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314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docx

《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docx

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

“全媒体”两会媒体战略转型练兵场

href="#">

  每年全国两会本刊均有“上会”记者,今年也不例外,本期“视点”的以下几篇即为本刊“上会”记者的观察思考。

  

  纵观2010年两会报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度进一步提高,跨媒体合作趋势明显,部分媒体集团“全媒体”格局初现,并获取了“全媒体”报道经验、锻炼了报道团队,为下一步向“全媒体”战略转型打下了基础。

  

  以“战”练兵 一举多得

  

  对记者和媒体而言,“全媒体”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记者如何从“单一”向“全能”转型,媒体如何构建“全媒体”体系,如何实现“全媒体”流程再造等等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通过今年两会报道不少媒体纷纷尝试“全媒体”以获取经验,并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多终端“全媒体”格局初步形成。

  “全媒体”包含多重内涵,其中构建集合多种传播形式的媒体架构,实现新闻多终端传播是其要义。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部分新闻单位在媒体融合理念推动下初步打造出多终端、“全媒体”的报道格局,并在今年两会报道中大显身手。

  2010年两会,新华社在确保做好程序性报道、重点报道和对外报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终端媒体集群优势,依靠今年1月1日开播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新华网、手机报、移动电视、户外屏幕等载体和新华08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等多种报刊,形成了全媒体、全方位、全覆盖的强势报道格局。

  自2009年中央电视台改版后,其大新闻中心第一次参加两会并集中负责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等8个频道的新闻采集工作,这一模式打通了内容分享渠道,并且与央视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实现了最大程度融合。

此外,央视集合网络、手机、公交移动电视、IPTV四大平台,实现了多终端传播。

  2009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正式提出全媒体战略,并将旗下南方都市报系作为试点。

据《南方都市报》编委魏海波介绍,《南方都市报》将2010年视为“全媒体元年”,立志打造“南都全媒体”,并且在年初响亮地提出“南都,无处不在”的新口号。

目前“南都全媒体集群”以平面媒体为基础,囊括了奥一网、南都网、番茄网和南都手机报、视频等媒体形式,与广东电台合作打造了“南都视点?

直播广东”,并且在户外LED大屏幕建设上快速推进,初步形成了立体、多元、全面的媒体格局。

除上述媒体外,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不少媒体单位也在加大向“全媒体”转型的力度。

  

  2.新老媒体深度融合,互联网优势进一步发挥。

  2010年两会,不少传统媒体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与网站、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在有线和无线互联网领域深度融合。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以前是报网互动,现在则提倡报网融合,以求资源利用最大化。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说,《人民日报》、人民网上会记者从供稿来说,有分工也有共享,彼此在为所在平台完成报道任务的情况下,均可为对方写稿,同时人民网对《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做好突出展示,《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第八版的部分栏目则由人民网提供稿件。

此外,《人民日报》记者还在为人民网约请访谈嘉宾、做访谈主持人等方面提供支持。

  手机报是新华社媒体融合战略的拳头产品,据介绍,今年新华手机报两会报道实现“四个首次”:

首次推出“两会手机画报”,成为手机报道多媒体化进程中又一次创新探索;首次采用分主题分人群形式出刊“两会民生手机报”报群;首次开通“两会手机微博”,顺应受众碎片化阅读趋势,并在短信、WAP、手机报上全业务应用;以全业务方式与运营商对接,首次打造多维立体的“网络问政”新平台,创造了手机网站访问量和互动平台跟帖量的历史纪录。

  据《齐鲁晚报》副总编辑胡忠华介绍,《齐鲁晚报》与济南联通合作,推出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平台,利用3G技术在联通WAP门户“掌上泉城”首页开设“晚报‘两会”’专区。

该平台具备图文、视频新闻实时发布及短信、彩信发布功能,上会记者使用iphone手机,在采访现场就可以编辑文稿、拍摄照片及录制视频,实时发送到平台上。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基于3G技术的无线互联网未来空间广阔,将极大促进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以南方周末网专为苹果iphone手机制作的移动资讯产品“南周阅读器”为例,其去年底上线两天就登上苹果商店“新闻资讯类”下载榜第一位。

受此影响,《南方都市报》也迅速开发“南都阅读器”,国内不少都市类媒体亦有效仿之意。

  

  3.多媒体融合报道能力进一步增强。

  魏海波表示,以前的单一传播形式导致媒体像一个厨师买很多菜回来,结果却是一锅乱炖,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对于媒体而言,核心报道资源十分有限,因此通过多媒体融合报道尽最大可能挖掘其“营养价值”十分必要。

  今年两会报道,人民网除与《人民日报》做好报网互动外,在多媒体报道手法上做了更多拓展和创新。

人民网全国两会专题开设近20个板块40余个中文栏目,文字、图片、视频,直播、访谈、专访,论坛、博客、微博、留言俱全。

各种报道形式既独立成形,又相互配合,大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据人民网网络电视部主任柳晓莉介绍,人民网视频编辑会对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等重点直播做拆条、切分,以便受众点击观看。

人民网嘉宾访谈平均每天十场左右,而且嘉宾分量都比较重,大量访谈资源除做好文字播报,还把嘉宾精彩语言编辑加工整合,单设立一个“直言快语”栏目。

  今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首次实现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全媒体报道两会。

据《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主任吴湘韩介绍说,中青报社分别发挥纸媒编辑部的内容优势和中青在线的技术优势,在两会报道组下设网络组,专门设置两会自采稿件网络文字编辑、网络图片编辑、视频编辑、音频编辑等岗位。

上会记者配DV、照相机、录音笔,能进行文字、视频、音频采访;两会报道组编辑组除编辑纸版两会报道稿件外,还要承担自采网络稿件、视频音频新闻稿件的编辑、审稿工作;两会热点专题的策划、编辑工作。

  《齐鲁晚报》在报纸、齐鲁晚报网和手机平台三者之间则实现了打通融合。

首先,记者可以随时通过3G手机写微博、拍照片和视频发回后台编辑部,编辑第一时间将报道上传到齐鲁晚报网;紧接着上载到手机平台“晚报‘两会”’专区;最后第二天报纸采用记者的文字和图片报道,《齐鲁晚报》在两会期间还专门开辟3G版和微博版,集中展示记者的手机报道和网上精彩的微博,实现报道的一次单向循环。

在报纸上的相关报道旁,会注明更多详情请登录齐鲁晚报网或“掌上泉城”手机平台,从而实现报道的逆向循环。

  对于积极实践“全媒体”两会报道的目的,胡忠华表示,“我们就是借全国两会这种战役性报道机会,来尝试并检验全媒体报道究竟能不能成功。

如果在这种重大报道中都能够顺利运转,那么《齐鲁晚报》将在日常报道中逐步着手实施全媒体战略。

”实际上,在采访中多数媒体均表示目前“全媒体”发展的方向并不明朗,还存在诸多困难,但如果不积极尝试,则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实现,因此还是愿意冒风险大胆试验。

  

  快转早转 争取机会

  

  各媒体积极向全媒体拓展,实际上有着深层次的时代背景、信息技术发展和媒体市场变化的背景。

官建文认为,从互联网角度看,全媒体实际上由来已久,以前是提倡多种网络手段运用,现在则是打造全媒体报道,而这正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

他表示,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也许在图文、音视频等任何单项报道上都有差距,但网络可以把传统媒体的优势集中利用。

  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经济网等均在人民大会堂开设访谈直播间,可直接进行音视频访谈直播。

中国广播网两会专题整合立体新闻区域,文、图、视、听相结合,重点推出《做客中央台》《代表、网民面对面》《代表一分钟》《委员一分钟》等视频系列,综合运用网络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网络视听语言,积极探索了Web2.0视频新做法。

  网络全媒体报道,在受众处得到强烈呼应。

新华网今年两会推出的“我向总理报民生”“给省区市领导建言”“给部委领导建言”系列网上征集,网民累计发帖超过13万个,手机用户留言超过15万条,浏览量超过1500万。

据《京华时报》摄影记者胡雪柏介绍,该报旗下京华网在2009年年中正式推出流媒体业务,开辟“视频”频道后,平时由摄影记者“兼职”拍摄的视频新闻,每条点击量经常达五六万,两会期间视频新闻点击量则更高。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市场意识最强烈的分支,也已开始着手全媒体战略转型。

“我国都市报的转型,第一阶段是主流化,第二阶段则应该是逐步发展为全媒体。

”胡忠华认为,经过15年的快速发展,都市报第一阶段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第二阶段向全媒体转型,谁转型早、下手快、步子扎实,谁就能够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但目前都市报整体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难题仍多 任重道远

  

  各媒体在向“全媒体”战略转型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魏海波认为,目前管理政策在支持都市报向全媒体战略转型方面力度还不够大,尤其是在跨媒体发展方面的政策限制还比较紧,一定程度上造成承载优秀内容产品的渠道不够。

虽然利用母媒体发展网络问题不大,但视频执照比较难申请,各种相关规定也很严格。

  胡忠华亦认为,目前向全媒体转型,的确还面临着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实际可以更灵活。

比如《齐鲁晚报》今年为了利用3G技术报道两会,给每位上会记者配备一台苹果iphone手机,如果走集团国有资产报批的路线,一方面时间上可能来不及,另一方面也许不能获批。

最终《齐鲁晚报》与济南联通的齐鲁热线合作,该报输出品牌和两会报道内容,联通提供手机,最终实现双赢。

  

  2.“全媒体”链条利益主体不统一,造成力量分散。

  目前都市报整体向全媒体转型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很多都市报是省级报业集团下属的二级子报,在转型方面主要还是集团层面在推动。

个中深层次原因在于,省级报业集团全媒体链条上的利益主体除主报外,还包括主网、子报、子刊等好几个主体,而主网、子报、子刊等都是集团二级经营实体,都有经营任务,利益目标很难统一。

  如果都市报的记者在采访中或者采访后首先向集团主网提供了视频、图片、微博等报道,将影响都市报第二天的销量,从而影响都市报的利益;主网由于需要服务于多个子报、子刊,同时还面临其他网站的竞争,也很难有足够精力来服务好单家都市报。

因此,虽然都市报和主网都属于一个集团,但两者同时都是次级利益主体,相互之间利益目标不统一,就会造成合作不睦。

  一些媒体人士认为这一难题由来已久,过去曾限制报网融合的发展,因此必须警惕其可能给“全媒体”带来的阻碍。

有媒体人士建议,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应该是都市报和主网“分家单干”,各自发展自己的“全媒体”,从而避免权责利纠缠不清。

  

  3.“全媒体”盈利模式还不清晰。

  官建文认为,向全媒体发展的趋势可以肯定,但各种媒体究竟融合到什么程度,目前还看不清楚。

这既有信息技术发展的因素,也有全媒体盈利模式的影响。

在报网融合阶段,大部分传统媒体曾创办网站,但能实现盈利的很少,利润来源主要还是依靠传统媒体,一直以来极大阻碍了报网融合的发展。

  都市报多是区域性媒体,这就决定都市报的人力和财力都相对有限。

魏海波认为,在全媒体没有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之前,如果投入过大,可能会给都市报的现实生存造成相当大的压力,但是如果不向全媒体转型,又永远没有实现全媒体的希望。

因此,《南方都市报》目前有意识地控制节奏,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都市报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限制我国媒体的发展速度和未来市场竞争力,因为国外一些传媒巨头已经投入巨资,实现了全媒体再造。

  

  4.尚未系统储备“全媒体”人才。

  对于“全媒体”人才是否应该就如所谓“背包记者”一样文字、图片、视频报道等多项全能,国内媒体人士还有争论。

有媒体人士表示,对于可预见性新闻,“背包记者”也许还能胜任多种报道形式,但像交通事故、火灾之类的突发事件,记者为了突破封锁、抓住信源不太可能兼顾多种报道形式。

  目前,做“全媒体”报道的记者、编辑主要是由传统新闻人尝试转型而来,这能带来经验优势,但也存在技术、理念等方面的不足,而且“全媒体”经营、推广、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人才更加稀缺。

向“全媒体”转型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谁的人才储备开展得早、储备丰厚,谁就可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少走弯路,拔得头筹。

  近年来,有部分媒体早已经有意识地在储备“全媒体”人才。

据柳晓莉介绍,人民网经过选拔、培训之后,建立了一个有三十个主持人的团队,这三十个人都可以随时来主持视频访谈,同时他们都有自己具体的工作岗位,主持只是个人兴趣或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南方都市报》则早在2007年就为其摄影部配置了30台高清摄像机,摄影记者要求尽量同时具备摄影和摄像能力。

经过数年引进和培养,其视觉中心已经储备了一批“多面手”式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