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教学大纲071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5199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学教学大纲07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献学教学大纲07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献学教学大纲07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献学教学大纲07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献学教学大纲07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献学教学大纲0718.docx

《文献学教学大纲07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学教学大纲0718.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献学教学大纲0718.docx

文献学教学大纲0718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中国历史文献学

2、课程性质:

专业

3、周学时/学分:

2/2,实训部分,1学分

4、授课对象:

历史学专业

5、使用教材:

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修订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9.

二、课程简介

中国历史文献起源极早,而形成为专门之学则较迟。

以“文献学”为专门学科者,晚近始有所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历史文献学”在部分高等院校历史系开设以来,逐渐列入了历史学科教学体系,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本课程以中国历史文献为对象,考察它的载体形式与文献类别,叙述其历史发展与成果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总结整理利用它的方法与理论。

任务是探讨和阐述历史文献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形成过程、表现形式、流传过程、结集编纂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总结整理历史文献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评介。

教学分四部分进行:

一、概论历史文献学的定义,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

二、介绍文献载体形式与文献类别。

三、以重要文献学家、重要历史典籍和重大事项为线索,阐述从先秦两汉到20世纪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史。

四、系统介绍历史文献学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知识,了解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传注等若干方法的原理和内容。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学习“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目的是认识文献的演变过程,扩展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利用中国历史文献的能力,为从事历史学研究或古籍文献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中国历史文献学”这门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批判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实用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历史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文献整理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

章次

题目

教学时数

第一章

概论

2学时

第二章

文献形体与类别

4学时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与成就

12学时

第四章

研究整理利用文献的方法

18学时

总计

36学时

(注:

此计划,可视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变动。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

笔试与其中作业、实训成绩相结合

2、成绩评定办法:

实训成绩10%,期中作业20%,期末考试70%。

六、理论部分

第一章概论(教学时数2)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

二、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

三、中国历史文献学的范围与任务

四、历史文献学的地位与相关学科

1、历史文献学与历史科学

2、历史文献学与史料学

3、历史文献学与史部目录学

4、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

5、历史文献学与历史编纂学

6、“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历史文选”教学

7、历史文献学与古籍整理

教学目的:

认识历史文献学的内容与任务,学科理论体系结构,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文献、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与历史科学。

教学方法:

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历史文献学是历史学的基础学科。

2、学习历史文献学的意义。

第二章文献形体与类别(4学时)

第一节记录文献的载体类别(电脑示图)

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胶片与磁带光盘

第二节历史文献的传抄方式

一、从口头传抄到书面传抄

二、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三、现代技术载体文献

1、缩微文献

2、机读文献

3、音像文献

第三节文献类别

一、四部典籍文献、丛书、类书

二、史部文献类别

1、编年体文献

2、纪传体文献

3、纪事本末体文献

4、纲目体文献

5、典志政书体文献

6、别史、杂史文献

7、地理、方志文献

8、传记、学案、笔记文献

9、史论、史评、史考文献

10、金石文献

11、档案文献

12、谱牒文献

教学目的:

开拓学生的文献视野,略知文献的制作过程,了解各类历史文献的源流、体例、价值、主要书目。

教学重点:

雕版印刷、各类历史文献的特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复习思考题:

1、我国文献载体经历了哪几种形式。

并指出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2、雕版印刷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三章历史篇(12学时)

第一节 先秦两汉----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立时期(2学时)

一、概述

二、孔子整理六经

三、司马迁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四、刘向、刘歆校理群书自创体例

五、班固创立史志目录

六、郑玄校注群经

教学目的:

了解先秦两汉时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产生形成的历史,孔子、司马迁、刘向、刘歆、班固、郑玄对中国历史文献学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孔子整理流经的内容、方法,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郑玄注经。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为什么说先秦两汉是历史文献学的形成时期。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长时期(2学时)

一、概说

二、图书四部分类发的确立

三、南北朝时期的文献注释和校勘学成就

四、唐朝官修的《隋书·经籍志》

五、刘知几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教学目的:

了解在魏晋六朝分裂动荡时期至隋唐社会安定这一历史时期中,历史文献学怎样发展变迁并迅速成长起来。

教学重点:

裴松之《三国志注》,《隋书经籍志》,刘知几。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长时期。

2、刘知几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第三节两宋辽金元明----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繁荣时期(4学时)

一、概说

二、北宋馆阁校勘

三、宋代类书的编纂

四、郑樵的历史文献学理论成就

五、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六、《永乐大典》的编撰及其价值

七、胡应麟、祁承业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教学目的:

了解在魏晋六朝分裂动荡时期至隋唐社会安定这一历史时期中,历史文献学怎样发展变迁并迅速成长起来。

教学重点:

馆阁校勘、郑樵的文献学理论贡献、《文献通考》、《永乐大典》、胡应麟、祁承业。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两宋辽金元明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繁荣时期。

2、郑樵、马端临、胡应麟、祁承业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3、《永乐大典》的编撰及其价值

第四节清----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2学时)

一、概说

二、清代乾嘉考据学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1、对古籍的校注、辨伪和辑佚

2、对旧史的改写、补作和考证

3、方志与谱牒的编纂

三、清代的编纂成果

大型类书丛书政书

四、文献学家章学诚

五、清代其它著名文献学家介绍

教学目的:

了解政治高压下乾嘉学派考据学形成及其成就,其它著名文献学家的贡献。

教学重点:

乾嘉考据学派、《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纪昀与《四库全书总目》、章学诚。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明清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高峰时期。

2、章学诚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3、乾嘉考据学派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第五节近现代----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变革时期

一、概说

二、整理古籍成果的出版

三、出土珍本文献

四、培养专业人才

五、著名文献学家与历史文献学研究

罗振玉、王国维、梁启超、胡适、洪业、张元济、顾颉刚、陈垣、王重民、郭沫若

教学目的:

了解“五四”以来的新时期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新成就和有突出贡献的文献学家。

教学重点:

近代转型特点,新时期文献理论和方法研究及古籍整理的成就。

罗振玉、王国维、梁启超、胡适、洪业、张元济、顾颉刚、陈垣、王重民、郭沫若等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近现代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变革发展时期。

2、“五四”以来新时期的历史文献学有什么新特点。

第四章研究整理利用文献的方法(18学时)

第一节目录(6学时)

一、目录与目录学

二、目录学的功用

三、解题、序

四、目录的分类

1、六分法(《七略》、《汉书·艺文志》)

2、四分法(三国魏郑默《中经》、西晋荀勖《中经新簿》、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

3、其它分类法(九分法—王俭《七志》;十二分法—郑樵《通志·艺文略》)

4、现代图书馆目录

五、图书目录的类型

1、按图书内容分

2、按编制体例分

3、按修撰者身份分

4、史志目录

6、方志目录

7、版本目录

六、云南地方史目录

教学目的:

阐明目录学是治学之本,有指引读书门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用;怎样利用书目和现代图书馆目录查找资料;了解和掌握史部文献的分类源流、体例、价值、主要书目,为有志于史学的青年,深入研读中国历史文献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目录、目录学、目录分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复习思考题:

1、中国古代目录学形成、发展的基本线索。

2、古代目录在基本结构与分类体系方面有哪些特点?

3、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作用。

作业:

1、阅读《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大小序,了解古代四部分类的具体内容及特点。

2、抄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序、15个细目中选1个细目的序、一篇提要,以所抄内容为例,说明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结合阐述目录学的功用

3、查一查你家乡的新旧地方志,看一看能否发现一些有意义的资料线索。

4、编制一份有关云南地方史或民族史或历史文献学中你感兴趣的课题目录(含史料目录、当代人研究论著目录)。

著录项目:

著作名称、论文名称、作者、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时间。

(史料、当代人研究著作时间不限,尽量收全;期刊收1994年至今)。

5、根据所选课题目录,选一部史料阅读,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纂写方法,纂写该书提要。

第二节版本(2学时)

一、版本与版本学

1、版本源流

2、版本学的定义

二、纸书的装帧与版式

1、装帧

2、版式

三、版本学的功用

四、版本的类型

1、按刻书时代分

宋本金本(又称平水本)元本明本清刻本

2、以刻书单位分(见书282页)

官刻本(监本、内府本、经厂本、殿本、王府本、藩府本、书院本、局本)家刻本坊刻本

3、按刻印地区分

浙本建本蜀本麻沙本眉山本平阳本高丽本东洋本越南本

4、根据墨色分

朱印本蓝印本套印本

5、根据开本和版式分

袖珍本巾箱本大字本小字本插图本绣像本百衲本

6、根据刻印方式和先后分

祖本原刻本初刻本和后印本重刻本翻刻本和覆刻本影刻本影写本递修本排印本

7、其它常用版本名

善本珍本孤本旧版旧抄本残本配本单刻本与丛书本邋遢本与花脸本写刻本

8、二十四史的版本

五、古籍版本鉴定的方法

教学目的:

了解版本的产生、发展和流变的历史,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版本的基本特征;版本的基本形态与书籍制度;版本鉴定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如何利用版本学的知识进行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等问题。

教学重点:

版本、版本学、版本学的功用、善本。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与仿制品、书影展示。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要掌握版本知识和对版本进行鉴别?

2、鉴别版本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他们各自有哪些局限?

3、我国雕版印刷的历史及其各时期的特点。

4、什么是善本?

读书为什么要选择善本?

作业:

利用邵懿辰撰、邵章续录《赠订四库简明目录表注》查出下列书籍的版本情况(抄出书名、卷次、作者名、注者名,数出版本数即可。

版本数包括[续录][附录]在内。

按学号顺序,一人抄出一书的著录内容。

)。

1、史记2、汉书3、后汉书4、三国志5、晋书6、宋书7、南齐书8、梁书9、陈书10、北齐书11、周书12、隋书13、南史14、北史15、旧唐书16、新唐书17、旧五代史18、新五代史19、宋史20、辽史21、金史22、元史23、明史24、竹书纪年25、后汉纪26、资治通鉴27、资治通鉴考异28、资治通鉴目录29、通鉴地理通释30、通鉴纪事本末

第三节校勘(2学时)

一、校勘、校勘与校对、校勘与校雠

二、校勘学与校勘源流

三、校勘的功用

四、校勘的内容

五、校勘的方法

1、校勘的一般程序

2、死校法与活校法

3、陈垣的校勘四法

六、校勘实践

七、校勘原则

八、校勘记的处理

1、三种写法:

①异文校记②改正校记③存疑校记

2、三种形式:

①附加法②夹注法③单独成书

3、三个内容:

①列出已经校定的文字②指出所修改字原作某字或原脱某字③申述校改或校补的理由

教学目的:

了解历史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出现讹误的原因和校勘的内容,掌握校勘的方法和校勘记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校勘、校勘四法

复习思考题:

1、文献发生文字错误有哪些主要原因?

2、为什么不应该轻改古书?

3、校勘在阅读史书和古籍整理中的作用。

4、陈垣的校勘四法及其辨证关系。

作业:

1、阅读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一卷(1990云南人民出版社版)中的校勘记,找出四校法的例子,各举一例说明。

第四节辨伪(2学时)

一、辨伪及其意义

二、伪书的数量种类原因

三、版本作伪的手段

四、辨伪的历史

五、辨伪的方法。

六、考辨伪书的注意点

教学目的:

了解辨伪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

辨伪、辨伪的方法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伪书的主要价值。

3、辨伪的代表性著作及其各自的特征。

4、梁启超的辨伪理论

第五节辑佚(1学时)

一、辑佚的产生与发展

二、辑佚的方法

三、辑佚的取才范围

四、辑佚书的鉴定标准

教学目的:

了解辑佚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

辑佚、辑佚的方法、辑佚取材的范围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历代古籍散佚情况。

2、辑本文献的整理有哪些类型?

3、如何认识辑佚的起源问题?

4、辑佚的方法与取材范围

第六节传注学(2学时)

一、传注著名称

二、传注学的源流演变

三、注释的内涵

教学目的:

了解传注的方法及意义。

教学重点:

古注形式、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注释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2、注释有哪些名称,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第七节史源学(1学时)

一、史源学及其方法

二、史源学的功用

教学目的:

了解史源学的方法与功用。

教学重点:

方法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与实践线结合

作业:

1、阅读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阐述方国瑜先生是针眼考证《史记·西南夷列传》的史料来源的。

2、对读《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西南夷传》、《后汉书·西南夷传》,考证三书史料的渊源关系。

第八节当代的古籍整理(2学时)

一、古籍整理的意义

二、方法与成果形式

1、影印与断句影印

2、校点

3、今注方法

4、编制书目索引

5、整理选本与全集

6、资料汇编

教学目的:

了解古籍整理的方法及意义。

教学重点:

古籍整理的形式。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古籍整理的意义。

2、古籍整理的方法。

3、我们在校点古籍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4、古籍今译的方法与要求。

七、实训部分

实训项目与内容提要

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学时

分配

要求

所用主要仪器

所在

实验室

1

参观云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了解馆藏线装古籍,四部分类编目,古籍版本,历史文献发展历程

8

必做

综合

专业基础

馆藏17余万册线装古籍

云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2

古籍整理具体事例考察

了解古籍整理的具体方法及其过程,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传注等内容

8

必做

演示,综合

专业基础

已出版的古籍整理名著,如《云南史料丛刊》13卷本

云南大学西南古籍研究所

八、参考文献

1、张舜徽著《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

2、吴枫著《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1982年。

3、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1版;修订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4、洪湛侯著《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5、谢玉杰王继光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民族出版社,1999年。

6、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刘国钧著、郑如斯订补《中国书史简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

8、《汉书·艺文志》

9、《隋书·经籍志》

10、《三国志注》,

11、《隋书经籍志》

12、郑樵:

《通志·校雠略》

13、刘知几:

《史通》中《六家》、《二体》、《杂述》、《采撰》、《疑古》、《惑古》等篇。

14、余嘉锡著《目录学发微》,巴蜀书社,1991年。

15、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商务印书馆初版,1938年;上海书店《中国文化史丛书》再版,1984年。

16、方国瑜著《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

17、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18、叶德辉著《书林清话》,岳麓书社,1999年。

19、李致忠著《古籍版本知识500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

20、毛春翔著《古书版本常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21、陈垣著《校勘学释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中华书局,2004年。

22、张舜徽著《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0年再版。

23、陈垣著《史讳举例》,中华书局,1962年。

24、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华书局,1958年。

25、梁启超著《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华书局,1955年。

26、邓瑞全、王冠英著《中国伪书通考》,黄山书社,1998年。

27、杨绪民著《中国辨伪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

28、杨昶著《国学知识指要·辨伪学讲义》,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29、曹书杰著《中国古典辑佚学论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0、孙启治、陈建华著《古籍佚书辑本目录附考证》,中华书局,1997年。

31、曹书杰《辑佚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内容和意义》,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

32、曹书杰《中国辑佚学研究一百年》,载《东南学术》2001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期。

33、汪耀楠著《注释学纲要》,语文出版社,1991年。

34、杨伯峻著《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35、刘琳、吴洪泽著《古籍整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

36、杨树达著《古书句读释例》,中华书局,1954年。

3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标点符号用法》,语文出版社,1990年。

执笔人:

潘先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