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789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docx

《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docx

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

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

北安市北岗小学田德宝

我校开展的《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课题,经黑龙江省少先队工作学会批准立项,一年来,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做了细致研究分析、调查实验,深入了解我校小学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剖析了引起少年儿童过重心理压力的各种因素,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与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在理想、责任感、自立精神、坚强意志和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健康、独立、创造、具有高尚品德和情操的良好品质及心理素质,提高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及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即如何使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培养健康人格,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需要,成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为此,我校开展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力争以此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理论依据:

国内理论界普遍认为:

素质基本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层结构。

在三者关系中,我们认为生理素质是物质载体,是心理素质的自然基础。

心理素质是学生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从生理素质发展为社会文化素质的中介。

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也可以促进生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因此,发展健康心理为中心,可带动生理素质和各项社会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小学生年龄层次的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处于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一般说来,他们还难以知道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也不习惯主动向教育者咨询自身存在的问题。

而且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成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育者可以通过主动启迪引导,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差异性,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虽各有特点,但在心理成熟过程中有许多基本的、共同的特征,也有许多共同需要的基本的心理素质。

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把学生整体作为对象,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当然,这并不排斥通过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对学生个体进行个别指导,这是对学生整体进行正面教育的补充和深化。

以学生整体为对象,并不是要使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都纳入一个模式(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而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朝着心理健康的指标,充分发展各自的潜能,从而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本课题研究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以正常发挥,个性品质得到良好发展,心理压力得到解决,心理潜能受到正确开发,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习与生活的较全面的适应性,预防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一目的。

二、课题研究步骤和采取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采用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分析出小学生常见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方面心理压力”类型,解决困扰他们的心理障碍。

1、成立以大队辅导员田德宝老师为组长的课题组,全面负责课题实验工作

我校组成由校外专家、学校有关行政和教师代表的研究中心。

制定总体设计方案,确定学校年度实验要求和步骤,培训教师和指导实验,组织测评和检查,及时进行总结与反馈。

2、确定实验班

确定的实验班,从组织和指导上保证师资、场地、设备、时间,全面落实实验方案,并设立相应的对照班。

实验班在实验初期、中期、终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综合测评,为实验提供数据和检测实验效果。

效果评价主要采取“自己与自己比”的纵向评价,同时也采取与对照班的横向对比评价。

3、师资培训

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研究的关键在于解决儿童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因而必须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理论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要研究与制定教师在校心理健康标准和具体要求。

4、家长工作

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出自家庭,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心理教育是非常薄弱的,甚至是无知的。

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应该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指导,通过家长学校的讲座、座谈会、家访、到校参观等形式,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和懂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三、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

为了引导师生全面地了解并正确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提高认识,我们首先组织干部、教师学习有关文件,组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从而明确了我校心理健康目标:

狠抓普及,提高质量,重在教育的实效。

在此基础上,我校本着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真诚性、个性的原则,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做到分层管理层层落实,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规范化轨道。

一方面,抓好课堂主渠道,各学科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分析研究少年儿童常见心理压力问题及对策

1、目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孤僻,整日沉默寡言;

(2)情绪多变,自控能力差,有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3)意志薄弱,胆小怕事,缺乏信心,依赖性强;(4)遇到提问、考试、竞赛易焦虑、紧张;(5)对学习厌倦,缺乏兴趣;(6)缺乏合作意识,不愿与别人交往,交往能力极差;(7)频频破坏纪律,对教师的批评置若罔闻,甚至“破罐子破摔”;(8)爱说谎话,欺骗老师和同学;(9)在家里任性,相干啥就干啥,动不动就耍“小皇帝”、“小公主”脾气。

2、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1)家庭原因。

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

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

有的父母干脆寄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使他们养成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

有的孩子父母离异或者自己身体有残疾,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形成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

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

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

不少家庭不懂得小学生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

实践证明,父母完善的性格、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指导、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或者见识面狭窄,教育方法难于奏效,且使学校教育的成果付之东流。

家长对孩子严没“度”,爱没“方”。

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

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

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里被视为“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宝贝疙瘩”转,事事顺从孩子,养成了孩子自私、任性、专横等毛病。

④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思想难以沟通。

现在许多家长给孩子吃这吃那,光在物质上尊重孩子,而在精神上不尊重孩子,不能平等对待孩子。

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动物,就因为需要精神生活,现在不少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动物”养。

同时,由于成年人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接受较慢、较少,而儿童正处于学习阶段,接受新事物快。

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思想沟通存在许多困难。

(2)学校原因。

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

有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

教师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少数教师歧视、羞辱差生,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常常为学生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大动肝火,甚至去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神情恍惚、精神紧张,给学生心灵造成严重伤害,久而久之会产生胆小、恐惧等心理障碍。

(3)社会原因。

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

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

文艺出版界鱼龙混杂,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拳头+枕头”,学生接触多了会起负面作用,实际上起了教唆作用,玷污了孩子纯洁的心灵。

另一方面,不良的社会环境,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的思想,贪污腐败、不公平竞争等丑恶现象,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形成。

这一切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不健康心理。

相比之下,面对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显得有点苍白无力。

3、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1)学校要扎扎实实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增强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个体成长为出发点,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内情况,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的烦恼得到解脱,帮助他们解决儿童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这种自我教育活动应注意以下三个特征:

A、把小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

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是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阶段,通过自我教育、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可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

B、以小学生的成长为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个体为中心,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一系列问题。

教会他们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社会,以及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更快的成长起来。

C、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小学生之间如果有共同的爱好,彼此更容易理解、沟通。

他们可以不加掩饰,坦诚直言,以心对心地进行交流。

通过他助、互助、自助,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自由的气氛,来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确保这种良性机制的形成。

加强教师心理学知识培养,使之成为高水准的心理辅导员。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和学习潜能的发展。

A、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不能单纯以分数成绩来衡量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准确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加内动力。

这对学生消除厌学、自卑心理障碍颇有功效。

B、针对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可采取“角色易位法”。

即让其站到对方角度想问题,与对方互换角色,体会别人的心理与思想,将心比心,从而化解矛盾,消除逆反心理。

要求教师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春风化雨般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此法对有攻击性行为、与教师搞对立及经常破坏纪律的学生效果颇佳。

C、用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学生。

良好的班风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在班里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使每个学生感到愉快、温暖。

这对消除厌学、忧郁、自卑、紧张等心理问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D、开展丰富多彩、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如开班会、队会、心理讲座、公益劳动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中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消除已有的心理疾病,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所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尤为重要。

A、有利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都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以便取长补短,并根据这些心理特点予以启发、化解或引导训练,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率。

B、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心理档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地协调自己的学习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塑造一个被社会欢迎又适合自我需要的人,并及时化解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C、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通过学生的心理档案,让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特点,改善家庭气氛,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

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取得共识,是家庭、学校教育力量一致的前提,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D、有利于防治心理疾患,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早期发现学生心理异常,及时转介到各级心理保健医疗机构,有利于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填蚁穴于堤溃前。

④各任课教师相互配合,适时适地因材施教。

解决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更需要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2)、将“家长学校”作为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特殊途径。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跟家庭的环境和家教的方式、方法密切相关。

许多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心理教育是非常薄弱的,甚至是无知的。

但是,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老师,这是不容忽视、不可否认的。

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

因此,我校通过家长学校的讲座、座谈会、家访、到校参观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和懂得一些解决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内容和方法。

(3)、以科研为先导,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的研究。

我校以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为突破口,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确定了对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

实验课题从基础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出发,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构建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使实验具有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时的心理状态和教育态度,因而我校对心理健康实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培训,并研究制定了教师在校心理健康标准和具体要求。

我校的实验教师均持着积极学习的态度从事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自动自觉地书写了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笔记和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的个案分析。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活动是学科课程以外学生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表现自我的场所,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具有重大的作用。

创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从心理咨询室创建至今,我们已经对200多名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并建立了部分学生的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也接待了百余名前来咨询的学生,还建立了心理咨询卡,对咨询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各班定期创办心理健康报。

通过心理健康报的创办,使学生在收集材料中学习了解到健康的心理对每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学生们已经逐步把收集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作为了课余生活的一部分。

悄悄话信箱也是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一环。

虽然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与负责心理健康咨询的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他们选择了写信这一较秘密的方式与我们沟通。

目前为止,已经收到学生咨询信件100多封,对于他们的来信我们采取回信和广播解答两种方式来回复,当然对学生的姓名也采取了保密,使这种方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④我校启动了帮扶助困的爱心基金会,学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我校还组织了多项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

“知荣明耻”主题教育活动、“在队旗下”中队报展评活动、“国旗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等等。

在这些德育活动、艺术活动、科技活动中除了培养与该活动相适应的品德素质、审美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外,还可以培养兴趣特长、良好个性、主动精神、交往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相关的健康心理,也使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四、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解决少年儿童心理压力问题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中一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应该融汇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通过学校整体机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只凭靠某一单项学习或活动所能完成的。

学校教育的结构,体现在课程体系之中,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根据课程体系来构建自身的体系。

1、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也可以产生对学生的心理压力,造成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学过程对学生健康心理的正效应,减少和消除负效应。

因此,所有教师均是心理教育者。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方式决定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心理压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产生自信心、成功感。

2、活动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以切身体验。

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以外学生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表现自我的场所,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具有重大作用。

在德育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中,除了培养与该活动相适应的品德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外,还可以培养兴趣特长、良好个性、主动精神、交往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相关的健康心理,使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广阔的天地。

开展心理专题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

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不同形式给予启迪与引导,帮助学生防止和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的心理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环境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潜移默化之功效。

校园环境是潜在课程,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外在条件,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内在心理。

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使学生悦目而感受校园美;文明有礼,互尊互爱,使学生在和睦合作关系中感到自我价值和容纳感;在行为有序、活动有余的校园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生活乐趣;充满科学、艺术的文化气氛中激发求知欲。

为此必须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解决少年儿童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这是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国家振兴的教育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最普及的教育工作,我校整体改革实验以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为突破口,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确定发展健康心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实验课题,逐步把我校建成适应21世纪要求的现代化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