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7283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docx

《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docx

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

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我国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D.天山

2.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3.下列地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华北平原

4.“两湖两广两河山”这句话中的“山”和“河”分别指()?

A.大兴安岭和黄河

B.太行山脉和黄河

C.秦岭和淮河

D.昆仑山脉和淮河

5.古诗词云:

“大江东去”、“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与下列     因素密切相关?

A.地形

B.气温

C.地势

D.降水

6.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状分布

7.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

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鼓励人口增长

C.控制人口数量

D.提高人口素质

8.我国的丘陵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A.两广丘陵

B.山东丘陵

C.东南丘陵

D.辽东丘陵

9.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下列做法不能解除“忧患”的是()

A.建设大型水库

B.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C.上游大量放牧牲畜

D.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读我国某区域东西向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大兴安岭两侧的甲、乙地形区分别是|

A.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1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甲地、大兴安岭、乙地分别最适合发展

A.甲地—林业 大兴安岭—畜牧业 乙地—种植业

B.甲地—种植业 大兴安岭—林业 乙地畜牧业

C.甲地—畜牧业 大兴安岭—种植业 乙地—林业

D.甲地—畜牧业 大兴安岭—林业   乙地—种植业

12.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B.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

C.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D.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该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

据图完成下列1-6题。

13.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了我国三级阶梯的是

A.路线A

B.路线B

C.路线C

D.路线D

14.沿路线D寻秋的摄影师,到达丙地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大漠孤烟直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小桥、流水、人家

15.在线路D上,“当北国漠河冰天雪地时,南国的广州正是春色妖娆……”这反映了我国南北

A.跨纬度广

B.跨经度大

C.季节相反

D.年降水量差异大

16.关于甲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区

B.是我国跨纬度最广的省区

C.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

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17.甲所在地形区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资源减少

D.滑坡和泥石流

18.乙南侧的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此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与我国0℃等温线相吻合

B.与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相吻合

C.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D.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9.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区正确的是()

A.①——青藏高原

B.②——塔里木盆地

C.③——华北平原

D.④——南海

20.此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的是()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东高西低

D.西高东低

下图为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1.我国旱灾出现频次

A.甘肃省最低

B.长江中游地区最高

C.东北平原大于20次

D.西部低,东部高

22.旱灾与降水的关系是

A.降水少的地区旱灾严重

B.降水多的地方不发生旱灾

C.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导致旱灾频繁

D.降水少是华北地区旱灾多发的根本原因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兴修水库是缓减旱情的重要措施

B.人口稠密地区出现旱灾频次低

C.西北地区干旱频次低,生产生活不缺水

D.我国旱灾多发,但范围小,损失小

“慢步中国”专辑,其中一条慢步路线是“走胡线”(“胡线”即“胡焕庸线”,是指黑河﹣腾冲两地的连线)。

该路线分为四个地段:

东北段、山西段、陕西段、西南段。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24.“胡线”穿过的主要山脉A是

A.祁连山脉

B.大兴安岭

C.长白山脉

D.巫山

25.“走胡线”的四个地段中,地面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的是

A.东北段

B.山西段

C.陕西段

D.西南段

26.“胡焕庸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A.大散居、小聚居

B.西多东少

C.东多西少

D.交错杂居

下表为“我国人口普查部分信息统计表”及漫画“鲸吞农田”,读图回答各题。

27.我国人口普查部分信息统计表显示,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已突破()

A.10亿

B.11亿

C.12亿

D.13亿

28.漫画“鲸吞农田”所反映的问题是()

A.住房占用耕地

B.水资源枯竭

C.大气污染严重

D.全球气候变暖

29.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慢

B.人口停止增长

C.人口增长过快

D.人口增长适当

30.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跨流域调水③保护耕地④垃圾分类处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1.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2.读图,完成题.

图中①、②、③、④所在的地形区,人口最稠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3.端着水盆把客人淋成“落汤鸡”,客人不怒反喜,这是我国甲民族在节日祝福客人的方式;乙民族斋月时,从每天黎明到日落,戒饮食,陶冶性格,克制私欲,斋月结束举行开斋节;甲、乙两个民族分别为()

A.汉族、维吾尔族

B.傣族、维吾尔族

C.维吾尔族、傣族

D.傣族、藏族

34.从海陆位置来看,以下国家同我国相似,都具有海陆兼备特征的是

A.蒙古

B.日本

C.印度尼西亚

D.俄罗斯

二、解答题

35.读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回答下列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虚线A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C是_______。

(2)从方位看,度假村甲位于B山的______坡。

(3)度假村甲村能否看到乙村?

______(能、不能),试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4)丙村想从小河里引水,①②两选线中工程量较小的是_______。

(5)图中小河的流向是_________。

(6)有学者在B山顶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怎样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

(7)若测得甲、乙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__________千米。

36.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                  高原,C                  盆地,D                  平原。

“           山—祁连山—        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3)我国“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地形基本上以低山丘陵和____________为主。

(4)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由我国地势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5)太行山以西为                   (地形区)。

37.读黄河水系略图,回答问题。

(1)①支流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______,①和②分别是黄河的重要支流______河和______河,该河段黄河含沙量大增的原因主要是这一河段及其支流大部分流经______(地形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致使下游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_”。

(2)请你为综合治理黄河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解答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