它是属于全世界的,是所有人的。

④经验告诉我们: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晴朗的象征;那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雨雪的预兆。

⑤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冒号作为总结上文,前面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列举内容。

句中会有“我们都”、“总之”、“全部”“这”等字样表明冒号后面的语意是带总括性的,这个冒号也表示对前面的话作个总结。

句例:

①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②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

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3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

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

解析: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标点使用都正确。

巧妙判断常用标点的正确使用(三)问号

1、句子中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哪里”等),有时并不是疑问点,整个句子也不是疑问语气,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看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成分。

句例:

①我们不知道是谁走的时候没有关门。

②我真的不知道他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③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主语)

④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很关心这座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解析:

以上例子都含有疑问词,但是并非具备疑问意味,在句中都是某个成分,概括地讲不是一个问句,无需问号。

2、有疑而问要用问号,独立成句要用问号。

从语法上看,问句是独立用问号,可以回答,或者这个问句就是一个话题。

只有当这部分内容属于某个成分时候才不用问号。

句例:

①近期,北京奥运圣火在全国各地传递。

作为中国人,谁不欢欣鼓舞谁不为国家强盛而自豪(2008年杭州市中考题)

②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

2007年杭州市中考题)

③在飞机翱翔于蓝天之前,有谁相信人类能在云海漫步在电话诞生之前,有谁相信远隔千里能够自由交谈然而,无数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竟都变成了现实。

(2005年杭州市中考题)

解析:

以上例句问号使用都是正确的,因为都是独立成句,或者是一个完整话题。

再举几个典型例子,请加以体会:

①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②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③《天龙八部》到底好不好?

我没有看过,没有办法告诉你。

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风?

原来它是狐假虎威。

什么叫快乐和幸福?

借用诗人艾青的话说,“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3、针对连续、多次发问的情况,处理意见为:

选择问句只有一个句末语调,只能用一个问号。

凡是有“是……,还是……”(相反,只能存一)呼应词语的问句,只能用一个问号,并且用在句末;只有一个关联词语,成为“……还是……”形式的(不作选择,强调两者),可以在每一个分句后都用上问号;连续发问构成一组排比句,保留多个问号。

句例:

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

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

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2008年杭州市中考题)

解析:

第一个问号使用是正确的,但是第二个问号就没有必要了,因为这里是一个选择。

结合下面例子请加以体会:

①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为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为乞丐的呢(

一个选择)

②是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一个选择)

③反抗呢还是投降呢或者游移于两者之间呢(两者强调)

站在他们的前头引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两者强调)

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每一代青年,在人生之舟起锚开航之际,总要探索人生永存的秘密。

把它裹进花前月下的男女柔情之中把它交给吃喝玩乐的享受把它关在金钱筑起来的象牙塔里把它置于戒备森严的高楼深院(排比,连续强调)

巧妙判断常用标点的正确使用(四)特殊错误

1.多个短语并列一起作成分时,本来应该用顿号却用了逗号而出现错误。

正确做法是在整个句子中,再长的并列也只是一个成分,中间都用顿号表示,并且层次相同。

句例:

①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2007年杭州市中考题)

②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

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2004年杭州市中考题)

③中日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促进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双方合作交流,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2008年杭州市中考题)

解析:

第2例就是一个错误形式。

因为层次不清,生活与健康之间应该取消顿号该用“和”连接。

2.省略号和“等”“之类”同时用而出现错误。

正确做法是保留一种情况。

①报告文学的主题、题材、类型、风格……等应该是异常丰富的。

②春花什么都没带,所需的日用杂品全都是娟姐到小卖部替她买来的:

热水瓶,脸盆,毛巾,香皂,牙刷,手纸,镜子,剪刀……之类。

解析:

以上两句都是错误用法。

3.在“即、就是、如”三个词前面,使用冒号而出现错误。

因为冒号只能用在其后,不可以用在其前。

比较下面句子,体会下为什么是错误的。

①这项人类社会活动兼有一系列特有的专业特性:

即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理论性与行为艺术性。

②这项人类社会活动兼有一系列特有的专业特性:

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理论性与行为艺术性。

③研究课题涉及广阔的领域:

如编辑活动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及编辑管理、编辑队伍等。

4.表示约数、概数的两个数字间用顿号分开而出现错误(除了九十可以用)。

正确做法是直接相连,无需用顿号。

句例:

①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2005年杭州市中考题)

树上挂着一个大约五、六斤重的柚子。

解析:

第①

例中的标点用法出现了错误,应该取消顿号。

5.引号使用时句子有插入语,插入语本身用了冒号或者前分句用了句号而出现错误。

正确做法是插入语由于要照顾后半部分,只能用逗号。

比较以下两句的标点使用情况,请加以辨析正误。

①“好的,”妈妈笑着说:

“我这就回去给你拿过来。

”(错误)

②“他哥哥来了,”奥楚洛甫问,脸上洋溢着温情:

“哎呀,天!

我还不知道呢!

”(错误)

6.并列成分使用因为全部用顿号,或者全部用逗号而出现错误。

大多数情况下,并列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用逗号;并列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多数情况用顿号。

但从语法角度上看,如果并列的内容合并充当句内某个成分,就应该用顿号;如果独立成句,应该用逗号。

句例: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作者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

(描述多种场景,被强调)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描述多种场景,被强调)

解析:

句中并列成分合并充当句子的修饰语,用顿号才对。

(2007年5月撰写,2009年2月修订,全文四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