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7652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docx

《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docx

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

化妆品行业发展规划

20xx年xx月

“颜值经济”当道,化妆品消费从“可选”变成“刚需”,四千亿大市场持续高景气。

“颜值经济”一般指的是包括化妆品、健身、医疗美容、颜值摄影、美颜美食、服装及配饰等在内的六大领域。

其中,化妆品定义为对人体表面有清洁、保养、美容修饰等作用的产品统称,包括美容及个人护理用品。

消费升级背景下,近年来化妆品消费逐渐由“可选”变为日常生活“刚需”,行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支撑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新型产品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产能合作,有效提高区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一、规划思路

贯彻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局面。

培育发展产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产业应用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约高效发展,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二、发展原则

1、开放融合。

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2、需求导向。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需求侧政策支持和引导,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企业能够切实盈利的现实供给,培育符合市场需求新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3、坚持创新发展。

着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4、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5、机制创新,部门协同。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监管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环境分析

“颜值经济”当道,化妆品消费从“可选”变成“刚需”,四千亿大市场持续高景气。

“颜值经济”一般指的是包括化妆品、健身、医疗美容、颜值摄影、美颜美食、服装及配饰等在内的六大领域。

其中,化妆品定义为对人体表面有清洁、保养、美容修饰等作用的产品统称,包括美容及个人护理用品。

消费升级背景下,近年来化妆品消费逐渐由“可选”变为日常生活“刚需”,行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2019年双十一期间,美妆类产品销售额排名第三,仅次于单价较高的手机数码和家用电器。

整体来看,行业呈现出持续的高景气。

化妆品可分为美妆和个护两大类,其中美妆作为“颜值消费”代表,近年增长迅速。

化妆品行业中第一大细分品类为美妆,市场规模约为2550亿元(可进一步分为护肤品和彩妆,市场规模分别为2122亿元、428亿元),合计占化妆品行业比重超过60%,且目前仍处于成长期。

2011年,中国美妆市场规模还仅为1400亿元,7年间市场规模接近翻番,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其中彩妆品类占美妆类销售总额比重从2013年13%至2018年17%,提升4个百分点。

第二大品类为个护,包括护发用品、口腔护理和沐浴用品等,市场规模约为1179亿元,发展已相对成熟。

除此之外,婴童护理用品、男士用化妆品、香水和防晒用品也属于广义的化妆品范畴,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中国化妆品市场仍然以大众市场为主,占比基本维持在50%以上。

但是大众市场占比逐年走低,2019年下滑至49%;高端及奢侈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占比稳步提升,2019年上升至51%,未来有望继续扩大。

化妆品的线下渠道中,商超渠道主要指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及大卖场;百货渠道主要通过设立专柜树立品牌形象并提供体验;CS渠道以屈臣氏、丝芙兰等为代表,门店通常会与多个品牌进行合作;单品牌店则是以独立品牌门店形式突出品牌形象并提供更全面的单品牌服务。

线上渠道主要包括各类B2C、C2C平台、垂直电商平台和团购网站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和新生代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过往单一插播广告等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明星代言、综艺冠名和影视植入等多样化组合营销方式逐渐成为标配手段。

随着网红、KOL孵化、内容营销等商业模式不断成熟,新型社媒平台已成为化妆品营销主战场。

目前,“社交媒体+KOL”模式下完整的营销链条包括“新产品上市—社交平台/直播平台KOL试色种草—电商导流—购买用户反馈—形成口碑二次传播”等关键环节。

国产新锐彩妆品牌完美日记,是充分利用小红书等新型社媒营销红利的代表。

抖音+快手2019年GMV为1000-1200亿,预计2020年将超过4000亿,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化妆品品牌也有望成为这一短视频流量红利的受益者。

美国、日本、韩国等化妆品大国中市场份额排名前列的公司均以本土品牌为主,如宝洁、雅诗兰黛等均属于美国本土企业;日本本土品牌花王、资生堂、高丝等位于市场份额前三位;韩国爱茉莉太平洋和LG生活健康两大集团形成了绝对垄断。

而在我国高端市场份额位于前列的主要以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为主,几乎没有本土化妆品品牌。

从化妆品人均消费来看,2019年,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为49.6美元,不到日、韩、美三国的20%;人均彩妆消费金额仅为5.7美元,仅接近日、韩、美三国的10%。

但是随着国内化妆品适用人群、消费频次、消费金额的提升,行业规模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国,占比约为18.2%。

中国自2013年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市场份额为12.8%。

虽然人均消费金额不高,但是我国人口规模庞大,潜在消费人群数量众多,市场基础较大,我国化妆品消费也不断提高,使得总体的消费市场份额较大。

小镇青年的化妆品消费潜力可期,品牌纷纷下沉市场,触摸低线城市的广袤天地。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持续发展、低线城市人均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考虑到低线城市房价低、生活节奏慢、压力小,同时下沉用户闲暇时间相对充裕,也更热衷社交活动和炫耀性消费,因此未来“小镇青年”在化妆品领域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存在很大的开发潜力。

此外,近年来电商渠道发展客观上也使得化妆品消费的区域覆盖面大大提升。

2019年双十一各电商平台的新增用户中,有60%以上来自下沉市场。

包括美妆在内有77%的品类在三至六线城市的成交额增速超过了一二线城市。

新生代消费群体美妆意识觉醒,护肤彩妆是“延续青春”,更是“表达自我”。

“颜值经济”背后反映的是当代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下对美的不懈追求。

80、90、00后等新生代已成为美妆市场主流消费群体。

他们有着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也接受了较高的文化教育,因此也更加重视形象管理,追求美容养颜和精致妆容。

与上一代人相比,新生代美妆消费者自我意识更强,会将妆容看作一种个人情感和性格的表达方式。

可以说,美妆意识觉醒的背后,是“延续青春”的客观生理需求,也是“表达自我”的主观心理渴望。

因为新生代美妆意识觉醒的缘故,当下我国化妆品市场,也呈现出了消费群体年轻化、品类多样化和诉求功能化等三个重要趋势特征。

美妆消费群体年轻化的表现有以下三点:

1)初次接触美妆年龄不断提前,低龄人群美妆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被称为“Z世代”的95、00后首次接触美妆年龄多为10-15岁,相较60、70后(首次接触美妆年龄为20-25岁),已整整提前了10年。

2)35岁以下群体成为当下美妆市场消费主力军。

根据阿里数据,当前超7成线上化妆品市场由80、90后撑起。

95后消费者的人均美妆消费(天猫渠道)增速在各代际中最高,对增长贡献也最大。

3)年轻男性群体美妆需求快速增加。

中国95后男士使用BB霜比例达18.8%、会涂唇膏/口红占18.6%,而使用眉笔、眼线的男生也超过了8%。

化妆品行业的新客市场增量中,男性用户占比贡献早已不容忽视。

在护肤品方面,早期人们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洁面、爽肤水、面霜等基础护肤方面,但随着保养诉求增加,面膜、精华、眼霜等精致产品也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

精华、面膜和防晒位居前三。

眼霜、精华、防晒等精致护肤品销量增速也明显高于爽肤水等基础护肤品。

在皮肤保养到位同时,消费者也在对妆容更精细、更百变的追求下,购买更多种适合不同场合需求的彩妆产品。

消费者在挑选护肤品时最关注的前三点分别是功效、产品和成分,均位列品牌之前。

具体到消费者护肤需求中,防晒、美白、抗衰老成为关注重点。

此外,受近年来空气污染、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修复”也得到较多关注。

“修复舒缓”的互联网功效声量指数从2017至2019年增长了25.63%。

阿里平台针对“术后修复”等专门需求的械字号医学美容产品线上市场自2019年3月起爆发,6月成交额破亿,9月成交额达到1.47亿元,同比提升1139%。

与此同时,医美面膜品牌推出的妆字号护肤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9年9月销售额达3700万元,同比上升745%。

“粉丝经济+社媒营销+技术赋能”等三个因素有望持续刺激消费者美妆需求进一步增加。

1)粉丝文化下,流量明星合作“同款”引导“己悦者”为爱买单,深度开发流量经济;2)新型社媒电商普及和“货找人”营销模式创新,进一步将美妆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3)技术创新:

大数据分析赋能下,从“消费心理学”到“消费行为学”的营销模式升级,私域流量的沉淀、运营与开发。

当下,品牌方选择与“流量明星”合作打造“同款”,主要是利用其粉丝号召力创造消费需求,从而将娱乐流量转化为商业购买力。

偶像本身的优质外形能对产品起到质量和效果的背书;同时偶像文化培养起来的年轻粉丝群体,也会将购买偶像代言产品视为表达喜爱、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的重要方式,即乐于为自己愉悦情绪支付溢价。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妆市场主力消费军仍是女性的情况下,如果说邀请女明星代言揣摩的是同性的模仿心理,刺激的是“代入型消费”,那么男明星代言则更能激发“异性相吸”的心理欲望。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型社交媒体平台发展,商品信息在消费者之间的传递速度加快,实现了更深、更广的触达,客观上加速了美妆知识的普及和产品的营销转化。

同时,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等线上平台对消费者美妆消费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明星、网红等在社交媒体传播分享护肤体验和知识(同时“种草”),也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购买冲动。

本质上来看,内容、社交和电商的创新结合,打破了传统零售行业“人找货”的模式,而通过“货找人”来引导消费者(非计划)购物。

成功的内容营销挖掘出了更多的消费需求。

社交电商代表如小红书,通过紧跟用户需求、精准选择KOL,高频推送高质量图文内容或视频,在用户群体中制造话题热度,打造爆款产品。

直播电商代表如2019年大火的“口红一哥”李佳琦,不仅直播卖货打败马云,创下1分钟售罄14000支口红记录,其个人代表用语“OhMyGod,买它买它”也成为了社会年度流行语。

对于消费者而言,关注社交平台上美妆达人的开箱、种草、测评,或者观看直播平台上头部主播的带货直播,既是获取有用商品信息,又是日常休闲娱乐。

可以说,“新型社媒平台+化妆品营销”这一模式的广泛普及和传播,已经将美妆融入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2020年1-2月期间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3.7%,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也下降14.1%。

品类上看,彩妆受到的影响大于护肤品。

疫情宅家期间,社交需求减少、复工后“口罩妆”代替“全套妆”,对于彩妆品类需求造成一定冲击。

渠道上看,百货受到的影响大于CS大于商超大于线上。

为配合国家政策,许多百货商场选择了关门或者调整了营业时间,消费者减少外出,对化妆品线下专柜渠道销售冲击较大。

此外,随着海外疫情蔓延,我国出境游游客数量骤减,也对包括代购在内的美妆旅游零售带来较大影响。

若未来疫情持续得不到控制,国际品牌对华出口受到影响,也可能为国产品牌替代带来机会。

未来,越来越以消费者为核心是化妆品行业发展必然走向,而如何将公域流量沉淀为私域流量,将成为品牌方在精细化运营阶段的重要课题。

上文提到,“新零售”实现线上线下数据打通,除精准刻画用户需求外,数据本身也将沉淀为品牌重要资产,在私域流量累积沉淀后,通过有效管理带来复购和裂变。

具体到营销方面,由于新型社交平台用户群体具有显著差异性,因此传统高投入大制作广告进行全渠道轰炸的模式已不再适用。

考虑到美妆行业在内容营销上试错成本较低,因此现阶段各品牌也都在新渠道、新媒体尝试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营销方式,试图从粗放的公域流量沉淀引流用户至私域流量池,最终目的是达到更高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

四、区域发展分析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增长xx%、达到xx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xx万美元。

工业经济逐步回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

服务业支撑力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xx%,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xx%。

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xx%。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十分重要。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左右,进出口稳中提质;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当前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

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准确把握有利条件、顺势而为,又要直面风险挑战、趋利避害。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先进机器人、3D打印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东北亚地区等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特征明显,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实施,将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新引擎;“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实施将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将会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创造新的制度红利。

同时,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体制机制,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着力破除阻碍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体制积弊、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激发发展新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

坚持以创新促转型、以创新带升级,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切实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将创新打造成工业提档升级源动力。

坚持项目带动。

坚持投资拉动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强对产业拉动力强、税源潜力大、环境友好型项目的筛选和扶持,加强对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夯实工业转型升级基础。

坚持对外开放。

坚持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开放型工业经济体系,积极营造优质、高效发展环境,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培育工业发展新活力。

坚持两化融合。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聚要素、提质增效升功能,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互联网+工业”的升级发展新模式。

坚持绿色共享。

坚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模式,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改造,研发环保型产品,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五、发展目标

区域规模以上企业现行产值达到xx亿元,销售收入达到xx亿元,实现利税xx万元。

六、重点任务

(一)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二)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工程

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行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创新招商方式,促进行业产业重大项目向区域行业产业承载地集中。

积极实施会展招商,加强与行业协会、专业会展机构、科研院所等协作,通过各类行业的大型会议、专业协会年会、研讨会、鉴定会、展览会等宣传推介行业承载地硬件和软件服务水平。

开展专题招商,选择产业优势明显、企业集聚度高的地区,举办各类专题招商会,加强同区域内外协会和商会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委托招商、以商招商。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强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合作。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提高国际产能合作水平,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四)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对于促进产业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予以优先支持。

七、保障方案

(一)优化创新体系

完善创业体系,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双创”制度环境,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夯实产业创新基础。

依托重大工程,前瞻布局、重点突破可能引发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落实项目单位预算调整自主权,推进实施科研项目间接费用补偿机制,探索实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法人责任制。

(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在产业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加强与国外产业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及时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趋势。

鼓励企业与国外产业先进企业和研发机构合作,鼓励企业创造条件到境外设立产业研发机构,努力掌握产业核心技术。

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本地设立产业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争取更多高端产业项目落户本地。

(三)开展宣传教育和检查

加大培训力度,开展行业生产和应用的培训。

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对行业政策的理解与参与,使行业的生产与应用成为全行业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

开展行业行动检查,对不执行行业生产和使用有关规定的,要加强舆论监督和通报批评。

(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发展。

(五)集聚创新人才

坚持把引才、聚才放在发展产业的最优先位置,切实落实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

注重育才。

建立高层次创新人才成长机制,培育一批与国际接轨、具有探索精神的管理类、技术类领军人才。

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根据发展需要和办学能力,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产业相关人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动态化、订单式培养产业人才。

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

(六)创新管理机制

完善产业管理机制,研究建立产业监管队伍,将产业化发展目标层层分解,纳入产业目标考核,形成年初下达任务、年中进行推动、年末实施考核的管理机制。

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关表彰和奖励,推动各方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将产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七)健全政策法规

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完善涉及产业的地方立法,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强化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文化政策的衔接,健全区域市产业政策法规体系。

建立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产业目标评估制度,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八)健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产业发展机构配置,进一步健全产业监督体系,切实加大监管力度,严格产业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项目,坚决予以查处。

(九)加大创新投入

建立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社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

建立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等,构建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保障体系。

优化财政资金支出模式,引入后补助等支持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

鼓励企业设立研究开发专项资金,促进企业成为创新投入和资本运营主体。

(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围绕壮大先进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按照集群、链条方向,加大规划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度,引进一批龙头项目、产业链关联项目和配套项目,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谋划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等的核心作用。

加强重大事项的会商和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和目标节点,切实做好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加快建立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筹科技资源,促进开放共享共用。

附:

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xx有限公司xx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有限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

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

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二、机遇与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加速调整重构,区域化、多极化特征趋势进一步明显;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加速孕育兴起,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全球城市之间围绕资源要素配置的竞争更加激烈,城市群成为经济活动在空间集聚的新形态;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主要经济体加速向绿色生产、绿色生活转型。

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前景,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自身发展看,在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变革下,经济社会发展在诸多方面均处于重要的历史性关口,主要呈现以下阶段性特征。

一是区域协同发展进入加快推进期,协同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巨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城市功能新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新跨越。

二是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期,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系列政策措施,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是生态环境治理进入关键期,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很重,需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刺期,需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