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工作者整理材料的诀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265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工作者整理材料的诀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字工作者整理材料的诀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字工作者整理材料的诀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字工作者整理材料的诀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字工作者整理材料的诀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字工作者整理材料的诀窍.docx

《文字工作者整理材料的诀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工作者整理材料的诀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字工作者整理材料的诀窍.docx

文字工作者整理材料的诀窍

(一)入门篇

 

为何叫整理材料,而不叫写材料,也许有人要发问。

那我就说下我的见解。

材料是工作部署的文字化,研究文字材料的过程,其实就是研究工作的过程,要把工作整理出条理用文字表述出来。

机关里没有一篇脱离工作实际的文字材料,除非那是纯粹的文学作品。

无论工作报告、领导讲话,还是各类的汇报、总结、经验等等,都是用系统的文字来说明工作。

所以,当了秘书,第一就要认清这个问题。

至于为何叫入门篇?

这就不需要解释了。

下面,我就把我从事文秘工作的一点感受和体会说说,抛砖引玉,以供刚进门的秘书兄弟姐妹们参考,当然,最好有经验的同志们都说说,这样,对刚接触这项工作的同志们会有所帮助。

第一:

 必须强化内心修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程序。

刚接触材料时候的感受,就一个字“晕”。

领导把一个材料交给自己的时候,头晕脑涨,心乱如麻,这都怎么写,都写个啥,按啥格式写,说啥样的话全不知道,憋得满地乱蹦。

好容易弄出点东西来,左看不行,右看不妥,撕了再写,写了再撕,反反复复,好容易弄到领导那里了,两个字“枪毙”。

这是我刚接触材料时候的感受,我想还会有很多跟我差不多的。

现在反思一下,这是自己内心不够沉稳的外在表现。

我建议刚入门的秘书们,千万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慌什么。

慌乱,慌乱,慌了就乱了。

这个道理大家比我理解的还深刻呢。

我要说的就是,不管领导交给你的任务有多难,多重,必须保持镇定冷静,这样才能头脑清醒,才会有思路,有语言,才能定下心来干材料。

再就是,刚接触材料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奢望着拿出来的材料马上被领导认可。

如果有了这个心理,就会在刚开始整理材料的时候一味否定自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标准,自己的材料过不了自己的关。

其实,大多数领导对新秘书,还是比较理解的,不会在工作开始的时候对你有太高的要求。

他也知道,谁也不是刚生下来就会走路,这是需要一个过程滴。

第二:

 必须尽快熟悉工作,时刻掌握工作运行态势以及各类亮点。

刚接触材料的秘书,很容易局限在文字本身,这话怎么说才能大器啊、好听啊、领导喜欢啊。

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就象盖房子,你连这房子怎么设计,怎么打基础,怎么一层层盖都不知道呢,就去考虑这房子装修的时候用什么材料才能好看,瞅着舒坦、住着舒服。

这是本末倒置。

就拿盖房子打比方吧,你现在需要知道的是,盖房子都得需要哪些原材料,也就是你材料里面都要写哪些东西。

这些东西,就是工作,你所在单位实实在在的工作。

比如,你到党委、****的办公室工作,你就要知道,这党建工作都是干啥的,咋干,这经济工作都涵盖哪些方面,都得干些啥,涉及民生的都是哪些地方,还要知道这些工作都开展到什么程度了,都做了哪些叫得响的大事、好事。

如果你在部门办公室工作,你现在马上就得对你全局工作有了解了,这个容易多了,因为你可能原来就在这个单位,干啥心里都有数。

企业吗,本人没待过,暂且不表。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说,工作了解透,提笔就成章。

第三:

 必须熟知机关材料种类以及写法,时刻准备着应付纷杂的工作任务。

公文种类有多少种,怎么写,有文件规定,咱就略了,自己找找公文处理条例都记住了,这个问题对秘书来说太简单了。

我说的是公文以外的应用文,领导讲话、经验材料、调研报告等等的这类专为领导准备的东西。

这类东西是秘书接触最多的,也是最犯难的。

想弄好,没啥窍门,就得靠下功夫。

开始的时候,要知道这类材料每个类型的基本写法,这要靠你多翻阅以往的材料。

一个一般的共同规律,就是三三制,也就是文章有三个大标题,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是还是多数的。

比如说,领导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吧。

大致的提纲就是,

第一:

 回顾过去的工作轨迹,增强再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

 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实现全年经济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比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大致是:

第一:

提高认识,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第二:

 创新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

 讲求奉献,充分发挥教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也到是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新秘书们好好研究研究吧。

我列举的只是讲话类,至于别的种类,你就得自己慢慢研究了,中心一条,就是你必须对所有的文字材料的结构框架了解。

这也就是相当于,你盖房子的图纸。

图纸设计的好,你房子看起来才美观。

你对这些基本框架了解以后,恭喜你,现在可以应付领导交给你的任务了。

先不说好坏,你领导交我的东西,我可以照葫芦画瓢给你弄出来了,好不好能力问题,但是写不写的出来那可是咱态度问题。

态度端正了,领导还是蛮高兴的,也会发现你这秘书是个可塑之才。

对了,还要建议一下,每个种类的文字材料,你都找几篇好的研究,看看人家的框架布局,语言表达方式,说事的先后顺序,特别好的,就背他几篇,反正年轻,也不浪费啥时间。

这么做了,你会发现,在关键的时候,啥参考都没有,你居然也知道领导交给你的材料该怎么写。

第四:

 必须长期坚持看报看新闻的习惯,时刻把握最前沿的政治动态。

整理材料,咱得讲政治啊。

也就是说,咱整的这个东西,要完全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符合本地党代表、全委会、人大会确定的工作方向和****,紧随政治走向。

偏离了这些,弄出的东西就是跟花一样,也会被领导一脚踢回来。

比如现在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呢,你还扯着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不放,那就是跟不上发展趋势了。

再比如说,你们上任领导提出个“一二三四五六”工程,新领导来了,你还整天一二一的,新领导马上就要扁你,你得给新领导定个“二五一十”的工程了,你得跟领导的想法合上拍。

小点声告诉新秘书们,给领导制定新思路,回报丰厚。

政治局常委里可就有因为“********”那什么的(以下省略数十字)。

 

言归正传,要把握好政治,必须要多看新闻,多看报纸,多看报刊,要养成习惯,如果忙,你浏览下标题,也加深印象啊。

只有把握住政治走向,你的材料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也充分体现出你们单位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实际成果。

第五:

 必须敢于并善于翻译,时刻做好编辑工作。

这其实是个投机的招法,说来,只是为新秘书朋友解燃眉之急的,可千万别惯用此术。

翻译的学名叫“抄”,不过叫翻译,说明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

有很多材料,咱根本没接触过,根本不知道咋整。

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秘书朋友们的聪明才智,不管你上网上翻也好,管别人要也好,弄几个范本回来先。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找出一个比较适合本地情况的,开始编辑。

这编辑就有说道了,你就把人家做的事换成自己的事,连标题都不变,那可就是抄了。

咱这翻译,就高明在这里,咱把他的标题换成自己的话,把他的话,换个表达方式,别改变中心思想就行。

比如说“年初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的正确领导下,不畏困难,鼓劲加压,开拓创新,理清发展思路,提升区位优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日趋繁荣,社会事业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这段话,咱把它翻译成“近年来,全市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的各项部署,在困难中拼搏,在压力中奋起,在创新中前进,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晰,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得以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呈现出经济日趋繁荣,社会事业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听起来还差不多,意思也没啥变化,好象还有些升华,可是谁TNND敢说我抄的,这点破事就得这么说,中国就那么几千字,咋组合也得有重复的吧。

不过,兄弟姐妹们,切记,可千万别可一只羊身上拔羊毛啊,你可一个材料翻译,咋翻译都有人家的影子。

你不妨多找几个相同类型的材料,一个上面摘下一块为我所用,然后加上合理的翻译,一切都哦了,那就完全是咱自己的了。

毕竟,重新组合也是一种创新吗。

顺便,友情提示一下,****日报、省报里的评论员文章直接就可以拿来用,可千万别翻译啊,会弄巧成拙的,大不了,咱再他那段话上加上引号呗。

入门的东西就这么点感受。

这个时期,新秘书的主要特征,对自己没有信心,看到谁写的材料都比自己好。

如果大家有兴趣,有时间再谈谈“提高篇”,第二阶段,对自己高度自信,看谁的材料也不如自己。

(二)提高篇

历经一个周期的艰苦磨练,恭喜你进入整理材料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显著的特征就是看谁的材料都不如自己。

因为经过一年的整理材料,你接触的了这一年中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政府公文,无论是报告、讲话、文件、经验材料、调研报告,还是领导个人的述职报告和一切私人性的材料。

该接触的基本都接触到了,该写的都写了,甚至写了N遍了,掌握了政府公文的整理方法和窍门,心理开始觉得,原来材料没啥难滴。

翻过别人的材料一看,不就那么回事吗,我不也这么写的吗,我看他写的还不如我呢?

这就好比你开车刚刚熟练,一上道的速度肯定比新手和老手快得多,这可是个危险期。

此刻,我忠心奉劝有此心理的仁兄义妹,一定保持戒骄戒躁的心理状态,虚心学习,不断提高文字综合能力,奠定你在文字方面的主导地位,木秀于林(先不管风吹不吹)。

言归正传,就文字材料本身,想提高,得从哪些方面入手,暂且谈谈粗浅体会。

立题高远,力求一个“新”字。

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

就材料而言,最吸引人的,能够体现材料新颖于别人,莫过于标题了。

有经验的秘书都知道,当一篇文字材料拿到手里,不管是领导还是秘书,首先翻阅的就是文章的大小标题。

这个标题,实际上就是整篇材料的“招牌”,必须立足实际,着眼高远,准确无误,新颖超前。

本人在整理材料时,最注重的就是标题的研究。

文章的一级标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 是政府工作报告、述职报告等类别的固定标题;

二.是“在XX会议上的讲话”模式的简洁标题;

三.是以经验材料为代表的观点性标题,如“延伸领域,拓宽渠道,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还有一种带副标题的标题,多数用于通讯报道,多数属记者发稿模式,机关接触不算多。

文章的二级标题,也就是每个部分的大标题,视材料类别可以分为一句话的,两句话的,一段话的。

这个标题的长短,视领导个人喜好而选择。

从我服务领导的习惯看,总结类的用一句话,部署或者说明工作类的用两句话。

我看的资料里,多数基本都是如此。

三级标题同二级标题。

四级标题属于基础的文字概括,我基本都用一句话标题,长了会有沉重感,这一点老秘们应多有体会。

在拟定标题时,我觉得,要注重四个性:

一是政治性。

政府机关的文字材料是为政治服务的,必须紧随政治走向,围绕大政方针。

二是实践性。

机关的文字材料基本都是总结、部署、说明工作的,必须有实践操作性。

如果脱离工作实际,再有理论高度民主,也是一些大官话,大套话,空喊大口号。

三是概括性。

标题一定是下面内容的高度提练和概括。

如果标题盖不住内容,文不对题,那就有点所问非所答的味道了,文章是不可能高质量。

四是新颖性。

很多领导都不喜欢陈词滥调,所以标题尽量不要太大众化。

比如“加强领导”这个词,基本上讲话类文章最后一个题都是这个,何不妨换成“建立完善覆盖各级组织的领导体系”,表述的都适宜个意思。

建议多动脑,常创新。

五是统一性。

就是并列关系的标题,尽量统一格式,统一语言,显得文章整齐划一,干净利落。

杰出代表作是党的十六大报告前面的总结部分。

我习惯的标题形式就是“以XX为标志,XX有新提升;以XX为标志,XX实现新跨越;以XX为标志,XX取得新进展”,或者“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加快发展;强势推进工业经济高速高效运行,加快工业兴市步伐;强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类的标题,领导比较认可。

但是这类标题最大的弊病是有局限性,并且跟对联一样,比较难弄,理论研讨性文章尽量不要这样列题。

把握好两个关系:

一. 是上级标题与下级标题之间的包含关系;

二. 是同级标题之间的并列关系。

之所以提这个简单的逻辑关系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太常见了。

很多材料看起来没有个数、混乱不清,就是因为打破了这个关系。

本应包含关系的标题,都拉出来单列题,根本不是一个辈份上的事非拿出来一起说,这文章不乱都怪。

这个情况,多看基层报上来的材料,感触一定很深。

结构严谨,力求一个“稳”字。

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

一篇好的公文,在结构上如同鼎一样,文章各部门互为犄角之势,不管抽掉哪部分,或者弱化哪部分,文章就会失重,不协调。

要保证文章四平八稳,

要适度把握三个方面。

一. 是内容要全。

整理材料之前,要把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全部拉出来,不要怕多,这是文章是否丰满的最基本保证。

这里唠叨两句,很多新秘书常常为文章篇幅小,达不到要求字数所烦恼。

其实这就是文章内容含量小的根本体现。

试想,文章要说二十件事和要说五件事的字数含量能一样吗?

所以不要在字上做文章,要多在事上下功夫。

内容是否全面也是验证你对工作了解是否深入全面的标准,这是在反映你的工作能力而不是文字能力。

二. 要条理要清。

换言之,就是对材料涉及内容归纳得一定要准确,位置摆放一定要合理。

这就需要对已经列出的文章内容进行合并同类项。

从政府的公文的一般性规律看,多数是三部分结构。

不过十七大以后,很多地方的材料结构都是多部分的了。

文章要列出几个部分,定下来以后,就要把你拉出的这些事分门别类的装进去。

装的合理与否,这就看你的分析能力和角度调整问题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文章的条理,必须清晰、流畅,要让别人看了知道你在说什么,而不是把事情杂乱无章的堆砌在那里,给别人云里雾里的感觉。

三. 是逻辑要清。

就是你所表述内容的前后顺序要符合逻辑关系,先说什么事,再说什么事,这要千万把握好。

千万不要一件事,前面说,中间说,后面还说,让领导不知道你到底用这件事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这件事涉及多个领域,记得一定调整好角度说。

言词准确,力求一个“精”字。

言词就是文章的基础和精髓,这个不需要解释。

在语言表达上,

我认为重点要做到三点。

一.是话说得要大器。

比如说“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就不如说“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宜居宜业城市初具规模。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不如说“民生进一步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具体词语上,“规模扩大”不如“规模扩张”,“总量增加”不如“总量膨胀”。

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不过还是建议说话的时候,要拓展思维,往大理论、大方向上靠,不要拘泥与工作本身,这样一来话才能说得大器。

另外,话要想说得有劲,多用排比句、短语,想理论水平高,多用长句子,但是句群划分一定要合理。

二.要话要说干练。

主要就是句子主、谓、宾的合理运用,这是语文基础,秘书朋友都具备。

建议少用的、地、得之类的字,翻翻中央党代会报告,一个“的”字你都删不掉,也添不上,这就看出文字的严谨性了。

三.要语言优美。

这类词语多出现于祝词、献词、致辞一类的材料里。

正式公文中尽量不要用,会不伦不类。

这类词语在于自己的文学基础和日常积累,只要多看多学,没什么难度。

还有就是古语,适当引用会给文章增添不少色彩,但是引用的一定要精,千万不要多,而且要保证高度准确。

忙乱之余,信笔乱言,不知所云。

请秘书朋友们辩证理解,理性分析。

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探讨整理材料体会之升华篇,如果让自己从文字材料当中升华出来,真正把材料作为进步的阶梯。

(三)升华篇

如何从材料当中升华出来,把材料作为一种进步的阶梯和晋升资本去经营,应该是写材料的最终目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过于功利。

我很讨厌去说,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年轻干部应该淡化这个,少去奢望那个,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一类的迂腐话。

只想说的是,到机关来,人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要进步。

写材料这个职业,是辛苦异常的,很少有人天生就愿意写这个东西。

只所以去写,是因为纵观机关的大环境,唯一能够靠本事吃饭的,也许就只有写材料这个行当了,而且写材料的人的政治前景还算比较乐观。

如果你写材料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材料作为一个亲近领导的载体,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赢得晋升资本,最后走向领导岗位,那恐怕就是材料写得再好也只能写一辈子材料了。

我写材料的目的在于此,所以,我就从我的感受上来谈谈如何在材料当中升华。

第一,要提高政治理论素质,这是你真正写出有见地、高水平好材料的基础,亦是你日后能胜任领导岗位的关键所在。

政治理论素质广义上讲,包括你对党的思想政治路线、党在各个时期的重要理论和方针政策,“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等等政治理论的充分掌握,这个不用多解释。

这些理论思想,决定着你对中国的国情、政治走向、发展方向的认知程度,研究的是否深入,决定着你起草的材料是否具有理论高度,是否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这些理论研究透彻了,你会开阔视野,拓宽思维的广度,在起草一些事关全局发展的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材料时,会主动将本地的发展置于全国、全省的发展大局中去考虑,去谋划,写出来的材料才能符合发展趋势,符合发展规律,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紧密结合。

这也就是很多领导提出的,要跳出某地研究某地的思维方式。

至于很多这类报告看着很小家子气,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谋划工作的过程中,只限定于自身的考虑,缺乏宏观角度的思考。

如何能够迅速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没有捷径可走,就是多学多看多研究。

当你能够运用宏观的思维研究材料的时候,而且能够形成习惯性,那么你的这种思维方式的养成,将为你日后当好领导奠定了扎实基础。

即使是现在,当一件事情摆在你面前,你也能够迅速的从大局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能够看清楚这一事情本身在整个大局中的位置,自然就会找到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

政治理论素质狭义上讲,就是要懂政治,讲政治。

作为一个文秘人员,什么是讲政治,怎么去讲政治。

用我的话直白地说,就是通过你的文字服务,能尽可能地展现出领导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让他当上更大的领导。

这就需要你充分掌握你所服务领导的思维形式、行为方式和语言风格,用你的材料把领导的战略思想、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充分地表达出来。

甚至领导没有想到的地方,你都要想出来,把他的思想进行整和包装,形成他特定的,区别于别人的思想体系和工作抓法。

怎么能做到这个程度,是检验一个文秘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

首先你必须研究领导,研究他的工作履历、他的专长、他的风格等等,当然不是去研究他的弱点,以备今后准备黑材料,那是天底下最愚蠢的秘书才做的事。

领导也是人,只要你细心,就可以通过他开会时候的讲话,平时的交谈,在处理问题上的态度等方面,了解到领导的脾气秉性,行事风格,思想认知,看事和处理事情的角度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你必须掌握领导对材料的态度。

很多领导重视材料,对材料要求非常严格,多见于领导本身也从事过文秘工作,这是文秘人员的一大幸事,因为他在重视材料的同时,你也相应的受到了重视。

一些领导对材料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我个人分析,是他对材料不熟悉,但是拿到他手里的材料又不大满意,可是又不知道怎么改能更好,索性不是照稿念,再不就是把材料扔一边自己讲。

那种对材料毫不关心的领导我还没见过。

知道了领导对材料的态度,对于你起草材料来说就具有针对性了。

领导重视的,他会对材料有想法,你只要注意把他的想法完善充实形成体系就好办了。

对材料无所谓的领导,你就要在自身材料上找原因了,如果你的材料真正和领导思想合上拍了,他就会重视材料,因而对你也多了几分赏识。

再次你要掌握领导的语言风格。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而作为文秘人员,要在起草领导讲话等材料的时候,用领导喜欢的语言风格去表达,去阐述。

领导擅长理论研究的,你的文字材料就要尽量用长句子,体现理论高度。

领导行事雷厉风行的,你的文字材料就要刚劲有力,言辞干练。

如何把握领导的语言风格,就要靠平时的观察总结。

每次你把材料交到领导手里,他修改的那些地方,你就要认真研究,因为他加上去的话和修改的地方,可以清晰的展现出他的风格来。

在长期的与领导在思想上的磨合,最终实现了你与领导思想的一致,使得领导会越来越依重于你。

这也是为何很多材料写得好的,领导总舍不得放出去,直到领导离任,才会给个好的安置的原因。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你也习惯了用领导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领导的办法解决问题,使得你在行事上思考得越来越全面,处理得越来越得体,这也是你将来从事领导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第二,要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你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当好参谋助手,为领导分忧的根本,亦是为你将来当一个有能力的领导的一种实践与积累。

说到文秘人员独立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想,最好的一种方式,就莫过于调查研究了。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文秘人员是很难当面给领导提供意见和建议的,那是有干预领导决策之嫌的,即使是领导的贴身秘书,而且跟领导关心很近,也不能当面对领导的决策说三道四。

但是有人还会不自量力地去说,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是要表现他的能力,但是往往适得其反。

所以,我认为,让领导了解到文秘人员实际能力的一种主要渠道,就是要去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后的报告,来表现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把握能力,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让领导来评价你,认可你,也要让领导知道,你不是就会写材料。

这也是我重视调查研究的关键所在。

通常情况下,调查研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领导指定课题,一种是自主选择课题。

我分别谈谈看法。

第一种,领导指定课题。

当领导布置给你一个调研课题时,说明他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或者要解决这个问题了,但是决策前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楚真实的了解,防止决策失误。

这个时候,你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个问题研究透,把现状摸清,把问题找准,然后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这就不仅仅是把材料写好的问题了,也不是做文章的问题了,而是实实在在的检验你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了。

比如说,去年我们按照领导的意图,对全市的廉租房情况做了一个调研。

前提是全国都在推进廉租房,对我们这里来说,已经不是干不干的事,而是研究怎么能干好。

我们这个调研组用了一天时间跟有关单位了解了一下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到廉租户征求了一下他们的意见,对全市的廉租房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同时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个事情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资金。

只要弄清楚钱从哪来、钱要咋花,钱怎么监管,其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鉴于此,我们翻阅大量各地廉租房方面的经验,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研究完以后,向领导提出了一个近远期结合,实物配租与租金补贴并举,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对策建议。

尤其在资金筹措渠道上,按照政策规定,提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议。

领导看完后,召开常务会,当即把这个事情就定了。

事后因为这个决策早,效果好,还得到了省里专项资金,本来打算几年解决的事情,两年就全部解决了。

这件事,领导对调研组相当认可。

调研组也在领导那里树立了即能写好材料,还能干好事情的形象。

因为,这件事情,专门机构用了几年时间没有解决好的事情,一个调研报告就全部解决了。

其后续效果我就不多说了。

这样的工作,不仅是为领导服务,当参谋助手,更是让你自己真正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你自己当领导的时候,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就能处理好了。

第二种,自主选择课题。

这方面,你要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提早侦知领导会关注什么问题,在这个前提下去选择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在领导要干甚至想干前,就把意见和建议递上去,赢得工作主动。

我们大领导擅长经济研究,是位专业型领导。

在去年经济危机对我市的影响还没显现时,就要求经济职能部门提早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不过,现在的机关作风我是实在不敢恭维。

后来,我们单位领导告诉我们,这个活最后得落到咱们头上,咱自己先准备着。

结果,有一天大领导要调研报告了。

经济部门傻眼了。

我们利用手里的东西,一天就把报告拿出来送到领导手里了。

虽然时间短,但是材料的质量还是非常高的,对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经济走向的预测,我们市里如何规避风险,趋利避害都提出了一些建议。

大领导非常满意,而且在省里开会的时候,他的这番见解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赞扬。

后来的效果我也不多说了。

这件事,已经不再是一个文秘人员能不能写材料的事情了,而是如何与领导思想的高度统一,为领导负责任的问题了,更是你提早谋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