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89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水利工程的兴建D.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

2.《周礼·地官·小司徒》载: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对材料中表述的土地制度,理解错误的是

A.土地一律归国家所有B.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交换

C.春秋战国时逐渐瓦解D.奴隶在土地上集体劳作

3.秦国商鞅变法规定: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实质上

A.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B.禁止民众自由买卖土地

C.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灵渠

5.《后汉书》卷七十六载: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材料旨在说明

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

6.北宋沈辽诗曰:

“山田遶(绕)山脚,江水何可作。

车轮十涨围,飞湍半天落。

……有如万夫力,讙呼倾众壑。

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

”诗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筒车B.人力翻车C.耧车D.风力水车

7.下图是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

这一发明用于

A.冶铁B.灌溉C.耕作D.纺织

8.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自给自足B.土地私有C.铁犁牛耕D.男耕女织

9.“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

材料描述的冶炼技术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10.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

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近代化商业群落开始形成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1.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12.明朝中叶歙人潘侃曾说:

“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弛千里”。

材料主要反映

A.徽商无视国家经济政策B.长途贩运是徽商重要经营方式

C.徽商资本雄厚吃苦耐劳D.徽州商业经营的传统源远流长

1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14.北宋时许多京城文人、市民都喜欢到樊楼(如右图)这座酒家饮酒作乐,享受时光。

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①樊楼旁便是开封城的商业区——市,定时开市,定时闭市

②北宋京城文人在樊楼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③开封市民喜欢在深夜里结伴上灯火辉煌的樊楼喝酒看戏

④紧邻樊楼不远处便是京城中心的草市,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15.《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

在此书中,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上午管理“市”的官吏敲响了开市的锣鼓B.小商贩挑着货担沿街叫卖

C.街道两旁店铺林立D.有些店铺的营业几乎通宵达旦

16.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下列图示的工具或技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制和应用的,其中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耧车B.筒车C.犁耕法D.翻车

17.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

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珐琅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B.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

C.轻盈精湛的丝织品是常见的商品D.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

18.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

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此规定是为了

A.禁绝商人下海贸易B.规范船只制作标准

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D.限制沿海对外贸易

19.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

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烧制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开启了中国瓷器远销海外的步伐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

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D.体现了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20.“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1.十五、十六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一。

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时期特征的是

A.萌芽、“寻金热”、地理大发现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C.黄金、宗教改革、理性主义D.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2.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

这一事件是

A.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B.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C.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D.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23.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4.在16世纪,荷兰商业船队是欧洲最大的。

在荷兰独立前夕的16世纪60年代,仅荷兰省就拥有1800艘海船。

1570年时,荷兰商船的运载量大约相当于法国、德国和英国船只运载量之和。

若按人均运载量计算,荷兰相当于这三国人均水平的25倍。

荷兰因此获得的称号是

A.“无敌舰队”B.“海上马车夫”C.“日不落”帝国D.“世界工厂”

25.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示意图。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次英荷战争的影响B.世界市场的拓展

C.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D.圈地运动的开展

26.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B.无产阶级的辛勤劳动

C.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27.《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是

A.主人公冉•阿让1812年凭借创办的玻璃首饰厂当上市长B.人们乘坐火车旅行

C.一座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崛起D.有钱人可乘飞机飞临巴黎上空

28.19世纪后期,一架珍妮纺纱机的价格约相当于一个英国纺纱工人134天的工资,在法国相当于311天的工资,在印度则会更多。

材料主要说明

A.英国出口机器获利更多B.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效显著

C.机器生产导致失业大增D.落后地区更应该采用机器

29.1866年,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途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印象深刻。

他在《乘槎笔记》中写道:

“此地人民五十万。

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

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

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

楼五重,上下数百间。

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

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

”此时的曼彻斯特

A.城市规模世界之最B.是英国的重工业基地

C.出现纺织垄断集团D.是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3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31.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B.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

C.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D.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

32.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右图现象直接源于

A.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B.蒸汽机车的发明

C.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D.化学工业的发展

3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多项技术突破,这几项技术突破是如此重大,其意义是如此深远,以致值得将它们归类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中的“技术突破”可能是

A.蒸汽为动力的火车B.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

C.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D.智能电子设备计算机

34.观察右图,分析1870年—2000年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35.《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

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

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36.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既简便又轻巧,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37.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B

38.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朝“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39.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开始于明朝的纺织手工业部门。

A

40.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