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0049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75、76页“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会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并学会估计。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维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回顾学习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数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回头看”,将10个10个的数的方法迁移到新知中,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迁移能力。

(2)在经历拐弯数,学习末尾和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时,结合直观小棒的操作以及重点问题的提问等方式,有效清除了学生的思维障碍。

(3)精设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会读、写千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体会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及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练习纸、1000张白纸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回顾方法

课件出示10根小棒。

师:

同学们看,这些是10根小棒。

师:

借助这10根小棒,你来估计一下这些是多少根小棒?

课件出示98根小棒图

 

生:

100根,1000根。

师:

同学们估计的答案各不相同,到底有多少根呢?

我们需要实际数一数。

你想怎么数啊?

生1:

一根一根的数。

生2:

10跟10根的数。

生3:

2根2根的数。

生4:

5根5根的数。

师:

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数的最快呢。

生:

10跟10根的数

师:

好我们就按照这个同学说的10个一圈数一数。

课件出示:

 

师:

10个一圈,10个一也就是1个…

生:

10个一是1个十。

板贴:

10个一是十。

播放动态课件:

 

师: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数,1个十,2个十……9个十,90了,接下来怎么数呢?

预设1:

100

师:

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

剩下的不够1个十了,我们要1根1根的数。

师:

好,我们接着数,91,92,93,94,95,96,97,98。

师:

刚才同学们非常棒,10个10个的数,很快的数出了有98根小棒。

那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同学们更加容易的看出是摆了98根小棒。

生:

10个一捆。

师:

是这样吗?

课件出示9捆,8根。

 

设计意图: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后续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与发展,前面所学知识也是后面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并掌握了十个十个地数的数数的方法,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初步感知了解了十进制计数法,体验了认数知识的形成过程。

那我们就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先进行一个数数方法的回顾,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一个经常“回头看”的习惯,用以往的学习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借鉴数100以内数的方法来数更大的数,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方法的延续,培养学生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方法迁移,经历数数

师:

看来同学们对原来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已经很扎实了,今天我们就借助数100以内数的方法来数更大的数。

师:

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的老朋友数位桶,现在我要把刚才数好的98根小棒放进去,应该怎么放呢?

生:

9个十放在十位筒里,8个一放在个位筒里。

师:

好现在我已经按照同学们说的把98根小棒放进去了,我们接着往下数,一起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98-120,98,99,99再添上一根是多少?

(100)100了我们放在百位桶里。

(100里面有几个十)

生:

100里面有10个十

板贴:

10个十是一百。

继续数: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9再添一根小棒是多少,110,继续数: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9再添一根是多少?

120。

师:

接下来该怎么数。

(教师手里拿着一捆小棒询问学生)

2.10个10个的数,从120-19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

师:

再怎么数呢?

(教师手里拿着一根小棒询问学生,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看啊)

3.1个1个的数190-199,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199再添上一根小棒就是200(200怎么打捆呢,10个一大一捆,放在十位桶里,10个十打一捆放在百位桶里)

师:

一根一根的数太慢了,下面我们一百一百的数。

4.一百一百的数,从200-9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拿起一根来,问接下来是多少?

5.一个一个的数,901-910,901,902,903,904,905,906,907,908,909,909再添一根小棒是多少,910。

师:

有的同学说是1000,谁来说说到底是多少。

生:

910,因为9个一再添上1个是10个一也就是一个十了和9个百合起来就是910。

拿起10根来,问接下来是多少?

6.910-990,10个10个的数。

910,920,930,940,950,960,970,980,990。

7.990-1000,一个一个的数,991,992,993,994,995,996,997,998,999,999再添上一根小棒是多少?

1000。

师:

捆一捆,1个一百,2个一百,3个一百,4个一百,5个一百,6个一百,7个一百,8个一百,9个一百,10个一百

师:

10个一百是多少

生:

一千。

师:

1000,打一捆,1000根小棒放百位桶里合适吗?

生:

不合适,放在千位桶里。

师:

对,需要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我们把千所在的数位叫千位,我们把1000根小棒放在千位桶里。

师: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千,好我们把千所在的数位千位贴在黑板上的数位数序表上。

师: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数的,1千里面有几个一百。

生:

10个。

师:

也就是10个一百是一千。

板贴10个一百是一千。

师:

同学们看这1000根小棒,你有什么感觉(多)

师:

我们用了这么长时间数出了这1000根小棒,我们再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在数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教师带着学生指着板贴梳理: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设计意图:

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借助直观操作,沿用数位桶来帮助学生数1000以内的数,在学生比较容易数错“拐弯处”做了重点突破,带领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经历数形成的过程,并且借助实物1000根小棒,学生对1000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

三、回归抽象,学习组成

1.从直观的小棒到抽象的计数器。

师:

这1000根小棒,如果在计数器上应该怎么表示呢。

生:

在千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

1000根小棒,在计数器上用一颗珠子就能表示,千位上的这一颗珠子表示什么?

生:

1个千。

师:

那1000你会写吗?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把1000写在练习纸反面的数位顺序表上。

找一位同学写在老师黑板上的数位顺序表上。

板书到黑板上的同学汇报

师:

你是怎么写的?

生:

千位上有1颗珠子,就在千位上写1,其他数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2.利用计数器,学习一般数的组成和读写。

师:

老师在计数器上再拨一个数,我先从百位上拨一个百,再从十位上拨四个十,(1个十,2个十,3个十,4个十)最后个位上拨5个一(1个一,2个一,3个一,4个一,5个一)。

谁来说说我拨的这个数是多少?

生:

145

师:

你能说说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生:

145是由1个百,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吗?

师:

这个数你会写吗?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练习纸写在数位顺序表里。

写完以后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145的组成。

师:

找一个同学写在老师的数位顺序表下面。

生写

师:

你能给大家拨一个数吗?

生在计数器上拨了235

师:

你问问同学们,你拨的这个数是多少,由什么组成的?

生:

235是由2个百,3个十,5个一组成的。

师:

这个数你会写吗?

一人到前面来写,其他同学写在练习纸上,写完以后同位两个互说组成。

师:

这个同学按照不仅能按照数位的顺序写,而且写的非常工整。

你能用计数器拨一个数考考大家吗。

3.利用计数器,突破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的组成和读写。

师:

刚才拨了2个数都没有难倒大家,下面我换一种方式考考同学们,我来说你来拨,谁想上来试一试。

师:

这个数是由5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

生拨了550

师:

她拨的这个数是多少?

生:

550。

师:

这个数你会写吗?

请同学们把这个数写在练习纸上。

你把这个数写在黑板上吧。

写完以后同位互相说一说550的组成。

教师巡视

师:

刚才老师下去看的时候,发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出示错例:

55

师:

这位同学写的对吗?

生:

不对,她没写0。

师:

550表示55个什么?

生:

550个一。

师:

恩,对,550也表示55个十,而55表示55个

(一)

师:

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我们要写0占位。

师:

下个数谁想上来挑战一下。

师:

这个数是由2个百和1个一组成的。

生拨了201

师:

201你会写吗?

请同学们写在练习纸上,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写。

写完以后同位两个说说201的组成。

师:

201中间的0不写行吗?

生:

不行,要是不写就变成21了。

师:

写数的时候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我们就要写0占位。

设计意图:

借助计数器来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数的组成,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学生借助计数器,比较容易说出数的组成,也能自己试着写数、读数,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突破中间、末尾有0的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知道没有珠子应写0占位,中间的零要读上,末尾的零不读,从而掌握这样的数应该怎么读写。

采用数形结合的直观学习方式,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来认识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表示数的多种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精设练习,拓展思维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

板贴课题。

师:

同学们非常棒不仅能数1000以内的数,还能正确的读写1000以内的数,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1.趣味练习,拓展思维。

师:

我们来做一道有趣的题目。

1.请同学们为小火车的车厢编号,如果中间这节车厢是780,那么你认为其他各节车厢应是多少?

试着填一填吧,看看你能想出几种填法。

 

780

80

 

780

80

 

生汇报

预设1:

778,779,780,781,782。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

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的。

预设2:

580,680,780,880,980(一百一百的数)

预设3:

760,770,780,790,800(一十一十的数)

师:

除了刚才一个一个的数,一十一十的数,一百一百的数。

还可以几个几个的数。

预设:

20、20的数,5个5个的数等等。

师:

刚才同学们非常棒,采用不同的数法,想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师:

老师这里有一个难题想请教大家。

课件出示:

 

师:

同学们看,这里是小乌龟的家,小乌龟出门向右走500米就能到达大树下,小乌龟出门向右走600米就能到小河边,那小河是在大树的左边还是右边呢。

生:

右边。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600比500大。

师:

那你来估计一下大约在什么位置呢?

教师指着距离大树右边很远的地方提问:

在这里行吗?

生:

不行,太远了。

师:

教师指着距离大树右边很近的地方提问:

在这里行吗?

生:

不行,太近了。

师:

那到底在哪里呢?

同位两个先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纸上试着画一画。

教师巡视指导,生上台汇报,展台出示练习纸。

生:

600在这个位置。

师:

为什么在这个位置,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

500米是5厘米,100米是1厘米,所以600米就是从500米这里再画100米。

师:

你是怎么知道100米是1厘米的,500里面有几个一百?

生:

500里面有5个一百,500米是5厘米,所以100米就是1厘米。

师:

这个同学们真了不起,特别善于分析推理。

运用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解决了这个问题。

课件依次出示:

 

设计意图:

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都必须以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为前提。

通过前面不断的体验,学生对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也需要通过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进一步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

这时我们在练习中出示0—500的数轴,让学生估一估600的位置,一开始学生的答案会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觉得600比500大好多,有的学生觉得600比500大一点,从孩子们找到的这些答案中,引导学生分析到底哪个对,孩子们会感觉到500里面有5个100,我可以大体量一量0-100的长度,用尺子画一画,从而找到600的位置.孩子从一开始的不准确,到慢慢找到600的位置,其实就是数感形成的过程,此时我们脱离了的情境、脱离了计数器或者其他工具,在数轴上建立数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的思维特点。

五、课堂小结,深入感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1000以内的数。

师:

那生活中哪些实物也可以用1000这个数来表示?

生:

1000只小羊。

师:

这里有1000张纸并出示10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0厘米,

所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事物都可以用1000这个数形容。

设计意图:

课末,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1000表示的人或者实物,并展示了1000张纸,让学生对1000到底有多大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情分析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知识,是一节非常重要但略显枯燥的数的概念课。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学生能够正够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能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具备了一个一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等数数的方法,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理解了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初步感知了解十进制,体验了认数知识的形成过程。

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效果分析

一、回顾数数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后续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与发展,前面所学知识也是后面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学生能够正够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能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具备了一个一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等数数的方法,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理解了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初步感知了解十进制,体验了认数知识的形成过程。

那我们就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先进行一个数数方法的回顾,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一个经常“回头看”的习惯,用以往的学习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借鉴数一百以内数的方法来数更大的数,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方法的延续,培以此培养了学生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效突破重难点,带领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为突破重难点,我们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知的桥梁。

本节课我们继续沿用数位桶来帮助我们数1000以内的数,在学生比较容易数错“拐弯处”做了重点突破,带领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经历数形成的过程,借助计数器来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学生借助计数器,比较容易说出数的组成,也能自己试着写数、读数,我们重点突破中间、末尾有0的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知道没有珠子应写0占位,中间的零要读上,末尾的零不读,从而掌握这样的数应该怎么读写。

采用数形结合的直观学习方式,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来认识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表示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练习中升华数感

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都必须以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为前提。

通过前面不断的体验,学生对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也需要通过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进一步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

这时我们在练习中出示0—500的数轴,让学生估一估600的位置,一开始学生的答案会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觉得600比500大好多,有的学生觉得600比500大一点,从孩子们找到的这些答案中,引导学生分析到底哪个对,孩子们会感觉到500里面有5个100,我可以大体量一量0-100的长度,用手比一比,从而找到600的位置.孩子从一开始的不准确,到慢慢找到600的位置,数感也慢慢形成。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在本课中,要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千以内的数,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知道1000以内数数的方法和规律。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作一个铺垫。

如果这部分知识掌握好了,学生可以把10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方法类推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测练习

一、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为小火车的车厢编号,如果中间这节车厢是780,那么你认为其他各节车厢应是多少?

试着填一填吧,看看你能想出几种填法。

 

 

 

2.同学们看,这里是小乌龟的家,小乌龟出门向右走500米就能到达大树下,小乌龟出门向右走600米就能到小河边,那小河是在大树的左边还是右边呢。

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画一画找到小河的具体位置,并在图中标出来。

 

二、课后检测:

1.156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480是由()个百、()个十组成的。

3.203是由2个()和3个()组成的。

检测人数:

45人

对题人数:

44人

对题率:

97.8%

错例:

203是由2个(十)和3个

(一)组成的。

检测分析:

这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数的组成和数位上各个数字表示的意义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全班45人,有1人出错,对题率是97.8%。

这位同学把203是由2个(百)和3个

(一)组成的,错写成203是由2个(十)和3个

(一)组成的。

说明这位同学对每个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的还不扎实。

教师要通过用计数器拨一拨,说一说,错例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回到“源”点,沟通联系,迎刃而解

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

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只能步步跟随教师的脚步,在新知学习中便无法进行自主的思考。

所以我便创设这样一个铺垫型情境,先进行一个数数方法的回顾,帮助学生借助数“100以内数的方法”来学习“1000以内的数”。

二、找准难点,适时点拨,清扫障碍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本节课中的拐弯数,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借助直观小棒的操作,重点问题的提问以及出示错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清扫思维障碍。

三、激发兴趣,自觉思维,拓展发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思维的内在动力,学生若能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脑力作用,自觉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

而在学习新知后的练习环节学生已经进入学习疲惫期,此时小乌龟的家这个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

整节课从一个铺垫型的情境引入,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练习,然后到结合小棒数数,从形象直观和重点提问中突破拐弯数的难点,然后到利用计数器回归抽象学习组成和读写,到最后在数轴上的有趣问题,学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点不足:

拨数环节可以给每位学生一个小计数器,让每一位同学都经历拨数的过程,练习中可以再增加几道基础练习。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标分析

一、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1000以内数的的认识》

二、课标中关于本内容的阶段性目标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指出“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课标关于本内容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如下:

知识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数学思考: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三、本学段的的学段内容: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中如何落实体现课标要求

整节课从一个铺垫型的情境引入,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练习,然后到结合小棒数数,从形象直观和重点提问中突破拐弯数的难点,然后到利用计数器回归抽象学习组成和读写,到最后在数轴上的有趣问题,学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习,迁移学习,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