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5629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docx

《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docx

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

山东省中考试政治试题D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2分)“我为我能够成为七年级某班的一名成员而感到自豪”。

这说明我()

A.能正确评价自己    

B.已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C.已适应学校的新生活    

D.有集体归属感    

2.(2分)(2018·重庆)宪法的修改是举国关注的大事。

宪法修改前民众料对修改内客关心程度的调查显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占83%,增设国家监察委员会,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占77.9%,修改我国百年奋斗目标占64%……在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下,宪法最终修改结果与上述民众的期待内容高度吻合。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

①民众关心宪法中我国百年奋斗目标的修改,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修改内容与民众期待高度吻合,说明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宪法修改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原则,说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④民众普遍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说明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分)“一滴水,只有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才能不干涸。

”这句话的寓意是()

A.个人离不开集体    

B.集体离不开个人    

C.个人利益就是集体利益    

D.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4.(2分)(2017八上·永定期中)社会公德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每个公民的实际行动上,这就要求人们()

①遵守公德,人人有责

②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③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④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分)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②增强公民法治观念——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③守法用法——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④行政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2分)(2018·东莞模拟)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传统美德    

B.社会公德    

C.公共秩序    

D.职业道德    

7.(2分)“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两句话告诉我们() 

A.人多力量大,人越多越好    

B.发挥集体力量,个人可有可无    

C.要让个性在集体中张扬    

D.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成功    

8.(2分)(2017七上·高邮期末)互联网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

网上交往的特点有()

①虚拟           ②自主         ③真实          ④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分)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的心待人,下列属于正确的是()

①善良是无私的②善良是针对所有人的

③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④善良的心只要在心里想着就行了⑤善良之心是博大的

⑥真诚的爱心要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10.(2分)(2016·崇仁模拟)吴某以“声援”一起案件为由,在法院高声辱骂工作人员,摆放侮辱性的牌子。

吴某因此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天。

吴某的行为属于()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    

11.(2分)(2017·泉州模拟)九年级

(2)班班主任每天按时到校,上课也总是提前几分钟到教室。

从此,班上几个经常迟到的学生再也不迟到了。

这说明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

A.作出榜样    

B.敬业奉献    

C.认真学习    

D.刻苦钻研    

12.(2分)(2016七下·户县期末)对漫画《蚕食》理解正确的是()

①黄、赌、毒等不良诱惑会毒害人的心灵                        ②黄、赌、毒等不良诱惑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我们要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提高自制力④我们应运用法律手段对黄、赌、毒等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2分)(2017九下·镇江月考)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力度不断加强,一批触犯党纪国法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纷纷落马。

“国法”为法律,之所以称法律为国法是因为:

法律()

A.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C.专对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起作用    

D.一旦制定就不得更改    

14.(2分)(2017·淇县模拟)2017年1月18日,周立波在美国深夜开车“蛇行”,后被警方拦截搜查,警方从车上搜出毒品古柯碱与枪支后逮捕周立波和副驾驶座的唐爽。

北京时间21日,周立波在美国当地接受传讯,后缴纳5000美元获得保释。

造成波波如此结局的根源在于()

A.寻求精神刺激,借以激发灵感    

B.个人信仰缺失,法治观念淡薄    

C.从众心理严重,盲目猎奇跟风    

D.逃避现实问题,缓解心理压力    

15.(2分)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A.人代会上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B.公交车上谴责不让座行为    

C.因盗窃罪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    

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的学生    

16.(2分)(2017七上·句容期中)漫画《救救我》告诉我们()

A.网络充满了危害,不能上网    

B.网络充满各种诱惑,要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C.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离不开网络    

D.网络可以满足我们的心理需要    

17.(2分)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是()

A.刑法    

B.宪法    

C.民法    

D.行政法    

18.(2分)下图的注释是:

“要想融入集体,健康成长,应该把M翻过来!

”(Me=我,We=我们)。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②个人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

③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④在集体中要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2分)(2018八上·高要月考)鲁迅先生说:

“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拨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

”对这句话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个人的存在无足轻重    

C.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D.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没有关系    

20.(2分)(2018·黄石)十九届二中全会要求广泛开展崇尚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

之所以开展这一活动是因为()

①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包含了各种普通法律的具体内容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二、简答题(共8题;共55分)

21.(5分)有同学说:

“一个人对于集体来说就像一滴水对于大海一样是微不足道的,地球少了我一个照常转,集体少了我一个无所谓。

因此,一个人的言行对班集体影响不大。

”这个同学的话对吗?

请用所学知识评析。

22.(5分)(2017七下·鄂托克旗期末)妈妈发现小刚穿着有些另类,唠叨了几句,小刚生气地说:

“我已经长大了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不用你管!

小刚的话是否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

理由是什么?

23.(5分)怎样正确对待网络谣言的影响?

 

24.(5分)(2016九上·安顺期末)阅读材料:

材料一:

张俊的爸爸是个体老板,收入很高。

一天,他对张俊说:

“不是说多劳多得吗?

为什么收入越多扣的税越多?

我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交给国家,凭什么?

材料二:

小江新买的自行车被偷了,心里很不平衡,看到路边有辆新自行车,于是撬锁把车骑走,被人发现后扭送到派出所。

小江想不通。

请问:

他们受到的对待是正义的吗?

为什么?

25.(5分)(2017·增城模拟)最高法再审改判聂树斌无罪,法制进步新体现。

材料一:

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聂树斌案再审公开宣判,认为原判认定聂树斌犯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聂树斌无罪。

此时,距离聂树斌被执行死刑已经过去21年。

聂树斌案是司法机关根据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依法纠错的重大案件。

材料二:

聂树斌案改判过程中旨在保障程序正义的各项制度探索,为公正司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以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和“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为标志,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确立了保障人权、疑罪从无、证据裁判、从严掌握死刑案件证据标准等原则和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提审,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异地复查案件,再审,复查、再审环节充分保障当事人参与权、阅卷权和公众知情权,召开听证会等有益形式,为处理社会有广泛影响的重大案件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最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法律保障公民权利与实现正义的保障的相关知识,谈谈最高法再审改判聂树斌无罪案给我国人权保障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26.(5分)(2016七下·杞县期中)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27.(15分)(2016七上·山西期末)材料一:

雷锋同志说: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材料二: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两个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

你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班集体中?

(3)

在新的班集体中,你准备怎样发挥自己的特长?

28.(10分)(2015八上·太原期末)材料一:

据统计,中国青少年网民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

青少年上网时长周均23.7小时,日均3.38小时。

材料二:

2015年1-4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6211起,其中,涉及16岁以下青少年案件总数为124起。

此外,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1)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

共筑清朗网络空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包括青少年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这就对每一个网络使用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

15、答案:

16、答案:

17、答案:

18、答案:

19、答案:

20、答案:

二、简答题(共8题;共55分)

21、答案:

22、答案:

23、答案:

24、答案:

25、答案:

26、答案:

27、答案:

28、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