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49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

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

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

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

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

请举手。

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2.产生了什么疑问?

分别抽说。

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

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

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

奇怪!

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

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

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

(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出示课件,师讲解。

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

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

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

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互帮:

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

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

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

(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

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

动作等迅速灵敏。

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

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

血缘关系。

如:

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

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

非常的欢喜快乐。

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

演变。

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

逐渐增多

鸟翼:

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

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

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

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

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

(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

(这自然段长句多。

如“庞大家族:

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

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

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

(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

(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

逐句讨论,每句意思。

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

达成共识。

)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

(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

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

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

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

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

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

(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

(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三、评选优秀奖

教学反思:

教什么?

本文为典型的科普说明文,教师能挑战这类文章上公开课,精神可嘉。

很显然,象这样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上成科学课或者其他课。

难能可贵的是,苏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即教什么)有十分清楚的意识,教师关注到了知识背后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并设计了比较句子的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发现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点,感悟表达的准确与科学。

怎么教?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悟的过程。

应该说上面的片段教学体现了这个特点,但是,还很不够,具体地说,感悟科普性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科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较分析的层面,一定要内化到心灵!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内化。

在这一点上,教师处理的不够灵活,或者说是不够全面。

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

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只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让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二、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地学习。

在这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抓住了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去探究、去发现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以及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采用填空的形式加深体会,然后通过让学生板书直观感受课文的条理性,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恐龙演化的过程,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

三、说教学设计

(一)初步感知

1.导入: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并欣赏老师收集的各种恐龙和小鸟的图片,得出“二者毫不相干”,为以下的学习做铺垫。

2.板书、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恐龙为什么飞上蓝天?

他们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有哪些恐龙飞上了蓝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听课文范读,同时让学生思考:

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便于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为下面的自主学习做准备。

4.检查预习:

读词语、猜词语

(二)自主学习

1.自学第一部分(前两个自然段):

找出中心句。

2.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这两个步骤让学生知道科学家得出了结论: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

以及这一假说随着辽西恐龙化石的发现得到了证实。

3.教师展示“中华龙鸟”的资料。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2.汇报学习情况

3.根据恐龙演化过程填空。

4.恐龙经过几次大的变化?

学生板书

5.根据板书复述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的。

6.“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在重点段落的学习上,我采取“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恐龙经过三次大的演化逐步变成了鸟类。

再通过填空、学生板书进一步加深印象。

最后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复述演化进程。

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恐龙演化成鸟的过程仅仅是科学家根据现有资料的推测,我们希望这一历史进程能早日实现。

(四)积累语言

通过回顾课文,让学生找一些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生动的表达特点。

(五)课外延伸做一份关于恐龙知识的手抄报

为了预习本课,学生们在课下搜集了大量关于恐龙的资料,但课堂上仅仅展示了很少一部分。

布置手抄报的作业,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延伸到课外,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板书设计: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毫不相干

恐龙——————————————————————鸟类

第一种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恐龙家族————猎食性恐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