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970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d版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计8页,第Ⅰ卷第1页至第7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记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2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

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毛泽东《沁园春·雪》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山水画不强调“光”,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摘编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B.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B.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

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下面加点字的含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归去来兮!

(来,助词,无义)            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①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                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     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5.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

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B.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C.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D.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C.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5分)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千秋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

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

词牌名。

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

汴京金明池。

③鹓鹭:

两种鸟,这里借指同僚和朋友。

日边:

见《世说新语·夙惠》,后以日边喻京都帝王左右。

8.词的开头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5分)

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结合词的下片内容对其“愁”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

(1),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故曰:

,,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4)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5),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7)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

”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

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

”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

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

”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说。

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

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

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

”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

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

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

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

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

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

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

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

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

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

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

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连姓也糟透了:

涅维拉济莫夫①!

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

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

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

”涅维拉济莫夫想。

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

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

”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

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

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

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

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

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

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怕惧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

”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注】①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

C.小说情节紧凑,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D.“依旧是阴暗的四壁”等三句,连用三个“依旧”,突出了主人公的无奈:

即使逃跑了,也照样摆脱不掉当前这种无望而又可怜的生活现状。

E.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

对话揭示了涅维拉济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2)小说主人公涅维拉济莫夫的个性特征如何?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6分)

 

(3)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

(6分)

 

(4)请结合文本,探究“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7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教养的获得是不可     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

②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      ,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

③以权谋私,     。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A.一挥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   

B.一挥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C.一蹴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D.一蹴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他一向对我心存芥蒂,时时戒备,但我会积极寻找机会,与她沟通交流,以实际行动让她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

B.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遥想百余年前,由于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使我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改正。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①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

②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

③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④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⑤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

A.②⑤①③④ B.⑤③④①②C.⑤①③②④D.②③⑤①④

15.下面是长江中学科技创新社社长写给该校校长的一封信,其中有几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5分)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贵校科技创新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自己动手修家电”的书。

这本书收录了我社社员的66篇大作,是我社社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请您务必于百忙之中抽时间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

您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如果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

希望您不要推托我们的不情之请。

 

祝您工作顺利!

长江中学科技创新社

2015.03.16

①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16.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两节。

(4分)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位禅师为了帮助爱抱怨的小徒弟领悟人生,抓了一把盐放进一杯水中,叫他喝一口,并问道:

“味道如何啊?

”小徒弟往外一吐,说:

“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小徒弟带到湖边,抓了一把盐散入湖中,然后叫他去尝尝湖水。

“什么味道啊?

”“甘甜可口!

”“有咸味吗?

”“没有了。

于是禅师告诉小徒弟:

“我们生命中的痛苦好比是盐,其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意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呢?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峨山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1.A试题分析:

结合文本内容“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可知,“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理解有误。

2.D试题分析:

结合文本内容“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可知,“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有误。

3.B试题分析:

结合文本内容“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可知,“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分析有误。

4.D景,太阳。

5.B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6.C 解析:

“皇帝的故乡”错,“帝乡”在这里应指仙境。

7.

(1)(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2)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8.描绘了一派城郊暮春生机盎然的景象(1分)。

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

(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

(1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乐景写哀情。

(1分)

9.这是秦观借描写春景春情,集中表现今非昔比、政治上的不幸和爱情上的失意,抒发贬谪之痛、飘零之愁的一首词作。

(2分)“携手处”以下四句,由昔而今,流露景物依旧,诸友却已飘泊云散之伤;(1分);“日边清梦断”表达遭受贬谪,政治失意之悲;(1分)“镜里朱颜改”感叹青春年华已逝,美人迟暮之感(1分);“春去也”这两句既是惜春春去,又是对前途的无望,且在感情上表现得更沉重,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

(1分)

10.(1)落霞与孤鹜齐飞       (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长使英雄泪满襟

(5)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7)海上明月共潮生。

11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

  试题分析:

A项错在“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主人公虽然地位低,却不是劳动人民,他是官吏。

B项表述有不准确之处。

“永无出头之日”有点绝对;鞭挞了“俄国官场的腐朽黑暗”范围有点狭窄。

E项错在“贯穿全篇”,最后一部分并没有对话。

(2)①奴性,自轻自贱。

他写贺信时,极尽阿谀之能事。

②虚伪,口是心非。

对上司一边写贺信,一边咒骂。

③心理阴暗。

想通过偷、告密等卑劣手段改变命运。

④对现实不满,牢骚满腹。

他一直在抱怨地位低、钱少、工作差。

(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每条2分,答三条即可。

共6分。

(3)①动作描写。

凑到小窗口倾听,暗示着主人公对热闹生活的渴望、向往。

②环境描写。

以外面空气清新和大街上热闹反衬办公室的冷清,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苦恼、烦闷。

③语言描写。

主人公的自言自语表达了他对处境的不满、抱怨。

(每条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4)①艺术构思方面:

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

(1分)②环境描写方面:

表现人物工作环境的恶劣,表明其小人物的身份,也交待了主人公内心充满不平的原因。

(1分)③刻画人物形象方面:

A象征人物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小蟑螂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生命卑微可怜,迷失方向,没有出路,其实就是主人公生命的写照。

B拍死小蟑螂并把它烧掉,揭示出主人公内心的怨愤,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

(3分)

12.C  试题分析:

“一挥而就”笔一挥就完成,形容文思敏捷或笔法娴熟;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能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认同;不以为意:

不在意,不当回事。

人所不齿:

人们不作同类看待,表示鄙视;人所不耻:

人们不以之为耻。

13.B  试题分析:

解答时要注意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意思。

A.“自己”有歧义,C.缺主语,D.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

14.A 试题分析:

解答该题,可以结合前后语境考虑,也可采用排除法。

②句与空前“新名字叫作白河”衔接紧密,应当放在第一位,由此排除BC两项;②句中的“便略显浑浊”与⑤句中的“清澈见底”衔接紧密,第二句应用⑤,从而排除D项,故选A。

15.①贵校改为咱们学校(或者删去“贵校”二字)。

②大作改为作品(或“文章”)。

③务必改为删掉“务必”④蓬荜生辉改为倍感荣幸。

⑤推托改为拒绝。

16.示例:

做草一样的人/不一定一碧万顷/但定要默默无闻;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务必清澈明净。

17.试题分析:

这是“新材料作文”,故事比较好懂,结尾又通过禅师的话,将“寓意”有所点明,所以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