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8336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docx

《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docx

部编版语文七上全册古文文言文精品检测题带答案一课一练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

说明:

参照部编版新教材整理,按课下注释、重点句子翻译、重点知识理解三个知识板块整理的习题,方便实用。

目录:

(一)部编版七年级上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

(二)部编版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检测题

(三)部编版七年级上16课《诫子书》检测题

(四)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0课《狼》检测题

(五)部编版语文七上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检测题

 

(一)部编本七年级上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一)、《咏雪》

1、【内集】

2、【儿女】

3、【文义】

4、【俄而】

5、【骤】

6、【何所似】

7、【差可拟】【差】,

【拟】,

8、【未若】

9、【因风】【因】,10、【公大兄无奕女】

【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

1、【期行】【期】,

2、【日中】

3、【舍去】【舍】,

【去】,

4、【乃】

5、【尊君在不】【尊君】,【不】,

6、【相委而去】

【相】,

【委】,

7、【家君】

8、【引】

9、【顾】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

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三、重点知识积累: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尊君在不。

2、根据情景填写课文内容。

①、《咏雪》这篇课文交代咏雪的背景的语句是:

②、《咏雪》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的句子是:

3、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

②、尊君在不

③、待君久不至

④、君与家君

4、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②、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5、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

陈太丘:

友人:

元方:

6、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一)、《咏雪》

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

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

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重点知识积累: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今异义,儿子女儿。

②、尊君在不。

通假字,同“否”。

2、根据情景填写课文内容。

①、《咏雪》这篇课文交代咏雪的背景的语句是: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咏雪》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的句子是:

公大笑乐。

3、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公大兄:

指谢太傅的大哥

②、尊君在不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③、待君久不至君:

④、君与家君君:

您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任选一)的

②、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柳絮”一喻好,因为它有意像,即既有物像又有意蕴;而“撒盐”一喻仅有物像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5、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

陈太丘:

教子有方、做事有原则

友人:

暴躁易怒,知错能改。

元方:

聪明伶俐,知书识礼

6、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答:

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二)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子】

2、【时习】【时】,

3、【不亦说乎】【不亦……乎】,

【说】,

4、【愠

5、【君子】

6、【吾】

7、【日】

8、【三省】【三】,

【省】,

9、【为人谋】

10、【忠】

11、【信】

12、【传】

13、【十有五】【有】,

14、【立】

15、【惑】

16、【天命】

【命】,

17、【耳顺】

18、【从心所欲】

19、【逾矩】【逾】,

【矩】,

20、【温故而知新】

21、【罔】

22、【殆】

23、【堪】

24、【之】

25、【者】

26、【好】

27、【乐】

28、【饭疏食,饮水】

【饭】,【疏食】,【水】,

29、【于】

30、【如浮云】

31、【焉】

32、【善者】

33、【川上】【川】,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往】、

【斯】,【夫】,

35、【三军】

36、【夺】

37、【匹夫】

38、【笃志】【笃】,

39、【切问而近思】

【切】,

40、【仁】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3、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翻译: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

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

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

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

三、重点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论语》与、、

并称“四书”。

2、解释下列加点的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古今异义词语

①、学而时习之:

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

三,

③、温故而知新:

故,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

⑤、可以为师矣:

可以,

4、一词多义。

①、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②、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③、知:

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④、乐:

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学而时习之:

②、吾日三省吾身:

③、传不习乎: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乐:

⑤、饭疏食饮水: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

⑦、温故而知新:

故:

新:

6、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

7、按要求默写。

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②、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③、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⑤、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⑥、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⑦、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堪】能忍受。

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5、【者】代词,“……的人”。

26、【好】喜爱,爱好。

27、【乐】以……为快乐。

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9、【于】介词,对,对于。

30、【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3、【川上】河边。

【川】,河流。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35、【三军】指军队。

36、【夺】改变。

37、【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38、【笃志】志向坚定。

【笃】,坚定。

3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切】,恳切。

40、【仁】仁德。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翻译: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重点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解释下列加点的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意思是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词语

①、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按一定时间;今义:

时间。

习,古义:

复习;今义:

学习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

每天;今义:

一日。

三,古义:

泛指多数,今义:

数词,三

③、温故而知新:

故,古义:

旧的知识;今义:

过去的,老的。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

优点;今义:

善良的人。

⑤、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可能,许可。

4、一词多义。

①、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可以为师矣:

成为,做。

②、而:

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

顺承连词,不译。

③、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懂得。

温故而知新:

得到。

④、乐:

不亦乐乎:

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以……为乐。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传不习乎:

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⑤、饭疏食饮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⑦、温故而知新:

故: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

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6、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箪食瓢饮

7、按要求默写。

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②、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⑤、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⑥、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部编版七年级上16课《诫子书》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夫】

2、【静】

3、【以】

4、【淡泊】

5、【无以】

6、【明志】【明】,

7、【致远】【致】,

8、【广才】

9、【[淫慢】【淫】,

【慢】,

10、【励精】【励】,

11、【险躁】

【险】,

12、【治性】【治】,

13、【年与时驰】

【驰】

14、【意与日去】

15、【枯落】

16、【多不接世】

17、【穷庐】

18、【将复何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三、重点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诫子书》一文选自,作者,字,三国时

国政治家、军事家。

2、根据情景填写课文内容。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②、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③、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④、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4、【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5、【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6、【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7、【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8、【广才】增长才干。

9、【[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10、【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11、【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12、【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3、【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4、【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5、【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6、【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7、【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重点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诫子书》一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

2、根据情景填写课文内容。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四)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0课《狼》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屠】

2、【止】

3、【缀行甚远】【缀】,

4、【投以骨】

5、【从】

6、【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驱】,

【如故】,

7、【窘】

8、【受其敌】

9、【顾】

10、【积薪】

11、【苫蔽成丘]】【苫蔽】,

12、【弛】

13、【眈耽相向】【耽眈】,

14、【少时】

15、【径去】【径】,

16、【犬坐于前】

17、【久之】

18、【暝】

19、【意暇甚】【意】,

【暇】,

20、【暴】

21、【洞其中】【洞】,

22、【隧入】【隧】,

23、【尻】

24、【假寐】【寐】,

25、【盖】

26、【黠】

27、【顷刻】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几何】,

29、【止增笑耳】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翻译: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翻译:

3、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

5、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

6、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

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

8、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翻译:

10、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翻译:

三、重点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狼》选自,本文作者是,他的号是:

,是著名文学家,世称。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狼不敢前: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一狼洞其中: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