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0950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docx

《《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docx

《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

《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016

《导学案在初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

一、理论的认识

(一)课题的提出

1、新课程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2、本校实际

我们学校教学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不强,学生不愿学,优质生源流失比较多;第二是课堂效率不高,师生很辛苦,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习的时间很长;第三是教学效果不好,参加中考的情况建校以来没有一次实现突破,令家长很不满意,社会不认可,学生不想往。

新课程教材要求不能按照传统模式讲授,否则那是永远也讲不完的。

新课程的理念是如何让学生来学会学习,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理解,如何让学生学会提炼和概括,要求按照“先学后论,先论后导,以学定教”原则。

而我们人为地把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放慢了。

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大讲特讲,学生会的还在讲。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大多数学生的进步和提高,我们学校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创立“1371”教学模式。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具有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能力。

师生在课堂角色的转变,为尝试进行新型的学案设计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将学习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问题或学习任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引领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讲堂变学堂,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

(二)理论的依据:

(1)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强调个体学习所必须的能力。

个体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更新,就是个体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2)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教师的作用实际上只是促进学生自己构建知识而已,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

(3)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还是在教育的过程上,都把发挥人的主体性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教育者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概念的界定:

所谓“导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

“导学案”所体现的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导与学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371”课改模式:

由学校的3段7步课堂模式演变而来,“一个”载体,即师生共用一个“导学案”;“三段”即每一学段学习师生共同经历三个阶段:

自主与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与质疑精讲----训练检测与补救达标;“七步”即三个学段学习中,师生共同完成七个环节:

明确任务和方法---自主学习思考----合作交流解疑----汇报展示评比----质疑评价补充---精讲点拨拓展---训练检测补救。

最后“一个”是课堂评价。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实验,找到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学案的编写的基本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与学协调同步,提高学生的素质。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学案”为载体,构建新的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对导学案的编写设计和师生使用方面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创新的校本课程“学案”。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符合现代教学、学习策略的“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即“1371”课堂模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进一步提高教科研能力,营造教科研的氛围。

同时将这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学校学科集体备课中应用,使学科集备有了更丰富的、更真实的信息来源,提高学科整体教学水平。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导学案编写与实施的研究

 改变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构建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首要任务是设计好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铺好路,提高其实效性。

     

(1)导学案编写的要求

(2)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 3)导学案编写的流程

    (4)如何有效使用导学案

2、“1371”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

“1”是师生课堂共用一个导学案。

导学案重在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是实施“先学后教”的有效措施。

导学案由八个部分构成:

本节课细化后的目标、预设分配任务、重点和难点、为了理解掌握目标突破难点的有利于思考的内容问题链、学习归纳小结、学习反思旁批、达标检测、巩固提高。

整个过程都包含学法指导。

“3”是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三个学习阶段。

“三段”,是很好地体现“先学后教”理念,即:

生生学习——生生展评——生生达标。

三段缺一不可。

是一节课不可缺少的必要步骤。

第一、必须抓好预习:

是对学和群学的基础,是课堂高效展示的前提,预习应该有充分的时间。

第二、放大展示:

总体要求八项:

面全体、重分层、科学分任务、勤质疑、恰点拨、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内容要求:

展示问题、展示重点、展示难点。

展示的人员要求:

 A层学生讲思路,B层学生想思路、完步骤,C层学生练模仿抓基础。

第三、达标检测:

选题的原则是“五性”:

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精炼性。

答题时做到“四性”:

规范性、准确性、限时性、独立性。

要把每一次练习当成考试来对待。

“7”是指“七步”。

所谓七步是:

自主学习(独学)→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展示各组问题解决方案→师生质疑评价补充归纳提升→教师评价点拨精讲(对子互评检测)→ 学生整理学案→课上和课后分层检测训练,补救达标。

总的要求:

逐渐淡化七步,强化流程,预习、展示和分层达标灵活组合,提高实效性。

“1”是指贯穿全课的一个做法,就是激励性评价。

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捆绑式赋分评比的方式,对课堂上每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教师适时进行赋分评比,对表现好的个人,给予小组加分,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提升。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1、学习小组分组原则

2、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

3、小组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二、实践的探索

此课题在实施中,我们把理论学习和实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探索。

(一)围绕课改展开校本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观念是行为的指南,因此,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

而落实这一前提的基础是认真学习,在教师头脑中初步建立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先进的课改理念。

我们除了再一次学习《课程标准》之外,还带领老师学习了《兴城一中课堂学习指南基本框架指导意见》(课堂学习指南为导学案前身)和丹东凤城六中、宁达中学、衡水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观看了邱学华、魏书生、郭思乐、崔其升、李炳亭等名师名人的光盘报告,让我们的老师感受到我们国家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坚定改革的信心。

(二)立足课堂实践,不断优化导学案的操作模式

我们变教案为学案,不是为了追求形势搞花样,是为了更好的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

但学案究竟怎么备?

没有现成的模式,只能发挥所有老师的聪明才智,保证课改理念不变的情况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导学案。

1、导学案的形成:

学案和教案的区别在于教案是教学方案,学案是学习方案,它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思维出发,制定出的学习方案。

在深刻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人人备个案,集体讨论,形成共案然后一人主备,并标清主备人,备课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轮流当主备人,组长把关,认真修订后打印,然后印刷,并做到提前一周备课。

(有充分的印刷时间)

学案中不可少的部分:

(1)学习目标:

不完全是原来的教学目标

(2)学习重点、学习难点(3)本节的主要内容:

呈现方式是将知识转变为探究的问题点。

设计恰当的富有情境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

(4)习题:

分预习题、课堂训练题(典型例题)、当堂测试题。

题目要难易适中,题量要适当,有梯度,精选习题,练一题而通一类。

2、导学案的使用:

语、数、外、物理、化学学科根据需要可以提前一天下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并自主学习需要预习的内容。

其它学科在课前下发。

老师用学案指导学生自学,一堂课45分钟,大约20分钟时间让学生在目标指导下进行自学,独立或交流学案中的各个问题,将易混点,讨论后还不清楚的问题记下来,及时请教老师,正是有了这个时间教师才有机会参与到学生中去,为一个或几个学生解决一些学生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通过教师这段时间的收集,为后面的精讲做准备。

紧接着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再就是由学生根据自己自学的情况进行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最后剩下约15分钟就是学生自我检测,根据学案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收齐,教师必须及时批改学生的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

利用学科自习,或课余时间及时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做到堂堂清,天天清。

3、导学案使用后:

教师学案装订成册,使用后保存好,以便积累教学资料,同时供学校检查。

电子稿统发到指定的地址,以便学校存档,装合订本用。

学生学案也装订成册,以便知识积累和今后复习,同时供学校检查,代替学生作业。

(三)“1371”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是从起始年级抓起。

学校从初一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学习基础最差的学生抓起,从学生的起始学科抓起,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会预习、会质疑、会归纳、会总结、会评价、会记忆、会出题、会合作、会讲解。

真正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把学生减负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上,不仅要求教师教会、会教,更要让学生学会、会学。

二是从学生信心抓起。

很多教育家提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因此要热爱学生,特别是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和审慎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时时想到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可能就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以“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为题,召开主题班会,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此来坚定师生的信心,鼓舞师生的士气。

平时,又通过校内传媒与相关活动,树立典型,宣传后进生转化的典型事例。

三是从学生排座抓起。

合理编班、分组、排座。

由班主任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定数)。

考试总成绩的第一至第六名分别担任第一学习小组至第六学习小组的组长,然后倒过来将第七名至第十二名的学生分别按排在第六组至第一组,依次类推。

各学习小组实力均等,处于同一起跑线,便于展开良性竞争。

各小组优差搭配,便于实施“兵教兵”、“合作学习”策略。

班主任还可以将其他因素(诸如性格特点、思想状态等非智力因素)纳入划分学习小组的依据。

就这样,科学划分的学习小组便固定下来,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建立学习小组间合作、竞争机制,实行捆绑式评比,各组都有各组的竞争口号,经常性评比,评比一次,奖优罚差,前3名发奖。

四是从课堂模式抓起——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会学、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

“1371”是一中课改的基本模式,它的前身是我校的“三段七步”模式。

我们可以把它的基本环节(三段)简单概括叙述为:

自主学习(引出目标,指导自学)——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

合作交流(互学互教,质疑研讨)——学生汇报自学结果,质疑自学不会的问题(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

训练提高(出题检测,当堂反馈)——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三段必须坚持,七步可灵活掌握实施。

五是从教师的教抓起。

教师的教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

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1)教的要求:

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2)教的方式:

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的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要更正。

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5分钟,但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六是从“兵”教“兵”抓起。

优生帮助后进生,实行“兵”教“兵”,对后进生有帮助,对优生也有促进。

学校安排优生、后进生同桌,组成学习小组,要求优生随时随地关心后进生,帮助后进生,既密切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提高了自己,起到了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七是从“日日清”抓起。

(1)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

(2)建立学习小组分工负责,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3)验收。

检测完毕,教师批改检测题三分之一,学习小组长批改三分之二,教师审阅,根据出现的问题分类进行辅导。

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学生或由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统一时间讲解。

八是从作业抓起。

(1)作业布置检查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2)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控制作业难度,努力提高作业效益。

(3)当堂作业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抄袭,教师不予指导。

(4)教师建立作业档案。

三、成果汇报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在以下方面有所收获:

(一)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导学案操作模式

1、编写导学案基本要求:

一是导学案编写必须体现的四个特点:

①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②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③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④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二是导学案编写必须一课一案,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

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不是练习题。

不能编一些练习题发下去,就误以为是导学案了。

三是充分发挥备课组长作用。

要做到:

研备,①分配任务,精心设计(周教研会);②一人主备,众人完善(日研讨会);独备:

③填写答案,亲身体验;④程序标注,拓展设计;⑤丰富资料,应对突发;⑥反思旁批,保存资料。

2、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科学的整合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同时要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递进梯度化”,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会思考、会阅读、会总结。

所以导学案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阅读和理解教材,所以编写时决不能脱离教材。

3、导学案的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案题目(主备人、备上课时间、主管领导签字等);学习目标(含重点难点);学习内容(设置问题、学法指导)(注:

学法指导可以具体指出,也可以寓于设计的问题之中。

);达标检测(检测题设计要求:

(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

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4)紧扣学习目标落实“五性”,即基础性,全面性,针对性,典型性,分层性。

);旁批(学情预设、分工预设、知识点、关键点、方法总结、规律提升、拓展变式、注意问题、存在问题、课后反思)等环节构成。

(注:

除课后反思外,其余旁批均在课前完成)

4、导学案的编写流程:

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经历个备—群备—自备的流程。

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备课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

5、导学案的使用:

语、数、外、物理、化学学科根据需要可以提前一天下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并自主学习需要预习的内容。

其它学科在课前下发。

下发导学案——独学(独立思考,以疑难问题进行圈、点、勾、画)——对学、群学(课上给5分钟左右,视具体情况而定),小组内交流讨论,即组内小展示。

——教师把需要大展示的问题进行分配任务——小组长细化任务准备展示内容——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展示——组间评价、补充、质疑——教师评价、追加问题或精讲——整理、记忆或交流思路——反馈、检测(各个小组都展示完后进行)

6、学案预习基本要求:

①预习时间,可根据学科课时及学科内容灵活安排,半个课时或一个课时。

可适当利用放学后时间。

②主动预习,提高效率质量。

③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

④梳理知识、方法与技巧。

⑤积极参与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耐心帮助他人,别人发言时要专心听讲,做好纠错工作。

⑥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

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

(二)优化与完善了“1371”课堂教学流程

第一步:

预习(独学)

学生:

独学(利用导学案、预习课、家),学生独立进行思考,阅读教材、查找资料解决一些问题,并对疑难问题进行“圈、点、批、注”。

教师:

关注每一个同学,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强调时间意识,到各组巡视指导,保证自学的质量。

第二步:

合作(对学群学)

学生:

对学、群学(课上给5分钟左右,视具体情况而定),小组内交流讨论,即组内小展示。

(首先AA对学,BB对学,CC对学,然后A帮B,B帮C)

教师:

(主要体现在课上预习)

1、收集学生讨论最多的问题,也就是大多数学生不会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学情,为展示做准备。

2、把任务分配到各小组

需要展示的任务如下:

(在上课前在学案上有预设)

①教师在学生预习中收集到的问题

②教师预设出的重点问题

③教师预设的需要拓展,需要进一步理解强化的问题。

第三步:

展示

1、各小组长细化任务准备展示内容

学生:

①小组长把展示任务细分到组员,小组进行研讨拓展深化。

(让小组成员多参与,不能太少)

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到黑板前或板演(注意双色笔的使用,字迹清晰而工整),或交流,或准备实验等。

③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在座位上看书研究,或识记那些不需要展示的内容。

④把预设的需要重点展示的问题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抄到黑板上。

教师:

①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把预设的需要展示的问题(如:

数学应用题)抄到黑板上。

②调控各组纪律,保证上下齐动,并适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可辅导准备展示的同学,也可辅导在座位上的同学)。

2、各小组分别进行展示

学生:

①有展示任务的同学(不能只出一人)到前面候着,分任务进行展示(注意站位、站姿、声音、背板、脱稿),一般A层负责展示思路,B层展示方法,C层直接展示识记性或答案。

②倾听的同学一定要移动到看得见板演,听得见声音的位置认真倾听并细致思考(为纠错、补充、质疑、评价做准备)。

③展示的顺序应是按板面顺时针进行。

教师:

①认真倾听学生的展示,随时进行评价,指导、追问,点拨等。

②更要关注每一个倾听的同学,及时进行调控,保证全体同学的倾听质量。

③把看不到黑板的同学快速聚集到适当位置,要形成习惯。

第四步:

组间评价、补充、质疑、纠错

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出质疑,纠错、补充,或进行评价。

如果本组成员回答不了,可其他组同学回答。

不能老师直接去回答。

第五步:

教师评价、追加问题或精讲(教师对学生模糊的问题要精讲,同时对于课堂问题做好充分预设,包括思路和所要追加的问题)

第六步:

整理、记忆或交流思路

每组展示后,给1分钟左右时间穿插巩固,主要是对学,群学,相对、相邻两位同学或小组内进行交流。

文科主要是整理、记忆;理科主要是整理、交流思路

第七步:

反馈、检测

①识记性的知识,黑板板演检测和口头检测

②理解性的知识,学案后设计有梯度的检测题

③最后一题是为A层设计的拔高题

④反馈的内容应包括需要展示的和不需要展示的全部内容

(三)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科学划分小组,学习成绩均衡,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

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实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宜为6~8人),每个小组可以起一个特色的组名,并有本小组的口号,把组名和口号都写到本小组的黑板上,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二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和副组长。

2、合理排列座位,座位的排列关系到整个课堂学习效果。

 

这样排座便于小组内的对学、群学,同时也落实了分层教学:

独学之后,同学带着问题进行AA对学、BB对学、CC对学,然后A帮B,B帮C;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群学,B讲,C听、A补充。

3、小组评价方法(晋级性评价):

把班级所有同学的名字以小组为单位简写到黑板上,同学参与一次在相应的名字后记X分(X笔),五笔为一个“正”字,四个“正”变为一个“星星”,然后把“星星”移到走廊的星级评比板上。

并且小组个人所得的分数累积在一起为小组得分。

期中、期末根据所得的“星星”数目评出“星级学生”和“星级小组”,开表彰大会,请家长陪获奖学生走红地毯。

4、评价内容:

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评价,包括课堂的每个环节、定量评价内容举例如下:

评价

类别

评价内容

量化办法(只供参考)

检查性

评价

学案、作业完成情况

每1人不完成,扣本人和组长2分,本小组成员每人减1分

预习

情况

1、独学时不参与的,扣本人和组长2分,扣小组其他成员每人1分。

2、对学、群学时,游离小组合作之外,不参其中的,扣本人和组长2分,扣小组其他成员每人1分。

展示质量

1、板书好的小组,小组成员每人加1分。

2、参与展示的同学每人记1分。

3、对展示质量(声音、站姿、思路等)好的,任课教师明确说明给记2~3分。

参与展示人数

参与展示人数多、分工明确、且有序的小组,该小组成员每人加1分。

(由任课教师指明哪个小组加分)

倾听

1、小组成员中有一人不注意倾听的,扣本人和组长2分,扣小组其他成员每人1分。

2、小组成员整体倾听效果好的,可每人加1分。

质疑、补充、纠错、评价

凡是参与质疑、补充、纠错、评价的同学每次记1分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多记分(一个有价值的质疑问题可加3分,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质疑)

反馈

在反馈检测时,好的同学可加1~2分。

终结性

评价

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

班主任老师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对个人或小组进行奖励性加分。

其它方面评价

如违纪

违纪:

视情节轻重,每人减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