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民族与宗教.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028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民族与宗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民族与宗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民族与宗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民族与宗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民族与宗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民族与宗教.ppt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民族与宗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民族与宗教.ppt(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民族与宗教.ppt

第六章民族与宗教,伊斯兰教,赫哲族,塔塔尔族,裕固族,珞巴族,基诺族,布朗族,普米族,纳西族,景颇族,主要内容,民族的含义、特征、历史发展;民族问题及其重要性;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资产阶级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民族区域自治;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与存在的根源;中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第一节民族与民族问题,古代民族概念,在荷马史诗中就有“民族”这一词。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

people;Ethno(s);race;认为民族与“地域、语言、性格、风俗、宗教”有关。

我国先秦时代的文献中有“民”与“族”二字连用的情况,主要是指“家族”或“宗族”。

我国古代的民族概念最主要的是“族类”,“族”的含义中已包括了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风俗习惯方面的区别。

近代民族概念的发展,意大利学者马齐认为,民族具有“土地、起源、习惯、语言的统一”等特征。

19世纪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布伦奇里认为,民族具有八大特征:

同居于一地,同一血统,同其肢体形态,同其语言,同其文字,同其宗教,同其风俗,同其生计,近代民族概念的发展,nation,起源与最早的含义:

16世纪的时候起源于法国,当时写作“natio”,是指在法国学习的西班牙或其他地区的学生;到18世纪的时候,该词的含义开始转变,法国人开始用“nation”称呼全体法国人。

在法国人的用法中,法兰西国家就等于法兰西民族,所以,这个词到底说的是国家还是民族,在法国人的观念中是没有分辨的必要的。

nation的流传与变异:

18世纪末,该词流传向东欧,日本明治维新后传到日本;1898年,梁启超从日文中把该词翻译到中国,译为“民族”。

中国人一直把该词主要理解为“民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当代。

nation,Nation辨析,现在,对这个词比较准确的理解是:

它既包含“民族”的含义,也包含“国家”的含义,而且要求“民族”与“国家”是等同的。

这对单一民族的国家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如法兰西民族就等同于法兰西国家。

正因为如此,所以该词的派生词都有国家的含义。

比如nationality,指的就是“民族性(国民性)”、“国籍”。

中国有关民族概念的使用,中国使用“民族”一词是在19世纪后半期;1882年王韬在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使用;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中,使用了“东方民族”一词;进入20世纪后,我国开始大量使用“民族”一词,与民族有关的新名词如中华民族、中国民族、民族主义、民族运动等大量出现。

1924年,孙中山认为构成民族有“五种巨大的力”:

&“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这五种力,是天然进化而成,不是武力征服得来的。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概念,恩格斯的理解:

莫尔根一书摘要:

“语言、地域等是民族的必备条件。

”,恩格斯指出:

欧洲一些民族是“由语言和共同感情来决定边境的”;“民族的自然分界线,即语言的分界线”。

法兰克时代:

民族形成之中,人们对血统方面的记忆越来越淡薄了,“余下来的,仅仅是共同的历史和共同的语言”。

“一个民族没有一定的地域是不可想象的。

”“民族这个概念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民族应当有它的发展的地域,一个民族应当有它共同的语言基础。

”,斯大林: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三层含义:

第一,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第二,民族有“四大要素”或“四大特征”;,第三,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二.民族的特征,共同地域,这是一个民族生存所必需的地理环境和空间条件,是民族形成的首要条件。

共同语言,指同一民族的人们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它是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当中彼此之间交往联系中逐渐形成的。

共同经济生活,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上的联系性,即不可分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它是一个民族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共同心理素质,指通过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以及在民族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自我意识。

思考:

判断民族时,其四个特征是否缺一不可?

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民族,氏族、部落,国家,种族,阶级,三、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民族(nation)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从原始部落(tribe)发展而来的;,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1.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了原始社会的解体;2.血缘关系的松弛;3.部落联盟的建立,朝民族(nation)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4.国家的产生,促进了民族的最终形成。

氏族部落(血缘关系),民族(地缘关系),民族形成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社会出现两个重大变化:

部落内部的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债务奴隶出现;部落之间战争频繁,战争奴隶出现。

为发动战争或应付战争,人们结成部落联盟;国家的出现,强行将国内的全体人结合成一个整体,即民族。

从部落发展为民族;,通过原有民族的分化瓦解和重新聚合“异源同流”和“同源异流”;,从部落联盟发展为民族;,从氏族飞跃为民族;,在国家政权的影响下形成的民族;,异种族通婚的后代形成的混血民族;,在宗教作用下形成的民族。

民族的发展历程,民族的形成过程同氏族制度向国家过渡的过程相一致;,民族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古代民族和现代民族;,民族发展的归宿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重点提示:

民族发展简况,思考:

民族发展的滞后与跳跃?

民族的消亡,民族消亡的途径和一般规律,民族消亡,是指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的消失,一切民族互相融合而成为一个共同的整体,一个统一的“全人类共同体”。

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结果;民族消亡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时间:

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之后;标志:

民族自我意识的消失。

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二者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

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民族消失了,而民族实体依然存在。

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进行的。

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消失了。

民族作为客观实体不存在了,出现新的人们统一体。

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四、民族问题,思考:

你所理解的民族问题有哪些?

(一)民族问题的含义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阶段,不同民族和民族集团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诸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矛盾。

表现:

民族隔阂、民族歧视、民族纠纷、民族械斗、民族文化、民族压迫、民族斗争和民族运动等。

(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1.民族差异;,2.剥削制度;,3.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三)民族问题的政治地位,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

1.民族问题的解决受社会政治总问题的制约;2.民族问题解决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政权的稳定与否和国家的兴衰治乱。

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社会主义各民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民族问题是地区民族冲突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首先,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影响该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其次,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形式出现了重大变化;再次,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最后,霸权主义及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使民族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一、相关知识民族运动指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民族、争取民族平等或民族解放的斗争。

民族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是在资产阶级同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割据和封建制度进行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内容和任务:

同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相联系。

即反对封建割剧,要求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民族经济中心、民族文化和独立的民族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之前的民族问题只限于国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

到了帝国主义时期,民族问题超越了一国的范围,变成了世界性的民族殖民地问题,成为国际问题。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与民族问题,

(一)民族政策:

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主要观点:

1.民族优劣的观点;2.民族至上的原则;3.民族投降的原则。

实质:

以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为核心来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

基本政策:

民族压迫对内:

表现为民族不平等、民族歧视和强制性民族同化。

对外:

表现为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领土扩张主义、霸权主义。

二、资产阶级的民族政策,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联合二、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民族问题的根源1.长期形成的民族特征的差异;2.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3.民族主义的残余依然存在。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与民族问题,三、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联合,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反对两种民族主义。

四、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二)我国在单一制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国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交错居住的分布局面;3.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2.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3.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

(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四)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1.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3.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关资料: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众性地信仰某种宗教,如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有的宗教有多个民族信仰,如中国少数民族中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民族有藏、蒙古、土、裕固、门巴、普米、纳西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保安、撒拉、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个民族;信仰基督教的有彝、苗、拉祜、景颇、傈僳等族的一部分;在独龙、怒、佤、景颇、高山、鄂伦春、珞巴等一些少数民族中,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多种信仰;汉族中有些人信仰佛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

第四节宗教与政治,一、宗教的本质

(一)宗教词义“宗”,有“祖先”、“祖庙”、“尊崇”之义,包含对祖先神灵的崇拜;“教”,有“教化”之义;宗教属外来词语,乃佛教专门术语,“自证为宗、化他名教”;西方文化中,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后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并为了这一信仰而不畏生死。

第四节宗教与政治,

(二)宗教的起源与发展,1.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的蒙昧时代;2.原始宗教直接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中国民族图腾.doc3.阶级社会,宗教的发展简况:

自发宗教人为宗教;多神宗教少(或一)神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

(三)宗教的本质,宗教是对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

1.宗教是现实生活的必然产物;2.宗教是现实关系的精神体现;3.宗教是现实世界的虚幻反映;4.宗教是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一)政治制约着宗教1.政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宗教的内容;2.政治力量的消长决定了宗教的存亡与发展。

(二)宗教影响着政治1.宗教影响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性质;2.宗教常常直接被统治阶级作为维持政治秩序的工具,或被被统治阶级作为反抗现存政权的工具。

二、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三、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

(一)当代中国宗教存在的原因1.异己的社会力量尚未完全消失;2.异己的自然力量依然存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