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的选型方法及步骤.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540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机的选型方法及步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提升机的选型方法及步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提升机的选型方法及步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提升机的选型方法及步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提升机的选型方法及步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机的选型方法及步骤.docx

《提升机的选型方法及步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机的选型方法及步骤.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升机的选型方法及步骤.docx

提升机的选型方法及步骤

|||

1.提升容器的选择

1)小时提升量:

式中-----不均衡系数。

《规范》规定:

有井底煤仓时为~;无井底煤仓时为;

----提升能力富裕系数。

2)提升速度:

式中---提升距离,罐笼提升时:

;箕斗提升时:

3)一次提升时间估算:

式中---提升正常加速度,通常;

---容器启动初加速及爬行段延续的时间,取5~10s;

---提升容器在每次提升终了后的休止时间,s。

4)一次提升量的确定:

2.钢丝绳的选择

1)钢丝绳的端部荷重:

式中---容器的载重量,即实际一次提升量,kg;---容器(包括连接装置)的重量,kg。

2)提升钢丝绳的单重:

式中---钢丝绳的公称抗拉强度,一般选=155~170;

m----钢丝绳的静力安全系数;---钢丝绳的最大悬垂长度,m。

式中---尾环绳的高度,m。

式中S---两提升容器的中心距,m;对于单容器带平衡锤的提升系统,则为提升容器与平衡锤的中心距,m;---过卷高度,m;---提升高度,m。

式中---井底车场运输水平至在装载位置的提升容器底部的距离,在未最后确定前,一般按18~25m计算;---矿井深度;

---井口至卸载煤仓的高度,在未最后确定前,一般可取~;

---箕斗在卸载位置时,底部高出煤仓的高度,一般取~。

3)尾绳单位长度重量计算:

式中---尾绳设置的数量

3.提升机的选择

1)滚筒直径:

式中:

---滚筒的计算直径,mm;---已选定的钢丝绳直径,mm;

---已选定的钢丝绳中最粗钢丝的直径,mm。

2)提升钢丝绳作用在主导轮上的最大静张力和最大静拉力差:

最大静张力的计算内容见下表所示,即重载侧的静拉力;

最大静张力差式中:

为轻载侧的静拉力,其计算内容见下表。

4.提升系统的确定

1)井架高度的确定:

(1)箕斗提升:

a)无导向轮的提升系统:

式中:

---过卷距离的终点与点的高度,与井塔布置有关。

b)有导向轮的提升系统:

i.导向轮布置穿过该楼层地板时:

式中:

---导向轮中心距楼层地板面的高度,m。

ii.导向轮布置在该楼层地板面以上时:

式中:

---导向轮楼层地板的厚度,m。

(2)罐笼提升:

参考箕斗提升,其中

2)主导轮与导向轮相对位置的确定:

主导轮与导向轮中心水平距离的确定:

主导轮与导向轮中心垂直距离的确定:

主导轮与导向轮相对位置:

围抱角:

,其中

5.提升容器的最小自重

1)按静防滑条件双容器提升时的容器最小自重:

箕斗:

;罐笼:

其中:

---罐笼内装载的矿车总重量,kg;

---箕斗提升的阻力系数,取;---罐笼提升的阻力系数,取;

、的数值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2)按静防滑条件单容器提升时的容器最小自重:

箕斗:

;罐笼:

其中:

、、的数值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3)按动防滑条件双容器提升时的容器最小自重:

箕斗:

;罐笼:

其中:

、、的数值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4)按动防滑条件双容器提升时的容器最小自重:

箕斗:

;罐笼:

其中:

、、、的数值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

6.钢丝绳与提升机的校验

1)提升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校验:

对于等重平衡尾绳及轻尾绳()的提升系统:

对于重尾绳()的提升系统:

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

;专为升降物料用的:

2)最大静拉力和拉力差的校验:

根据静、动防滑条件分别校验计算。

7.衬垫材料的压强验算

8.电动机的预选

1)立井提升机的估算电动机容量:

式中:

系数,箕斗提升时取17,罐笼提升时取19。

斜井提升机的估算电动机容量:

单钩提升:

;双钩提升:

式中:

备用系数,单钩提升时取~;双钩提升时取~。

2)提升机的最大速度:

9.提升系统运动部分变位质量的计算:

式中:

g---重力加速度,;

---提升系统的运动部分变位重量总和,kg

式中:

---提升机的主导轮(包括减速器)旋转部分的变位重量,kg;

---电动机的变位重量

式中:

---减速器的速比;---从电动机产品样本上查到的回转力矩,

10.提升系统运动部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

1)立井提升系统运动部分速度图参数的选取

对于箕斗提升,采用五阶段或六阶段的提升速度图;对于罐笼采用五阶段提升速度图。

(1)初加速度的选定:

式中:

;一般取~

(2)正常加速度的选定:

a)《规程》规定:

罐笼升降人员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不得超过;

b)按减速度器输出轴端允许的最大力矩:

式中:

---减速器轴输出端允许的最大力矩;

---不包括电动机变位质量的提升系统的变位质量,

c)按电动机运行方式的加速度:

式中:

---起动阶段电动机产生的平均力,当采用金属电阻分级起动时,可按;当采用液体电阻时,可按。

式中:

---选顶的电动机最大转矩与额定转矩之比值;---电动机额定力:

式中:

---电动机额定功率。

(3)正常减速度的确定:

a)自由滑行的减速度:

双容器提升:

;单箕斗提升:

单罐笼提升:

式中:

K---矿井阻力系数。

箕斗提升时,取K=;罐笼提升时,取K=;

---提升钢丝绳与平衡尾绳的总单重之差,即。

b)机械制动的减速度:

双容器提升:

;单箕斗提升:

单罐笼提升:

c)电动机运行方式的减速度:

双容器提升:

;单箕斗提升:

;

单罐笼提升:

2)提升系统运动部分速度图参数的计算

五阶段速度图的计算:

(1)加速阶段:

加速度:

;加速时间:

;加速阶段运行距离:

(2)爬行阶段:

爬行速度,其数值可根据提升机型号查出,如果没有微拖动装置,可采用~s;

爬行时间:

(3)正常减速阶段:

减速度:

;减速时间:

;减速阶段运行距离:

(4)制动停车阶段:

末减速度:

,一般取~;末减速时间:

;运行距离:

(5)等速阶段:

运行距离:

;等速阶段运行时间:

六阶段速度图的计算:

(基本于五阶段速度图相同,只是将加速度阶段分为两个阶段)

(1)初加速度阶段:

初加速度:

采用~m/s2;箕斗滑轮脱离卸载曲轨时的速度:

初加速阶段运行时间:

;运行距离:

(2)正常加速度阶段:

正常加速度:

;加速阶段运行时间:

;运行距离:

3)提升系统运动部分的运动力计算

六阶段速度图的运动力计算:

提升开始时:

;初加速终了时:

加速开始时:

;加速终了时:

等速开始时:

;等速终了时:

减速开始时:

;减速终了时:

爬行开始时:

;爬行终了时:

上述计算式依据的基本公式:

对于单容器提升:

11.电动机容量校验

1)等效力计算:

式中:

---等效时间;---各个运行阶段力的平方与该段时间乘积的总和。

2)等效功率计算:

3)电动机过载系数校验:

式中:

---在力图上的最大运动力,kg;通常是出现在加速阶段开始时;

---电动机的过载能力,其数值可从电动机产品样本中查到

12.提升能力计算

1)提升设备实际的最大提升能力为:

2)每小时的最大提升能力为:

3)实际提升能力的富裕系数:

13.提升设备电耗及效率计算

一次提升的实际电耗:

;吨煤电耗:

提升一次的有效电耗:

;提升机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