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4802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docx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docx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

21文言文二则

教学内容: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

第一课时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名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yì)乐乎?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君子之交淡如水。

(4)士为知己者死。

(5)酒逢知己千杯少。

(6)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指名学生读,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人生苦短,知音难求。

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教师板书:

伯牙鼓琴)

二、整体感知,掌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

味来。

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2、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4、生读课文。

(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

赶快读读吧!

一定要注意停顿哦!

(2)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三、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回想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

(2)借助文下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可以看图理解。

(5)小组讨论。

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四、质疑探究

1、文章写了哪两个人?

伯牙、钟子期。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洋洋乎若江河。

3、仔细读读这句话,你们读懂什么了?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

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们面前!

”伯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赞叹道:

“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4、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那么,他的琴音一定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巍巍的泰山、洋洋的江河之外,他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可能表现旭日东升的景象,表现下雪的景象,还可能表现秋天的丰收景象。

5、假如你是钟子期,会如何赞叹呢?

我们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过渡:

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

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五、感悟知音之情

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子期不幸去世了,伯牙心情会如呢?

悲伤、失望、寂寞……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3、伯牙破琴绝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吧。

4、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

你们想知道吗?

(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教师小结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才能真正理解。

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七、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课文短短的几十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

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

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来。

2、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会对子期说什么?

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小古文。

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

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听牧童说完,杜处士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这篇文章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

简单的故事,却给人以深深的启示,这是一篇非常适合高年级孩子阅读的文言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轴”“曝”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小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2课《书戴嵩画牛》。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

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师板书:

书写、记录。

)“戴嵩”是谁?

(学生介绍。

)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指名回答。

2.简介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师:

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

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课题入手,先理解课题的意思,再接着介绍作者苏轼,引出苏轼会在文中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

(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

蜀轴囊曝搐婢拊掌

指名读,全班齐读。

3.师范读全文。

4.指导课文朗读。

师:

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师出示课件展示: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学生试读,集体评议。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6.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7.师生合作读。

师:

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同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设计意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教师通过指名读、示范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得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字词句的含义。

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预设1: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中“好”的意思。

师:

“好”这里读hào,是喜爱的意思。

预设2: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中的“尤所爱”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

“尤所爱”是“尤其珍爱”的意思。

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

“一日曝书画”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

“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晒太阳。

4.师:

现在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

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

“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

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

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解释全文的意思,就变得容易多了。

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

2.小组内练讲故事。

3.班内展示。

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

【设计意图】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了解文言文大意”的目标就落到了实处。

五、精读课文,感受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

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

他的理由是什么?

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发言。

师出示课件呈现戴嵩《牛》图,并适时呈现:

观点:

谬矣!

理由: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

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2.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

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发言。

师适时出示:

表现:

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带着感情朗读,读出牧童的语气。

全班齐读: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设计意图】此环节继续重视对文本的研读,着重对短文中的两个关键人物进行评价。

尤其让学生通过读牧童的话,感受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此环节也为进一步探究文本蕴含的道理做好了铺垫。

六、再读课文,领悟主题。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师适时呈现: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4.师:

课文学到这里,谁能试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设计意图】课文简短精悍,但却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事,在这一环节,教师以问题做牵引,激发学生探究文本更深的内涵,教师的点拨引领,不仅让学生层层深入,更体会到了短文蕴含的深刻道理,最后在此基础上概括主题思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

”最后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八、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拊掌大笑尤所爱

牧童————斗牛图————处士

谬也(掉尾而斗)然之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精炼,把课文的关键人物,重点词语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

教学反思:

略。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

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

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

好教,但教好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