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整理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928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整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政治学整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政治学整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政治学整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政治学整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整理资料.docx

《政治学整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整理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整理资料.docx

政治学整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政治:

在公共政治生活中,为了集中表现和保障一定社会集团的根本物质利益而产生,并从社会分离出来的公共权力、公共关系、公共权力与公共权威意识和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组织设施、制度和管理活动的总和。

⏹2:

政治学:

从狭义上看,政治学就是研究国家的活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从广义看,政治学就是研究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

中国古代政治的内涵:

中国古代政治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君主与大臣们的统治和管理活动,是一种上承天命而行的抚民和安民活动。

⏹4:

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5:

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变迁:

(一)古代西方(古典希腊、罗马时期)政治学,核心内容是城邦政治。

(二)中世纪西方政治学说,其政治研究弥漫着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

(三)近代西方政治学(文艺复兴至18世纪末),开始摆脱宗教神学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以理性和经验的眼光观察和解放政治现象。

(四)现代西方政治学,开始采用实证调查和量化研究,建立了独立的政治学学科体系,科学主义方法的运用,使现代政治科学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

⏹6:

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王朝国家的政治研究。

中国古代对政治的研究,主要是制定和解释礼乐、兵刑、职官、财赋等典章制度,旨在处理统治阶级内部以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维护君主统治。

(二)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研究。

这一时期的政治研究除了从传统中发掘革故鼎新的思想资源外,更多的人将眼光投向西学,试图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中寻找民族振兴的道路,一度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观点和方法论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传播到中国,使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政治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章权力

1:

政治权力的含义、特征:

政治权力:

是特指与政治现象有关的权力。

(政治权力就是在特定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拥有的对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特征:

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2:

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含义、类型:

含义:

政治权力的产生和行使不仅符合现行法律规定,而且必须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支持和认同。

类型:

(1)传统型基础。

(这是建立在相信历来适用的传统的神圣性和由传统授命实施权威的统治者的合法性之上)

(2)法理型基础。

(这是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性权利的合法性之上)

(3)克里斯玛型基础。

(这是建立在一个神圣的、具有非凡魅力人物的基础上。

这三种合法性基础都是“理想型“的。

历史上存在的合法性大多为上述三种类型的混合。

前两种基础比较巩固、持久,第三种持久性较差)

3:

政治权力合法化的层次和手段:

层次:

(1)共同体层次的合法化;

(2)政治制度层次的合法化;(3)政府当局层次的合法化

手段:

(1)传统的文化象征系统;

(2)意识形态手段;(3)社会政策手段。

4:

权力与权威、暴力的关系:

(1)权力与权威的内在联系

权威是指某人或某机构所具有的让别人自觉服从的能力或合法资格。

权威是权力的正当性基础。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权威是权力的合法化,即对权力正当性的认同。

权力是对权威的运用而具有强制性。

(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第一:

权威是绝对的、无条件;权力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第二:

权威式持久的,权力是易变的;

第三:

权威的服从不以强制和武力威胁,而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3)权力与暴力的联系

权力与暴力都具有强制性,都对被支配者的自由意志构成威胁和压制。

这是其相同之处。

同时,权力的存在要以暴力为基础和后盾,暴力是权力存在和运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4)权利与暴力的区别

一是从产生的时间看,暴力在前,权力在后;

二是权力依赖于权威来获得正当性,暴力的基础则不是权威,而是身体、技术、武器、设备等工具;

三是权力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暴力则是要摧毁这种关系;

四是权力是经过合法化的社会关系,因而具有持久性,而暴力则是以破坏现存社会关系为前提,因而不具有持久性。

5:

政治权力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古代社会,国家权力的合法性与其有效性没有必然联系。

在当今社会则反之。

政治权力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大致有四种情形:

(1)双高型,即合法性与有效性都很高;

(2)一高一低型,即合法性高有效性低;

(3)一低一高型,即合法性低有效性高;

(4)双低型,即合法性与有效性都低。

第三章国家

1:

自由主义国家:

主要强调国家的职能或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利。

2:

多元主义国家:

强调国家主权的多元性。

3:

中间阶级:

一个介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与两者存在相对独立性的特殊阶层。

4:

东方帝国的特征及现代因素:

四大特征:

第一: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

确立了绝对的君主专制统治。

第三:

形成了严密而庞大的官僚机构。

第四:

公共领域完全覆盖私人领域。

现代因素:

第一:

帝国是依赖理性化的制度进行统治的。

第二:

官僚阶层本身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

5:

威权国家的特征:

主要特征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单一的领袖或少数寡头集团手中。

(1)威权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族主义这一意识形态来巩固其威权统治,所以比较强调民族、国家认同;

(2)威权国家的统治者比较重视政权的有效性来获得民众的支持;

(3)威权国家的领袖往往依靠现代的行政组织和政党去控制社会。

6:

国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1)从历史上来看,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个人为塑造出来的现代政治组织,社会则伴随着人类的群居生活而存在,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社会先于国家而存在。

(2)一方面,国家在近代异军突起,从各个方面向社会进行权力渗透、扶持和控制,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另一方面,国家不断向社会扩张自己的力量,所以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社会内敛力和传统社区的社会网络,削弱了原本存在的一些社会合作,引起社会的反弹。

(4)对于社会来说,国家的干预不可避免,关键在于这种干预是巧取豪夺还是合作共赢。

只要国家和社会形成利益一体化,产生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国家就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反之,利益分离,就是巧取豪夺,阻碍社会发展。

7:

中间阶级的社会地位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地位:

当今中产阶级在社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

(1)在资源控制权方面,新阶级掌握了生产和管理的专业知识,因而在生产和管理流程上与旧的统治阶级展开了竞争

(2)在意识形态上,新阶级形成了区别于旧阶级的自我认同,争夺意识形态的阵地,并大获全胜。

影响:

中产阶级的兴起,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体现在以下:

(1)中产阶级是一个相对开放的阶级,有助于促进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

(2)中间阶级的存在,使阶级社会形成了一种新的权力平衡格局。

第四章政体

1:

君主制:

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实际上或形式上掌握全部或部分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2:

议会君主制:

议会君主制是指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中心,政府由议会多数党或政党联盟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受到宪法和议会的严格限制,只具有象征意义并无实际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在当代,日本、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乃为议会君主制的典型。

从内容上看,这种国家与民主共和制国家并无本质区别。

3:

二元君主制:

在二元君主制下,君主的权利虽然受到宪法的制约,但仍握有相当大的权利:

君主与议会分属相对独立的两大权力系统:

君主是真正的权力中心,握有全部行政权和钦定宪法权,政府对君主负责;君主任命部分议会议员,不受议会约束,有权否决议会决议,甚至解散议会。

二元君主制从总体上看是从封建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的政权组织形式。

4:

共和制:

这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皆由选举产生并具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共和制主要包括总统制、半总统制、议会制和委员会制。

5:

总统制

总统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民选代表组成的议会和总统分别执掌和行使,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只对总统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

(2)政府成员由总统任命,向总统负责而不向议会负责;

(3)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关与议会不是从属关系,而是相互平行、相互制约的关系。

(议会和总统均由民选产生,总统无权解散议会,议会也无权通过不信任案将总统解职,但可对总统提出弹劾案,并移交最高法院审理。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共和制国家。

6:

议会制:

议会制是指由民选代表组成的议会或国会掌握着最高国家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不掌握实际行政权的政权组织形式。

(1)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由选民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组织和监督政府或内阁的权力;

(2)总统由选举产生,是虚位的国家元首,总统若违宪,会受到议会的弹劾或审判;

(3)内阁掌握行政权,是各种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向议会负责。

若内阁提案遭到否决,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组织选举。

当代的德国、意大利、印度、以色列等是议会共和制的典型。

7:

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政权组织形式。

这种政体的特征是:

(1)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由选举产生的联邦议会。

联邦议会产生后,再由议员从其中选出7人组成联邦委员会,集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向议会负责;

(2)联邦委员会虽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但议会无权使委员会成员辞职,委员会更无权否决议会的决议或解散议会;

(3)在委员会内部,各委员地位完全平等,国家元首由委员会成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年,不得连任。

各委员同时担任政府某一部门的首长,一切政务都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瑞士是推行这一制度的典型国家。

8:

单一制:

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

单一制国家的特征:

(1)国家只有一部统一的宪法和一套统一的法律体系;

(2)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系统

(3)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与中央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4)国家主权高度统一,只有中央机关才能代表国家主权,统一行使外交权;

(5)居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9:

联邦制:

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国家的特征:

(1)国家具有双重的宪法和法律体系;

(2)具有双重的国家机关体系;

(3)联邦的权力一开始由地方所让渡,后在宪法中有明确划分;

(4)国家主权由联邦和各组成单位所分享,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

(5)某些联邦制国家的公民具有联邦和各成员单位的双重国籍。

10: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地位。

(2)国家形式——一国统治阶级实现本阶级统治的方式,它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3)国家结构形式——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安排,它表明国家的整体与局部、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

(4)政权组织形式——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关系。

11:

为什么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体理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理论:

(1)这一时期的理论逐步摆脱了以往伦理、道德和宗教的束缚,将其理论前提建立在人性论和自然法学说的基础上,从而将政体理论与现实政治紧密结合起来;

(2)近代启蒙思想家对人性普遍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从而提出了要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

(3)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人民主权”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的理论源泉。

12:

议会君主制二元君主制的特点:

参考6、3题

13:

共和制总统制的特点:

参考4、5题

14:

民主政体的基本特征:

(1)议会制度、选举制度以及政党制度是民主政体的根本制度特征;

(2)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功能分离;

(3)国家与公民社会的结构性张力;

(4)在意识形态领域倡导各种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和个人权利至上。

15:

极权政体的特征:

(1)推行一个无所不包的、渗透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官方意识形态;

(2)主张要在一个具有严密组织纪律性的政党和领袖的领导下去实现所规目标;

(3)利用秘密警察组织和强制性的心理攻势,实行有组织的恐怖;

(4)政府垄断大众传媒,强化政党意识形态,培育人们对政党和领袖人物的绝对忠诚;

(5)实行统制型经济,或国家垄断一切经济活动。

也可简化为:

●一个全能主义的意识形态;

●以一个以严密的警察系统为依托的政党和领袖

●对社会权力的垄断性控制。

16:

威权政体的类型及特征:

威权政体的类型:

(1)保守型;

(2)激进型;

(3)有形式上的民主选举,但政治精英能实际控制政权;不具有一个主导意识形态的军人政权;

(4)盗賊式的政权,统治者攫取权力的首要动机是利用国民财富中饱私囊。

威权政体的特征:

(1)对社会具有相当程度的控制,但明显弱于极权政体;

(2)没有固定的意识形态,缺乏系统的现代思想体系,常常借助于民族主义来巩固自身权力;

(3)常常采用非市场和超经济的手段来发展经济,具体表现为政府主导经济发展进程。

17:

为什么政体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0世纪末,有两股潮流席卷世界:

一是经济的市场化;二是政治的民主化。

而政治民主化集中表现为非民主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变。

与其他政体形式相比,民主政体有明显的长处:

(1)有助于避免独裁统治;

(2)保证公民享有基本权利;

(3)保证公民具有更大的个人自由;

(4)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5)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享受更大的自由;

(6)能够保证政府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道德约束;

(7)能够为人性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8)能够保证政治上的平等;

(9)能够保证世界和平;

(10)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个人独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人们越来越要求以民主的方式分配政治资源、组织政府,民主政体将是人类走向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

18:

单一制国家的特点:

参考8题

19:

联邦制国家的特点:

参考9题

第五章政府

1:

政府:

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狭义的政府——国家的行政机关;广义的政府——各类国家权力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

从更广的意义上,政府既可以指进行管理和统治的实体性组织形式,也可指对社会进行统治的活动或方法。

2:

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作为社会最大的公共组织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诸方面所应该担负的职责和功能。

3: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或象征地处于首脑地位。

4:

司法审查权:

又称违宪审查权,主要是指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对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制定的法律法令或政府官员的行为是否违宪进行审查和裁决的权力。

若其违宪,则宣告无效,甚至要追究法律或政治责任。

5:

政府与国家的关系;

政府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是由土地、人口、政府和主权所构成的统一体。

国家涵盖政府,政府却不能涵盖国家。

国家是上位概念,政府是下位概念。

政府与国家的区别:

(1)政权与主权之区别;

(2)国家的意志并非完全由政府来实现;

(3)合法性层次与来源不同

6:

政府的基本职能;

(一)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即公共性和阶级性。

(二)政府的政治职能

(三)政府的经济职能

(四)政府的社会职能

7:

立法机关的功能和职权;

功能:

汇集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制定法律,监督行政机关。

职权:

(1)立法权

(2)决定权

(3)任免权

(4)财政权

(5)行政监督权

8:

司法机关的功能和职权;

功能:

在西方国家,司法机关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点:

(1)审理各种诉讼案件;

(2)处理某些非诉讼案件;

(3)违宪审查。

它可分为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

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一般只有前两个功能。

职权:

(1)解释宪法或法律;

(2)受理诉讼案件,进行司法审判;

(3)处理非诉讼事务,如财产登记、公证结婚等。

9:

行政机关在国家中的地位、原因及发展趋势

地位:

是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是国家行政权的组织体现,是国家机构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原因:

发展趋势:

现代行政机构功能不断扩大化、专业化、精致化,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管制、分配、生产、资源提取和防御五个方面。

第一,在不少国家,行政机构已经大大超越了其“执行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这一功能定位,实际上成为了主要的立法者。

第二,立法之外的政策制定的发展也加大了行政机构的权力。

第三,现代行政机构在执法管理方面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张。

第六章政党

1:

政党:

政党是现代政治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和重要活动主体,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特有现象。

政党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求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2:

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根据一国的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固定下来的政党结构模式,是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结构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一国的执政参政和党际关系模式,即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二是政党的内部构成和活动规则,即政党的组织结构。

3:

竞争型政党制度:

竞争型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通过竞争选票或议席的方式而上台执政的政党体制模式。

西方国家大多采用这种制度,分为极端多党制、有限多党制、两党制、一党独大制。

4:

极端多党制:

一国存在着五个以上的政党,并且都在政党力量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差距很大的政党制度,政党之间的分布格局呈分散化态势和离心化竞争。

5:

有限多党制:

这种政党制度的国家一般存在着三至五个政党,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不是太大,在竞争中容易达成妥协的政党制度。

6:

两党制:

指一个国家有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党互相竞争选票或席位而轮流上台执政的政党制度。

这里的两党仅指能够执政的两党,而不是指这样的国家只存在两个政党,这是应注意的问题。

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来影响到美国、新西兰等国。

7:

一党独大制:

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存在许多政党,它们能够进行公开平等的竞争,但只有一个政党能够凭借其优势地位长期执政的政党制度。

这种国家的政党竞争主要表现为执政党内部各派系之间的竞争。

8:

政党的特征:

(1)政党是由阶级、阶层、集团中的一部分积极分子所组成,是阶级、阶层、集团根本利益的集中代表者;

(2)政党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它有较为系统或十分系统的组织机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

(3)政党一般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以及一套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设计的政治纲领;

(4)政党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

(教材中的观点是:

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有一套系统的政治纲领;由特定阶级或阶层的积极分子所组织;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

9:

两党制与多党制的优劣之争:

两党制:

好处:

1)两党制是一个较为负责的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选民必须在两党中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因此,各政党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是不行的;

2)两党制比较公平,鼓励竞争,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任何一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无限期地垄断行政权力,政局比较稳定;

3)两党制是一种鼓励温和政治活动的体制,为赢得竞选,各党都必须千方百计地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

问题:

人们缺少更多的选择;容易导致竞争后的一党单独执政,

多党制:

好处:

有利于人们更多的选择。

问题:

1)选民不能直接决定由谁来组织政府,政府的组成不是依据选票,而是各政党在选举后的讨价还价;

2)某些居于支配地位的政党的影响力往往大于它所获得的选票;

3)多党制往往容易产生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斗争;

4)多党制常常导致政局不稳定。

但对此不能绝对化。

10:

非竞争型政党制度的特征:

非竞争型政党制度就是一个国家要么只有一个政党合法存在,要么虽然存在多个政党但各政党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政党制度。

这种政党制度主要有两种情况:

(1)一党制;

(2)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1:

法西斯主义一党制与民族主义一党制的关系:

法西斯主义一党制:

一种一党独裁制,国家以法律形式明令禁止法西斯党以外的其他政党的合法存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明确取消了议会等现代民主制度,以党魁独裁的形式垄断国家政权,并以暴力手段和恐怖方式维持这一体制。

民族主义一党制:

大多存在于战后民族独立运动中的新兴国家,尽管形成一党制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国家都试图通过一党制来对国内外事务进行集中领导以稳定社会秩序并促进经济发展。

最大特点是,国家政治生活只有单个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同时又建立了议会等现代民主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公民的民主权利。

主要存在于非洲国家。

12:

政党的政治功能政党的运作机制:

政治功能:

(1)主导或影响政治过程

(2)表达和整合民众利益和意志

(3)政治社会化

(4)政治录用和精英输送

(5)监督与完善政治运

运作机制:

(1)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2)成员的吸纳与更新

(3)经费的来源与管理

(4)选举的组织与展开

13:

政党危机的表现、原因及改革措施:

表现:

政党危机主要指当今某些西方国家政党的社会基础、组织规模和社会动员能力日趋缩小和下降,以至于政党作为连接社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日趋式微。

主要表现在:

1)政党合法性流失;

2)政党成员基础和支持力量不断削弱,政党权威动摇;

3)政党无组织力量生长;

4)政党治理效果递减;

5)政党制度化变异

6)经费减少,竞争压力增大,导致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

1)政党自身的寡头特征,客观上疏远基层民众和基层党员;

2)政党与政府的紧密联系使得政党更加官僚化,更加依赖政府而不是民众,导致政府很难对新的社会需求作出及时的回应。

3)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政党在联结政府和民众方面的中介功能逐渐被取代。

改革措施:

1)政党组织的扁平化改革,减少政党层级,直接在全国性组织和与基层组织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2)采用新的技术策略和沟通渠道,更有效地将自己的候选人和政策纲领直接传递给选民。

3)通过国家制度变革来提高选民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第七章政治参与

1: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就是特定体制框架内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通过一定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府政策制定的各种行为。

2: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就是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而联合起来的并为实现这种群体利益而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府政策的一种社会团体。

3:

政治制度化:

政治制度化就是政治活动的组织原则与组织程序不断取得社会认可、并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过程。

4:

选举:

普通公民以投票方式对公职候选人、政党、政府政策表明自己立场的行为,是各种政治参与行为当中制度化程度较高、普通公民控制政府人事组成和政策制定的最为有效的工具。

5:

创制:

制度的提案、草拟、议定及颁布实施。

6:

复决:

即公民投票,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案或其它议案,交付公民投票表决,以决定其应当成立。

又分强制性复决和非强制性复决。

7:

政治参与的特征、功能:

特征:

(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

(2)政治参与的目标指向是政府的活动;

(3)政治参与是一种政治行为。

这是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