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简答题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5818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简答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简答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简答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简答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简答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简答题汇总.docx

《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简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简答题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简答题汇总.docx

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简答题汇总

2、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岩性、初始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降速。

岩性主要表现为决定空隙的大小和多少,空隙越大越多,给水度越大;反之,越小。

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下降后给水度偏小。

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时,释水不充分,给水度偏小。

3、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

岩性、颗粒的分选性、孔隙度。

岩性越粗、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透水能力越强;反之,岩性越细、分选性越差、孔隙度越小,透水能力越弱。

4、为什么说空隙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岩石,其容纳、保持、释出及透水的能力不同?

岩石容纳、保持、释出及透水的能力与空隙的大小和多少有关。

而空隙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着地壳岩石中各种形式水所占的比例。

空隙越大,结合水所占的比例越小,则容纳、释出及透水能力越强,持水能力越弱;反之,空隙度越小,结合水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容纳、释出及透水能力越弱,持水能力越强。

所以说空隙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岩石其容纳、保持、释出及透水的能力不同。

6、粘土的孔隙度为40-60%,而磨圆度好的粗砂的孔隙度只有30-35%,但粘土却是不透水层而粗砂确实很好的透水层,为什么?

答:

岩石的透水性大小主要与空隙的大小有关,岩石颗粒排列越松散,越均匀,岩石颗粒逐渐的空隙直径便越大,地下水流受阻力较小,水从中透过的能力越强,细颗粒土由于结合水据了大部分空隙,粒间空隙极小,地下水流动阻力极大,因而透水能力差,甚至水流不能通过,成为不透水层。

1、简述包气带特征?

(1)包气带一般含有结合水、毛细水、气态水、过路重力水;

(2)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

(3)包气带水来源于大气降水的入渗、地面水渗漏和地下水通过毛细上升输入的水分,以及地下水蒸发形成的气态水。

(4)包气带水的运移受毛细力和重力的共同影响。

2、简述饱水带特征?

(1)饱水带一般含有重力水和结合水。

(2)饱水带的水体是连续分布的,能传递静水压力。

(3)饱水带水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连续运动。

3、潜水有哪些特征?

(1)具有自由水面,潜水面上任意一点均受大气压力作用,不承受静水压力,因此是无压水。

(2)含水层上面不存在完整的隔水(弱透水)顶板,可以通过包气带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而且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3)在重力作用下,由高水位向低水位运动。

(4)排泄除流入其它含水层外,还通过径流和蒸发进行排泄。

(5)水量、水位等动态变化受气象和水文因素影响。

(6)水质主要取决于大气、地形及岩性条件。

4、承压水有哪些特征?

(1)含水层中的水承受静水压力。

(2)主要通过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3)参与水循环不如潜水积极,受气象和水文因素影响小,动态变化不显著。

(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简述含水层形成的必要条件

(1)岩层必须具有相当的空隙空间。

岩石的空隙越大,数量越多,连通性越好,储存和通过的重力水就越多,就越有利于形成含水层,如砂砾层等。

(2)必需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结构。

一个含水层的形成必须要有透水层和不透水层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含水地质结构。

(3)必须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

若缺乏补给水源,即使该岩层具有很好的空隙空间和储水结构,也不能形成良好的含水层。

1、在地下水运动规律研究中用假想的一种水流“渗流”来代替真实的地下水流,需要做怎样的假设?

(1)假想水流的性质,包括密度、粘滞性等和真实的地下水流相同,但它充满了既包括含水层空隙的空间,也包括岩石颗粒所占据的空间。

(2)假想水流运动时,在任意岩石体积内所受的阻力等于真实水流所受的阻力。

(3)假想水流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及任一点的压力或水头和实际水流相同。

3、简述流网的作用。

(1)判断地下径流的强弱。

(2)判断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3)在地下水污染治理中,可追踪污污染物质的运移。

(4)根据某些矿体溶于水的标志成分的浓度分析,确定深埋于地下的盲矿体的位置。

4、简述汇制流网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和流线。

(2)流线总是由源指向汇。

(3)根据流线和等水头线正交在已知流线和等水头线间插入其它部分。

(2)获得信息主要有:

①由分水岭到河谷,流向从由上向下到接近水平再向上;②在分水岭地带打井,井中水位随井深加大而降低,河谷地带井水位则随井深加大而抬升;③由分水岭到河谷,流线愈来愈密集,流量增大,地下径流加强;④由地表向深部,地下径流减弱;⑤由分水岭出发的流线,渗透途径最长,平均水力梯度最小,地下水径流交替最弱,近流线末端河谷下方,地下水的矿化度最高。

1、为什么包气带中渗透系数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迅速变小?

(1)含水量降低,实际过水断面随之减小;

(2)含水量降低,水流实际流动途径的弯曲程度增加;

(3)含水量降低,水流在更窄小的孔角通道及孔隙中流动,阻力增加。

2、毛细饱水带与饱水带有哪些区别?

毛细饱水带是在表面张力的支持下饱水的,不存在重力水,打井时打到毛细饱水带时,没有水流入井内;饱水带的水主要是重力水,井打到饱水带时,在重力作用下,水能流入井内。

3、包气带水与饱水带水运动的区别是什么?

(1)饱水带只存在重力势,包气带同时存在重力势与毛细势

(2)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个定值,包气带的压力水头则是含水量的函数;

(3)饱水带的渗透系数是个定值,包气带的渗透系数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

1、溶滤和溶解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岩土中的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

不同点:

溶滤不破坏岩石的完整性,也未破坏矿物的结晶格架,只是一部分可溶物质溶于水。

溶解则是组成岩土矿物的一切元素按原来的比例全部转入水中。

2、简述发生浓缩作用应具备的条件。

(1)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

(2)低平地势控制下较浅的地下水位埋深;

(3)有利于毛细作用的细小的松散岩土;

(4)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势汇—地下径流的排泄处。

3、钙离子与岩土颗粒表面的吸附能力比钠离子强,为什么海水在侵入陆相沉积物的时候,钠离子反而置换岩土颗粒表面吸附的钙离子?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不仅取决于地下水中阳离子与岩土颗粒表面的吸附能力,还与离子的相对浓度、颗粒比表面积的大小及水的酸碱度有关。

海水中的钠离子浓度大大高于岩土颗粒表面的钙离子,使得钠离子的交替吸附能力超过了阳离子,因此水中钠离子反过来置换岩土颗粒表面吸附的钙离子。

5、叙述地下水化学成分舒卡列夫分类的原则?

命名方法?

及优缺点?

(1)分类原则:

根据地下水中6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Na+)及TDS划分,含量大于25%毫克当量的阴离子与阳离子进行组合。

依据离子含量划分为49种类型,依据矿化度划分为A、B、C、D4组。

(2)命名方法:

离子含量划分49种类型的数字放在前面,矿化度(TDS)4组放在后面,如1-A型水为TDS小于1.5g/L的HCO3-Ca型水。

(3)优缺点:

①优点:

非常简单,可以大致推断水质的成因,所以只能叫水化学分类。

②缺点:

以25%毫克当量划分的依据带有人为性;对大于25%毫克当量的离子未反映其大小的次序,反映水质变化成因不够细致;分类中有些水型意义不大,如17,18,19,在自然界中极少见到或见不到的。

1、松散沉积物中存在哪两种降水入渗形式?

二者有什么不同?

(1)两种形式为:

捷径式和活塞式。

(2)两者不同点:

①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②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不必全部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即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2、含水层之间进行水量交换时,必须具备有水力联系,常见的联系形式有哪几种?

(1)直接接触

(2)天窗;

(3)导水断层;

(4)止水不良的钻孔;

对于含水层A,补给条件好于含水层B,储存资源小,调节性差。

对于含水层B,补给条件取决于补给区以上的汇水条件,而含水层B的储存资源较丰富,供水的调节性好。

因此,作为供水源地,含水层A和B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供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1、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

(1)共同点:

①两者都摆脱了长期统治水文地质界的含水层思维,不再以含水层作为基本的功能单元;②力求用系统的观点去考查、分析与处理地下水问题。

(2)不同点:

①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圈定,通常以隔水或相对隔水的岩层作为系统边界流动系统以流面为边界;②流动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含水系统受人为影响小。

③控制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是地质结构;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是自然地理因素。

2、简述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动力特征。

(1)高势区(势源)——地形高处:

地下水由上至下运动。

(2)低势区(势汇)——地形低处:

地下水由低向上运动。

(3)垂向运动中,由上至下:

势能除克服摩擦消耗部分能量外,势能→压能转化;由下至上:

部分储存的压能释放转化为势能。

(4)流动方向的多样性:

存在水流由上至下、由下至上和水平运动。

(5)流动系统的多级性:

多源、汇的流动系统,易产生多级多个地下水流动系统;“局部的、区域的、中间的”的系统共同出现,或出现两级系统等。

3、简述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化学特征。

(1)局部系统:

流程短,流速快(交替快),矿化度(TDS)低,水型比较简单;

(2)区域系统:

流程长,流速慢(交替迟缓),矿化度(TDS)高,水型比较复杂;

(3)在水流相汇处(动力圈闭带)与相背分流处(准滞留带):

水流发生变化,常成为水化学积聚区或圈闭带;

(4)具有明显的垂直与水平分带性:

  地形复杂同时出现局部、中间、区域流动系统,以垂直分带为主,地形变化简单区呈水平分带。

1、影响潜水动态的地质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

包气带厚度与岩性、给水度。

包气带岩性细,厚度大时,相对于降水,地下水位抬升的时间滞后与延迟愈长;反之,地下水位抬升的时间滞后与延迟小。

给水度愈小,水位变幅愈大,反之,给水度愈大,水位变幅愈小。

2、影响承压水动态的地质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

含水层的渗透性和厚度、给水度、补给区范围、隔水顶底板的垂向渗透性。

离补给区近时,水位变化明显;远离补给区,水位变化微弱,以至于消失。

补给范围越大,含水层的渗透性越好,厚度越大,给水度越大,则波及的范围愈大;反之,波及范围小。

隔水顶底板的垂向渗透性越好,地下水位变幅越大;反之,越小。

3、写出潜水均衡方程?

并说明各项的意义?

潜水均衡方程式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

——潜水的变化量;

——降水入渗补给量;

——地表水入渗补给量;

——凝结水补给量;

——上游断面潜水流入量;

——下伏承压含水层越流补给潜水水量;

——潜水蒸发量;

——潜水以泉或泻流形式排泄量;

——下游断面潜水出流量。

(1)洪积扇顶部到前缘,根据潜水埋深可分为潜水深埋带、溢出带和潜水下沉带;根据水质特点可分为盐分溶滤带、盐分过路带和盐分堆积带。

(2)山前地带气候相对湿润,洪积扇中颗粒较粗大,地形坡度大,潜水埋深大,以溶滤作用为主,形成低矿化度的HCO3—Ca型水;盆地中心地带气候相对干燥,地形坡度小,潜水埋深小,以蒸发作用为主,易形成高矿化度的Cl—Na型水;洪积扇与盆地接触地带气候条件、颗粒大小和潜水埋深介于上两者之间,易形成中等矿化度的SO4—Ca或SO4—Na型水。

1、孔隙水的特点?

(1)水量在空间分布相对均匀,连续性好;

(2)孔隙水一般呈层状分布;

(3)同一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和统一的地下水面;

(4)孔隙水的流动大多数呈层流,符合达西定律。

2、洪积扇中地下水一般分几个带?

各带有何特征?

洪积扇中地下水一般分三个带:

(1)潜水深埋带:

①位于洪积扇顶部,地形坡度较陡,岩性粗;②具良好的渗透性及补给径流条件和储水空间;③地下水埋藏较深,蒸发作用很弱;④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溶滤作用为主,水化学类型多为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⑤其水位动态变化大。

(2)溢出带:

①位于洪积扇中部,地形变缓,岩性变细;②渗透性、补给、径流条件均变差;③由于渗透性变弱而阻挡,地下水埋藏浅,蒸发作用加强,潜水位接近地表形成泉和沼泽;④地下水化学类型多为重碳酸硫酸盐水,或硫酸重碳酸盐水为主,矿化度增高;⑤水位动态变化小。

(3)潜水下沉带:

①位于洪积扇前缘,地形变平,岩性更细;②渗透性很弱,降水补给量小,径流缓慢使地下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③由于地表水的排泄和强烈的的蒸发作用,地下水埋深又略增大;④地下水化学类型多为氯化物水或氯化物硫酸盐水,矿化度高;⑤水位动态变化小。

3、黄土中地下水的特点?

(1)黄土的垂向渗透性比水平渗透性大

(2)黄土塬中赋存的地下水比黄土梁、峁较为丰富;

(3)黄土中地下水埋深比较大;

(4)黄土中地下水水质较差,矿化度较高。

1、裂隙水有哪些特点?

(1)水量在空间分布不均匀,连续性差

(2)裂隙水的分布形式可呈层状,也有的呈脉状;

(3)裂隙水的水力联系差,往往无统一的地下水面;

(4)裂隙流动具明显的各向异性。

2、构造裂隙水有哪些特点?

(1)构造裂隙水往往分布不均匀,具各向异性

(2)构造裂隙水可层状也可脉状;

(3)构造裂隙水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

(3)局部流向与整体流向不一致。

3、试述构造裂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及水文地质意义。

构造裂隙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它是所有裂隙成因类型中最常见、分布范围最广、与各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类型,是裂隙水研究的主要对象。

构造裂隙的张开宽度、延伸长度、密度以及导水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岩层性质(如岩性、单层厚度、相邻岩层的组合情况)的影响。

在塑性岩石如页岩、泥岩、凝灰岩、千枚岩等之中常形成闭合乃至隐蔽。

这类岩石的构造裂隙往往密度很大,但张开性差,延伸不远,缺少对地下水贮存特别是传导右意义的“有效裂隙”,多构成相对隔水层;只有在暴露于地表之后经过卸荷及风化才具有一定的贮水及导水能力。

脆性岩石,其构造裂隙一般比较稀疏,但张开性好、延伸远,具有较好的导水性。

沉积岩的裂隙发育情况与其胶结物成分及颗粒的粒度有一定的关系。

4、断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断层带是应力集中释放造成的破裂形变带,其两侧岩盘发生大的距离相对滑动。

大的断层延伸数十至数百公里,断层带宽达数百米,穿切若干岩层,构成具有特殊意义的水文地质体。

断层带导水—贮水性的控制因素主要表现为两盘的岩性及断层力学性质。

1)张性断裂:

a.脆性岩层:

断层中心多为疏松多孔的构造角砾岩,两侧一定范围内则为张开度及裂隙率都增大的裂隙增强带,常具良好的导水能力。

b.塑性岩层:

构造岩夹有大量泥质,两侧的裂隙增强不如脆性岩层中明显,往往导水不良甚至隔水。

2)压性断裂:

a.脆性岩层:

中心构造岩细碎紧密,透水性很差;但两侧多发育开张性较好的扭张裂隙,成为导水带。

当断层面比较平缓时,上盘的扭张裂隙更为发育,导水性好。

b.塑性岩层:

中心为致密不透水的糜棱岩、断层泥等,两侧多发育张开性差的扭节理,通常是隔水的。

5.导水断层的水文地质意义

导水断层作为特殊的水文地质体,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

导水通道的作用。

(1)贮水空间:

断层带本身由断层角砾岩组成,空隙多(空隙度可达百分之几十),而两侧裂隙增强带(裂隙率可较围岩大1—2个数量级,达到百分之几到十几)裂隙密集均匀,张开性较好,因此,可构成局部的带状贮水空间。

(2)集水廊道:

在透水性围岩中的导水断层,当打井揭露断层带的某一部位时,水位下降迅速波及导水畅通的整个断层带,形成延展相当长的水位低槽,断层带就像集水廊道似的,汇集广大范围围岩裂隙中的水。

(3)导水通道:

导水断层可沟通若干个含水层及地表水体,因此,可作为各含水层的导水通道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系通道。

6.阻水断层的水文地质意义

1)当断层断距较大且断层隔水时,原来连通的含水层可被切割成为相对独立的块段。

由于这种含水块段与外界的水力联系减弱,有利于排水疏干而不利于供水。

2)由于断层阻隔作用,大的断层往往构成地下含水系统的边界。

3)在地下水位深埋的缺水山区,地下径流强,地下水不易保存而散失,但阻水断层可在一定范围内局部滞留汇集,则有利于山区找水。

五、选择题

1.  对裂隙水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裂隙水多呈脉状含水系统,裂隙率要比松散岩层孔隙度大。

B.裂隙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方向性,导致裂隙水的分布多具方向性,表现为渗透的各向异性。

C.不同方向裂隙相互交切连通,可以构成连续分布的空间—裂隙网络,形成网络裂隙水。

D.有些裂隙水也可以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层状含水系统。

1、为什么说地下水径流条件是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

可溶岩、水、二氧化碳体系的能量输入通过地下水不断的入渗补给来实现。

这一体系的物质输出即溶解碳酸钙的排出也必须依靠水的径流和排泄来完成。

因此地下水的循环交替是保证岩溶发育的充要条件。

3、岩溶水有哪些特征?

(1)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2)岩溶水具各向异性;

(3)岩溶水的运动,通常是层流和紊流共存;

(4)局部流向和整体流向常常不一致;

(5)岩溶水的补给,通常以垂直岩溶通道为主,排泄常以泉的形式排泄;

(6)岩溶水水位随季节变化大。

4\简述我国南北方岩溶水的差异?

南方岩溶及岩溶水:

(1)岩溶发育程度:

南方岩溶发育比较充分,岩溶现象较典型,地表可有峰丛、峰林、溶蚀洼地、溶斗、落水洞、竖井等,地下多发育较为完成的地下河系;

(2)介质均匀性:

岩溶含水介质常是高度管道化与强烈不均匀的,岩溶岩对降水的响应十分灵敏,流量季节变化很大;(3)岩石成分:

岩溶区多分布巨厚到块状的纯净碳酸盐岩,多发育有裸露型岩溶,介质可溶性强,受构造应力时易形成稀疏而宽大的裂隙。

(4)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上属于较紧密的褶皱,向斜核部多易发地下河系。

降水充沛,补给强。

北方岩溶及岩溶水:

(1)岩溶发育程度:

北方岩溶发育多不完整,地表少有溶斗、落水洞等,地表多呈常态的山形;

(2)介质均匀性:

含水介质相对均匀,成井率较高,岩溶大泉汇水面积大,流量相对稳定;(3)岩石成分:

含水介质----碳酸盐岩一般成层较薄,夹泥质与硅质夹层,多与非可溶岩互层,多发育覆盖型岩溶;介质可溶性差,形成密集、均匀而短小的构造裂隙;(4)地质构造:

因多为宽缓的向斜或单斜,不利于水流的集中分布、降水少,水的侵蚀力弱,岩溶发育弱。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

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1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水入侵等;

2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3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4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

3.简述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答:

(1)断层带是有特殊水文地质意义的水文地质体,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导水通道;

(2)断层两盘的岩性及断层的力学性质不同,控制着导水——贮水特征;

(3)同一条断层,由于两盘岩性及力学性质变化,不同部位的导水性不同;

(4)断裂带的复合部位往往成为地下水的富集地带;

(5)大的断层往往构成含水系统的边界。

评分办法:

答对4点以上即可得满分,答不全者按每条酌情给分。

4.试比较孔隙水和裂隙水的异同。

答:

孔隙水分布均匀,含水均一,有统一的地下水位,与岩层分布一致,具有成层性。

裂隙水分布不均,无统一的地下水位,与岩层分布不一致。

评分办法:

答不全者按每条酌情给分。

5.简述潜水的主要特征。

答:

潜水的特征:

(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相通。

(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

(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

(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

(5)潜水资源易于补充恢复。

(6)潜水易受污染。

1)地质条件:

济南市以南为寒武奥陶系构成的单斜山区,其中奥陶纪灰岩是岩溶水发育的必要条件,而市区北侧为闪长岩及辉长岩侵入体,它包围了舌状奥陶纪灰岩,起到阻挡作用;2)地形条件:

单斜山区地形向济南市区倾落,使地下水在地势影响下向市区流动;3)水文地质条件:

奥陶纪灰岩的溶蚀形成了地下水通道,而透水性良好的灰岩接受大范围降水的补给,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4)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配合:

地形与岩层均向济南市区倾落,造成了地下水在地势影响下,沿岩层内通道(其中向市区倾落的岩层面是地下水的重要通道)向市区流动,丰富的地下水汇流于济南市的东南。

而透水性良好的奥陶纪灰岩被透水性差的闪长岩及辉长岩体(相当于隔水层)组成的口袋状“地下堤坝”的阻挡,被迫出露。

因此造成济南“家家泉水”的奇观。

8.简述太砂基有效应力原理?

在松散沉积物质构成的饱水砂层中,作用在任意水平断面上的总应力P由水和骨架共同承担。

及总应力P等于孔隙水压力U和有效应力P'之和。

因此,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这就是有效应力原理。

8.上层滞水的特点?

(1)分布近地表。

(2)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为蒸发和向隔水底板边缘下渗。

(3)动态变化显著。

(4)极易受污染。

5.地下水中氯离子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1)来自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2)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的风化溶解;

(3)来自海水;

(4)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人为污染。

6.地下水中氯离子的特点有哪些?

氯离子不为植物及细菌所摄取,不被土粒表面吸附,氯盐溶解度大,不易沉淀吸出,是地下水中最稳定的离子。

它的含量随矿化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加,氯离子含量常可以用来说明地下水的矿化程度。

11.简述利用库尔洛夫式反映水的化学特点的方法?

将阴阳离子分别标示在横线上下,按毫克当量百分数自大而小顺序排列,小于百分之十不予表示。

横线前依次表示气体成分、特殊成分和矿化度,三者单位均为g/L,横线以后字母t为代号表示以摄氏度的水温。

12.影响溶滤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1)组成岩土的矿物盐类的溶解度

(2)岩土的空隙特征;

(3)水的溶解能力;

(4)水的流动状况。

4.海相淤泥沉积与海水有什么不同?

(1)矿化度高;

(2)硫酸根离子减少乃至消失;

(3)钙的相对含量增大,钠相对含量减少;

(4)富集溴、碘;

(5)出现硫化氢、钾烷、铵、氨;

(6)pH值增高。

1.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

年降水总量、降水特征、包气带的岩性和厚度、地形、植被等。

降水总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