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济中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5104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济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济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济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济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济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济中学.docx

《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济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济中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济中学.docx

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济中学

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上海市同济中学2015学年学校课程方案

引言

同济中学创办于1907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学校位于杨浦知识创新区,为“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杨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教委系统文明单位”。

2014学年在全面执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的基础上,以课程的丰富、规范、高质为重点,以课堂有效性为抓手,学校课程计划基本落实。

2015学年我们要继续加强课堂效益的追求,通过课程建设丰富和提升课堂质量,继续提升教师的素养,探索高考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增添力量。

一、学校背景分析

学校

环境

百年老校,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积淀。

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式。

地处杨浦区知识创新区,紧靠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周围高校、部队数量众多。

五角场镇政府与学校关系密切,参与学校活动,对学校鼎力相助并提供实在帮助,建立了良好的共建关系

学生

情况

在校学生515人,懂礼貌,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精神面貌振奋。

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佳;自主学习、管理自控能力弱。

学生差异越来越显著。

教师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6人,其中科任教师71人,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合理,教师队伍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潜力大,年轻教师富有活力和冲劲,部分学科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强。

但是学校还缺少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部分学科缺少有影响力的领军教师。

教师的部分学科教师资源比较紧张。

现有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4人,校教育教学能手和教育教学之星14人,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40人,二级教师11人,4名教师入选杨浦区“名师工作室”,8名教师已获硕士学位,2名教师硕士学位在读,张咏梅校长是上海市第二批名校长后备人选、杨浦区名校长建设对象,张焱书记是上海市第一批名师后备人选,谈晓红老师为第三批名师后备人选。

 

设施

设备

情况

 

场 地 场 所

实验室

操场、

运动场馆

图书

阅览室

多媒体专用教室

课外活动场地

数 量

6

2

2

3

1

是否满足教学要求

基本能

 

 

 

设 施 设 备

自然科学领域

设施设备

技术领域

设施设备

艺术类

设施设备

教室多媒体

设施设备

数 量

1

2

1

21

是否满足教学要求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表征为:

知情达理、知书达礼、知人论世、知恩图报。

有较高修养、有丰富知识、有辨别能力、有创新意识、懂回报社会和他人的中学生,以“最好的自己”之态走出同济校门。

(二)教师成长目标: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成长,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

校本化基础型课程实施能力得到巩固;拓展型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升;研究型课程指导能力得到发展。

(三)课程建设目标: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办学理念,同济师生严谨治学,同舟共济,爱国奋进,铸造了同济精神和同济文化。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确保其有效性。

和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应该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学生。

加大三类课程的建设,协调三类课程的关系,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学校课程的特色化、课程资源的整合化。

在此前提下,我们的工作目标分解如下:

1、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载体,构建着眼于学生自主创新、主体发展,有助于学生基础厚实的切实有效的发展性课程体系。

2、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健康的心理、高雅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实施《两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

3、继续坚持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应用、问题解决、尝试研究”,坚持教育的多元性、个性化,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继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校课程结构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路径,因此必须把知识体系、社会要求、个性发展三个维度相融合,构建多维一体化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校课程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表现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有效整合,体现高中三个年段课程目标的整体布局、分步实施上,体现必修、限定选修、自主选修等修习模式的灵活运用,实现以上因素的整合实施,是学校课程整体框架设计的内在精神,即:

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差异发展。

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以“多元·选择·融合”为主题词的课程结构。

 1、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课程要有利素质全面发展。

学校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

在统一目标下,各类型、各科目课程,要合力形成一个整体,全面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2、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课程要具有多元化的结构。

学生素质教育的多元性,决定课程结构的多元性。

各种类型、模式、周期的课程设计,要既能保障学生共同基础的学习,又能满足和促进学生在不同基础上的发展以及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3、课程内容选择性原则——课程要给学生充分选择权。

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整体性原则考虑,充分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因应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的需求、设置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要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对自己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学习课程的进程与要求的选择权利。

4、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课程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要承认并允许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

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要求;更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三类课程总体框架

(二)三类课程分框架

1、基础型课程框架

2、拓展型课程设置

基础型

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

课程

学科拓展

领域拓展

语言文学

学习领域

语文

阅读

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文言《世说新语》选读

校园小记者基本技能培训

社团活动

 

课题研究

 

 

 

项目(活动)

设计

英语

英语口语

从美剧中看美国文化

了解德国

数学

学习领域

数学

数学

思维

方法

分类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

自然科学

学习领域

物理

 

物理、

化学

自选

课程

蔬果有营养

环境与健康

电子小制作

化学实验兴趣小组辅导

化学

生物

科学

地理

社会科学

学习领域

思想

政治

 历史、

政治

自选

课程

中国古都及旅游

走进青铜文明

历史

社会

技术

学习领域

劳动

技术

 

Photoshop

几何画板初等应用

信息

科技

艺术

学习领域

艺术

欧美流行音乐欣赏

定格动画

数字摄影

体育与健身

学习领域

体育

桥牌

综合实践

学习领域

乐高创意设计 

说明:

(1)学科类拓展课程指基础型课程科目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拓展,为限定选修课程;

(2)综合类拓展课程指学习领域素养的拓展课程,提供学生自主选修,包括以学期为周期的长课程,也有讲座式的短课程。

(3)实践类拓展课程包括学校各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社团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

3、研究型课程设置

“问题解决、尝试研究”的研究型课程总目标为:

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及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一:

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判断问题的价值,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并在教师指导下,以“课题研究式”为主,完成1-2个课题的研究;

高二:

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并具有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研究,建议以“学科问题式”、“基于网络式”的课题研究为主,完成1~2个课题。

高三:

 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与批判性反思能力,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

以重点课题、特色课题的研究为主。

4、专题教育和学年安排

时间

活动

九月

开学第一课“行走历史”

“温馨教室”建设活动启动

高一军训总结会

教师节庆祝活动

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

“迎中秋,庆国庆”班级主题班会活动

社团招募

团学联干事招募

人民防空应急行动人员掩蔽(隐蔽)演习及消防逃生演习

十月

交通安全教育

学生广播操大赛

十一月

班主任积极心理主题教育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主题教育课评比

高二学农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志愿者服务交流活动和采访老红军的交流活动

十二月

师生校园艺术节

“温馨教室”建设评比颁奖

班级“迎新”主题班会

高三成人仪式

一月

假期学生社会志愿者服务

二月

“温馨教室”建设活动启动

“幸福同济”春联大赛

三月

心理周活动

“乐高创智”活动

高一东方绿舟国防教育

四月

诗歌朗诵大赛

校园“微笑大使”决赛活动

主任主题教育展示活动

五月

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

师生春季运动会

六月

“温馨教室”建设评比颁奖

“祝福高三”活动

高三毕业典礼

七、八月

假期学生社会志愿者服务

“绿色悦读”暑期读书活动

采访“老红军、社区老干部”活动

四、课程实施

学校认真执行市教委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设置,三类课程开齐开足。

在学科教学中,学校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育教学,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学校建立了由分管校长、教导处及教研组长、教师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室直接领导,负责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构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有关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规划、设计和研究实施等工作,其执行机构为学校教导处。

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

1、研究、完善学校课程整体结构,对学校课程布局的优化进行探讨;

2、研究、讨论每一学年的课程计划,为学校课程计划的实施提供咨询与指导;

3、进行新课程开发的探索,对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指导,并进行课程教学调研和课程教学评价;

4、对学校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选修方式、课程学分等进行审议和评估;

5、在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实施中,进行教师教学、学生选修、学习效果与质量的调研,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并参与对课程教师的考评。

学校还定期聘请有关课程与教学专家为顾问,参加重大项目的咨询与研讨;在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中根据需要邀请部分学生代表参加。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切合实际细化实施

首先要求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及学校实际情况来制定各学科课程计划。

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努力做到三个年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实施。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化、细化在三个不同年级段中,以保障课程目标的“段段清”。

2、优化基本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础型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落实《同济中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

要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落实为抓手,紧紧抓住教学五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要围绕各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目标、备教法、备能力;有效上课,重学生、重学法、重能力、重生成,给学生整体知识结构;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检查教学有效性、检查掌握程度、检查个体情况,让学生及时掌握、巩固、完善知识结构;及时辅导,注意对共性问题的集中辅导,个性问题的个别辅导,特殊学生的特别辅导,切实做好因材施教;科学监测,科学选题、科学分析,真实有效地掌握学情,并据以调整、改进教学目标、要求与措施。

3、创设多样教学环境,增加学生体验机会。

要努力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和方式,按照“自主—创新”的要求,积极创设多样教学环境,增加学生的主体体验。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创设学习情境。

要创设探究氛围,让学生体验“探中学”;创设实验操作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做中学”;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体验“思中学”;创设生活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用中学”。

要借开放式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增加体验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成功。

(2)在教学手段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用好多媒体设备,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努力实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3)在教学过程中,扩大教学环境外延。

要突破教学囿于课堂的束缚,将教学环境的外延扩大到课堂外、学校外,扩展学生活动范围,扩大学生视野见闻,在多层次、大范围里,增加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能力。

4、探索多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思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思结合,以整体教学为目标,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揭示规律为重点,以精讲精练为策略,以学生参与为途径。

要认真研究各学科的认知特点,探索学科教学规律。

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精讲精练: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学校各学科都逐步编制和完善了适合学生水平的校本练习和学案,让学生走出题海,夯实基础。

(2)突出主体:

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5、提倡学生自主、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推进教学改革

探索形成具学校特色的、切合师生实际的、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

在此学校总的基本模式下,进一步探究针对不同课型(新课、习题课、实验课、复习课、阅读课)的课堂分模式(变式)和操作路径。

在实践研究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更好成长。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1)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写出自己开设的拓展课的教学进度或计划,提交教导处,教导处统一公布,备学生选择。

教师在设计、实施拓展型课程科目时,必须做到每一科目都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每门课程都有细致的实施要求,每门课程都有科学的内容设计,每门课程都有合理的课程评价计划。

(2)教师使用他人书籍作为教材实施拓展型科目的要根据学生情况作校本改造,要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使用自编教材或讲义的要有比较详尽的文本,课程结束,能提供课程教材或讲义。

(3)任课教师准时到达上课地点,对学生的出缺勤做好记录;上完课,落实学生搞好卫生,关闭灯、门、窗。

不经教导处同意,教师不能接受随意更换选科的学生,以免影响对学生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秩序。

(4)由于本课程系选修实施,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拓展型课程特殊的教学策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不仅注重拓展知识,更注重让学生通过修习过程在思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切实提高。

(5)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填写拓展型课程教学记录,期末上交连同一份典型教案一起存档。

2、对学生的要求

选修课程学习的申报每学期进行一次。

每学期第二周,学生在所有开设科目中自主选择1-2门课程,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教导处在整个年级进行资源的调配。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习志向,在教师指导下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

在进行申报时,可浏览《拓展型课程选课表》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也可向有关的老师咨询。

学生在拓展型课程学习时间内必须准时出勤,不得无故缺席,每学期因事、因病请假不得超过3次(含3次),否则该门学科做不合格处理。

除学校规定的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校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不列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可作为学生学业的一部分。

3、拓展型课程实施流程

拓展型课程实施阶段:

课程申报(假期):

教师按学校要求填写申报表格交至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课程审批(假期):

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当年度课程设置要求,按“立项”、“修改立项”、“不批准立项”、“建议立项”进行课程审批。

课程立项(假期):

课程建设研究小组将理想课程整理交教导处编订《学年拓展型课程选课单》。

学生选科(开学第一周):

学生根据选课单选科。

课程学习考察(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周):

选修课程考察,学期课程结束。

(三)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组成由教导处、年级组及课题指导教师组成的备课组,制定阶段教学计划,通过专题讲座等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利用学校骨干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立题的丰富资源,让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组成课题组,并实施课题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定时与不定时的研究活动,实施课题研究。

2、学校为学生提供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场所作为开展研究型课程的辅助场所。

3、学生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学生活动及师生交流活动须在《研究型课程记录手册》和《学生成长手册》上留下详尽记录,以备评价之用。

4、研究型课程备课组组织资深教师组成课题成果评审组,通过书面盲审及口头答辩等多种形式开展结题、评价。

五、课程评价

(一)学生学习评价

1、基础型课程学习评价

基础型课程学习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1)形成性评价:

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发展、平时学习成绩组成,占评价总分的30%。

形成性评价所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业状况发生的变化,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已有水平和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困难,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为便于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成长记录手册中设计《学科学习过程评价表》。

内容应涉及到该学科预习、提问、作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的方式由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

(2)终结性评价:

期终考成绩40%,期中考成绩30%。

终结性评价侧重在一学期学习结束时就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的某一门学科全面评价。

2、拓展型课程的学习评价

在《拓展课程学习记录表》中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内容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1)拓展型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的要求,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并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采用等级评价。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表演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3、研究型课程的学习评价

研究型课程的学习评价分为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方式进行,对科学精神、态度、习惯、价值观等的评价。

由指导教师从小组成员的科学精神、态度、方法、价值观等评价指标入手对学生进行评价。

结合学生参加活动的出勤情况及态度,同时采用“作品分析法”对学生的能力和方法进行评价,即从学生完成的研究论文(课题报告)的质量分析其科学方法、能力的水平。

最后以等级形式予以认定。

4、综合素质评价

根据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综合素质评价版块,对学生的以下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

由学生选择自己表现最好及最需要努力的方面进行填写。

(2)校园文化活动情况:

真实记录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等),及参与活动时所承担的任务和获奖情况。

(3)社会实践情况:

真实记录学生参与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军训、学农、公益劳动等)情况。

(4)兴趣与特长:

真实记录学生在学科、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及代表性作品或所取得的成绩,并提供佐证材料。

(5)学生发展性综合评语:

组织家长,同学和学生本人,认真填写“家长的话”“同伴的话”和“我来说一说”,全面反映学生除学业表现以外的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表现。

由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填写“班主任的话”和“任课老师的话”对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教学评价

1、学校以校内教学调研为抓手,分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和教研组两个层面,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全面分析,并形成书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沟通反馈,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开展学生访谈和问卷,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了解科任教师教学五环节的落实情况。

3、学期末,组织学生上机对科任教师就教学态度、教学有效性等项目进行打分评价,将打分结果及在校内的排名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学生的评教得分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行教学反思,发挥优势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课程的效果评价

1、评价单位

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教导处及各教研组组长共同参与评价。

2、评价手段

为了力求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的有效性,有关评价工作参照我校先后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表》、《拓展型课教学评价表》、《研究型课教学评价表》、《课堂教学学生问卷表》、《作业检查情况表》、《期中、期末质量分析表》、《期中、期末命题双向细目表》等执行。

3、评价方式

学校的课程实施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效果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会记录、学生课题成果、随堂听课、优质课评比、教导处、教研组听课反馈;期中、期终考试等方式综合评定。

六、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学校在教学各环节,通过制度的保障,不断完善课程实施的过程。

我校在《同济中学管理手册》中对各层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同济中学教师工作责任》、《同济中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济中学教研组工作要求》、《同济中学备课组工作要求》等条例中都列出了有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要求。

2、管理持续

学校从管理上抓持续、抓长效,纵向上从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到教导处,教研组及备课组,层层落实课程的实施。

结合各年级的特点和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进,结合学生、家长委会的意见,横向上落实好课程的实施。

做到点面结合,形成完备的管理网络。

3、资源利用

除了有效利用校内资源,社会资源融入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是对我校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的有效补充,

4、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生进步的源泉。

我校积极鼓励教师在专业技术上谋求发展,先后有9名教师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的学习,并取得学位证书。

学校也通过校内外教学比赛、论文征集和交流、外请专家报告、校本培训等方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为我校课程建设和开发提供更好的保障。

同济中学2015学年课程计划将按照市教委的课程规范,科学、全面开展三类课程的教学,紧跟高中教育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