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2348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docx

《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docx

CPA财务管理预习引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第二章 财务报表分析

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重点是因素分析法)

  2.基本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3.传统财务分析体系

  4.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

  【知识点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是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的一种分析方法(即比什么和谁比)

  按比较内容分:

  

(1)比较会计要素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按比较对象分:

  

(1)本企业历史水平(趋势分析);

  

(2)同类企业水平(横向比较);

  (3)计划预算(预算差异分析)。

  2.因素分析法:

是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即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程度多大)。

  比较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是“发现差距”;至于差距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则要通过因素分析法来解决。

  因素分析法可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两种形式。

  

(1)连环替代法

  设某一分析指标R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划)指标为:

  报告期(实际)指标R1=A1×B1×C1

  基期(计划)指标R0=A0×B0×C0

  在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R的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

  基期(计划)指标R0=A0×B0×C0

(1)

  第一次替代A1×B0×C0

(2)

  第二次替代A1×B1×C0(3)

  第三次替代R1=A1×B1×C1(4)

  

(2)-

(1)→A变动对R的影响。

  (3)-

(2)→B变动对R的影响。

  (4)-(3)→C变动对R的影响。

  把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影响:

△R=R1-R0

  

(2)差额分析法

  用下面公式直接计算各因素变动对R的影响。

  (A1-A0)×B0×C0→A变动对R的影响。

  A1×(B1-B0)×C0→B变动对R的影响。

  A1×B1×(C1-C0)→C变动对R的影响。

  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差额分析法公式的记忆:

计算某一个因素的影响时,必须把公式中的该因素替换为本年(实际)与上年(计划)之差。

在括号前的因素为本年(实际)值,在括号后的因素为上年(计划)值。

  【提示】

  1.不同的替代顺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就考试而言,需要注意题目所要求的替代顺序。

  2.因素分析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分析指标等于若干个因素相乘的情况,在其他关系状态下的应用也需要掌握。

如本章改进财务分析体系中权益净利率的因素分析。

  学习基本财务比率时,需要注意:

  

(1)首先从总体上把握其基本框架;

  

(2)比率指标一般有分子分母两项。

作为一个科学的财务指标,分子分母的时间特征必须保持一致。

这是一般的要求,但也可能为了简化,而不保持一致。

这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指标的应用上需要注意灵活性,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决定比率指标的计算公式。

  比如: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分子分母时间特征一致;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分子分母时间特征不一致,分母“流动负债”通常使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的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数。

但为了简便,也可以使用期末数。

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或条件灵活变通。

  (3)对于任何一个指标的分析不要绝对化。

比如,流动比率是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但不能绝对认为,流动比率越大越好。

每一个指标往往只能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

为了增强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可以大量持有流动资产,但其结果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因此,对于财务比率要注意从多个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不能绝对化。

  (4)指标共性特征

  ①母子率。

比如资产负债率,资产为分母,负债为分子。

  ②子比率。

比如流动比率,分子是流动资产;速动比率,分子是速动资产。

  ③基本指标中涉及的“现金流量”,是指经营现金流量。

  ④涉及的“利润率”指标,分子是净利润。

  ⑤某项资产周转次数=周转额/该项资产,周转额主要是指营业收入。

  【知识点2】短期偿债能力比率的计算与分析(5个)

(一)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非流动资产

  

  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1)营运资本为正数,表明长期资本的数额大于非流动资产,超出部分被用于流动资产;营运资本的数额越大,财务状况越稳定。

如果营运资本为负数,表明财务状况不稳定。

  

(2)营运资本是绝对数,不便于不同企业之间比较。

把这个指标变成相对数形式,就是流动比率。

  【注意】教材中,还提出了一个指标:

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该指标与流动比率所反映的偿债能力是相同的,二者可以换算。

  

(二)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分析】

  

(1)就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来看,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该指标越小,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差。

  

(2)流动比率适合同业比较以及本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不过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的流动比率数值。

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通常有明显差异。

营业周期越短的行业,合理的流动比率越低。

  (3)西方财务管理中,多认为生产型企业的合理流动比率为2。

但最近几十年的发生了新的变化,许多成功的企业该指标小于2。

  (4)如果流动比率比上年发生较大变动,或与行业平均值出现重大偏离,就应对构成流动比率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各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寻找形成差异的原因。

  (5)为了考察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有时还需要分析其周转率。

  【注意】

  流动比率指标假设全部流动资产都可以变为现金并用于偿债,全部流动负债都需要偿还。

该假设存在三个问题:

  

(1)有些流动资产的账面金额与变现金额有较大的差异,比如:

产成品等。

  

(2)经营性流动资产是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需的,不能全部用于偿债;

  (3)经营性应付项目可以滚动存续,无需动用现金全部结清。

因此,流动比率是对短期偿债能力的粗略估计。

  此外,注意流动比率与营运资本配置比率之间的关系

  流动比率=1÷(1-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三)速动比率

财务比率

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1)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预付款项等。

(2)速动比率假设速动资产是可以用于偿债的资产,表明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速动资产作为偿还保障。

(3)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有很大差别,对于大量现销的企业,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很正常。

(4)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

  【提示】

  

(1)计算题中,有时可能假定企业的流动资产由速动资产和存货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指标之间的相互推算,需要注意特定的假设。

 

(2)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

一个原因:

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成现金(实际坏账可能比计提的准备多);另一个原因:

报表中的应收账款不能反映平均水平。

  (四)现金比率

账务比率

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假设现金资产是可偿债资产,表明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现金资产作偿债的保障

  【注意】这里的现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现金,而是指现金资产。

教材定义:

在速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可直接用于偿债的资产称为"现金资产"。

现金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

  【小结】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到现金比率,分子包括的内容越来越少(流动资产―速动资产-现金资产)。

因此,一般情况下(企业具有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和之外的存货等其他流动资产),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

  

  (五)现金流量比率

账务比率

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现金流量比率

=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表明每1元流动负债的经营现金流量保障程度。

该比率越高,偿债越有保障。

  【注意】

  

(1)公式中的“经营现金流量”,通常使用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经营现金流量属于时期指标,流动负债属于时点指标,因此,公式中的“流动负债”通常使用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数。

为了简便,也可以使用期末数。

  (六)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表外因素(根据其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分为两类)

  

(1)增强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①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

不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但在董事会决议中披露。

  ②准备很快变现的非流动资产。

比如出租的房屋,企业发生周转困难时,可以将其出售,并且不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

  ③偿债能力的声誉。

声誉好,易于筹集资金。

  

(2)降低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①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

  ②经营租赁合同中承诺的付款;

  ③建造合同、长期资产购置合同中的分阶段付款。

  【总结】

  

  小窍门:

  

(1)本类指标属于子比率指标,分子可以从名称中得到提示。

  

(2)本类指标属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母均为流动负债。

  (3)凡指标中涉及现金流量,均为经营现金流量。

【知识点3】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注意】债务有长期、短期之分,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是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即流动负债的能力。

关于长期偿债能力,不能片面理解为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所有债务都是要偿还的,因此,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涉及负债本金偿还的指标,一般使用的都是负债总额。

但注意本书指标有一个例外——长期资本负债率。

  

(一)资产负债率

财务比率

分析说明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该比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负债取得的;

(2)该比率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3)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4)资产负债率越低,举债越容易;

(5)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同,与其持有的资产类别有关。

  【注意】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举债能力的关系。

该指标越低,企业举债越容易,该指标越高,表明举债越困难。

当资产负债率高到一定程度,由于财务风险过大,债权人往往就不再对企业贷款了。

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举债能力已经用尽了。

  

(二)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

财务比率

分析说明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1)产权比率表明1元股东权益借入的债务数额。

权益乘数表明1元股东权益拥有的总资产。

(2)它们是两种常用的财务杠杆计量指标,与偿债能力有关,并且可以表明权益净利率的风险,也与盈利能力有关。

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提示】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

要注意这三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1)权益乘数、产权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三者是同方向变动的——需要在客观题中注意。

  

(2)已知一个指标,要能够计算出另外两个指标——需要在计算题中注意。

  比如,已知资产负债率为50%,则权益乘数为2,产权比率为1。

  在掌握时,三个指标要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掌握。

  (三)长期资本负债率

财务比率

分析说明

长期资本负债率=

长期资本负债率反映企业长期资本的结构,由于流动负债的数额经常变化,资本结构管理大多使用长期资本结构。

  【提示】

  

(1)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长期资本)包括非流动负债和股东权益,因此,本指标的含义就是长期资本中非流动负债所占的比例——长期资本的构成

  

(2)资本结构管理中,经常使用该指标。

流动负债经常变化,因此,本指标剔除了流动负债。

如果企业不存在流动负债的话,该指标与资产负债率是一样的。

  (四)利息保障倍数

财务比率

分析说明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1)息税前利润=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通常可以用财务费用的数额作为利息费用。

(2)利息保障倍数可以反映债务政策的风险大小和长期偿债能力

(3)如果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表明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不能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

  通常,可以用财务费用的数额作为利息费用,也可以根据报表附注资料确定更准确的利息费用数额。

  (五)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财务比率

分析说明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

(1)该比率表明1元的利息费用有多少倍的经营现金流量作保障。

(2)该比率比以收益为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

  (六)现金流量债务比

  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分析】该比率表明企业用经营现金流量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

该比率越高,承担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注意】由于分子的经营现金流量是时期指标,所以分母的债务总额一般用年初和年末的加权平均数。

为了简便,也可以使用期末数。

  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表外因素

  ①长期租赁(指经营租赁);

  ②债务担保;

  ③未决诉讼。

  【总结】

  

  【快速记忆】

  小窍门:

  

(1)母子率类指标:

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股东权益负债率)、长期资本(长期)债务率

  

(2)权益乘数:

股东权益的放大倍数

  (3)利息保障倍数是指可以支付利息的收益(息税前利润)相当于利息的倍数。

  (4)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相当于利息的倍数

  (5)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率。

  (6)涉及现金流量,均为经营现金流量。

【知识点4】资产管理比率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三种表示形式)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3.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

  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表明应收账款一年可以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明1元应收账款投资可以支持的销售收入。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被称为应收账款的收现期,表明从销售开始到回收现金平均需要的天数。

  (3)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可以表明1元销售收入需要的应收账款投资。

  【提示】在计算和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如果能够取得赊销额的数据,则应该用赊销额计算;否则,只好使用销售收入计算(不影响可比性,只是一贯高估了周转次数);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

应收账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容易受到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影响。

在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于业绩评价时,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3.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

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是已经提取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而销售收入并没有相应减少。

其结果是,提取的减值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

这种周转天数的减少不是好的业绩,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

如果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

  4.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

因为大部分应收票据是销售形成的,只不过是应收账款的另一种形式,因此,应该将其纳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称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周转天数”。

  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一定是越少越好。

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金销售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会越少越好。

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

  6.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联系起来。

正常的情况是销售增加引起应收账款增加,现金的存量和经营现金流量也会随之增加。

如果一个企业应收账款日益增加,而销售和现金日益减少,则可能是销售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促使放宽信用政策,甚至随意发货,而现金收不回来。

  

  

(二)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三种计量方式)

  1.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

  2.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

  3.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

  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看分析的目的。

如果分析目的是判断短期偿债能力,应采用“销售收入”。

如果分析目的是评估存货管理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

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周转天数)时,应统一使用“销售收入”。

  

(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低越好。

比如,减少存货量,可以缩短周转天数,但可能会对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3)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销售)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销售增加——应收账款增加——存货增加——应付账款增加,不会引起周转率的明显变化。

接受大订单时,由于采购增加——存货增加——收入增加,在该订单没有实现销售以前,先表现为存货周转天数增加,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正常的情况下,各类存货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如果某一类的比重发生明显的大幅度变化,可能就暗示存在某种问题。

比如,产成品大量增加,其他项目减少,很可能销售不畅,放慢了生产节奏,此时,总的存货金额可能并没有显着变化,甚至尚未引起存货周转率的显着变化。

  (三)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三种表示方式)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表明流动资产一年中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是1元流动资产所支持的销售收入。

  

(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表明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也就是期末流动资产转换成现金平均所需要的时间。

  (3)流动资产与收入比,表明1元收入所需要的流动资产投资。

  (4)通常,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绝大部分,因此它们的周转状况对流动资产周转具有决定性影响。

  (四)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三种表示方式)

  1.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2.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

  

(2)分析时主要是针对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分析投资与其竞争战略是否一致,收购和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

  (五)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三种表示方式)

  1.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

  2.总资产周转天数=365/总资产周转次数

  3.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

  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总资产周转次数可以反映盈利能力以及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效率;

  

(2)总资产与收入比表示1元收入所需要的总资产投资。

收入相同时,需要的投资越少,说明总资产的盈利性越好,或者说总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

  (3)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分析,通常可以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或“资产与收入比”指标,不使用“资产周转次数”。

因为各项资产周转次数之和不等于总资产周转次数,不便于分析各项目变动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注意】总资产是由各项资产组成的,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是各项资产。

从客观题的角度掌握。

【知识点5】盈利能力比率

  

(一)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分析说明:

  

(1)“销售收入”是利润表的第一行数字,“净利润”是利润表的最后一行数字,两者相除可以概括企业的全部经营成果。

  

(2)它表明1元销售收入与其成本费用之间可以“挤”出来的净利润。

该比率越大则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3)销售利润率的驱动因素是利润表的各个项目。

  【注意】销售利润率,又称为“销售净利率”,或简称“利润率”。

通常,在利润前面没有加任何定语,就是指“净利润”。

某个利润率,如果前面没有指明计算比率使用的分母,则是指以销售收入为分母。

  

(二)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分析说明:

  

(1)资产利润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

虽然股东的报酬由资产利润率和财务杠杆共同决定,但提高财务杠杆会同时增加企业风险,往往并不增加企业价值。

  

(2)资产利润率的驱动因素是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

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可用因素分析法定量分析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对资产利润率影响程度。

  【注意】驱动因素以及因素分析

  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次数

  (三)权益净利率

财务比率

分析说明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

权益净利率的分母是股东的投入,分子是股东的所得。

对于股权投资人来说,具有非常好的综合性,概括了企业的全部经营业绩和财务业绩。

  

  【快速记忆】

  

(1)属于母子率类指标;

  

(2)涉及利润全部为净利润。

【知识点6】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

  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由美国杜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经过多次改进,逐渐把各种财务比率结合成一个体系。

  

(一)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框架

  核心比率:

权益净利率(既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核心公式: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结论1】销售净利率与资产周转率经常成反向变化,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

  提高销售净利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投资——周转率下降

  提高资产周转率——降低价格——销售净利率下降

  【结论2】一般来说,资产利润率较高的企业,财务杠杆较低,反之亦然。

这种现象也不是偶然现象。

  资产利润率高——经营风险大——难以借款——财务杠杆低

  资产利润率低——经营风险小——容易借款——财务杠杆高

  

(二)传统分析体系的局限性

  1.计算总资产利润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

  总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1)分母中的总资产是全部资产提供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享有的权利;

  

(2)净利润是专门属于股东的。

  由于该指标分子与分母的“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因此,不能反映实际的回报率。

  2.没有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损益

  

  3.没有区分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

  

  【知识点7】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

  

(一)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的主要概念

  1.资产负债表的有关概念

  

  

(1)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

  主要的金融资产:

货币资金(不加说明全部作为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短期应收票据如果以市场利率计息,属于金融资产。

  按照教材观点,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经营资产。

  

(2)区分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

  主要的金融负债: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交易性金融负债。

  2.利润表的有关概念

  

  

(1)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

  

(2)经营活动损益内部,进一步区分为主要经营利润、其他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

  (3)法定利润表的所得税是统一扣除的。

为了便于分析,需要将其分摊给经营利润和利息费用。

考试中涉及一定会给出处理方法。

教材举例中按照平均所得税率计算。

  

(二)改进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净经营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