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492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3、通过探究活动会使用U形管压强计;

4、认识连通器,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重点: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准备】自制液压机,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塑料手套,透明盛液桶,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自制液压机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2、回顾第一节《压力作用效果》,分析放置于桌面的固体产生压强原因,提出问题:

液体能不能产生压强?

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是什么?

2、

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演示实验一:

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

学生总结:

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学生分析:

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

探究实验一:

体验液体内部的压强

(1)学生实验:

把塑料手套戴在手上,观察手套与手掌的贴合情况,然后将手伸入水中,再次观察手套与手掌的贴合情况。

(2)学生总结:

观察到在液体内部塑料手套会贴紧手掌,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探究实验二: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提出问题: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

侧壁开有三个小孔的容器,将小孔塞住,装满液体,同时三个塞子,学生观察现象

※猜想与假设:

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

※提出问题:

深度相同,在不同的方向开孔,现象如何?

即液体压强大小是否与方向有关?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1)介绍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U形管压强计。

液体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软管、玻璃U形管(内装有液体)组成。

U形管的右管开口向上,左管通过橡皮软管跟一个扎有橡皮薄膜的金属盒相连,当金属盒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的水面相平。

(a)U形管两侧液面原先是平齐的,表示两侧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

(b)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侧液面便出现高度差。

(c)金属盒上的橡皮膜收到的压强越大时,高度差也越大。

        

使用方法:

1)无力作用薄膜时,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为零;用手压薄膜时,U形管两液面会产生高度差。

2)对薄膜压力越大,对薄膜的压强越大。

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越大。

3)如图丙,当把压强计探头放入液体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2)设计方案:

学生上台展示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U形管液面高度差(cm)

 

5

5

侧面

5

10

15

※分析与论证:

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得出液体各个方向压强特点与液体压强和深度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两组实验数据不同原因是什么?

学生猜想:

误差,读数错误,液体密度等。

教师进行揭秘,教师给不同小组提供的液体不同,部分小组用的食盐水,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品尝来证实。

学生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同种液体,随深度的增加,压强随之变大;

③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

※交流与合作:

为什么修建拦水大坝时,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宽些?

【自主学习】: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1)注意深度与高度的区别是什么?

2)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3)该公式表明液体的压强只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题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求出在水下1000m的位置,泡沫块所受的压强约为多少?

(ρ水=1×103kg/m3,g=10N/kg)

2、液体压强应用

(1)连通器

课件展示连通器图片加实物,学生总结连通器构造上相同点:

上端开口,底部连通。

教师演示实验室用连通器及自制连通器,学生总结连通器内液体特点:

同种液体静止时,各部分液面总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2)帕斯卡定律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帕斯卡定律。

并解释教师自制的液压机为何能轻松托起重物。

3、巩固练习

1、潜水艇潜入水中越深,受到海水的压强越,船闸是

根据原理修建的。

2、将手放进盛水桶中,水并没有溢出桶外,则桶底受到水的压强将()

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判断

3、结合液体压强的提点,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甲图所示,说说这张照片给你的启示:

a.

b.

(2)如图乙所示说明了

四、浅谈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物理知识,教师予以补充和强调。

五、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一、产生原因

1、液体受重力2、液体具有流动性

二、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压强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2、液体压强的特点

三、液体压强的应用

1、连通器2、帕斯卡定律

 

学情分析:

首先,八年级学生已经完成了第八章第一节《压力作用效果》的学习;其次,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基本熟悉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物理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最后,随着学生的慢慢成长,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以上为学习第二节《科学探究:

液体压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要充利用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实验活动中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的能力。

同时在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让学生领悟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姿多彩的物理问题,并能从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还要培养一种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探索、研究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效果分析:

一、学习效果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亮点,大量的实验设计,学生通过实验充分感受到了液体压强,直观、形象、真实。

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衔接,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参与度高,效果比较好。

另外在学以致用,链接生活等环节中,学生的展示欲望强烈,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思路比较清晰,分析问题到位。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二、评测练习结果分析

在评测练习中,我采用的上黑板展示的形式,下边的同学互相检查,相互比较优点和缺点,做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取长补短。

学生做题思路很清晰,说明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比较好,说明学生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很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路,我很受感动。

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肯把课堂还给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

液体压强》这节课是沪科版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这里学生在《压力作用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液体压强,第二节是对压强的升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压强,以及利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液体压强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利用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

3、知道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与帕斯卡定律。

通过讨论这些问题主线巧妙的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积极科学的利用实验探究,通过自主实验得出结论。

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出于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事物的考虑。

为总结液体压强规律做好铺垫。

本课内容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提升物理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科素养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8.2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评测练习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

【评测训练】:

1、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

2、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则()

A.PA>PBB.PA<PBC.PA=PBD.无法判断。

4、在2012年的6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圆满完成了七千米级海试实验,最大下潜深度为7062m,当蛟龙号下潜到7000m的深度时。

求:

⑴海水对它的外壳的压强是多大?

⑵如果蛟龙号上表面积大约为20m2,它受到的压力为多少?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教的内容是:

八年级沪科版《科学探究:

液体压强》,在课上,我能把握课标、教学内容处理上更有针对性,在把握深度上也做的比较好。

以“液压机”的演示引入课题,将学生视线集中实验上,思维集中在实验思考上,更好地突出了观察的对象,使学生容易把握问题的本质,真实、自然、和谐,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内在需要,加强了学生对知识之间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了与本质相关的认知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有意外的收获,学生动手能力极强,超乎我的想象,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实验,做好实验,并利用实验归纳总结液体压强的规律,并做到会利用液体压强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存在很多的困惑:

(1)如何更好的把握新课标,使之能与目前的评价与检测更好的结合

(2)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深刻性。

(3)如何提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标分析:

《物理新课程课标中》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特点,学生通过实验合作探究液体压强规律。

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运用物理探究的七大环节,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利用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活生产服务,让物理走向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