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261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docx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docx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

(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

(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

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

这一方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

  到1990年底,中国有电视台509座,比1980年增长了13.4倍,电视覆盖率达到了79.4%。

各地建起的卫星地面收转站,使边远地区的人民群众都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

198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转播的世界杯足球赛,成为了中国球迷的盛大节日。

1984年,在传统的旧历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形式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时期,给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带来了全面发展的政策指引和机遇,对于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来说,的确是普及广播电视的一种好办法,迅速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将党中央的声音传遍全中国。

  三、市场竞争阶段:

(上个世纪9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也由原来的纯事业向产业化发展。

一方面,对影视节目的需求带动了我国电影,尤其是电视节目制作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作为主要的媒体,广告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经济发达地区、运营较好的电视台逐渐由原来需要事业经费支撑向赢利阶段过渡。

  上海电视台率先于1979年1月28日开始受理广告业务。

1979年2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商业信息》节目,开始集中播送国内外商业广告。

1980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该台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广告。

到1983年时,全国广播电视广告营业额达到3400万元。

  据中国广告协会统计的数字,全国电视台1998年电视广告为132.57亿元,1999年收入为156.15亿元,2000年广告收入为168.91亿元,据媒体报道,2001年电视广告收入有所下降,约为162亿元。

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大约可占全国广告营业总额的1/4左右。

   进入90年代,有线网络与卫星技术应用在电视上,在加强覆盖的“四级办台”的方针及寻求市场发展两方面因素的同时作用下,出现了有线与无线、事业与企业、综合与专业的种种电视台,还有许多县以下的村镇也办电视的局面。

到90年代末,中国电视已经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卫星、无线和有线向结合的现代化电视传播网络,无线电视台达到4943座,有线电视台1285座,共播出1005套电视节目,其中卫星频道三十多套。

国际频道信号已送往全球。

中国的电视机拥有量已经超过了3亿,电视观众也超过了10亿。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有线电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下一步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述数字无疑体现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一些并不具备办台条件的地区也一哄而上,一些具备办台条件的也没有在加强覆盖和市场发展二者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这样就不免带来一些问题。

一是硬件的重复建设;二是无序竞争的产生,一个城市有几个电视台、几十个电视台同时播放一个节目、广告收费互相压价等情况不断出现;再者,电视台的管理也出现新的问题,“治散治滥”成为一项不得不进行的工作任务。

  四、整合与数字化阶段(本世纪初至今)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存在问题的暴露和突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育,随着WTO的加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

以国办[1999]82号文为标志,广播电视业新一轮改革启动了。

  数字化、网络化给广播电视的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

这一轮改革的特征是整合分散实体,无线电视与有线电视合并,解决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的内耗,摆脱“内挤外压”的局面,组建电视集团,打造广播电视业的“航空母舰”。

  自2003年启动有线数字电视以来,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发展迅猛。

截止今年上半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突破5000万大关;而各省市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制播系统的数字化率已达90%以上,许多省级台和城市台已经完成全台业务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为广播电台、电视台从单一业务模式向多种业务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8个奥运比赛城市的地面数字电视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正在逐步深入开展起来。

  

  除此之外,CMMB、直播星等领域也在近几年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在广播电视的中央一级管理机构方面,建国以来,机构设置、建制也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具体情况可参见附录中的“机构沿革一览表”,可以了解不同发展时期的情况。

附录:

广播电视管理机构沿革一览表

年代

机构

名称

主要领导

上级主管单位

2004年12月

国家广电

局长:

王太华

副局长:

赵实、 张丕国(2009年6月上任)

 国务院直属机构

2001年7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局长:

徐光春

副局长:

赵实、张海涛、胡占凡。

(吉炳轩2001.7.31免)。

国务院直属机构

2001年3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局长:

徐光春

副局长:

吉炳轩、赵实、张海涛、李东生(2000.7任)、胡占凡(2001.3任)。

(田聪明2000.6免)、李树文(2001.4免)、(李东生2001.1免)。

国务院直属机构

2000年6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局长:

徐光春(2000.6任)

副局长:

李树文、吉炳轩、赵实、张海涛

(田聪明2000.6免)

国务院直属机构

1998年3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局长:

田聪明(98.3任)

副局长:

李树文(98.4任)、吉炳轩(98.9任)、同向荣(98.4任)、赵实(98.4任)、张海涛(98.4任)

(孙家正98.3免)

国务院直属机构

1997年

广播电影电视部

部长:

孙家正

副部长:

田聪明、同向荣、赵实、张海涛(97.10任)

(副部长:

刘习良、何栋材、杨伟光97.10免)

国务院组成部门

1996年

广播电影电视部

部长:

孙家正

副部长:

田聪明、刘习良、同向荣、何栋材、杨伟光、赵实(96.2任)

国务院组成部门

1994年

广播电影电视部

部长:

孙家正(94.4任)

副部长:

田聪明、刘习良、同向荣、何栋材、杨伟光(94.5任)

(部长:

艾知生94.4免)

(副部长:

王枫94.5免)

国务院组成部门

1993年

广播电影电视部

部长:

艾知生

副部长:

田聪明、王枫、刘习良、同向荣(93.2任)、何栋材(93.2任)

(副部长:

徐崇华、马庆雄93.2免)

国务院组成部门

1991年

广播电影电视部

部长:

艾知生

副部长:

田聪明、马庆雄、徐崇华、王枫、刘习良(91.5任)

国务院组成部门

1990年

广播电影电视部

部长:

艾知生

副部长:

田聪明(90.12任)、马庆雄、徐崇华、王枫

(副部长:

陈昊苏90.5免、聂大江90.8免)

国务院组成部门

1987年

广播电影电视部

部长:

艾知生

副部长:

聂大江、马庆雄、徐崇华、王枫(87.7任)、陈昊苏(87.7任)

(副部长:

谢文清87.7免、丁峤87.7免)

国务院组成部门

1986年1月

广播电影电视部

部长:

艾知生

副部长:

谢文清、马庆雄、徐崇华、聂大江(86.1任)、丁峤(86.1任)

(副部长:

郝平南86.1免)

国务院组成部门

1985年

广播电视部

部长:

艾知生(85.4任)

副部长:

谢文清、郝平南、马庆雄、徐崇华

(部长:

吴冷西85.6免)

国务院组成部门

1983年

广播电视部

部长:

吴冷西

副部长:

谢文清(83.4任)、郝平南、马庆雄、徐崇华

国务院组成部门

1982年5月

广播电视部

部长:

吴冷西(82.5任)

副部长:

郝平南(82.5任)、马庆雄(82.5任)、徐崇华(82.5任)

(原正、副局长职务一律免除)

国务院组成部门

1981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局长:

张香山

副局长:

李连庆、董林、金照、顾文华、李哲夫、周新武、卢克勤、左漠野、郝平南、王寿仁、

划归国务院领导,宣传业务归中宣部领导

1980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局长:

张香山

副局长:

李连庆、董林、金照、顾文华、李哲夫、周新武、卢克勤、左漠野、郝平南

划归国务院领导,宣传业务归中宣部领导

1979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局长:

张香山

副局长:

李连庆、金照、董林、顾文华、李哲夫、周新武、李衍授、卢克勤、左漠野、郝平南(79.3任)

划归国务院领导,宣传业务归中宣部领导

1978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党组书记:

张策(78.5任)

局长:

张香山

副局长:

李连庆、董林、金照、顾文华、李哲夫、周新武(78.12任)、李衍授(78.5任)、卢克勤(78.12任)、左漠野(78.12任)

划归国务院领导,宣传业务归中宣部领导

1977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局长:

张香山(77.1任)

副局长:

李连庆(77.1任)、王寿仁、董林、金照、张振东、顾文华、李哲夫

(局长:

邓岗77.1免)

(副局长:

毛德厚77.10调离)

划归国务院领导,宣传业务归中宣部领导

1976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局长:

邓岗(76.2任)

副局长:

张振东、王寿仁、董林、顾文华、李哲夫、毛德厚、金照

列为中央直属部门

1974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代局长:

邓岗(74.9任)

副局长:

张振东(74.9任)、毛德厚、董林、王寿仁、金照、顾文华、李哲夫

(局长:

刘建功74.9免)

(副局长:

戴征远74.9免)

列为中央直属部门

1973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局长:

刘建功(73.1任)

副局长:

戴征远(73.1任)、毛德厚(73.1任)、董林(73.1任)、王寿仁(73.1任)、金照(73.1任)、顾文华(73.1任)、李哲夫(73.1任)

列为中央直属部门

1969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军管组组长、局长:

刘建功(69.11任)

副局长:

张子良、戴征远、张士诚(69.12任)

列为中央直属部门

1968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军管组长:

张午(68.8任)

军管副组长:

张子良、戴征远(军管组长:

刘路明免)

列为中央直属部门

1967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军管组长:

刘路明(67.12任)

军管副组长:

张子良(67.12任)、戴征远(67.12任)

列为中央直属部门

1966年

广播事业局

党组书记:

丁莱夫

局长:

梅益

副局长:

李哲夫、周新武、金照、顾文华、董林、王寿仁(66.5任)

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二办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宣部领导

1964年

广播事业局

党组书记:

丁莱夫

局长:

梅益

副局长:

李哲夫、周新武、金照、顾文华、董林

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二办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宣部领导

1963年

广播事业局

党组第一书记:

丁莱夫(63.9任)

局长:

梅益

副局长:

周新武、顾文华、董林、金照、李哲夫

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二办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宣部领导

1962年

广播事业局

党组书记:

丁莱夫(62.10任)

局长:

梅益

副局长:

周新武、顾文华、董林、金照、李哲夫

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二办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宣部领导

1961年

广播事业局

局长:

梅益

副局长:

李哲夫(61.11任)、周新武、顾文华、董林、金照

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二办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宣部领导

1960年

广播事业局

局长:

梅益

副局长:

周新武、李伍、金照、顾文华、董林、左漠野、李伍(停止工作)

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二办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宣部领导

1959年

广播事业局

局长:

梅益

副局长:

周新武、李伍、金照、顾文华(59.9任)、董林(59.9任)、左漠野(59.9任)

(副局长:

刘呈云59.9免)

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二办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宣部领导

1958年

广播事业局

局长:

梅益

副局长:

徐迈进、温济泽、刘呈云、周新武、金照、李伍、温济泽(58.9免)

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二办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宣部领导

1956年

广播事业局

局长:

梅益

副局长:

徐迈进、温济泽、

刘呈云、周新武、金照、李伍、徐迈进(56.12免)

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二办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宣部领导

1955年

广播事业局

局长:

梅益

副局长:

徐迈进、温济泽、刘呈云(55.3任)、

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二办领导,宣传

1954年

广播事业局

局长:

梅益

副局长:

徐迈进、温济泽

技术、行政业务由国务院二办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宣部领导

1952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

局长:

梅益(52.9任)

副局长:

徐迈进、温济泽(52.9任)

(局长:

李强52.9免)

政务院文教委员会

1949年11月

广播事业局

局长:

李强

副局长:

梅益、徐迈进

政务院新闻总署

1949年6月

中国广播事业管理处

处长:

廖承志

副处长:

李强

管委:

廖承志、李强、徐迈进、梅益、温济泽、李伍、陆亘一

中央宣传部

 资料来源:

国家广电总局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