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7034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docx

《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docx

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

纸币的本质属性和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关系(原创)

wisbird1980:

邮箱:

(wisbird1980@)

摘要:

本文通过揭示纸币作为商品的本质属性,解释说明了美国金融炒家是如何利用纸币作为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纸币的自然属性,通过官商勾结(美国中央政府国会压迫被炒汇率的各国政府和美国的金融炒家勾结配合,在80年代末日本和90年代初的台湾以及2005年到2009年的中国大陆)或者金融垄断(炒各国纸币的美国的金融炒家包括anAmericanhedgefund[4]、美国大多数的普通投资基金、美国证券公司以及美国商业银行。

1970年到1980年阿根廷、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东欧、97年的泰国、新加坡、香港等亚洲国家)在世界外汇市场上,以自由兑换作为手段,通过从银行或者汇市大规模购买以及大规模卖出某个国家纸币(包括该国货币所对应的账户(moneymarketaccount),下面全部都是这样),给该国造成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经济衰退而自己掠夺到大量的财富,促进美国经济增长,最终揭示出美国经济比其它所有国家(包括欧洲)经济增长快好几倍(个人单位产值)的本质原因。

然后列举金融炒家炒作泰国、香港的过程和结果作为例子进一步详细的阐述这个本质。

关键词:

纸币(账户)、股票、楼价、普通商品、汇市、股市、楼市、普通市场、自由兑换、汇率、国名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

文献说明:

有大量文献和资料不一一指明,网上都可以找到

正文:

商品在自由交换中产生,任何按照价值规律自由交换的物品都是商品,它们都具有商品的本质属性。

在纸币未得到法律承认以前,商品的价值本质上指的是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的价值,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商品的这种价值由它的供求关系所决定,这似乎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但这只是商品本质属性的外在表象。

当纸币在某一个国家内部得到法律的承认,开始作为其它商品的媒介的时候,纸币便已经变成了商品。

它的生产部门是国家的中央银行(包括发行纸币的任何部门)。

它的消费者是这个国家内部兑换任何自己所需物品的任何居民。

国家中央银行生产纸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其它所有商品进行自由兑换的需求。

消费者使用纸币的目的是为了自由兑换方便或者携带方便。

在经典经济学理论中,纸币这种商品的价值(同其它商品一样,纸币的价值指的是纸币相对于其它非纸币的所有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在市场上流动的纸币的数目和所有其它商品自由交换需要纸币的数目。

在一个商业社会中,企业或部门生产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消费,因而,在一般状况下,国家内部所有企业生产某个产品的速度等于它作为商品流通的速度。

国家内部生产某个产品数目的速度由这个国家内部生产这种商品的生产力水平(主要由自然科学技术和以经济学和企业规则为主的社会科学共同决定)决定。

纸币生产量取决于生产纸币的部门或者单位(有起码责任心的政府)对未来社会所有商品自由交换所需纸币量数目的预估。

发行纸币的单位或者部门发行纸币的数目如果远远大于社会所有商品自由交换所需的纸币数目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楼价和股票以及社会上任何非纸币的普通商品(包括日用消费品及服务)相对于纸币就会升值,商业银行中存储的纸币因为贬值而必然会被大量贷出,进入涨价最快的楼市和股市而加速通货膨胀的速度,从而导致纸币的法律地位成为一纸空文。

在我国上世纪40年代,由于当时政府发行的纸币远远多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使得当时的物价飞涨(当时没有股市,楼市不健全,所以直接反应到楼房的价格和普通商品价格中,时间效应较短),在短短的两年内,可以换取两头水牛的纸币(法币)的价值最后只能换取三分之一盒火柴,人们不敢到银行存款,每天用车运着一大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银行把存在银行的纸币全部兑换成其它商品,最终结果是人们不再使用纸币作为流通纸币,法币1948年完全崩溃,它的法律地位被市场所消灭,当时的中央国民政府在兑换了大量黄金白银,于1948年8月19日宣布重新确立一种新的纸币(金圆券)[1]。

发行纸币的单位或者部门发行纸币数目如果少于社会所有商品自由交换所需的纸币的数目就会发生通货紧缩,我国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的时候,人民币的发行量严重低于社会生产其它的新的商品自由交换所需要的数目,导致人民币升值,国家银行通过通货紧缩吸收了大量的纸币和财富,用来发展高科技武器,老百姓接近30年来生活和经济收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2]。

在正常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有责任心的政府发行的纸币或者轻微多一点,或者轻微少一点,纸币发行量比需要的纸币数目稍微多一点就会产生了轻微的通货膨胀,而比社会需求的纸币量少一点就引发轻微的通货紧缩,轻微的通货紧缩造成所有商品的物价下跌,从而打击生产所有非纸币商品企业的积极性;而轻微的通货膨胀则会刺激生产社会所有非纸币商品单位或者部门的积极性,从而无形中推动他们想尽办法提高生产非纸币商品的生产效率,促使经济更快的发展,因而现代大多数经济发展良好的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都是正值,多少通货膨胀率必须视某国国内生产所有商品的生产力状况而定(一般状况下小于3%)。

股市的股票的生产单位是各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消费者是大众股民,有责任心的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是为了通过证券公司向所有股民筹集资金(即纸币),从而改进技术,扩大生产,降低自己公司的成本,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最终促使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

健康的大众股民通过证券公司用纸币兑换某家上市公司股票的目的是第一,根据这家上市公司以前赚的利润以及今后公布的公司计划,相信这家上市公司以后能够赚更高的利润,从而从这家上市公司以后获的利润中分红(股权比重极高的大众股民),第二,根据这家上市公司以前赚的利润以及今后公布的公司计划,从而相信这家上市公司以后可以赚更高的利润,也就是说他们相信这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会随着以后利润升高而股价上涨,因而决定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所以,健康股市是建立在大众股民对上司公司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确保“上市公司公布以前的利润”可信性以及“在公布今后的计划”可信性的法律出现以前以及“这样的法律”发挥法治信用以前,是不可能有真正健康的股市的。

在一个拥有健康股市的国家,由于股市的资金来源于整个国家居民除自由交换所需纸币外的大部分流动性纸币或者流动性资本(和存于银行的固定的纸币或者资本相对应),因而股市的股票总价值(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也就代表了这个国家一大部分财富,而且由于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几乎全部来源于除自由交换所需纸币外的流动性纸币的总价值(另外一部分流动性纸币进入楼市),所以这个国家所有股市的总市值或者说股指升降的大小基本上集中代表在这个国家在这一段时间内流动性纸币或者流动性资本增加或者减少的快与慢。

楼市指的楼盘价格,本质指的是土地的价格,在正常的国家,在任何时候,无论穷人富人都需要房子,所以楼市价格无季节周期性。

在通货膨胀,纸币在市场上流行过多或者利率较低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而无正常投资的投资渠道时,土地由于它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以土地为基础的产品住房的保值性,从而必然会使大量资本进入楼市,从而推动楼市的上涨。

因而楼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不仅仅是需要住房的普通百姓,更是希望投资的流通性资本(在中国来源于中产阶级的钱,例如温州炒房团,在美国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拥有者。

在法律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楼市对市场的流动性资本反应更加敏感,流动性纸币稍多于预期,那么流通性资本就会进入楼市,推动楼市的走高。

如果一个国家市场的纸币只要稍微减少,楼市就会大跌,一些流动性资金过少的房地产公司就会破产。

在一个国家的楼市中,如果房地产上市公司通过上市股东筹集到巨资不是用来生产大量产品(建造房子或者建造房子的真正的需求者所需要的那种房屋),而房屋的消费者购买房子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自己或者子女住,而是基于房价将会上涨后,抛出手中房屋大赚一笔,楼市就产生了泡沫。

上市公司从大众股民手中筹集到大笔资金不是用来生产相应可以转化成商品的产品,大众股民不是基于这家公司的业绩而基于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会上涨而购买股票然后抛售大赚一笔的目的而购买股票,那么就诞生了股市泡沫。

股市和楼市泡沫逐渐升高然后会随着流通中纸币出现的通货紧缩而楼市、股市双双崩溃。

在健康的市场经济中,如果经济出现一些泡沫(如果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飞涨,那么非常大的经济泡沫已经形成),表现为第一:

GDP增高的指数不能降低失业率,第二:

楼市和股市上涨的价值超出社会流通的总商品增加的平均价值(股指超过一定的比例)。

第三:

楼市涨幅超过大多数老百姓可以承受的幅度,发行纸币的部门比如美联储通过提高利率或者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等等手法增加银行中储存的纸币数目也就同时必然减少了在市场上纸币流通的数目,进入楼市的货币量下降,经营纸币的金融公司比如基金(银行除外)筹集资金难度增大,证券公司兑换股票的货币减少。

楼市、股市利润下跌,从楼市和股市抽出的想要投资的资金会根据季节以及此时经济状况,投资可以赚钱的非金融行业,从而增加就业率,生产更多的社会产品降低通货膨胀率(当然利率过高会使得投资企业的大量资金进入银行,从而造成通货紧缩,增加失业率)。

上面说的这些经济理论都是在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稳定的经济环境指的是没有进行外汇自由兑换的国家,也就是在一个国家内部纸币总量基本不变的国家。

一旦外汇可以自由兑换,上面的所有理论就必须进行重新更新。

比如说经典经济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供求关系,纸币相关于这个国家的其它非纸币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和发行的纸币的数目的比例。

再比如说,经典经济理论认为通过增加中央银行利率的方法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通过降低银行利率可以减少通货紧缩。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提高了那么多银行利率仍然不能降低通货膨胀的幅度,而日本的利率处于很低的水平已经十几年了,但是仍然不能改变通货紧缩的局面。

这就必须诞生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它不但需要解释以前出现的所有现象,而且必须能够解释新的出现的现象。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在市场上流通的数目和其他商品数目的比值。

商品的价格取决于该商品在市场上流通的数目和流动性纸币总量的比值。

纸币的商品价值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它的国际价值,(也就是该国纸币相对于其他国家纸币的升值和贬值)取决于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这种纸币数目和其它纸币数目的比值。

第二:

它的真正价值,即该纸币在该国所能购买其他所有商品能力的大小,具体表现为该国出现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它取决于在该国国内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数目和其他商品数目的比值。

一个国家纸币的总量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在市场上流通的纸币也就是所有世界银行中所有的该纸币的数目和国际金融炒家所拥有的纸币数目,第二部分指的是在市场流通的纸币,它包括国际外汇兑换的纸币(普通人兑换的纸币数目和国际炒家兑换的数目)以及国内自由交换所用的纸币。

在一个外汇可以自由兑换的国家,纸币有两个国际价值(固定汇率国家规定的硬性汇率比对,另一个是汇市中真实的汇率(在浮动汇率的国家两者是一样))。

浮动汇率的国家的汇率或者自由兑换的固定汇率国家汇市中的汇率完全取决于除这一个国家外,全世界外汇市场该纸币的数目和其它所有纸币的数目的比例。

纸币的国内价值(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取决于通过自由兑换流入这个国家的纸币的数目和原有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纸币的总数目和社会所有非纸币商品的数目比例。

自由兑换是沟通纸币的国际价值和国内价值的桥梁,在一个不懂纸币商品本质属性的国家(除美国外所有的国家和政府),和它的发行纸币的部门(美联储和发行欧元的欧洲银行除外),如果在大规模炒汇率的过程中,无所作为或者不知道如何做,或者做法完全错误的话。

纸币的国际价值便控制了国内的价值。

金融炒家控制这个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过汇率的波动,从该国到掠夺大笔的财富。

下面我举例子详细说明。

泰国:

泰国的汇率从1985年到1997年7月2日,泰国的纸币泰铢(satang)单位baht对美元为25:

1。

泰国的汇市制度是自由兑换制度。

泰国经济:

泰国上世纪60年代,农业人口占83%,工业人口占3%,服务业占12%。

60年代的经济为超过8%,70年代超过7%,西方工业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80年代初为4.4%。

1985年到1995年,泰国的经济高速成长,年均增长率为9%,1995年,泰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2500美元,世界银行把泰国列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

1996年国际金融炒家开始通过汇市大规模,卖出泰铢,统计显示在这一年内,仅仅anAmericanhedgefund[4](仅仅只为那些有钱人管理财产的投资基金)就已经卖出4亿美元泰铢[5]。

美国金融炒家卖出的大量泰铢通过汇市和自由兑换进入泰国(即所谓的热钱),使得泰国国内泰铢数目增长的过快,非纸币商品(在泰国国内除泰铢外的任何商品包括以股票为主的股市以及楼价为主楼市)相对于泰铢升值,汇市产生中出现的大量泰铢首先进入泰国楼市,使得泰国楼价(楼市)首先开始出现飞速上涨,接着进入股市,股价开始飞涨,随着泰铢进一步被大量美国金融炒家抛售,汇市出现的泰铢最后进入日常生活,引起日用消费品以及日用服务品价格上涨,CPI升高,而另一方面在泰国国内,泰国纸币泰铢相对于其它非纸币商品大规模贬值,使得泰国的金融行业中存储泰国纸币泰铢的公司或者企业(例如:

泰国的所有商业银行)的存储的总资产实际价值(相对于其它所有商品的价值)下跌,泰国银行的银行家为了使得银行的总资产价值不至于下跌过快,开始大量贷出,(贷出的款项进入楼市(现实主要表现为,楼房的开发商或者房地产老总大量借钱买土地以及泰国的民营资本大量向银行贷款炒房),产生了楼市的泡沫;贷出的款项进入股市中的金融行业(主要表现为各式各样的人在股市建立各种各样的投资基金),从而带动泰国大盘股指飞速非理性上升,从而形成股市泡沫;大额金融炒家乘机加速囤积泰国纸币泰铢(把他们手中的其它纸币包括美元等对换成大量泰铢,或者利用借贷的形式借出大量的泰铢),从银行得到的大量泰铢一部分在汇市上对换成美元加速泰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另外一部分自己存储起来。

),因而使得银行短期外债高筑。

这样反复循环最终使得泰国楼价和股市非理性暴涨,泰国生产日用消费品以及日用服务的价格的企业在利润的推动下,开始抽取资金,进入楼市炒楼,进入股市,炒股。

日用消费品生产过少,进一步推高了CPI,大量泰国外贸出口的企业开始放弃生产出口产品,抽取资金进入楼市和股市从而一方面进一步推动楼价和股指,而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出口开始出现大规模出口滑坡。

1996年泰国经济:

泰国楼市、股市飞速上涨,CPI升高,全面性的通货膨胀形成(注:

1996年泰国的通货膨胀率为6.2%);失业率上升,外贸型企业增幅不足1%,泰国经济总量开始急速下滑,全年的经济增长仅为6.9%(13年来的最低值);政府经常性项目赤字上升,占GDP总量的8.3;泰国国内经济危机雏形已经显现。

同样原因,由于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泰铢,使得泰铢相对于美元以及任何其它纸币的实际的国际价值(在外汇市场商的实际汇率,和官方的汇率不一样)事实上已经大量贬值。

2007年1月,泰国央行开始介入,利用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兑换汇市出现中的大量泰铢,同时严禁泰国本地银行贷泰铢给金融炒家,同时通过提高利率,希望泰国的纸币泰铢能够在国际以及国内保持稳定,但是这些政策是没有用的,国际金融炒家把他们手中的所存有的泰铢大部分抛出对换成美元,世界汇市以及泰国国内市场新的泰铢不断的出现,不断被泰国用美元的外汇储备吸纳或者说兑换,最终外汇储备用光。

金融炒家继续把他们手中泰铢对换成美元,汇市新出现了大量的泰铢,最终使得官方的汇率和汇市实际汇率相差巨大,泰国政府对于通货膨胀束手无策,泰国大量的金融机构开始从汇市中用美元兑换泰铢,然后到央行兑换美元赚钱,然后再到汇市购入大量泰铢,最终泰国政府的央行无美元可用,在7月2日宣布泰铢为浮动汇率,泰铢的法律信用荡然无存,但是当天泰铢就贬值20%,然后美国金融炒家开始在汇市上低价购入大量泰铢。

伴随着汇市中泰铢的大量减少,泰国的国际价值开始上升,由下面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绘制的泰铢汇率图可知,泰国的汇率在几天内升值了10%,然后所有的美国金融炒家开始把升值后泰铢从汇市上买来的泰铢以及他们手中的一些泰铢,在一天的某一时刻内全部对换成美元,使得泰铢贬值为30:

1,通过不断的垄断性的大量兑换泰铢,最终使得金融炒家手中聚集资金越来越多就像滚雪球似的,资金越积越多,炒的越来越大,泰铢贬值的幅度越来越大。

在1996年,泰国股市上新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投资基金由于手中泰铢贬值而净资产下降,股票必然暴跌,其中包括泰国最大的金融公司(FinanceOne),这带动泰国股市整体下滑,不仅股民投资到基金的钱荡然无存,投资到其它行业的钱也伴随大盘股的下滑而暴跌,在1997年泰国股市总共损失75%,伴随基金股票的暴跌以及基金公司的破产,泰国政府在1997年8月2日关闭42家金融投资基金公司。

由2006年所累计起来的股市和楼市泡沫开始完全崩溃,泰国政府于2007年8月11日,泰国向国际纸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请求援助,贷款160亿美元。

国际纸币基金组织(IMF)在8月20日再次同意贷款39亿美元给泰国政府。

然而,美国金融炒家并没有停止,继续把手中所有的泰铢抛售一空也就是在汇市上把他们所有的泰铢全部兑换成美元,这个行动一直持续到1998年1月为止,thebaht对美元最终贬值到56:

1。

从1998年1月份,金融炒家开始低价购进大量的泰铢,外汇市场中存在的泰铢越来越少,泰铢的国际价值开始上升,即泰铢对美元的汇率开始逐渐下降,泰铢相对于其它商品的价值开始上升,泰铢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泰国开始由通货膨胀进入通货紧缩阶段。

如此反复循环,泰国通过卖体力,制造产品供发达国家消费赚来的辛苦钱,通过美国金融炒家垄断操纵各国汇率和汇市,仅仅只需几天时间就通通流向美国的股市中的美国金融炒家手中。

Small_FX_Thailand_US_10yrs.png(1.68KB)

2007-11-2015:

04

Exchangerate:

BahtperU.SDollar[5]

香港:

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恢复了它的转口港地位,1947年到1951年,年均增长率为35%。

这是因为解放后中国内地对商品贸易的激增。

朝鲜战争的爆发,国际社会对华封锁,香港转口港地位一落千丈。

1952年到1970年开始了以纺织和成衣制造业为主的出口企业,50年代末,香港制造业产品占出口比重的70%以上,香港从转口港转化称工业城市。

70年代初期,台湾、韩国的出口超过香港。

1973年,石油危机使得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抬头,香港出口经济受到打击,衰退7%,同时香港股市跌去70%。

1973年后香港开始生产高增值商品以应付各国保护主义,同时,香港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开始迅速发展,1974年9月香港开始采用浮动汇率,香港股市等金融行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逐步恢复,香港逐渐成为地区性的国际金融中心。

80年代初,世界经济衰退,香港出口业,房地产以及金融行业又遇到重大的困难,转口大陆产品的贸易重新兴盛。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3.6%和19.3%,到1983年香港的本地的生产总值为2079.48亿港元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为6000美元。

它和台湾、新加坡以及韩国一同成为亚洲“四小龙”。

1983年9月24日星期三发生金融炒家抛售港币(黑色星期三),港币贬值到9.6:

1,发生汇市、银行和财政等金融危机。

从1983年10月,港币的汇率从浮动汇率变成联系汇率,港币对美元为7.8:

1,一直到现在。

1984年到1987年,国际金融炒家5次在市场抛售港币,香港不断发生股灾,并且导致1987年爆发全球股灾。

下面是1980年到2006年香港的GDP值和增长率[6]。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GDP(港元)

437.580

478.012

491.349

519.839

571.789

574.710

646.399

733.054

增长率

10.2

9.2

2.8

5.8

10.0

0.5

12.5

13.4

年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GDP(港元)

791.649

813.176

845.515

893.625

951.270

1011.492

1068.193

增长率

8.0

2.7

4.0

5.7

6.5

6.3

5.6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GDP(港元)

1110.086

1156.923

1216.102

1149.662

1195.624

1314.789

1.323.167

增长率

3.9

4.2

5.1

-5.5

4.0

10.0

0.6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GDP(港元)

1347.495

1390.610

1509.915

1623.479

1734.280

增长率

1.8

3.2

8.6

7.5

6.8

1997年4月,国家金融炒家在集中力量打击泰国货币泰铢,泰铢岌岌可危的同时,已经开始准备利用汇市打击所有的亚洲国家包括香港(把其它国家的联系汇率打击为浮动汇率,从而操纵汇率赚钱)的经济。

香港的机构投资人从1997年4月3日到1997年8月7日开始大举卖出恒生指数现货,买进恒生指数期货,恒生指数现货在市场流通被人为减少,价格开始上涨,恒生指数在此期间也就被人为操纵,非理性上涨从12055.17点一直增长16673.27点,累计升幅38.3%。

8月初,索罗斯等美国金融炒家开始从香港银行借贷出大量港币,借款导致利率上升,市场上流动性港币减少,港币的价值相对于其它商品开始升高,香港股市的股票相对于港币开始贬值,而在香港股市的知道内幕消息结构投资人开始卖出港指现货,买进港指下跌的港指期货,导致港指现货的增多,恒生指数开始下跌,楼市也是同样的原因下跌,楼市泡沫开始崩溃。

1997年8月19日恒生指数下跌619.62点。

8月28日恒生指数开始大跌657.85点。

8月29日恒生指数再降740.85点。

8月月底,指数以14135.25收市。

在短短24天内,香港股市共跌去2538.02点,跌幅为15.2%。

9月1日跌去709.60。

9月上旬,美国以及国际金融炒家开始准备抛售手中小部分港币(大部分囤积起来),得到内幕消息的在香港股市的机构投资人开始买进香港股市现货,卖出香港恒生指数期货。

这是国际以及美国金融炒家对港币的试探性的袭击。

汇市中出现大量港币导致港币相对于其他商品的实际价值开始贬值,股票开始升值,9月9日香港恒生指数升值到14996.66点。

9月中旬,美国以及国际金融炒家继续大规模借贷港币,利率自然上升。

利率上升导致在市场流通的港币数目减少,港币相对于股市价值上升,香港的机构投资人重新买进港指期货,卖出恒生指数现货。

使得香港股市现货的减少,期货开始增多,香港股市开始下跌,9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跌至14094.38点。

下午,港币又被抛出,导致9月24日又返回到15049.30点。

如此反复再三,不知道内幕消息的香港大众股民被折腾一空,而知道内幕消息的在香港股市上的结构投资人股市中掠夺到了大量财富,但是国际炒汇率的金融炒家在香港股市的联系汇率制度下并没有赚到钱,但是囤积了相当数目的港币。

国际金融炒家7月2日瓦解泰国金融的联系汇率制度后,开始利用同样的方法袭击菲律宾的金融股市(菲律宾是外汇自由兑换的浮动汇率),菲律宾中央银行7月3日把隔夜利率从15%提高24%(但是由于不了解纸币的本质,所以这些手法基本没有用处),菲律宾的货币贬值,股市崩溃。

韩国、马来西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