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调制与解调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7417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调制与解调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字调制与解调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字调制与解调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字调制与解调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字调制与解调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调制与解调报告.docx

《数字调制与解调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调制与解调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调制与解调报告.docx

数字调制与解调报告

 

《数字通信原理与系统》

期末考察报告

题目:

数字调制与解调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2015年6月10日

 

一、数字调制与解调

1、数字的调制

调制是对信号源的编码信息进行处理,使其变为适合传输的形式的过程。

即是把基带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信号而言频率非常高的带通信号。

带通信号叫做以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

调制可以通过改变调制后载波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来实现。

ASK--又称幅移键控法。

这种调制方式是根据信号的不同,调节正弦波的幅值。

PSK--在相移键控中,载波相位受数字基带信号的控制,如二进制基带信号为0时,载波相位为0,为1时载波相位为π,载波相位和基带信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FSK--称频移键控法,就是用数字信号去调制载波的频率。

QAM--又称正交幅度调制法。

根据数字信号的不同,不仅载波相位发生变化,而且幅度也发生变化。

QPSK-----四相相移键控

四相相移键控(QPSK)。

又称正交PSK,是另一种角度调制、等幅数字可调形式。

采用QPSK,一个载波上可能有四个输出相位。

因为有四个不同的输出相位。

必须有四个不同的输入条件,就要采用多余一个输入位。

用二位时有四种可能的条件:

00、01、10、11.所以采用QPSK,二进制输入数据被合并成两比特一组,称为双比特组。

2、数字的解调

解调方式可以分成两种:

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

相干解调需要在接收机中使用与发射机载波同频同相的本振,而非相干解调不需要获得载波的任何信息,所以非相干解调可以大大简化接收机的硬件设计。

非相干解调的性能在AWGN信道中要比相干解调差1dB甚至更多。

但是非相干解调在衰减的信道中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其硬件实现也相对简单,所以在许多无线通信系统中,尤其在移动无线电中非相干解调被广泛地使用。

相干解调将接收到的信号与载波相比较,直接得到绝对相位。

而非相千解调不能得到绝对相位,所以需要用其它方法来检测发射符号。

ASK在现代无线通信中已经不再被使用,所以非相干解调一般只是针对两个参数:

瞬时频率和相对相位,这分别对应了鉴频器和差分解调器。

鉴频器是针对FSK调制方式的,而差分解调器是针对PKS调制方式的。

二、QPSK调制

1、QPSK系统框图介绍

在图1的系统中,发送方,QPSK数据源采用随机生成,信源编码采用差分编码,编码后的信号经QPSK调制器,经由发送滤波器进入传输信道。

接收方,信号首先经过相位旋转,再经匹配滤波器解调,经阈值比较得到未解码的接收信号,差分译码后得到接收信号,与信源发送信号相比较,由此得到系统误码率,同时计算系统误码率的理论值,将系统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对于信道,这里选取的是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WhiteGaussianNoise)以及多径Rayleigh衰落信道(MultipathRayleighFadingChannel)。

图1QPSK系统框图

2、QPSK星座图

QPSK信号常常可以用星座图来表示,或者也可称之为矢量图。

它表明了各个符号(用双比特表示,即11,00,01,10)间的幅度和相位关系,四个双比特符号分别表示QPSK信号的四个相位,相邻两个相位之间是相互正交的。

星座图如图2所示:

图2QPSK星座映射图

上图星座图中,11,01,00,10分别对应于己调信号相位初始载波相位通常设为0。

在它们的相位偏移关系中,我们称,01对11,00对01等,相位偏移90º;或者00对11偏180º事实上,在很多有关QPSK芯片对相位偏移的陈述中,都是以符号00作为基准相位来加以描述的,如表1所示:

表100作为基准的相位偏移

上面的相位偏移,实际上都是对符号00而言的。

而且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相位偏移,其实就是图1(a)所介绍的星座图。

相位偏移关系非常的重要,这对于我们实现自己的QPSK关系非常大,否则往往可能结果相反。

比如前面那个例子,假如01对00偏90º,10对00偏-90º,那么它们所对应的星座图,将会变成图1(b)的样子。

3、QPSK系统误码率

QPSK信号解调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在QPSK体制中,由其矢量图(图4)可以看出,因噪声的影响使接收端解调时发生错误判决,是由于信号矢量的相位发生偏离造成的。

例如,设发送矢量的相位为

,它代表基带信号码元“11”,若因噪声的影响使接收矢量的相位变成

,则将误判为“01”。

当各个发送矢量以等概率出现时,合理的判决门限应该设在和相邻矢量等距离的位置。

在图中对于矢量“11”来说,判决门限应该设在

当发送“11”时,接收信号矢量的相位若超出这一范围(图中阴影区),则将发生错判。

为接收矢量(包括信号和噪声)相位的概率密度,则发生错误的概率为:

省略计算

和Pe的繁琐过程,直接给出计算结果:

上式计算出的是QPSK信号的误码率。

若考虑其误比特率,正交的两路相干解调方法和2PSK中采用的解调方法一样。

所以其误比特率的计算公式也和2PSK的误码率公式一样。

下面直接给出AWGN信道下QPSK的BER,SER曲线,以及信号接收端的眼图,其中传输速率为256000,代码贴在附录中。

三、B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图5模拟调制方法图6键控调制方法

BSPK信号通常有2种调制方式,分别如图6、7所示。

在2PSK中,通常用初始相位0和p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

因此,2PSK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式中,

表示第n个符号的绝对相位:

因此,上式可以改写为

图7BPSK的BER、SER眼图

 

四、BPSK和QPSK的分析比较

在相同Es/N0下的BPSK和QPSK性能曲线

图8相同信噪比情况下BPSK、QPSK的BER曲线

相同信道下,BPSK调制的系统误码率小于QPSK调制。

仿真结果分析

误码率分析

由前面介绍的误码率内容可以看出,QPSK判决门限为

,BPSK的判决门限为

因此相同系统情况下的误码率BPSK优于QPSK。

频带利用率比较

在传码率相同的情况下,四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信息速率是二进制系统的2倍。

频带利用率公式

在相同信号速率的情况下,QPSK和BPSK系统的带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QPSK每个信号都是四进制的,QPSK每个信号包含2bit信息,所以比特率就是BPSK的两倍,因而其频带利用率即为BPSK的两倍。

BPSK系统理论的频带利用率最大为1,但是在实际的实现中不能达到1,而在QPSK系统中,频带利用率可以超过1。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了很多知识。

调制解调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调制的重要性体现在:

将基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已调信号;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及改善系统抗噪声性能。

而解调的重要性体现在:

如何从带有噪声干扰和畸变的信道输出信号中,恢复还原原来基带信号。

程序附录:

functionqpskconstellationA(M)

M=4;

x=[0:

M-1];

scatterplot(pskmod(x,M));%A方式QPSK信号

gridon;

return

 

functionqpskconstellationB(M)

M=4;

x=[0:

M-1];

scatterplot(pskmod(x,M,pi/4));%B方式QPSK信号

gridon;

return

QPSK

clearall;

%%%%%%%%%%%%%%%%%%%%%%%%%%%%%%Preparationpart%%%%%%%%%%%%%%%%%%%%%%%%%%%%%%

sr=256000.0;%symbolrate

ml=2;%numberofmodulationlevels(QPSK:

ml=2)

br=sr.*ml;%bitrate

nd=1000;%numberofsymbolsthatsimulatesineachloop

Eb_N0=0:

1:

30;%Eb/N0

nloop=500;%numberofsimulationloops

fori=1:

length(Eb_N0)

noe=0;%numberoferrordata

nod=0;%numberoftransmitteddata

soe=0;%numberoferrorsymbol

sos=0;%numberoftransmittedsymbol

totalb=0;

totals=0;

forii=1:

nloop

%%%%%%%%%%%%%%%%%%%%%%%%%%%%%%DataGeneration%%%%%%%%%%%%%%%%%%%%%%%%%%%%%%

data1=rand(1,nd*ml)>0.5;

%%%%%%%%%%%%%%%%%%%%%%%%%%%%%%QPSKModulation%%%%%%%%%%%%%%%%%%%%%%%%%%%%%%

[ich,qch]=qpskmod(data1,nd,ml);

%%%%%%%%%%%%%%%%%%%%%%%%%%%%%%AttenuationCalculation%%%%%%%%%%%%%%%%%%%%%%%%%%%%%%

spow=sum(ich.*ich+qch.*qch)/nd;

attn=0.5*spow*sr/br*10.^(-Eb_N0(i)/10);

attn=sqrt(attn);

%%%%%%%%%%%%%%%%%%%%%%%%%%%%%%AWGN%%%%%%%%%%%%%%%%%%%%%%%%%%%%%%

[ich2,qch2]=qpskawgn(ich,qch,attn);

%%%%%%%%%%%%%%%%%%%%%%%%%%%%%%QPSKDemodulation%%%%%%%%%%%%%%%%%%%%%%%%%%%%%%

[demodata]=qpskdemod(ich2,qch2,nd,ml);

%%%%%%%%%%%%%%%%%%%%%%%%%%%%%%BER/SER%%%%%%%%%%%%%%%%%%%%%%%%%%%%%%

noe2=sum(abs(data1-demodata));

nod2=length(data1);

noe=noe+noe2;

nod=nod+nod2;

totalb=totalb+noe/nod;

soe=soe+qpskser(data1,demodata,ml);

sos=sos+length(data1)./ml;

totals=totals+soe/sos;

end%forii=1:

nloop

Avg_BER(i)=totalb/nloop;

Theory(i)=(1/2)*erfc(sqrt(10.^(Eb_N0(i)/10)));

SER(i)=totals/nloop;

SNR(i)=10*log10(10^(Eb_N0(i)/10)./ml);

end%Eb_N0=0:

1:

10

figure;clf;

semilogy(SNR,Avg_BER,'b-o');

title('QPSK-BER(AWGN)');

xlabel('SNR(dB)');

ylabel('BER');

gridon;

holdon;

%

%semilogy(SNR,SER,'r-*');

%%%%%%%%%%%%%%%%%%%%%%%%%%%%%%end%%%%%%%%%%%%%%%%%%%%%%%%%%%%%%

BPSK

%%%%%%%%%%%%%%%%%%%%%%%%%%%%%%%%%%%%%%%%%%%%%%%%%%%%%%%%%%%%

%FileName:

bpsk.m

clearall;

sr=256000.0;%symbolrate

ml=1;%numberofmodulationlevels(BPSK:

ml=1)

br=sr.*ml;%bitrate

nd=1000;%numberofsymbols

nloop=1000;%numberofsimulationloops

%%%%%%%%%%%%%%%%%%%%%%%%%%%%%%

Eb_N0=0:

1:

10;%Eb/No

fori=1:

length(Eb_N0)

BER=0;

noe=0;%numberoferrorbit

nod=0;%numberoftransmittedbit

soe=0;%numberoferrorsymbol

sos=0;%numberoftransmittedsymbol

total=0;

forii=1:

nloop

data=rand(1,nd)>0.5;

data1=data.*2-1;

spow=sum(data1.*data1)/nd;

attn=0.5*spow*sr/br*10.^(-Eb_N0(i)/10);

attn=sqrt(attn);

inoise=randn(1,length(data1)).*attn;

data2=data1+inoise;

demodata=data2>0;

noe2=sum(abs(data-demodata));

nod2=length(data);

noe=noe+noe2;

nod=nod+nod2;

total=total+noe/nod;

end%forii=1:

nloop

Avg_BER(i)=total/nloop;

Theory(i)=(1/2)*erfc(sqrt(10.^(Eb_N0(i)/10)));

SNR(i)=10*log10(10.^(Eb_N0(i)/10)./ml);

end%fori=1:

10

SER=Avg_BER;

semilogy(SNR,Avg_BER,'b-o');

title('BPSK-BER(AWGN)');

xlabel('SNR(dB)');

ylabel('BER');

gridon;

hold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