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课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6008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课稿.docx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课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课稿.docx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课稿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

  通常认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细胞的核也随着色素沉着而增多,部分病人在心肌内可有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增生或脂肪浸润变性,导致心肌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早搏。

但是,老年人的早搏不一定都是由于这些心肌退行性变化而引起的,有的老年人因牙齿缺失,咀嚼功能差,引起消化功能不良,造成便秘或腹腔内胀气,也可导致早搏。

有的因吸烟、酗酒、喝浓茶或咖啡、情绪激动、长期失眠等情况,也可以出现一过性早搏。

此外,老年人因患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伴继发感染、冠心病、心肌缺氧、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炎等疾病时,也可导致频繁的室性早搏,此称为病理性或器质性早搏,应立即治疗,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为了明确早搏的类型、性质、频率、发作规律及有无心肌缺血的表现,最好给病人携带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进行监测,这样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以便及时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那么,老年人出现早搏该怎么办呢?

  一、如果为偶发的早搏,每分钟不超过5次,特别是功能性早搏,可不必治疗。

  二、如果为频繁发作的房性早搏,大多属于病理性的,应请医生明确早搏的病因,以便考虑进一步治疗。

可选用心律平或莫雷西嗪等药物口服。

如果心跳偏快,血压偏高,可选用异搏定、胺碘酮或倍他乐克等药物口服。

心率偏快、较顽固难治的房性早搏,可选用地高辛与异搏定药物联合口服治疗。

  三、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呈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性者,更要及时治疗,可选用慢心律、心律平、莫雷西嗪等药物口服。

顽固难治的室性早搏,也可选用阿普林定(安搏律定)、胺碘酮等药物口服,或慢心律与心律平药物联用。

  此外,对老年人早搏的治疗,在选用药物时,要力求剂量偏小和安全有效,并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摄情致,避免激动躁怒,不观看惊险刺激或恐怖的电视电影,不过度劳累,坚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戒烟禁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容易造成肠胀气的食物如红薯、芋头、豆制品等,不喝浓茶和咖啡。

心脏早搏不要慌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心脏有时会突然“咯噔”一下,就像无意间踩空了一脚,有时又感觉心跳突然提前跳了一下,但马上又会恢复正常——如果您出现了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早搏”。

  我们知道,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的,各次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如果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在医学上就称为过早搏动(早搏),或称期前收缩。

  早搏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几乎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可避免,老年人中尤为常见。

出现早搏时,可能有心悸、胸闷等感觉,但也有人无任何不适。

有的人对此毫不在意,有人又因此忧心忡忡。

那么,早搏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早搏呢

  早搏源自“喧宾夺主”

  我们的心脏在昼夜不停地有规律地跳动,而掌管这种节律的“司令”叫做窦房结。

它负责发放一种生物电信号,“指挥”整个心脏的跳动,这种跳动会随着人的身体活动而改变,比如运动的时候跳动会快一些,休息的时候就会慢一些,但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基本上跳动节律是整齐的。

  而早搏是指心脏在窦房结以外的某一个地方提前产生了生物电,由它控制了心脏。

正是由于心脏其他部位这种“喧宾夺主”的行为,打乱了心脏固有的节律,从而使心脏产生了提前的跳动。

  根据这种错误的生物电信号的来源,我们可以把早搏大致分为3类:

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

它们反映在心电图上都有其特征表现。

下面,我们就分别就这3种情况来谈一谈如何看待早搏。

  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顾名思义,就是由心房组织提早(早于窦房结)发出生物电信号引起的早搏,简称房早。

  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发生率很高,发作时可引起“漏跳感”,如果出现次数多而且频发,可以感到心慌不适。

房早本身不会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此不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

但过多过频的房早在老年人中还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的,它可能反映心房压力升高或心房肌受损,因而可提示可能存在器质性心脏病。

  单纯房早一般不必积极治疗,如果频繁出现并引起不适,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25毫克,每天2次);或服用心律平100~150毫克,每天3次。

当然,如果能找到引发房早的原发病(如高血压病),则应首先治疗原发病。

若频发房早又常常产生房颤(一种更严重的心律失常),也可选用胺碘酮,每日1片预防或减少房早或房颤发生,必要时可做导管射频以根治房颤。

  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起源于心房和心室的交界区。

临床上这种早跳较少见,在老年人中也少发生,它本身不会产生什么危险,产生症状也不多,仅有“漏跳”的感觉,多无大碍。

但如果交界性早搏出现频繁,多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可能为心肌炎、心肌病等。

交界性早搏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出现过频,可选用与房性早搏相似的药物治疗。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在人群中十分常见,甚至可以说“室性早搏人人有之”。

在室早的人中约90%以上是正常健康人,因此室性早搏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仅有少数人可能同时患有心脏病。

  经过大规模的临床观察,医生们目前可把室早大致分为良性室早,潜恶性室早和需要紧急处理的室早(暂叫恶性室早)3类。

  良性室早占绝大多数,它与生存率无关,不会发生严重后果,不必积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潜恶性室早是指病人已患有心脏病(常见是冠心病、心绞痛或心梗后),且伴有较频的室早,一方面应积极治疗心脏病,另一方面应酌情应用药物;恶性室早主要是指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室早,发生这种情况就必须在医院有监视设备或除颤设备的条件下进行处理。

总之,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跳动,但并非皆由疾病造成。

除一些心脏病可引起早搏外,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

出现早搏时不必过于紧张,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早搏原因,评估早搏的严重程度。

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将诱发早搏的原因去除,绝大部分早搏的病人预后都是良好的。

如何用药治疗室性早搏

  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较多,现列举如下:

  

(1)慢心律

  ①作用:

对急性心肌梗塞及洋地黄中毒时的偶发、频发的室性过早搏动效果良好,对局灶性心肌炎及病灶感染性室性过早搏动亦甚有效。

亦适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室性过早搏动。

  ②用法及剂量:

A口服:

200~300毫克,每6~8小时1次;B紧急复律:

100~200毫克静脉注射,10分钟内注射完,或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250毫克。

心律纠正后以800毫克/日的剂量静脉滴注维持(每分钟1~2毫克的速度滴入)。

  

(2)普鲁卡因酰胺:

作用、用法及剂量参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乙胺碘呋酮:

作用、用法与剂量参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也可口服200毫克/次,每日3~4次。

最大剂量可达1,000~1,500毫克/日,有效后(常在4~8天或1~2周后)减至200~400毫克/日维持。

对长期服用者,尚可每周连服5天,停药两天,以减少不良反应。

  (4)双异丙吡胺:

作用、用法及用量参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口服100~200毫克/次,每日4次。

或先用负荷量200~300毫克,以后每6小时150毫克。

  (5)敌胺

  ①作用:

为抗组织胺药,作用与奎尼丁相似,适用于室性过早搏动,尤适用于心室率缓慢者(因对窦性心律的抑制较轻)。

  ②用法及剂量:

口服每次100~200毫克,每日4次。

紧急复律1次静脉注射100毫克,可每5分钟重复注射1次,总量不超过10毫克/公斤体重。

心律纠正后,以敌胺200~400毫克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或改为口服维持。

  (6)心可定

  ①作用:

能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及心肌内小血管流量,并有阻滞细胞膜钙离子通道的作用,也有奎尼丁样作用,可用于治疗室性过早搏动。

  ②用法及剂量:

口服15~30毫克,每日3次。

重症者可达每日300毫克。

  (7)室安卡因

  ①作用:

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及慢心律相似,适用于室性过早搏动。

  ②用法及剂量:

口服400~600毫克,每8小时1次。

静脉滴注每分钟05~075毫克/公斤体重,共滴15分钟。

  (8)缓脉灵

  ①作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奎尼丁相似,适用于室性过早搏动。

  ②用法与剂量:

口服50~100毫克,每日3~4次。

维持量每日50~100毫克。

静脉注射50毫克,5~10分钟内注射完,每日3次,心律纠正后改为口服维持。

  (9)安搏律定:

作用、用法及剂量参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也可口服,第一日200~300毫克,继以每日50~150毫克,分两次服用。

  (10)乙吗噻嗪

  ①作用:

性质与奎尼丁相似,对室性过早搏动的疗效与剂量及血浆浓度有关。

  ②用法及剂量:

口服剂量为每日2.5~5毫克/公斤体重。

  (11)心得安

  ①作用:

对房性过早搏动效果较好,对室性过早搏动也有效。

对严重室性过早搏动用上述药物无效时,用心得安常能奏效。

  ②用法及剂量:

参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12)利多卡因

  ①作用:

能降低心肌兴奋性,抑制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故可用以治疗室性过早搏动。

利多卡因的半衰期为2小时,如一开始即以每分钟4毫克的速度滴注,需经60~75分钟才能达到1微克/毫升,约6小时后方能达到2~4微克/毫升。

故为了尽快达到有效血液浓度,一般先静脉注射1~2毫克/公斤体重。

但血液内的利多卡因可被快速廓清,血液浓度可迅速下降,维持疗效仅15~20分钟,故在静脉注射给药起效后,必须静脉滴注24~48小时以维持疗效。

停药后继续观察2小时,至过早搏动不再出现为止,否则极易复发。

  ②用法及剂量:

静脉注射,首剂50~100毫克,如无效则5~15分钟后可再注射1次。

但静脉注射每次量不宜超过100毫克,其2小时累计量不宜超过300毫克。

见效后以每分钟1~3毫克静脉滴注维持,临时需要增加血液浓度时可静脉注射25毫克/次。

  因利多卡因口服一般无效,而静脉滴注维持又不十分方便,故可选用慢心律作为利多卡因的维持治疗(慢心律的化学结构、作用均与利多卡因相似)。

  (13)苯妥英钠

  ①作用:

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过早搏动有特效,但对其他病因所致者效果不着。

  ②用法及剂量:

参阅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治疗。

  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选择

  

(1)首选药物:

乙胺碘呋酮、慢心律、利多卡因、双异丙吡胺、室安卡因、安搏律定。

  

(2)次选药物:

敌胺、心得安、心可定、缓脉灵、乙吗噻嗪、普鲁卡因酰胺。

  (3)特殊情况下的药物选择

  ①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室性早搏或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首选利多卡因。

  ②伴发心力衰竭而又非洋地黄过量所致的室性过早搏动,首选用洋地黄,洋地黄化后过早搏动往往可以消除。

  ③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过早搏动,首选苯妥英钠及钾盐。

  ④锑剂中毒所致的或在窦性心动过缓时所发生的室性过早搏动,首选阿托品及钾盐。

  联合用药

  

(1)第一类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敌胺、安搏律定)加第二类药物(利多卡因、室安卡因、慢心律、苯妥英钠)。

  

(2)第一类药物加心得安。

  (3)心得安加心可定。

  (4)慢心律加心可定。

  (5)乙胺碘呋酮加奎尼丁。

  (6)室性过早搏动加窦性心动过缓时合用阿托品。

  (7)溴苄铵加利多卡因或心得安:

当静脉注射溴苄铵治疗顽固性室性过早搏动时,常在出现疗效前,先有过早搏动的频率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溴苄胺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所引起的。

如情况严重可加用利多卡因或心得安静脉注射,可使其得到控制。

  (8)禁忌联合的药物:

普鲁卡因酰胺与奎尼丁电生理作用相同,联合应用时有出现毒性的危险。

 

房性早搏如何选择药物?

  病理性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中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为多见。

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发展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甚至并发心房颤动。

  前文已提及频发房性早搏病人中,约80%为病理性的,20%为生理性的。

而在病理性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中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为多见。

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发展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甚至并发心房颤动。

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合理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维拉帕米(异搏定)

  为钙离子拮抗药。

能减少或消除房性早搏。

适用于心率偏快、血压偏高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

一般口服每次1片(40毫克),一日3次。

或缓释片,每次半~1片(120~240毫克),一日1次口服。

可有心动过缓、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

如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应停用。

  普罗帕酮(心律平)

  是一种局部麻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适用于心率偏快、心功能良好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口服每次150毫克(每片50毫克),一日3次,有效后改为每次100毫克,一日3次维持。

偶有口干、唇舌麻木等不良反应。

对严重心衰、阻塞性肺部疾患、严重电解质紊乱及明显低血压者禁用。

长期服用可致心功能减退,应予注意。

  胺碘酮(可达龙)

  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适用于心率偏快、心功能较差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

口服每次1片(0.2克),一日3次,1周后改为每次1片,一日2次。

以后再改为每次1片,一日1次维持。

最后可改为每次半片,一日1次维持。

老年人用量偏小。

服药期间应注意心率及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

长期服用可致角膜微小沉淀(主要是碘颗粒沉淀),但不影响视力。

或有甲状腺功能紊乱、肺泡炎、肺纤维化、暂时性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有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

对碘过敏、显着性心动过缓、双结病变(指窦房结与房室结同时有病变)、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美托洛尔(倍他乐克)

  为β-受体阻滞药。

适用于交感神经张力亢进、血压偏高、心率偏快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

口服每次1/4片(每片50毫克),一日2次。

可致心率减慢,如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应停用。

有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双异丙吡胺(达舒平)

  为阻滞钠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

适用于心率偏慢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

口服每次1片(100毫克),一日3次,如无效可加至每次1片,一日4次,如再无效,可再加至每次2片,一日3~4次。

可有口干、恶心、排尿不畅、尿潴留等副作用,偶有视力模糊或轻度房室传导阻滞。

对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心源性休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哺乳期妇女忌用。

  地高辛(狄戈辛)

  为强心药。

对心功能较差引起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有效。

口服每次0.125毫克(每片0.25毫克),一日1~2次。

  近年来,对难治性房性早搏病人,主张联合用药,可取得较好疗效。

  地高辛+异搏定

  对较难治的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可选用地高辛半片(0.125毫克),一日1次。

合用异搏定,每次1片(40毫克),一日3次,或口服缓释片每次半~1片(120~240毫克),一日1次。

要密切注意心率变化。

如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者则停用。

地高辛有增强心肌收缩作用,异搏定有抑制心肌收缩作用,二药合用后副作用可相互抵销。

  胺碘酮+异搏定

  对心率特别快的频发难治的房性早搏病人,最好住院经心电图监护严密的观察下,酌情选用胺碘酮,口服每次0.2克,一日3次,合用异搏定,每次40毫克,一日3次。

如早搏减少,胺碘酮即改为每次0.2克,一日3次,以后再改为每次0.2克,一日1次维持。

异搏定用量不变。

如心率减慢至每分钟在60次以下者应即停用。

此二药合用,均可抑制窦房结,偶可致心搏骤停的危险,所以必须住院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

当然,最好尽量不采用此方案治疗,因安全性较小。

  总之,对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有效药物,切勿凭道听途说、擅自滥用,对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频发房性早搏病人,尽量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效果较差。

对心功能较差的病人,也尽量少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对心肌收缩力都有抑制作用,可加重心功能减退。

另外,应根据心率快慢选用合适的药物。

目前也有人认为,房性早搏没有致命的危险,不一定要像治疗室性早搏那样积极。

心脏早搏可用黄芪泡茶

  早搏即心跳过早搏动,亦称前期收缩、期外收缩,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

早搏是最常见的异位心律。

早搏常见于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疾患,也可发生于正常人,如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情绪激动。

  黄芪15克,放入杯中,加入热开水至离杯口1厘米左右,随泡随服,反复冲泡,至水淡为止。

连服3日为1疗程,如能坚持1~2个疗程,常能收到消除早搏的效果。

  国家药典委员会白晓菊副研究员点评:

  早搏即心跳过早搏动,亦称前期收缩、期外收缩,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

早搏是最常见的异位心律。

早搏常见于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疾患,也可发生于正常人,如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情绪激动。

临床表现为心悸不适、胸闷等,在中医中属“心悸”范畴。

  黄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着称,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因此,黄芪泡茶饮用对消除早搏可有一定的疗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常人如无明显症状,可不用药物治疗。

而原有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病者,如发现频繁早搏和较复杂的心律失常,应去医院做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检查,必要时做电生理检查,及时针对原发病给予治疗,并服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防发生意外。

老年人早搏慎用抗早搏药

  早搏的危害并不在早搏本身,而在于引起早搏的原发病,也就是说老年人自身的疾病决定了早搏的严重程度。

  80岁的李老太太前几天在上街买菜时,因为5角钱和菜贩子吵了起来。

回到家后她感觉到心慌、气短,由于以前有早搏,于是吃了一些治疗早搏的药物。

没想到用药半个小时后出现头晕的症状,并且感到胃也不舒服。

  李老太太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学院一附院心血管科,该科翟理黄主任医师为其做了心电图检查后发现其心脏功能良好,血压也比较正常。

于是建议她马上停服抗早搏药物,同时为她开了一些疏肝理气、解郁安神的药物。

服用后两天,老太太的头晕等症状就缓解了。

  翟大夫说,早搏的发病原因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器质性的病变,如肺心病、冠心病等心脏病引起的;另一种则是功能性的病变,也就是生理性的退化致使身体部分器官的传导系统发生问题。

  其实,早搏的危害并不在早搏本身,而在于引起早搏的原发病,也就是说老年人自身的疾病决定了早搏的严重程度。

对于大多数患有早搏的老年人来讲,是不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对身体就有很大的危害,会造成如胃部胀满、无食欲、手脚发麻等不良反应。

临床表明,有些治疗早搏的药物会引起新的心律失常,这就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因此,除了发生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急性心肌缺血时出现的早搏,一般无严重器质性病变,但感觉气短胸闷的病人,尽量不要服用抗早搏药物。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有以下几点:

  

(1)提前出现的宽大的QRS波群,QRS波间期大于0.11秒,其前无过早的P波出现。

  

(2)P波可出现在ST段上或埋在QRS、T波内,R-P时间常在0.12~0.20秒,P波与提前的QRS波无关。

  (3)ST段及T波方向常与QRS波方向相反。

  (4)通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窦性心搏相隔的时间为正常心动周期的2倍)。

  (5)有时室早夹在两个连续窦性搏动之间,称为间位性或插入性室性早搏。

  (6)有时形成二联律、三联律,或室性早搏形成短阵室速。

  (7)在同一导联上,可见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

 

房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P′波(P′波可重叠于前一窦性搏动的T波中)。

  

(2)P′-R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

  (3)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4)P′后QRS波群可正常或畸形。

如有畸形QRS波则称为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如P波无QRS波,称为未下传房早。

在同一导联上,如果P′的形态及配对间期不同,称为多源性房早。

  (5)常有不完全的代偿间歇,即包括房早在内的两个正常P波之间的时间短于两倍的正常P-P间距。

房性早搏的临床表现

  房性早搏多数见于正常人,通常不引起自觉症状,亦不会引起循环障碍,有时病人可诉心悸、胸闷。

疲劳、焦虑、吸烟、饮酒、喝浓茶、饮咖啡、洋地黄中毒、心房病变、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均可引起房早。

不同疾病引起的房早可出现不同的伴随症状,心脏听诊可听到心脏搏动突然提早出现,而后为延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响亮,第二心音弱或听不到,早搏的脉搏弱,或者摸不到。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

  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

  在正常人群中,室早可因一般的因素而诱发,例如吸烟、喝浓茶、饮酒、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消化不良、血钾过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服用某些药物等,有的甚至查不到任何原因。

在器质性心脏病中,最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及二尖瓣脱垂等。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常诉说心悸、胸部有“撞击感”。

大多数在心脏听诊时即可做出诊断,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的第一心音响亮,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这些特点与房性早搏相同,但室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时间较长,属于完全代偿间歇。

如果室早频繁发生,有时不易与心房颤动区别,可让病人活动一下,若体力活动后,病人心率加快,而节律趋于规则,则室性早搏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人体活动后,窦性频率增加,克服了异位心律的显示。

如果每次正常心搏后均随一个室性早搏,则形成二联律,多见于洋地黄中毒,不是洋地黄中毒引起的二联律,常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

室性早搏多见于正常人,要判断室早的性质,必须综合分析,如果早搏由烟、酒等一些诱因引起,多属于功能性的,一般勿需治疗。

对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治疗。

 

老年人心脏早搏症状

  心脏早搏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老年人心脏早搏有哪些症状呢?

  老年人是心脏早搏的高发人群。

早搏又叫做期外收缩,是指心脏在规则跳动(每次心跳的间隔时间基本相等)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提前的跳动。

老年人心脏早搏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的老年人心脏早搏症状不明显。

老年人心脏早搏的症状不明显表现为,只有在医生为患者听诊心脏或诊脉时才被发现,有的人则是因为感到心跳有“脱掉一次的感觉”、“心脏暂时停跳”或“心跳突然加重”而出现心悸等症状时才被发现。

当然,各人对早搏的敏感性不同,有的人偶有早搏就感到心慌不适,有的人早搏次数不算少,但并无感觉,通常早搏次数多的病人就容易感到不适。

  二、当老年人频发或连续发生早搏时,特别是原有心脏器质性疾病者可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生命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减少,除了心慌、心悸等症状更显着外,还可表现有乏力、胸闷、气短、头昏甚至引发心绞痛等。

连续的室性早搏(5~6次以上)可形成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甚至转变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三、老年人心脏早搏症状还表现在心电图的变化,房性早搏表现为提早出现的QRS波其前有一异形P波,其后有一不完全代偿期,QRS波形多与正常QRS波形一致。

结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波与正常QRS波相一致,其前无P波,代偿期完全。

室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代偿期完全。

  临床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有近30%的老年人曾出现过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脏早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