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综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843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综述.docx

《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综述.docx

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综述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色

******

学号:

********077

系别:

音乐学院

专业:

音乐学

年级:

2009级2班

******

 

1四川印象………………………………………………………………3

2平地山歌………………………………………………………3

3江河民歌……………………………………………………………4

4民歌的划分……………………………………………………5

4.1号子…………………………………………………………………5

4.2.1号子的音乐特征………………………………………………………5

4.3山歌……………………………………………………………………5

4.3.1内容简单情感丰富………………………………………………………

4.3.2曲调宽广节奏简易………………………………………………………

4.4小调…………………………………………………………………………

5四川民歌的艺术特征……………………………………………………6

5.1诗与乐的高度结合………………………………………………………6

5.2虚实之间的跨越……………………………………………………6

 

摘要:

56个民族的大家庭造就了纷繁多样的民族文化,民歌的兴盛也由此展开,各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舞台上,四川民歌亦是如此。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人民群众的心声,歌词及曲谱亦是根据四川人民的生活而作,是四川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音乐化再现,长期以来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

根据四川地形及音乐体裁的不同大致将四川民歌分为了平地山歌、江河民歌及号子、山歌、小调。

曲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写作材料简单曲式明了,多为爱情、劳动而歌唱。

关键词:

四川民歌体裁分类

Abstract:

Thefifty-sixnationallargefamilyhascreatednumerousanddiverseculture.Folksong'sprosperityalsounfolded.Allflowersbloomtogether.Aroundthecontentionofahundredschoolsofthought.inavarietyofwaysappearedinpeople'slifestage,soistheSichuanfolksongs.Folkmusicforthemassesintheoraltraditionofcontinuousprocessingtoimprovecollectivecreationitisareflectionofthebottom.themassesofordinarypeople.ThelyricsandmusicmadeaccordingtoSichuanpeople'slife,isthemusicofSichuanpeople'semotionallifeandreproduction.Alongtimeforthebroadmassesofworkingpeoplelove.AccordingtotheSichuanterrainandmusicalgenrescanbedividedintodifferentSichuanfolksongs.FolksongsandflatRiversongsfolksongˊsminor.AccordingtotheSichuanterrainandmusicalgenrescanbedividedintodifferentSichuanfolksongs.folksongsandflatRiversongs.folksongminor.

Melodysometimessonoroussometimeslow.simpleformandwritingmaterialsforlovelaborandsinging

Keywords:

Sichuanfolkgenreclassification

1四川印象

“四川地属盆地,由巫山、大娄山、大凉山、岷山、米仓山、和大巴山环绕而成,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由于四面环山、路途崎岖,便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1]尽管如此四川人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劳动开发了一条又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使得四川文化得以被了解与认可,同时川剧与民歌走出四川让更多的文艺爱好者观赏、聆听,越来越多的人想走进四川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文化氛围。

四川人民勤劳、灵活、豪爽、幽默,生活节奏慢、茶余饭后的生活丰富,或打会儿麻将或听会儿小曲儿,这里的人们喜爱劳逸结合,劳动的时候也不忘哼上几句,哪怕只是洗个衣服刷个碗手里忙着嘴里也不会闲着,他们在劳动中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喜爱用个歌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追求和向往的美好事物。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拥有着汉族、黎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各具民风习俗的民族。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本土文化积淀和大量的移民迁徙为四川民歌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独具特色的地方语言,使得四川民歌在中国众多民歌中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区域色彩,早在一万多年前,巴蜀祖先在这片沃土上创立了独具魅力的音乐文化并融入中国民族艺术之中。

四川地形为盆地,有着平地与丘陵,地形与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民歌的风格,按照本地地形的因素可将民歌分为:

2平地山歌

四川地形多山,所以凡是平地都是市镇,并且人口稠密,交通信息发达,在四川街道两旁,江河两边都会看到一间间独具风格的小茶馆,人们坐在椅子上,或是喝茶,或是打牌,或是三五个人摆龙门阵,或是听独具特色的川剧,悠闲雅致的生活情趣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四川人民。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四川交通便宜,四面的商贸交流各地文化的融入,对本土音乐的蓬勃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四川民歌更是有了文人的参与,城市的文学性和逻辑性使得四川民歌的发展得到加强,更在南来北往的人口流动中,融入了许多江南小曲的风格,如:

《鲜花调》、《绣荷包》此歌曲歌词大多是叙事或是抒情,又如《长城调》这是从经文中演绎而来的民歌,也很具有代表性。

由于四川方言是一平、一直、高、快的特点,所以无论是地区的小曲,还是通俗的民歌,都会被四川人唱出几分高亢和明亮。

四川西部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川西地势平坦,交通便宜,向来是丰产的大粮仓,这里的人们生活富裕,文化发达,民风朴素。

又因地处川西地区歌曲多具有抒情、优美等特点,城市平地民歌与农村平地民歌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就像《庄家佬》、《梧桐树儿青》等歌曲在城市和在农村的演唱方法相近。

但两者各有不同,城市平地民歌的俗词更少,语言更统一,演唱时更注重旋律性和节奏的规范性,而平地民歌的节奏简明、易于上口、易于传唱。

常见的平地民歌有薅秧歌、薅草号子、薅秧锣鼓、盘歌,还有神歌以及翻杈号子等。

3江河民歌

四川地势西高东低,长江自西向东流淌,境内有大小河流1400余条,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江河文化,“号子”是江河民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歌曲体裁,是人们在劳动时配合于用力二字发出的呼喊吆喝之声,具有鼓劲、协调动作的作用。

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唱”式即一人领众人和,或众人领一人和。

号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领唱,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的变化,音乐比较固定,变化较少,节奏型强。

“四川号子最具代表的是川江号子,川江号子又分为平水号子、下水号子、过滩、见滩、下滩、拼命、龙船等,都是根据水势的形势,劳动形势的要求而约定的一种口传心授的口头音乐,歌词信手拈来并且生动有趣。

如《川江船夫号子》,包含平江号子、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下滩号子。

”[2]歌词多采用“嗨呀咗、哟喂、啊、吙哟”等川味儿十足的语气词,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

此组川江船夫号子是船工们在长江这条中国最大的交通运输线上劳作孕育而生的。

由于四川境内这条线水流较急、岸陡、弯多,所以此曲不仅类别丰富,而且音乐的变化幅度也很大,成为整个长江流域船工号子的典型代表。

4民歌的划分

除了按照地形特点来划分四川民歌以外根据民歌的音乐体裁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4.1号子

四川号子又称“哨子”,是人们在劳动为动作整齐划一、调节呼吸、释放身体压力发出的吆喝或呼号,“郑玄《礼记》当中记载“古人劳役必讴歌,举大木者呼邪许。

”[3]号子产生的产生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劳动的不同有不同的讴歌形式。

四川号子可分为川江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渔船号子、农事号子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川江号子、搬运号子用于装卸、扛拾、抬担、推车等劳动时所唱,工程号子用于伐木、采石等劳动时为鼓励自己、抒发心情而唱,农事号子用于划船、称蒿等劳动,渔船号子用于车水、打麦时歌唱。

号子产生于劳动,配合劳动产生而存在,依附与劳动,劳动的方式不同,号子的分类自然形成多种类型,如车水号子、船夫号子等。

越是费力的劳动,号子的结构更加简短扼要,节奏突出,旋律性不是很强,而在劳动强度不重要的时候,节奏相对的减弱,旋律突出,领唱者便可即兴发挥,演唱出高亢又不失优美的旋律。

四川号子大多采用“一唱众和”的传统方式,这是集体劳动的需要。

因为必须要有组织劳动的人,使动作协调一致,减少浪费劳动时多余的体力。

号子的音乐,多是领唱与合唱(或部分紧促规划)交替、重叠,而领唱的旋律一般比较自由、舒展而富于华彩,众合的部分紧促规整,重要在于与节奏的呼应,两者对比生动、鲜明。

号子音乐虽然不是为了演出,只是劳动者感情的自然抒发,却是人类“出自肺腑”的感人音乐。

4.2.1号子的音乐特征

号子的种类繁多但各具特色,其音乐特征表现为:

4.2.1.1简朴的素材丰富的内容

劳动号子具有最直接表现的方式,毫不隐晦。

劳动者演唱时对音乐形式不尚修饰,在感情上也十分淳朴自然、生动,在艰苦的劳动中,不允许气馁、畏缩,要有坚韧的毅力、果敢的行为,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这就决定了让劳动号子在音乐表现中要排除柔弱,纤细、曲折的成分,从而形成号子坚定、果断和粗狂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巨幅短、无拖腔、简介快明的音乐特点。

劳动号子与劳动中的关系,决定了她的音乐节奏、曲调、结构和演唱的形式,要服从和适应具体劳动的需要,因此,在同一典型特征基础上,各类号子又有自己的特色,如:

挑担子号子活泼而具有自己的弹性,船工号子复杂、丰富而多样等特点。

弹性的节奏自由的发挥

劳动号子的节奏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旋律简单且富有弹性,劳动者可根据自己心情的起伏唱出不一样的节奏,也可根据自己劳动时的需要改变曲子的节奏,因此号子具有很强的节奏性与律动感。

同时劳动号子中也常常出现某种固定的节奏型做周期反复。

这些律动单位不仅时值大致相似,在旋律材料的安排上也有很多的共性,大致可划分为:

长律、平律、短律。

4.2.1.2表现多样各具风采

号子音乐的表现中有领唱与众和的交替重叠部分,领唱则是劳动号子的主要陈述部分,音乐比较自由,旋律上扬进行,有号召和领导性的特点,领和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交替呼应式:

通俗的讲就是领和合的部分交替进行;重叠式:

领与和相重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声部;综合式:

劳动过程比较复杂,变化多,出现了以上两种类型的综合。

劳动号子曲式简单多为平述性和对应性,乐段的独立性不强,号子的结束比较自由,一般随劳动的结束而结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旧时繁重的体力劳动逐渐被机器所代替,四川劳动号子也日益减少,但那丰富的音乐素材和独特的音乐形式却被许多作曲家所汲取,在音乐作品中得到升华。

4.3山歌

四川山歌是用于劳动人民在山上砍柴、行脚走货、农用耕耘劳动,为抒发情感、消除疲劳、传递情意而编的民歌。

四川民歌常在户外歌唱,特点多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歌词大多为即兴创作,并且具有纯朴充沛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四川山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歌曲的一开头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并且表达尤为强烈,如:

《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出来的第一个音就是全曲的最高音,且歌词率真、质朴,反映了人们外出劳动时的喜悦心情。

四川西部地区地势多山、丘陵、高原交通不便,因此在这里自由、悠远而绵长的山歌随处可见,同时这里又是个民族分布的地区,有着各民族的山歌特色,川东地区语言语调直白,高亢有力,唱歌时也是真挚炽烈,欢快热情,像《槐花几时开》、《妹儿多勤快》等,“高高山上哟啊,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啥,望郎来哟喂。

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

哎!

我望槐花啥几时开哟喂。

“描述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故事为内容的《槐花几时开》,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生动、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语言淳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听起来格外甜美,其曲调充满了隽永的诗情画意,令听者不由得回想起四川宜人的风景,湍急的江水,江边陡峭的崖壁和深幽的崇山峻岭皆历历在目。

”[4]

山歌的音乐与演唱不像秦腔那样悲壮、苍凉,也不像“花儿”那样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四川的山地民歌曲调悠远绵长,慷慨阳刚,有很强的自娱性,但也很富于激情,一般都强调字头的喷口,句式间节奏处理特别强调乐句乐节的重音。

句逗分明,节奏顿抑分明,要求声音放松,在衬词或行腔跳跃处,往往还伴有四川独有的“哈哈腔”(即花腔式的颗粒性跳跃音节)穿插其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槐花几时开》和《闹新春》以及《妹儿多勤快》等。

由于山歌产生于野外劳动中,并传播于山乡和田野之间,是劳动人民在空旷山野间的亲眼所见,心有所属触景生情而即兴编唱的,不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他的曲调比较高亢奔放、音调悠长、节奏自由,具有直畅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如:

《脚夫调》就采用的是直上直下的旋律线、直截了当地把压在心头的话一下子全吐露出来。

在抒发情感上质朴爽快,不迂回曲折、委婉隐晦。

山歌从歌曲到唱词均有很大的即兴编创部分。

在音乐的形式、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都比较的自由,在演唱润腔上,运用也自由多样。

具体表现为:

4.3.1内容简单情感丰富

四川山歌具有深切、奔放的性格特征和坦率直接的表达方式。

它常常直截了当的揭示了编唱者感情的郁积,职场而热烈。

其主要功能抒情不讲究形式的装饰,表情手法目的,朴素而纯真。

4.3.2曲调宽广节奏简易

四川西部山歌的曲调音域宽广,跳进较多、旋律起伏大,四川东南部的音域较窄,跳进较小,但总的来说四川的山歌音区都比较高,常常出现在曲调开始的部分。

陈述唱词的曲调节奏接近自然语言的节奏,乐句、乐节、的尾部出现自由延长音,多是无规整的节拍,整个节奏悠长。

曲式简单多由两句和四句型构成。

4.4小调

小调又叫“小曲”,“小令”等,常用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

形式比较完整,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表现手法,小调常常是在劳动的空闲时或是风俗性的节日、集会时演唱,形式规则均匀,旋律性强易于流传。

从流传的阶层看,在农村中的男女老幼,即使是不从事野外和农田劳动的人,不会唱山歌和号子,都会哼唱几首小曲。

在城镇,小调也广泛的流传于市民、手工业者、商人和知识文化阶层中,从流传的领域看有些小调,例如《孟姜女》、《茉莉花》等从南到北,由东至西,几乎遍布全国,甚至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也能寻到他们的足迹。

小调的流传时间也是最长的。

我国流行的小调,依据其内容和材料大体可分为四大类:

“吟唱调类”、“谣曲”、“时调”、“舞歌”。

“四川小调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不同阶层的婚姻情爱、离愁别绪、风土风俗、世态人情、娱乐游戏以至自然知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等。

四川小调的基本曲体是四句型结构。

首句是全曲的陈述部分,具有开启音乐基本情绪的作用,第二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的作用、强调前面的乐思意义,第三句常常引入新材料,以便有意的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第四句式前三句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观的看它的基本关系是“起、承、转、合”,它是一种具体的曲式结构关系。

”[5]

四川小调形式规整均匀,旋律性强,演唱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

四川的小调比四川的山歌、号子流传更为广泛,并在广泛的流传过程中,使小调的内容更为复杂和丰富,音乐的形式也更加的规范,使用的音乐手法也更加的复杂和丰富。

在小调中时常运用四川方言衬词,如:

“啰儿”“咿呀伊尔哟”“咕儿嘎”,很多在书上都没有具体意义的解释,但是这些衬词的加入让原本的歌曲更加生动更具表现力,“例如:

四川著名小调歌曲《绣荷包》,这是流行于宜宾地区的传统歌曲,其内容描述的是一个妙龄的少女,背着爹娘给情郎绣爱情信物—“荷包”的生动情景,其曲调建立在六声音阶、宫调式上,是由上下两个对应乐句组成的曲式结构。

其中“呀儿依儿呀”“咕儿嘎”“金刚梭罗妹儿”等衬词,很多无具体解释,但用四川方言的实词来演唱,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情趣和表现力,而且带有几分“辣味”。

”[6]

四川小调的演唱场合不同于山歌和号子,使得小调的表达方式不像山歌和号子那样粗狂、直率,然而小调的编唱者社会阶层的复杂性,至使其为农民之外的其他人所传唱。

由于四川的传唱者的文化水平不断地提高,也促使小调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而小调在音乐的形式方面,则是四川民歌中最丰富多样的,它体现在:

节奏、节拍及规整有灵活多样;旋律形态多样性,旋律的曲折性和乐句变化的丰富性;乐句结构功能的清晰性、多样性、独立性和完整性;小调中的衬词和山歌号子相比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具体来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规整的节拍、鲜明的律动。

②节奏形态的丰富多样。

③节奏分布均衡,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5四川民歌的艺术特征

5.1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从诗的角度看,四川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四川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于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平仄不严、通俗易懂,在结构上以两句体四句体为多,民歌的作者在短短几句歌中。

运用了比喻、比兴、拟人、夸张、叙事等手法,使主题思想鲜明突出,如《大河涨水浪沙洲》表现一个失恋女子对着大江呐喊心中的悲苦,真切感人。

第一句唱词是在说中唱出来的,“大河涨水浪沙洲”除了一个“洲”字,前面几个字都是说,也可以说是喊出来的,第二、三句也是腔少字多的说唱,第四句突然几个大跨度的强音,表现了四川女子刚烈不阿、敢爱敢恨的非常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5.2虚实之间的跨越

四川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在艰难的生活中,民歌唱出了人们生活的种种不幸遭遇:

繁重的劳动、困苦的生活、不幸的婚姻、家庭的离散。

也唱出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正如四川巫山县一首山歌所唱:

“想唱歌来想唱歌,人人说我穷快乐,早上唱山歌,当不到饭,晚上唱山歌,当不到油,唱个山歌解忧愁。

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和即兴性。

川人天性豪爽幽默,再苦的生活也让他们给放上幽默的香料和辣椒的火热而平生出许多芬芳与多彩,笑看人生的乐观主义精神贯穿在许多山歌歌词中,调侃性和随意性也很多见。

如《小丈夫》:

“牵牛花儿墙上爬,搭上梯子我看婆家,婆婆十七岁,公公才十八,丈夫还在地上爬,喊了一声爹,哭了一声妈,为啥把我嫁给他,他不是我的丈夫是我的娃娃。

”[]

四川民歌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时代相传中,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歌唱者,常按照个人需要,利用现成的民歌作为蓝本,进行即兴编词,见啥唱啥,这就是四川民歌的即兴性,在即兴变词的同时,曲调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

随着人类的发展与变化,四川民歌的传唱与发展也有一定的突破,俗词变少更多的趋向于舞台表演。

但是不管经历多长时间岁月的考验,在四川山间、田园里都会听见那发自肺腑的天籁之音。

参考文献:

[1]《四川民歌的区域色彩与旅游价值》2012-4-17

[2]《浅析川江号子的艺术风格》淮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期

[3]《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田可文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9

[4]《中国歌种》杨和平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1M7-11

[5]《民歌艺术与欣赏》李乡状编著:

吉林文史出版史58-59

[6]《中国音乐》李映明编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2

[7]《中国民歌》周青青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2

[8]《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淳:

山海文艺出版社198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