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5560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docx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docx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

赵武一孤儿本尊一上一本事

伍、赵武

一、身世

赵武是赵朔的独子。

公元前五四八年,担任执政官(中军将),在公元前五四一年去世,年约五十或略低于五十。

这么算来,他约生于公元前五九一年或再晚一点,最迟公元前五八八年。

他去世后,长子赵获任公族大夫,次子赵成是嫡子,为政坛接班人。

他是子爵诸侯,可以称赵武子,他的谥号是文子,赵武子、赵文子都是同一个人,有时他还被称为赵孟。

他的口才不好,讲话结巴而慢,身体单薄。

他勤政爱民,操劳过度,有中年早衰的现象,死前两年,他就朝不虑夕,苟安渡日,还不到五十岁,却衰老有如八九十岁,似乎连冬衣都会把他压垮。

从赵衰到赵武,再到赵成,似乎都是体弱短命的人。

二、成就

赵武的主要成有两项:

弥兵运动与重建赵氏根基。

(一)弥兵运动

春秋末期,中原各国历经了数十年的对抗战争,都有厌战心理。

宋国位于郑国的东方,是晋国的忠实盟友,遭受兵灾之重仅次于郑国。

宋国的老政治家向戌,在左师职位上待了许多年,他有留名青史的欲望。

小国的官员有什么机会呢?

他看到了大家都厌战的心理,他的对策是召开一个「弥兵大会」,让所有的国家都参与这个和平大会,订立公约,共守和平条约。

向戍的构想是有前例可循的,公元前五七九年,宋国的执政华元就发起过一次和平会议。

大家都捧场,在宋国的首都睢阳(今河南商邱)举行盟会,争霸的主角,晋与楚都参加了。

三年后,鄢陵之战爆发,短命的国际和平结束了。

第一次和平运动的失败,是因为双方都强大,一点小磨擦就会引起对抗。

三十年后向戌看到了契机,晋、楚两国都已疲敝,其他的小国更甚。

楚国的令尹经常换,晋国的范宣子不好讲话,他得等。

公元前五四八年,赵武一上台就锐意改革,对诸侯释出善意,减轻盟国的贡赋,礼节也更周到。

同年,楚国的令尹换成向戌熟识的子木。

向戌首先拜访赵武,说明来意。

赵武对此提议非常欢迎,在形式上还要在取得君主与内阁同意,取得同意后,由赵武主导,向戌跑腿的弥兵计划起动了。

弥兵之会期间楚国一再提出无理要求,赵武一再忍让终于议和完成,中原各国得到了短期的和平。

这一和会是春秋期间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二号功臣是发念并跑腿的向戌,头号功臣是全面支持,出面主持并且做出重大让步的赵武。

(二)重建赵氏根基

赵家在晋国原有三股势力:

1.赵穿--赵旃一支,赵旃等待多年之后才担任新下军佐,最后升到新中军将,他在政坛也没有什么势力。

他的后代被封在邯郸,当时晋国的政治中心在山西省南部,邯郸是偏远地区,对中央政府没有影响力。

赵括死后,赵旃是赵氏唯一的「大人」,他应该接任或代理赵氏族长,直至去世,才由赵武接任。

2.赵同、赵括、赵婴一支,同与括在「下宫之难」时被灭族,没有后代。

赵婴被流放到齐国,成为寻常百姓,这一支也没有影响力。

3.赵朔--赵武这一支,赵武是独子,又是忠臣,忠臣是不会结党营私的,所以赵武当了三十多年卿,有很高的地位却没有朋党,也没有家族兄弟,他是单干户。

然而,他少年时就继承了赵同与赵括的财产,他的财产与从属人员一定也不少,他去世时,赵氏已经成为有相当的根基的世卿。

他的长子赵获是公族,赵获之孙赵罗,是温县大夫,赵衰子孙的祖庙就在温县。

赵武次子赵成为政坛接班人,担任中军佐多年。

吴国公子季札与晋国大臣叔向都预言晋国的政权将归于赵、魏、韩三家。

三、经历

(一)富贵三代磨擦不断

邲之战时,赵朔、赵括、赵同、赵婴、赵旃都在军中而且都表现奇差,成为笑柄。

赵朔是赵氏家族职位最高的人,他无能,遭到大败的打击,再接二连三地受到「禁升」的打击,使他郁郁而终。

赵同与赵括都有贵二代的通病:

眼高手低脾气大,最糟糕的是他们还看不起别的卿大夫家族,跟别的家族关系很差,甚至对同宗的赵盾不服,对赵朔不满。

老三赵婴就比较能干又谦和,与同僚的关系比较好,似乎是个模范干部,然而他却有个毛病-好色。

赵朔早死,他的儿子刚生没多久,他的老婆庄姬是晋成公的女儿,就与叔叔赵婴勾搭上了。

公元前五八六年,乱伦的风声外泄,当宗长的赵括,要把有辱家声的弟弟赵婴驱逐出境。

弟弟向两位哥哥哀求说:

「有我在,当权的栾氏与郄氏不会与你们作对,我走后你们的麻烦就大了。

赶走我,你们还会得罪国君的姐姐。

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让我留下来,对你们的好处远多于坏处,为什么不让我留下来呢?

」两位哥哥对弟弟的哀求与警告都不理会,硬是把他赶走了。

出国前赵婴梦见天使对他说:

「祭我,我会赐福给你。

」他派人去请示解梦专家贞伯,贞伯说:

「这个梦境的涵意我也看不透。

」客人走了之后,贞伯对左右的人说:

「神赐福给好人,而降祸给淫乱的人,淫乱而没有受到惩罚,就是赐福给他了。

祭神之后,他能安然出亡就是神的赐福。

」这位大师的架子还很高的,他不屑给淫乱之人开示,还要经左右之人转告。

赵婴按照神意祭拜,之后果然被放逐至齐国。

赵婴被封于楼,原来被称为楼婴,当他被驱逐到齐国时,楼邑也被收回,不再属于他。

可能因为流亡到齐国,他被改称为「婴齐」。

(二)豪门恩怨下宫遭难

情夫被赶走了,叔叔与同宗们都对她不假辞色,庄姬只好带着儿子离开赵家大院「下宫」回到娘家,住在晋景公的宫殿里。

公元前五八三年,心怀怨恨的庄姬对晋景公进谗言说:

「原」与「屏」要造反,栾与郄氏都知道。

」晋景公询问对赵括与赵同不满的元帅栾书与郄锜,他们都开心的作伪证,不必追究他们是一口咬定还是模棱两可,他们使晋景公相信赵括与赵同要造反。

说「原」与「屏」要造反,表示庄姬愤恨的不只是掌门的叔叔,她恨赵家所有的人。

晋景公早就对嚣张跋扈的赵同、赵括兄弟不满,在只有原告与证人,还差证据之时,他就下令执政官栾书处理,栾书把谋反嫌疑犯当作造反现行犯,出动军队攻击握有军权的下军佐赵同、新中军佐赵括。

赵同、赵括及他们的子弟兵全部被屠杀了,这次事件称为「下宫之难」。

晋景公下令,把赵氏的田产转赐给祁奚。

韩厥对景公说:

「赵衰有大功,赵盾是第一等的忠臣,令他们无后,您将难有忠臣为您效命了。

」景公就立赵武为赵氏继承人,把赵同与赵括的财产都转送给赵武。

赵朔只有一个幼儿赵武,同宗的赵同、赵括家族都死光了,赵婴又落流在齐国,赵氏的势力一落千丈。

【注1】

(三)赵氏孤儿独撑家门

赵氏孤儿长大了,却还没有成年,就早早的举行冠礼,接掌赵氏掌门之职,因为前掌门新军将赵旃去世了,他不得不「小鬼当家」。

冠礼后,他去拜访当时的诸卿,栾书、荀更、士燮、郄锜、韩阙、智罃、郄犨、郄至等四军八卿全都拜访了。

荀庚卒于公元前五七八年下半年秦晋麻遂之役之后到前五七五年上半年,晋楚鄢陵之役之前,赵武的冠礼也在这段时间内。

当时他约为十三至十五岁。

公元前五七三年,下宫之难的十年后,大约十七八岁的赵武为卿,新军佐。

上一年晋厉公杀了权臣郄锜、郄犨、郄至。

本年初,权臣栾书、中行偃杀了厉公,迎晋悼公即位。

晋悼公上台后要稀释当权派的势力,就拔擢失意的前朝大臣后代,加上赵旃去世,赵氏应有一个空缺,赵武乘势而起。

虽然很年轻,三年后的前五七O年,他就升任新军将。

公元前五六四年,晋悼公率联军伐郑,赵武以新军将身份出征。

公元前五六二年,赵武当晋国代表与郑简公订盟约。

公元前五六○年,赵武升任上军将。

这一次的换将,起因于中军将荀罃与下军佐士鲂去世。

晋悼公令中军佐士匄为中军将,士匄推辞说:

「荀偃年长,从前我曾跟随智伯(智罃)学习,对他了解我愿辅佐他,而不是自认比荀偃强,现在让我跟随荀偃吧。

」于是晋悼公令荀偃为中军将,士匄当副手。

晋悼公令上军佐韩起为上军将,韩起说:

「我不如赵武。

」晋悼公怕栾黡不服,他改令下军将栾黡,栾黡说:

「我不如韩起,韩起愿让赵武,请君主明察。

」于是晋悼公令赵武为上军将,韩起为副。

虽然谦让的君子不是他,他却是被君子尊重的人。

经过这一次的谦让,晋国上层世卿之间的关系缓和不少,对外步调也较一致,与诸侯关系也改善不少。

两年后颇有雄才的晋悼公去世。

赵武与他的祖先,赵衰、盾、朔一样,都不是善战的人,平庸的平公在位,给了他另一种发展的机会。

公元前五五五年,晋平公三年,晋国攻打齐国,齐灵公在平阴(今山东平阴县东北)抗敌,晋军攻势凶猛,齐军无法抵抗就弃城而逃。

晋军分三路攻齐,中军与下军都攻城略地打了胜仗,只有赵武与韩起率领的上军攻城「不克」,踢到铁板,赵氏之不善战,又一次出丑。

(四)赵武不武文子好文

我选几个小故事来看赵武在政治上的作为。

1.公元前五四八年夏,士匄执政时,晋平公率领多国联军攻打齐国(因为齐国大臣崔杼杀了国君齐庄公),齐国崔杼请和,以大量财货贿赂晋国人员。

从平公、将、帅、大夫、中级军官、到各部门主管,不论是出征的,还是留守的,通通有奖。

收贿后,晋平公同意与齐国媾和。

主持正义讨伐乱臣贼子的正义之师,竟然见钱眼开,晋国的腐败可见一斑。

范宣子(士匄)执政期间(公元前五五四至五四八年夏)晋国向诸侯收取高额的保护费。

赵武继范宣子执政,他一上台就减收诸侯的保护费,还要求大臣们对同盟国的君臣要有礼节。

他对鲁国的叔孙豹说:

「从今以后大概可以少打仗了。

齐国的崔、庆氏最近刚掌权,将有求于诸侯,没有打仗的本钱;楚国的令尹子木(屈建)也与我有交情。

如果大家相待以礼,往来用辞克制,应该可以消弭战争。

2.公元前五四九年齐国有内乱,齐国臣子乌余带枪投靠晋国,他以禀丘(今山东范县)降晋。

然后他又攻取卫国的羊角(今山东郓城西北),攻取鲁国的高鱼(今山东郓城西北),又攻取宋国的土地。

范宣子主政时,他包庇这种恶行,小军阀自己带来的,或者侵占来的土地都归小军阀管辖,诸侯无处申诉。

赵武当政了,诸侯都来投诉。

赵武就对晋平公说;「贪图这种侵占来的土地,不配当盟主,都还给他们罢。

」平公说:

「好罢。

派谁去呢?

」赵武说:

「胥梁带能不用兵就解决问题。

」平公就派胥梁带去执行还地任务。

胥梁带叫丧失土地的诸侯派兵车与步兵来交接土地,他要求大家要保守秘密。

他骗乌余说:

「国君要把这些土地封给你,你把部属召集来,参加分封典礼。

」他叫诸侯的兵卒都扮作主持分封典礼的官兵,在典礼上把乌余及他的部属全部缴械,再把侵占来的土地归还原主。

在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到他与前任执政的差异:

尊重晋平公,让他发令;重视公理正义,重视盟国的意见;执行公权力时,宁用权谋而不用武力。

3.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国人,杞小而穷,所以晋平公就叫晋国人及同盟小弟帮杞国修筑都城。

有一天,太夫人替筑城工人加菜,派官吏到工地主持其事。

有一位从绛县来的老人,因为没有儿孙,就自己应召来筑城。

在吃饭时,官吏发现他似乎年纪太大了,就询问他的年纪。

老人回答:

「我是小老百姓,不知道几岁。

我出生那天是正月初一甲子日,我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日,而最后一个甲子又过了三分之一。

小官吏不会算应用题,就回京向大臣请教。

师旷说:

「那年鲁国的叔孙惠伯与郄成子(犨)相会于承匡(今河南睢县西)。

狄国攻打鲁国,叔孙庄叔击败狄人,俘虏了长狄侨如、虺、豹,还把俘虏的名子作为自己孩子的名字,以为纪念。

距今七十三年了。

」史赵(史官)看见有人在解题,他就出个谜语凑热闹:

「亥字是二字头六字身,拆解亥字,就知道他活了多少天了。

」士文伯抢答:

「那就是两万六千六百六十天了。

赵武就问:

「那里的长官是谁?

」原来是自己的手下。

赵武把老人家请来向他道歉:

「武没有才能,却窃居高位,因为晋国忧患多,武没有机会发觉到您的才能,以致让您长久屈居下位。

这是武的过失,为了武的无能向您道歉。

」看在他有体力参加筑城,又有脑力记甲子数的份上,口试也免了,赵武要派官给他做,他以年纪太大而推辞了。

于是赵武任命他为君主的衣帽官(大概他以前是裁缝),再兼绛县的农田户口官员。

疏于职守的绛县舆尉(主管兵役、劳役工作)则被撤职。

在晋国的鲁国使者把这件事当作是政情信息,回报鲁国。

季武子听后说:

「真不能小看晋国啊,有赵武执政,有许多贤大夫辅佐,还有博闻多识的顾问,谁能轻视他呢?

4.公元前五四三年,鲁国的叔孙豹参加赵武主持的盟会,次年正月返回鲁国。

他对孟孝伯说:

「赵武将要死了,他的态度茍且没有长远打算,他年不满五十,说话絮絮不休,有如八九十岁。

他死后大概会由韩起主政,请您跟执政季孙报告,我们要早一点跟韩起套交情。

」孟孝伯却说:

「人生几何,谁不苟且?

早晚难料,何必要未雨绸缪呢?

」叔孙豹退出后,对别人说:

「孟孝伯将要死了,我说赵武暮气沉沉,可是他比赵武还差。

」叔孙豹又亲自向季孙说晋国将有变局,季孙氏也不预作应变措施。

(也许他也是苟且惯了,或者他已经知道韩起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必巴结他。

)去世前两年,赵武就已经操劳过度,精神不济,显得老态龙钟。

不仅叔孙豹,秦国的后子,周室的刘定公,秦国的名医和都有相似的话。

5.公元前五四二年六月,鲁襄公去世,郑伯与郑相子产正在晋国准备朝见晋平公,平公要为鲁襄公服丧,没有马上接见郑国代表团。

郑国代表团住在狭小的招待所里。

招待所的大门容不下四马大车出入,院子又小得容不下随行车辆停放。

子产就命令部属把大门与围墙都拆了,把车辆停在没有围墙的院子里。

赵武派士文伯去责备郑国的破坏行为。

子产回答说:

「敝邑弱小,又夹于两个大国之间,大国的责备与需索从来没有稍停过。

即使如此,敝国国君还是不敢安居,把全国能搜罗到的财物都带来上贡,以供大国的需要。

不巧机要大爷没空,还没有通知接见,甚至连接见的行程表都没有排出。

小臣既不敢擅自上呈贡物,也不敢使之暴露于露水之下。

因为这将是贵国的公有财产,我们既不敢未点交,就擅自回去,也不敢把它暴露在烈日与霜露之下,以增加我们的罪过。

侨(子产之名)听说文公当盟主的时候,宫室矮小,没有高台舞榭,却有许多诸侯宾馆,馆内的设置就与文公的居室同一等级。

填平道路,粉刷墙壁,替车轴加油,跑腿代劳,送肉送菜,都有专人负责。

车、马有专房,庭院有篝火。

主人不耽搁客人的时间,就不会荒废客人的正事,宾主同忧、乐,有事可以立即解决。

宾至如归,既没有盗、寇,又没有日晒雨淋之忧,谁有抱怨呢?

现在大国的离宫有数里长,而诸侯的馆舍,却简陋得像职工宿舍,车子牵不进来,门外又盗贼横行,水患时来,接见又无时,行程表也看不到。

如果不拆围墙就无法保护财物,我们有更重的罪。

请问管事先生,要如何命令我们?

虽然大国之君要为鲁君发丧,敝邑也一样啊,如果能早点获得召见,献上礼物,我们愿意修理大门与围墙后再走,不但不敢发怨言,还要拜谢您的恩惠呢。

士文伯向赵武回报,赵武说:

「他说的是实情,我们太疏忽了,竟然这样对待诸侯,都是我的罪过。

」赵武派士文伯去道歉。

晋平公很快而隆重地接见郑伯,回赠以重礼设厚宴款待,以示补偿。

送郑伯回国后,就建筑诸侯宾馆。

这是他当政第七年的事。

6.赵武文学修养好,喜欢唱卡啦OK。

他不但喜欢唱歌,还喜欢当评审,不过他不打分数,而是猜歌唱者的心思。

弥兵大会之后,赵武过境郑国返晋,郑伯设宴招待。

郑国的七大豪族族长都来与会。

赵武说:

「七大夫与君侯赐宴,赵武受宠若惊,武要请七大夫各唱一首歌,向君侯致敬,同时让武猜一猜你们的志向。

」赵武给大夫们的难题不小,既要分别表现出对君主与赵武的态度,还要表明自己的志向。

大夫们大都歌功颂德,赵武也给予讲评赞美,对恭维自己的,则谦称不敢当。

大夫伯有唱「鹑之贲贲」赵武说:

「床第之间的情话不能带出门外,何况是野外呢?

这不是该让人听到的话。

」赵武似乎给他某些暗示。

宴会结束后赵武对同行的叔向说:

「伯有将要被杀了,他讥刺国君,国君恨他,他还有多久的日子呢?

」后来,伯有担任郑国的执政官,他骄奢刚愎又酗酒成性,被赶下台后又造反,终于兵败而死。

公元前五四一年,第二次弥兵会议之后,楚国令尹子围宴请赵武,也有席间赋诗的节目。

令尹赋「大明」,意在第一章,有妄自尊大之意,赵武赋「小宛」,意在第二章,有告诫令尹之意。

会后赵武告诉叔向:

「令尹自以为是楚王了,你认为如何?

」我把焦点放在赵武的反应上,他闻弦歌而知人意,能在别人没有戒心的情况下探得别人内心的机密。

 

(五)赵武执政弥兵大会

赵武与赵衰、赵盾一样,是爱好和平的反战份子。

执政之初,他认为楚国令尹屈建是明理的人,应该可以与他交涉休兵和解之事。

宋是晋国的忠实盟友,宋国的左师向戌也想促成晋楚休兵,以搏取名声。

他与屈建、赵武都有交情,在赵武的支持下,向戌进行召开弥兵会议的活动。

各国都同意与会,向戌就在宋国筹备会议。

公元前五四六年五月,赵武与叔向代表晋国首先抵达会场,各国代表陆续到来。

晋国是中原盟主,旗下小弟有鲁、宋、郑、蔡、卫等十多国。

楚国的南方联盟只有陈、蔡、许等小国。

楚国还有一些蛮夷小弟,他们不被中原国家承认为国家,因此他们未受邀请与会。

因为会员国要向盟主纳贡,所以楚国的蛮夷尾巴国也没有兴趣参加弥兵大会。

会员国纳贡的多少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按国家大小分成几个等级。

在会员数目相差悬殊,而且大小也同样悬殊的情况下,楚国竟然提议双方的小弟要同时向晋、楚二国纳贡。

看似公平的条件其实非常不公平。

赵武考虑之后,勉强答应了,但是他说:

「齐是我的盟国,秦是你的盟国,晋不能令齐国去朝拜楚,就像楚不能指使秦来朝拜晋一样,秦与齐不必朝拜盟主。

」赵武并没有在这里扳回一城,他却有先见之明的把齐、秦两国的问题安排好,以免让秦、齐两国不满。

即使如此,楚国代表还要派人回国向楚王请示。

楚国的代表很强悍,但是在有重要争议时,他要向楚王请示。

赵武的副代表是年轻的政治家叔向,在作重大让步时,赵武说了算,他不必请示。

开会时楚国代表把甲冑穿在外衣里面,制造不安气氛,赵武说:

「不要紧,让他们穿罢,若是真有变化,我们转个弯就到宋国了,怕什么?

」最后的仪式是歃血为盟,盟主最先歃血宣誓。

争端又起,赵武几乎忍不住了,副手叔向说:

「晋国当盟主是靠道义,不是靠当主席。

」赵武又让步了。

弥兵大会终于闭幕了,中原出现短暂而难得的和平。

这场会议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一次聚会。

向戌的努力与赵武的忍让缺一不可。

五年后(前五四一年)又召开一场弥兵确认会,晋、楚双方都有沙盘推演。

楚国代表令尹子围与幕僚商量如何争面子的事,幕僚说:

「上次大会我们争到首先歃血,只怕这次要轮到共同盟主晋国先歃血了。

」楚国就提出一个狡猾的方式:

「这次不歃血,改把兽血淋到牲品之上,然后宣读上次会议的誓言,以简化仪式,避免争端。

」赵武又答应了。

晋国的祁午对赵武说:

「上次和会时,楚国占尽晋国的便宜,如果您不小心戒备,只怕历史重演。

楚国上届代表子木,在诸侯间很有信用,他还敢诈骗晋国,楚国现任令尹的不守信用,各国皆知,再让楚国占便宜,就是晋国的国耻了。

」赵武回答说:

「我有仁人之心始终不变,我能守信,楚国害不到我。

」他还是不在乎形式上的得失,他追求的是实质上的成功。

会议正在进行中,莒国帕特使来控诉鲁国侵略,这是鲁国的季孙氏要害叔孙氏的阴谋。

楚国代表,令尹子围就下令,把鲁国代表叔孙豹抓起来,要斩首。

赵武起来反对,他说:

「鲁国虽然有罪,代表无罪。

」他的讲辞,引经据典讲仁义,左传记载的有数百多字。

赵武的冗长致辞子围听烦了,不愿意再耗下去,他有大事要办,只好释放叔孙豹,草草结束这场和会。

虽然这场和会草草结束了,弥兵的状态还是大致维持了一段时间。

一心要占晋国便宜的楚国,并没有占到便宜。

当中原各国都在享受和平果实的时候,他要独自与蛮夷吴国作战,他不能请求其他国家协助,来共同制裁吴国,因为吴国不是弥兵的签约国。

令尹子围草草结束和会之后,宴别赵武,他在赋诗明志之时,表明了篡逆之心,赵武以赋诗劝阻,他不为所动。

归国后,子围弒上自立,成为恶名昭彰的楚灵王。

赵武与叔向,明知楚国将有巨变,他们也不心动,没有乘机伐楚,而是让楚国自作自受。

和会之后返国,参加晋室冬祭以后,弱不禁风又暮气沉沉的他,又冒着严寒,风尘仆仆的赶往温县的赵衰庙,祭祀赵氏祖先。

几天后他就死在那里。

赵衰庙似乎是他早就选好的人生终点站,他几乎是硬撑到那里的,他要祭拜祖先之后才结束人生的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