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教案设计旅游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7773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概论教案设计旅游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旅游概论教案设计旅游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旅游概论教案设计旅游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旅游概论教案设计旅游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旅游概论教案设计旅游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概论教案设计旅游业.docx

《旅游概论教案设计旅游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概论教案设计旅游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概论教案设计旅游业.docx

旅游概论教案设计旅游业

学科

旅游概论

授课教师

课题

第三章第三节旅游业

教学目标

知识

旅游业的定义、特点及影响与作用

能力

1.了解旅游媒介的组成

2.理解旅游业定义、特点

3.掌握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情感

明确旅游业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本专业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旅游业的特点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与作用

3.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4.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难点:

1.旅游业的性质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与作用

教学用具与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4.行动导向教学法

课时

6课时

 

 

 

 

 

 

 

 

[复习提问]1.什么叫旅游者?

2.什么叫旅游资源?

[导入新课]旅游着是旅游的主体,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客体,要将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离不开旅游的媒介——旅游业。

第三节旅游业

一、旅游业的定义

1.旅游媒介

是由旅游设施和专业人才构成的整个服务体系。

(1)旅游设施被称作“硬件”

旅游基础设施如车站、码头、银行

旅游服务设施如旅行社、宾馆、旅游商店

(2)旅游人才被称为“软件”

2.旅游业定义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出售劳务为特征的经济性产业。

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环境

二、旅游业的性质

带有文化性质的经济性产业

三、旅游业的特点

1.综合性:

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涉及多个行业。

2.依赖性:

三个方面:

有旅游资源为依托、

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有赖于各部门各行业通力合作

3.带动性:

案例:

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

景区所辖20多个山村,1984年人均收入仅70元,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

当地长期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野三坡,野三坡,山高坡陡石头多,哪年石头能换钱,三坡变成金银窝。

”1985年发展旅游业以来,群众通过旅游服务经济收入大增,生活不断改善,景区人民的人均收入由开发前的70元跃升到1995年的1500元,增加了21.4倍。

他们说:

“发展旅游业,农民挣大钱。

4.敏感性:

美国9.11事件

中国非典案例:

“非典”对我国旅游业造成了重创。

使旅游企业普遍陷入困境。

4月下旬到5月,全国11615家旅行社总体上处于歇业状态;8880家星级饭店的平均客房出租率不到20%;1062家A级旅游区(点)的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0%以上;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的105家会员单位的接待人数和营运收入同比下降90%。

5.涉外性:

自觉遵守外事纪律

四、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1.旅游业在社会劳动就业中的作用

(1)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能为社会提供许多直接就业岗位

(2)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许多间接就业岗位

直接就业者和间接就业者的比例为1:

5

(3)对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我国来说,发展旅游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就更有现实意义了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与作用

(1)直接作用——换取外汇,回笼货币

旅游创汇与传统商品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无形贸易。

提供的是服务产品,不必付出很多的物质产品,不需要消耗很多能源即可以创汇。

就地创汇。

不受对方国家或地区贸易保护的限制。

创汇便利。

旅游产品不必包装、保险和储运,也不必长期等待对方付款和办理繁杂的进出口手续。

现汇收入。

汇率高,成本低。

如果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了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总和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产生货币贬值。

回笼货币的途径有:

财政回笼,即通过征税回笼;信用回笼,即吸收存款、收回贷款、发放国债等方式;商务回笼,即销售商品回笼货币;服务回笼,即服务收费回笼货币。

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综合性消费,比日常消费能更快地回笼货币,从而减轻由于人们手头货币过多对市场造成的压力,促进市场稳定和繁荣。

(2)间接作用——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发展

包括建筑工程及相关行业、航空运输业、轻工业、商业、工艺美术和农副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国内财产的移动和再分配,收入高的地区的居民通过旅游把钱流向收入低的地区。

案例:

如延安市旅游业的发展就带来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89年的1.89亿元上升到1994年的3.18亿元,增长了60.3%;个体工商户1989年仅有1141户,4500多人,1994年达4582户,19252人,户数增加到4倍,人数增加到4.28倍,其中不少从事为旅游服务的商业、饮食业、运输业、照相业、工艺美术业,解决了大量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乡镇企业总产值1989年为1903万元,1994年达2.8亿元,增长到14.7倍。

1994年城市供水人口由过去的8万增加到13万,增长了5%,通讯设备大发展,开通了13000门程控电话和西延1920路光缆线路,建成一座无线电寻呼台,市话率达12%,超过了一般城市的发展水平。

(3)发展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有消极影响

旅游业发展超过当地经济承受能力时,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影响当地经济。

过度超前发展旅游业,其结果旅游经济效益不高,对区域经济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增加区域的财政负担。

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也会造成接待地物价上涨,影响居民生活

如一位网友抱怨:

发展旅游业以来,我们这里的房价上升的很厉害,现在已经达到了4000一平,而且还是一般的路段,但是我们的收入却没有怎么提高,一般工人只有600。

我们这里的交通越来越拥挤了,出租车也越来越贵了,东西也越来越贵了。

旅游会导致通货膨胀,旅游者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商品,零售商为旅游者服务可以极大的提高边际利润,本地居民也往往也会受到这种价格上的影响,从而导致通胀。

此外,旅游业的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也会导致地价的上涨,地价的上涨,使本地居民为此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3.旅游业对文化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1)旅游业是科学文化交流的纽带

旅游的本质是人们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因此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旅游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就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纽带

(2)旅游业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旅游教育起始于1978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教育也发展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1703所,其中高等院校762所,中等职业学校941所。

(3)旅游业的发展对接待国(地)的文化产生某些负面效应

近年来,在泸沽湖旅游热中,研究者们发现,由于影视、文学等作品以及一些导游的夸张和不实介绍,使不少游客带着猎奇的心理前往泸沽湖旅游,甚至有些游客到泸沽湖旅游是为走婚而来。

这一现象让一些学者和摩梭人深感不安。

更多的摩梭人生活在泸沽湖畔,因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明显地提高了经济效益,这反而让很多年轻人放弃了读好书走出大山的信念。

这些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小富即安,对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缺乏信心,不热心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对摩梭文化的了解不是很透彻,往往随大流,人云亦云,特别是处在旅游这个前沿阵地的摩梭人,也像一些导游一样贩卖庸俗化的摩梭文化,迎合游客猎奇的口味。

这种现象对摩梭文化的破坏更是巨大和彻底。

4.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1)旅游业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作用

有助于改变传统观念和社会意识:

野三坡在接待游客初期,老大娘们看到青年姑娘穿着游泳衣在河里游泳,都捂着眼睛不敢看。

现在这种现象早就没有了,她们还柱着拐杖去看青年们跳迪斯科。

过去老百姓只知种田、砍柴、养家糊口。

通过旅游开发,现在富裕起来了,迫切要求提高文化素质,购买科技、科普等书籍的农民多了。

嶂石岩村的农民主动集资12万元盖起了一幢可供6年制完小学生就读的校舍,还送子女到县城的初中、高中读书。

有助于文明的传播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旅游业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主要是社会意识方面的污染。

所谓对社会意识的污染,即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将给接待国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政治信仰乃至生活方式带来的某些消极后果。

如:

宰客现象:

位于我国南端的城市三亚,向来以一流的热带自然风光闻名国内外。

然而,2007年一则题为《如此让人恶心的三亚》帖子,却让这个旅游名城招来难堪的骂声。

该帖讲述了四川游客一家5人今年春节在三亚被流动商贩、派出所纠缠、殴打、留置长达7个小时的痛苦经过。

各地网站、论坛、博客纷纷转载,截至3月24日,在XX搜索里,相关条目已达21万之多。

5.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1)旅游业的发展促进自然环境的美化和保护

为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庐山日前出台环保新措施,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和含磷洗涤剂,防止白色污染。

1999年12月开始,杭州市政府用两年时间,投资两亿多元人民币,彻底疏浚西湖的淤泥,使西湖的平均水深从一点六五米,提高到二点一五米,水质达到国家景观水体B类标准。

之后每年,西湖都局部清淤。

(2)旅游业的发展加速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九寨沟发展旅游业后,旅游者蜂拥而至,九寨沟内忙着修葺旧屋,平地起新楼,几百户人家都成了客栈,有的还建起了带“星”的宾馆,整个沟里竟然有5000多张旅客床位。

水泥、石灰、瓷砖、马赛克、卫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

虽然有关部门早就要求九寨沟要“沟内游,沟外住”,但是很长时间九寨沟都处于“屋满为患”的状态。

游客对于九寨沟的破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游客进入森林后,对林区土地的践踏,对树木的触摸等,这些是对景区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影响;其次,大量的游客到达九寨沟后,食、住、行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以及当地居民为了接待游客而过度地消耗当地自然资源,这些是间接的破坏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噪音等其他因素,也会对九寨沟的动植物正常生长有所影响。

敦煌莫高窟保存的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壁画"癌症"的酥碱病。

患病的原因是,每天蜂拥而至的参观人潮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近几年来,每年到敦煌旅游的人数都在六十万以上。

不间断的开放,使莫高窟的壁画正处于濒临灭绝的险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开发建设不当或失误,使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由于大量旅游者的涌入,排放的各类废弃物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而造成环境污染;

由于大量旅游者的接触或不文明行为而引起的对风景、文物的破坏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旅游业定义、特点、影响与作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正确的看待旅游业。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其发展方兴未艾,我们应该发挥其积极影响,努力减少甚至消除消极影响,争取使旅游业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旅游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实现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

提问学生

 

教师引导

 

举例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讨论

 

请学生举例因为旅游而产生的就业岗位

 

请学生分析:

一个景泰蓝花瓶,美国游客到中国买和出口到美国在费用方面有何差别

 

请学生讨论,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有何消极影响?

 

讨论:

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

旅游与环境如何和谐共处?

(生态旅游)

 

思考:

怎样发展旅游业?

课后作业

1.什么叫旅游业?

有何特点?

2.如何评价旅游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