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考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6452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经济学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制度经济学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制度经济学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制度经济学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制度经济学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度经济学考点.docx

《制度经济学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经济学考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度经济学考点.docx

制度经济学考点

三、NIE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新制度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这一段时间孕育和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

(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1)20世纪初至30年代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计划经济体制实践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直接诱因。

(2)20世纪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外部性"问题的变得越来越普遍,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又一重要诱因。

(二)发展的时代背景

?

19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绩效差异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这反过来促进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繁荣。

?

使制度和新制度经济学引起注意的另一变化是全球化。

?

新制度经济学在近些年的兴旺与大量经济转型国家的存在及其这些国家对制度经济学的需要也密切相关。

三、NIE的基本假设

*经济学总是离不开一些有关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前提。

*经济理论的许多重大突破与创建往往是对一些不符合人类行为的前提假设进行拓展与修正取得的。

*科斯、诺思、威廉姆斯等正是对新古典经济学中许多前提假设的修正与拓展,才得以创立新制度经济学的。

1.对经济人假设的拓展--人既有利己主义的一面,也有利他主义的一面

  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就把人类行为界定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利己主义的化身,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人"。

  新古典经济学秉承了斯密传统,把人解释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

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边际替代以及一般均衡的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都以这一前提假设为基础。

这一假设为数理逻辑的引入提供了方便。

  人的利他主义

  在许多情况下,人类行为远比传统经济理论中的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假设更为复杂,利他主义动机也常常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诺思:

"人类行为比经济学家模型中的个人效用函数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复杂。

有许多情况不仅是一种财富最大化行为,而是利他的和自我施加的约束,它们会根本改变人们实际作出选择的结果。

"

  人的利他行为

  许多情况下,人类行为远比传统经济理论中的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假设更为复杂,利他主义动机也常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如:

义务鲜血而不留名,为了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单纯地做出牺牲等等。

  2.从合理利己到机会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

  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它被视为经济主体的一个重要的行为特征。

  所谓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机会主义行为

  在威廉姆森看来,人们追求私利有程度深浅之分。

程度最强烈的,也是交易成本经济学所注重的。

他假设,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地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损人利已,这就是机会主义。

  斯密只看到人的利己心,市场机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们的利己心,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

他没有看到人们利己中损人的方面。

在损人利己的情况下,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会受到限制

  3.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把个人假设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人,而且,假定经济人具备完全理性。

  "一个完全理性的个体有能力预测到可能发生的所有事件,并可以在各种可行的行为中进行评价和作出最佳选择,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完成,不存在任何成本。

"

一、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1.新制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

拉卡托斯:

一份研究纲领分不变的"硬核"和可变的"保护带"两部分。

如果只是对研究纲领的"保护带"重新调整,则被称为对这一研究纲领的"修正"。

对原有研究纲领的内核要素的改变则意味着形成一种新的研究纲领(或范式)

2.新古典的"硬核"和"保护带"

新古典的内核:

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

新古典的保护带:

主体面临特定环境的约束;

主体拥有特定的关于环境的信息;

研究特定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3.新制度对新古典保护带的修正

  他们都直接试图将规则的限制和约束交易的契约纳入经济模型,而且新古典模型中的理想产权结构也被作为基本的标准而加以确认。

 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完全信息和交易无成本的假设也被放宽,正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对于有价值的商品仅存在两方面的特征--价格和数量的假设被放宽,经济产出的内在意义以及与商品和劳务的质量有关的经济组织方式得到了研究。

4.NIE没有抛弃新古典的"硬核"

以理性选择模型为例,这仍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

只不过它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而代之有限理性假设。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只要在新古典框架中加上产权的限制和交易费用,新古典理性选择模型仍然是有较强的解释力的。

5.NIE研究纲领的要点

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禀赋三大结构固定不变,坚持完全竞争假设。

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用交易成本比较各种不同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解释经济制度的多种多样的差异性,使得经济制度有可能也有必要成为新古典框架中一个可以量化分析的维度。

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部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和制度变迁的根据。

新制度与新古典的关系概括

*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威廉姆森指出: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二、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1.旧制度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旧制度经济学,也称制度学派。

凡勃伦和康芒斯是该学派的创始人。

迄今为止,该学派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除了凡勃伦、康芒斯外,还包括米切尔、埃利、克拉克、米恩斯和托格维尔等。

第二代包括加尔布雷思、缪尔达尔和阿里斯。

第三代人数最为众多,包括了弗斯特、格鲁奇、图尔、布什、塞缪尔斯、霍奇森、克莱因、米罗斯基等一大批学者,他们中的大多数至今仍活跃在学术界。

在这三代人中有一条明显的主线贯穿了整个制度主义的历史,即凡勃伦-阿里斯-弗斯特-图尔,他们也是制度主义在各阶段的代表人物。

2.旧制度经济学特点

(1)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本能心理学说为理论基础来研究人类的行为习惯及其对社会各种经济制度发展演变的影响,认为人类本能心理支配其行为,是经济制度发展演变的本源。

他们用"历史演进"、"历史趋势"和"历史起源方法"研究经济中各种制度从远古以来的各种形态及其历史进化过程,说明这些制度的变化同其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进而考察当前社会经济制度的优劣及其变动趋势。

他们主张研究各国具体的历史经验材料,探讨每一历史时期、每一经济体系的各种经济问题,把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相对性看作具体经济制度持续演进的表现。

2.旧制度经济学特点

(2)

  *他们依据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进化哲学来说明制度变迁,强调经济学是一门进化论的科学。

他们把生物界的生存竞争、自然选择、自然淘汰规律用于说明人类社会,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生理和心理本能自然淘汰和自然适应的过程,即人类应付外界环境的心理反映过程。

他们断定,社会发展如同生物界一样,是一个渐进演变和演进的过程。

  *他们批评以往经济学家只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公正、合理、自然、和谐,不能反映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现实,认为资本主义由于其自身存在许多矛盾和弊病而必须不断改革。

他们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对私有经济进行干预,特别重视国家运用法律和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生活、调解和仲裁劳资争端,以缓和阶级矛盾,消除资本主义的危机。

3.旧制度经济学的原则(克莱因

坚持人的经济行为主要是由文化决定的;

经济学家所要关注的应该是作为社会政治和文化习惯的统一体的经济;

经济学中的价值应该是社会价值,而不是单纯的价格;

研究经济过程,而不是只强调市场,强调生产力而不只是效率;

对经济过程的研究决定了制度理论的动态性质;

市场的结果要由经济规范来评价,而不是用市场结果来评价经济规范;

集团势力是经济学的重要前提之一;

强调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增长(这是制度主义的时间概念);

经济的目标是人类福利,而不是均衡。

4.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差别

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

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

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

5.新制度相比旧制度的主要创新

分析方法上的创新

理论体系上的创新

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

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6.新旧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

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制度及其变迁,但它不是在旧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7.旧制度经济学并非毫无价值

8.卢瑟福论新旧制度的相互学习

老制度主义者和新制度主义者都对形式主义概念持某种批评态度。

许多新制度经济学者确实承认社会整体深深地影响着个人,大多数旧制度经济学者则同意只有个人能够起到变迁动因的作用。

甚至像凡勃伦也没有完全把理性选择和节约行为排除在外,而新制度经济学家越来越认识到最优化行为的局限性以及规则遵循的重要意义。

看不见手理论家不可能否认审慎的制度设计努力的必要性以及这种努力切实的历史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家同样难以否认许多惯例和制度能够自发发展。

  三、与马克思的制度分析的关系

  ?

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把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

  1.关于交易的内涵

  *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单位。

  *交易不是"交货"意义上的"物品的交换",而是以财产权利为对象,是人与人之间对自然物的权利的出让和取得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本身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实质上是人类交易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

  表2-1交易的类型

  

  按康芒斯、弗鲁博顿和芮切特的交易分类

  

  市场型交易

  管理型交易

  政治型交易

  按布罗姆利的交易分类

  制度交易

  市场型制度交易

  管理型制度交易

  政治型制度交易

  

  制度给定下的交易

  市场型制度给定下的市场交易

  管理型制度给定下的管理交易

  政治型制度给定下的政治交易

  一国总交易量=市场型交易+管理型交易+政治型交易

  =制度交易+给定制度条件下的交易

  ?

交易费用,就是在法律意义上和有形的意义上的转移发生时所产生的各种金钱的和非金钱的代价。

  一、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1.人的因素

  ?

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是建立在新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

在他看来,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人",而是"契约人"。

  ?

"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而具体表现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

正是"契约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产生。

(1)有限理性

  ?

有限理性是说,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的行为特征。

也就是说,通常人们经济活动的动机是有目的、有理性的,但仅是有限的条件下的理性行为。

  ?

威廉姆森说:

"理性有限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就需要正视为此所付出的各种成本,包括计划成本、适应成本,以及对交易实施监督所付出的成本。

"

(2)机会主义

  ?

机会主义行为又分为事前的和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

正是这些机会主义的行为表现导致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使经济组织中的问题复杂化了,其直接结果就是合同风险。

如果契约人只有自利行为而没有机会主义行为,那么人们可以相信缔约人将会忠实地履行他的承诺。

但是,如果契约人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那么他不仅不一定守约,而且还会见机行事,使事后的实际结果不是按合同而是按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

此时,怎样采取措施遏止机会主义也就有了经济意义,当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成本。

2.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

威廉姆森认为,某些交易要按这种方式来组织,而其他交易要按那种方式来组织,其中必有经济上的合理原因,因此有必要找出是什么原因使得各种交易彼此不同。

威廉姆森通过对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即他所谓交易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

不同的维度与交易成本有关,三者中,资产专用性最重要最独特。

(1)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

它与沉入成本概念有关。

"

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过早地终止,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部分地无法改作它用,因为在投资所带来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中都包含了一部分不可挽救的成本或沉入成本。

所以,契约关系的连续性意义重大。

资产专用性主要类型

?

场地专用性,比如,在某一特定场所兴建厂房的投资。

此类投资专用性很强,投资之后再想改作其他用途就非常困难。

?

物质资产专用性,如专用的模具、机械设备等。

?

人力资产专用性,指工作中有些人才具有某种专用技术、工作技巧或拥有某些特定信息,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专门服务于某项交易,一旦这项交易被取消,那么这些技术和知识便全部或部分地失去意义。

?

专用资产。

3)交易的频率

?

交易的频率是指同类交易的重复发生的次数。

某项交易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治理结构,除了考虑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外,还应考虑交易的频率。

?

虽然设立一个专门治理结构可以对交易关系作更加灵活的调整,但任何的合约安排和专门治理结构的设立和维护都需要费用。

它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与交易的频率有关。

在一定的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所进行的交易如果不是经常性重复发生的,这种成本就很难补偿。

一般来说,资产专用性越强,不确定性越高,交易规模越大,则建立专门治理结构就越具有经济性。

3.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交易的市场环境是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交易开始时有大量的供应商参加竞标的条件,并不意味着此后这种条件还会存在。

事后竞争是否充分,依赖于所涉及的货物或者服务是否受到专用性人力或物质资产投资的支持。

如果没有这样的专用性投资,最初的赢家就不能实现对非赢家的优势。

一旦存在了专用性投资,就不能假定竞争对手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了。

在这种情况下,最初的完全竞争市场就被垄断市场所代替,最初的大数目竞争条件就让位于事后的"小数目条件"。

这样如果持续交易关系终止就会造成经济价值的损失,并且使交易处于垄断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大增,非垄断一方将为此交易的继续维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代价。

总结

在威廉姆森看来,对交易成本起决定作用的六种因素并不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他特别强调了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这三种因素对交易成本的决定性作用,其中又以机会主义最为根本

第三章

一)外部性的含义及类型

  ?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

"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

  ?

兰德尔:

外部性是用来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现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

"

外部性的分类

  ?

从外部性的影响效果可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

从外部性的产生领域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性与消费的外部性。

  ?

从外部性产生的时空可分为代内外部性与代际外部性。

  ?

从外部性影响的范围可分为公共外部性与私人外部性。

  ?

从外部性的方向性可分为单向的外部性与交互的外部性。

交互的外部性的一个特例就是双向外部性。

  ?

从外部性的可分性可分为可分的外部性与不可分的外部性。

二)外部性的后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经济的外部性不能为市场所涵盖,它必然导致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产生种种扭曲,其结果是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X非效率理论

  ?

莱本斯坦1966年认为,哈伯格的研究方法隐含的一个假设前提是: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能有效地购买和使用生产要素。

垄断的社会成本仅为价格和数量扭曲引起的哈伯格三角形,忽视了企业从竞争转入垄断后,失去竞争压力的企业将会出现X非效率。

  ?

X非效率是指独家垄断下企业经营目标偏向于守成而非进取,从而造成效率低下。

垄断企业不仅会造成低配置效率,而且会造成缺乏动机、有机会不利用的X低效率。

寻租问题

  ?

塔洛克1967年认为,当企业从竞争走向垄断后,可以凭借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即垄断产生的租金。

这样,只要用来寻求政府特许的垄断权所花费的资源不及由垄断带来的垄断租金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就有强烈的动机去寻求垄断地位。

在垄断形成后,没有获得垄断权的企业试图挤入或打破垄断,拥有垄断权的企业要进一步维持垄断。

所有这些活动都要消耗稀缺资源。

当企业间为获得垄断地位发生的竞争达到均衡时,企业为寻求垄断租所花费的成本会与垄断利润相等。

所以,真正的垄断社会成本还应包括相当于垄断利润额的资源成本。

寻租与设租

  ?

在寻租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并不是被动的。

由于政府官员也是由各种经济人构成,他们也可能"设租"。

  ?

寻租是社会中的个体利用合法非法手段获得特权以占有租金的活动。

而设租是权力个体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阻止供给增加,形成某种生产要素的人为的供给弹性不足,造成权力个体获取非生产性利润的环境和条件。

?

一、科斯第一定理

  ?

第一定理是科斯在1959年发表的《联邦通讯委员会》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

在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科斯又对上述思想进行了更清楚的表述。

他说:

"没有权利的初始界定,就不存在权利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

但是,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指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影响的。

"

两点说明:

"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指的是市场交易费用为零。

"最终的结果"是指经过产权重新配置后的资源优化配置状态。

这个"最终的结果"不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分配。

?

第一定理的含义

?

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权利的初始安排向新的安排转变(即人们交易产权)不存在代价和阻力,即使初始安排对于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来说是不合理的,市场机制也会无代价地改变这种安排,将资源配置到需要的领域和最有用的人手里,以解决外部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二)第一定理的说明

?

假设一个农夫和一位养牛者在两块相邻的土地上经营,由于用栅栏圈围土地的成本太高,因而两块土地之间没有栅栏相隔,结果,养牛者所养的牛群常跑到农夫的农地里去吃谷物。

养牛者得利,而农夫则遭受了损失,这就是负外部性。

由于交易费用为零,农夫和养牛者都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他们是谷物价格和牛肉价格的接受者。

现假设谷物价格为每斤1元,每头牛的价格为140元。

?

1.养牛者承担责任的情况

  ?

在养牛者对牛给农夫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养牛者没有权利让牛群损害农夫谷物,如发生损害,则养牛者必须向农夫赔偿谷物的损失。

?

根据表3-1的数字,如果牛的市场价格为每头140元,养牛者会将牛群数目增加到3头,因为第3头牛的私人边际成本80元加上外部损害60元正好是140元

?

2.养牛者不承担责任的情况

  ?

养牛者将牛群数从8头增加到9头时,所增加的私人边际成本是140元,这头牛增加给农夫造成的谷物损失是120元,社会边际成本是260元,养牛者所赚的钱为零。

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农夫可付给养牛者1元,要求养牛者不养第9头牛。

在此情况下,养牛者不养第9头牛是合算的,而农夫却减少了120元的谷物损失,扣去1元的对养牛者的支付,仍然有119元的净收益。

显然,农夫还可以用同样的办法让养牛者减少养牛数目。

这一过程一定会在养牛者将牛群数目减少到只有3头时才会停止。

?

?

二、科斯第二定理

?

科斯第二定理的含义

  ?

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产权初始分配状态不能通过无成本的交易向最优状态变化,因而产权初始界定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

?

2.第二定理比第一定理重要

?

二)科斯第二定理的说明

  ?

科斯第二定理说的是,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产权初始界定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

问题是,产权的初始界定是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

换一句话说,将初始产权界定给外部性双方当事人中的这一方或那一方,为什么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果?

?

产权初始界定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

存在交易费用时,意味着存在外部性的初始产权界定向解决外部性的新的产权安排调整需要付出代价。

  ?

问题是,初始产权的两种不同界定向新产权安排调整时,其面临的交易费用会不会相同?

  ?

给定产权调整带来的产值增长是相同的,如果初始产权的两种不同界定向新产权安排调整时面临的交易费用也是相同的,那么,初始产权的不同界定也就不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当然,如果不同,则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

1.养牛者对牛给农夫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的情况

  ?

农夫要得到养牛者的牛给他造成的损害赔偿,必须了解养牛者每增加一头牛给他的谷物造成的边际损害到底有多大,显然这是需要付出信息费用的。

农夫要和养牛者达成赔偿协议还需要付出谈判费用等等,这些都是交易费用。

  ?

现在来看养牛者为了避免赔偿农夫而主动减少牛群规模带来的产值增长。

他从养9头牛减少到只养3头牛,使农夫的谷物总损失从720元减少到只有150元,避免了570的净损失,扣除他少养6头牛带来的边际净收益150元(第9头牛的边际净收益为0元,第8头10元,第7头20元,第6头30元,第5头40元,第4头50元,共150元),总共是420元。

?

2.养牛者对牛给农夫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的情况

  ?

要使养牛者减少牛的头数,以降低牛群对谷物的损害,农夫必须向养牛者进行补偿。

要使补偿交易达成,农夫既要知道养牛者每增加一头牛给自己谷物造成的边际损害,也要知道养牛者每增加一头牛带来的边际净收益,还需要付出谈判等交易费用。

  ?

养牛者不养第9头牛,农夫避免了谷物损失120元,养牛者不养第8头牛,避免了110元的谷物损失,到养牛者只养3头牛时,农夫避免的谷物总损失是570元(120+110+100+90+80+70),扣除农夫支付给养牛者不养牛的补偿金150元(0+10+20+30+40+50),农夫增加的产值也是420元。

?

进一步的说明

  ?

在两种不同的初始产权界定下,只要农夫与养牛者达成谈判解所付出的交易费用相同,其资源配置的结果是相同的。

  ?

这里的问题是两种不同的初始产权界定其向新的产权安排调整时交易费用是否相同。

  ?

只要不同初始产权界定的交易费用存在差别,产权的初始界定就具有经济效率的意义。

?

三)第二定理的推论

  ?

在选择把全部可交易权利界定给一方或另一方时,政府(或法院)应该把权利界定给能以较低相对交易费用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方。

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给定交易费用,则应该把权利界定给能带来更多产值增加的一方。

  ?

费尔德的推论是:

在选择把全部可交易权利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