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0063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docx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docx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

2019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主整版)

—、概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f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目前,国际上统一将DPN定义为"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1]o

二、发病机制

DPN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了,可能与代谢障碍基础下的因素有关,包括神经缺氧和缺血[2]、氧化应激[3,4]s蛋白激酶C-P活性异常[5,6]、神经营养因子缺乏[7,8,9,10]、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加[11]、免疫因素[12]等。

三、流行病学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无差别。

患病率随年龄增大和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升高。

硏究显示,10%~15%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istalSymmetriCPOlyneUrOPathyZDSPN)Z10年以上病程的则可高达50%[1]o56%伴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50%的DPN患者可无症状⑴。

吸烟、年龄40岁以上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

DPN[1,13]o部分患者在诊断糖代谢异常之前即已经出现周围神经病的表现。

DPN是糖尿病神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导致足部溃疡和截肢的常见原因。

有50%的DPN患者是无症状的,早期诊断及治疗DPN可延缓其进展,使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发生率降低60%,截肢发生率降低85%[1]o—些糖代谢异常的小纤维神经病或亚临床神经病,早期得到恰当治疗可以逆转或明显改善。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使患者不能感知心肌缺血,从而缺失保护性反应(如休息、服药等),易发展为无痛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DPN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医生要特别重视DPN的筛查。

四、分型及各型临床特征

根据周围神经受累的部位不同,DPN主要分为DSPN、糖尿病单神经病或多发单神经病、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iabeticautonomicneuropathyZDAN)等类型,其中以DSPNNDAN为最常见。

(—)DSPN

隐袭起病,由远端向近端缓慢逐渐逬展。

25%的DSPN患者以疼痛为首发症状[1],可以有多种疼痛感表述,如烧灼样、针刺样、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瘙痒或蚁爬感等,以不同方式合并表现,夜间加重为其特点。

可伴有痛觉过敏,穿袜子、穿鞋子或盖被子时接触皮肤而感到异常剧痛或针刺感、瘙痒不适。

非疼痛的麻刺感和感觉减退也为DSPN常见的主诉,感觉障碍常以下肢远端更为明显,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早期即可有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尤以踝反射为著。

可伴有自主神经受损表现,大部分患者运动受累较轻,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通常不明显。

(二)糖尿病单神经病或多发单神经病

可隐袭发病,也可急性起病。

累及单个颅神经和脊神经,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受累多见。

主要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感觉减退和肌肉无力。

在神经走行易受嵌压部位(如腕管、肘管、腓骨小头处)更容易受累。

颅神经也可受累,如动眼神经、展神经、面神经等,其中以"瞳孔保留"的伴眶周疼痛的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由于展神经支配的外直肌及滑车神经支配的上斜肌的作用,眼球处于向外下斜视位置,但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正常。

多发性单神经病是指多条周围神经先后受累,症状、体征通常不对称,呈多条单神经分布。

(三)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

也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较为少见。

常见于腰舐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尤其是腰2、3、4等神经根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先出现受累神经支配区的疼痛和感觉障碍,继而出现肌肉无力和萎缩,以下肢近端为主,可单侧或双侧受累。

通常为自限性病程,可于半年到1年缓解。

(四)DAN

以自主神经病为首发症状,隐袭起病,缓慢发展,累及多个系统,其临床表现各异。

1.心血管系统症状:

可出现安静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头昏、甚至星厥,冠状动脉舒缩功能异常所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或猝死。

2.消化系统症状:

食管蠕动减慢和胃张力降低、胃排空时间延长等导致的上腹饱涨感,胃酸减少、胆囊功能障碍导致的胃部不适、呃逆、恶心、呕吐等;肠蠕动障碍导致的便秘与腹泻交替等。

3.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排尿困难、尿失禁,膀胱容量增大、尿潴留,继而容易引发尿路感染;性欲减退、阳痿、月经紊乱等。

4.其他自主神经症状:

影响到外周小血管和汗腺自主神经时,可出现汗腺分泌异常、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体温调节异常。

体温异常主要表现为肢体过冷,以下肢及足部尤为明显。

泌汗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于既往的多汗、少汗或不出汗,常为下半身少汗甚至无汗,上半身则因为代偿而出现畏热和多汗的情况。

因上述原因,患者可出现皮肤干燥、弹性减退Z手足干燥开裂,并容易继发感染,还可有指/趾甲营养不良等。

另外,由于毛细血管缺乏自身张力,致静脉扩张,易在局部形成"微血管瘤"而继发感染。

特别要注意,糖尿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増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14],即血糖<3.9mmol/L(低血糖诊断点)而不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如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等),患者不会主动进食或求助而可能很快进展到严重低血糖昏迷。

五、诊断标准

DPN的诊断是综合排他的,确诊需满足以下3点:

1•明确患有糖尿病。

2.存在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症状或体征)和/或电生理检查的证据。

3.经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的其他原因。

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尽早启动DPN防控,而基层医疗机构相关检查条件存在差异,因而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和/或体征(症状和体征任何一种表现)时,即可考虑临床诊断DPN,并开始DPN的相关治疗,密切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对于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好者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者,建议转专科进一步诊治。

六、诊断方法

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正确的体格检查、恰当的筛查流程来寻找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受损的证据,以提高DPN的早期诊断率。

(—)病史采集

1.明确糖尿病的诊治情况:

(1)糖尿病类型、病程、采用何种方式控制血糖、血糖的控制情况等。

(2)有无糖尿病家族史。

2•明确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

(1)颅神经受累表现,如眼睑下垂、视物成双、面肌瘫痪、吞咽费力、听力障碍等。

(2)运动神经受累表现,如肢体运动障碍、肌肉无力、萎缩,但通常较晚出现。

(3)感觉神经受累表现,很常见,如肢体的疼痛、感觉异常。

要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异常分布范围,明确感觉障碍、疼痛是否符合周围神经分布特点;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异常的起病形式是突起、急起还是渐起,有无诱因,冥发生发展的规律如何。

(4)自主神经病表现,如体温调节和泌汗功能异常、胃肠功能紊乱、安静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头昏和星厥、性功能障碍或尿潴留等。

3.询问用以进行鉴别诊断的情况,如注意询问患者病前有无感冒、腹泻等前驱病史,有无疫苗接种、手术、移植史等,有无偏食、饮酒史、药物或毒物接触史、周围神经病家族史等。

4.需强调,对于没有诊断过糖代谢异常而主诉肢体麻木、疼痛、排汗异常的患者,要注意询问有无糖尿病的症状和家族史等。

(二)体格检查

1.—般检查:

DPN患者常表现为皮肤色泽黯淡、弹性差、干燥、汗毛稀少,皮温较低等,可有皮肤溃疡、報裂。

2.感觉检查:

应仔细检查患者有无痛觉、触觉、温度觉的减退及痛觉过敏,严重者可有关节位置觉和音叉振动觉减退、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阳性⑴。

(1)痛觉:

用大头针的针尖以均匀的力量轻刺患者皮肤,让患者立即陈述有无疼痛以及疼痛程度。

为了避免主观或暗示作用,患者应闭目接受测试。

测试时注意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检查后记录感觉障碍的类型(正常、过敏、减退、消失)和范围。

(2)温度觉:

分别用盛热水(40~45OC)和冷水(5~10OC)的玻璃试管接触患者皮肤,嘱患者报告"冷"或"热"。

(3)触觉:

用棉签的棉絮轻触皮肤或黏膜,询问患者是否察觉一种轻痒的感觉,也可嘱患者口头计数棉絮接触的次数以判断是否有触觉感知。

(4)运动觉:

嘱患者闭目,轻轻捏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背屈或跖屈(上、下移动5。

左右),嘱患者说出移动的方向。

如果患者判断困难,可加大移动的幅度。

如果仍不能判断,可再试腕、肘、踝等较大的关节。

(5)位置觉:

嘱患者闭目,移动患者肢体至特定位置,嘱患者说出所放位置,或用对侧肢体模仿移动位置。

(6)振动觉:

将振动的音叉(128HZ)柄置于患者骨隆起处,如足趾、内外踝、胫骨、匪骨、骼棘、肋骨、手指、尺扌尧骨茎突、锁骨、胸骨等部位,询问有无振动的感觉。

检查时,要上、下对比,左、右对比,注意感受的强度和时程。

正常老年人下肢的振动觉减退或消失也是常见的生理现象。

(7)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

嘱患者双足并拢直立、双臂向前平伸,观察有无站立不稳,再嘱患者闭目,若闭目后出现站立不稳,则提示患者深感觉异常。

3.运动检查:

晚期DPN患者可有足部或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萎缩。

注意检查患者肢体远端肌群的力量。

如嘱患者拇指末节伸直,并给予阻抗,观察

拇长伸肌力量;拇指外展并稍伸直,并给予阻抗,观察拇长展肌力

4.腱反射检查:

通常可出现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尤以踝反射为著,是诊断DPN的

主要体征之一。

5•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1)皮肤和毛发:

有无发纟乩苍白、潮红、色素沉着或脱失;有无局部皮温升高或降低;有无异常出汗或皮肤干燥;有无增厚、变硬、变薄、水肿;有无溃疡;有无毛发分布异常、多毛或脱发;有无指/趾甲变形、变脆或失去正常光泽。

(2)深呼吸时心率变化:

是自主神经病最基本、最简易的方法。

正常人吸气时心率增加,呼气时减慢,而DAN早期,呼吸时正常心率变化的程度会降低。

(3)卧立位血压:

测量从卧位到直立位(2min后)收缩压的变化值Z>30mmHg(1mmHg=0.133kPa)为异常Z可诊断为直立性低血压。

6.关于基层筛查的5项体征检查:

有硏究显示,以下5项检查(表1)用于基层DSPN的早期筛查有较好的效果Z至少联合应用2种检查可以增加检测的敏感性[1,15]。

(1)针刺痛觉检查:

使用大头针。

(2)温度觉检查:

用玻璃试管法或其他凉温感觉检查器具。

(3)振动觉检查:

拇趾处使用128HZ音叉。

(4)腱反射检查:

膝反射和踝反射。

(5)触压感觉检查:

行Iog单丝(尼龙丝)检查。

以上检查中如果n2项阳性,可考虑DSPN临床诊断。

DSPN是导致糖尿病足的常见原因,有研究显示Z采用Iog单丝(尼龙丝)检查有助于预测糖尿病足,建议基层医生对所有患者进行此项检查,以了解足溃疡和截肢的风险[14]。

(三)辅助检查

1.生化检查:

(1)血糖相关检查:

应常规进行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测定。

(2)血脂测定:

糖尿病控制不良可引起不同程度的TG、TC的水平増高,而HDL-C水平则常表现为降低。

(3)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可选择以下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外周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筛查、免疫指标、免疫固定电泳、甲状腺功能、维生素全套检测等,必要时可进行毒物筛查、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等。

2.神经电生理检查:

能够确诊周围神经病,并辅助判断其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对于无DPN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发现具亚临床周围神经病[16,17,18]o常用的电生理检查方法包括以下:

(1)神经传导测定(NCS):

在DPN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较神经运动传导异常出现更早,且更为敏感。

(2)针极肌电图检查:

通常无需做,在有运动神经受累时可出现异常。

(3)F波和H反射:

可有潜伏期延长,以下肢神经为著。

(4)皮肤交感反应(SSR)测定[19]:

SSR潜伏期的测定可用来判断糖尿病亚临床的自主神经病变。

(5)定量感觉测定(QST)[20,21]:

可为NCS正常的感觉障碍

DPN患者提供一些神经病变的依据。

3•皮肤活体组织检查:

通过对活检皮肤样本的免疫组化染色计算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可判断是否存在小神经纤维病[22,23],能更早发现小神经纤维形态和量的变化。

4.MRl检查:

对于神经根或丛病变者,可选择MRI检查排除脊柱与椎管内病变和盆腔内占位性病变。

5.神经活检:

非诊断DPN的常规手段,仅在病因诊断困难的情况下根据病情选择。

6.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的测定:

不同的自主神经功能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如测定卧位和立位或深呼吸试验引起的血压变化,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心率变异度测定可反映副交感神经的功能;超声检测膀胱残余尿和尿动力学测定,有助于排尿障碍的鉴别诊断。

七、鉴别诊断

因为DPN的诊断是排他性诊断Z非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也可以存在于糖尿病患者,DPN还可以与其他的周围神经病[如吉兰-巴雷综合征(GUiIlain-BarreSyndrOme,GBS)、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lDP)]同时存在,所以需要仔细鉴别。

1.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的患者,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GBS:

系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

常呈急性起病Z病前多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临床症状多在2~4周左右达到高峰;常表现为对称性肢体和延髓支配肌肉、面部肌肉无力,可伴有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Z运动障碍重、感觉障碍轻,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严重者出现颈肌和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实验室检查常有脑脊液蛋白定量増高,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中毒性末梢神经炎:

一般有药物中毒或农药接触史Z且其疼痛症状较糖尿病神经病突出。

(3)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周围神经病:

包括CIDP.营养缺乏、异常球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以及遗传病等。

需通过选择不同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逬行鉴别。

(4)肌肉病:

肢体无力的患者要注意与肌肉病相鉴别,肌病多数有肌肉萎缩(少数不伴肌肉萎缩),肌无力以近端无力常见,没有感觉障碍,可通过肌酶测定、肌电图检查等进行鉴别。

(5)颈椎、腰椎病:

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的患者需与颈椎、腰椎病相鉴别。

腰舐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的疼痛和感觉障碍,伴或不伴肌肉无力和萎缩,可以是糖尿病性神经根神经丛病,较为少见。

神经根型颈椎、腰椎病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症状(手臂、下肢的麻木、疼痛),其范围与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臂丛牵拉试验或直腿抬高试验阳性,MRl检查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

需注意,当临床存在明显的肢体无力或神经电生理显示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时,诊断DPN应该慎重。

2.颅神经受累的DPN可导致支配眼外肌、球肌或面部肌肉的麻痹Z需与下列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

(1)脑干梗死:

多为突起发病,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峰,肢体瘫痪为上运动神经元性,表现为病理征阳性及后期肌张力升高Z颅脑MRl可发现急性梗死灶。

(2)颅内动脉瘤: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需与颅内动脉瘤鉴别Z"瞳孔保留"的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是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特点。

对于单纯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一定要特别关注瞳孔的检查,—旦发现伴有瞳孔大小的改变,一定要设法排除颅内动脉瘤。

3•自主神经病的鉴别:

要与心脏或胃肠道器质性疾病鉴别,此类疾病常有相应脏器病变的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常有相关的阳性发现,例如通过胃镜鉴别消化性溃疡病,肠镜鉴别慢性结肠炎Z膀胱镜鉴别膀胱肿瘤等。

4.与下肢血管(动脉/静脉)病鉴别: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患者可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发冷及紫绍等体征,通过下肢血管超声以及血管造影检查能够与DPN进行鉴别。

八、诊断流程

DPN的诊断流程见图1。

注:

DP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NCS神经传导测定;EMG肌电图;

SSR皮肤交感反应;QST定量感觉测定

图1基层医疗机构DPN的诊治管理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