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和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586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和答案.docx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和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和答案.docx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和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及答案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鲍照(412--466),字,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东海(今属江苏)人,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任前军参军。

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直接继承了传统,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艺术形式上,鲍照大力学习和写作诗,有、、和等多种形式。

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

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的创作道路。

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在作品内容上,多表现为的愿望、对门阀、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少部分诗描写了和生活,为唐代的萌芽。

诗作今存204首,有《鲍参军集》。

2.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

当时实行的是制度,而鲍照出身寒微,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

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4.理解题目

各小组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和理解为什么要用“拟”?

二、诵读训练

1.理解并掌握下列字词

心非木石:

吞声:

踟蹰zhízhú:

珍馐:

垂钓:

梦日:

长风:

三、熟读全文,结合注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1)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2)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3)

四、学生齐读全诗

1.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第一、二句

(1)第一二句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赏析:

(2)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2.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第三、四句

(1)第三、四句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赏析:

(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

3.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五、六句

(1)五、六句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赏析:

(2)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4.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结尾两句

(1)结尾两句写了什么?

明确:

踟蹰:

赏析:

(2)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

(二)全班自由朗读全诗,探究下列问题

1.找出全诗的诗眼

明确:

2.小组探讨:

作者愁什么呢?

明确:

3.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作者行路难呢?

明确:

4.学生再品全诗,朗读的时候要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

5.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

明确:

(三)学生再次朗读全诗,主题探究

思路:

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主题归纳:

(四)探究艺术特点

 

《拟行路难其四》导学答案

一、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鲍照(412--466),字明远,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东海(今属江苏)人,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任前军参军。

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艺术形式上,鲍照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

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

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

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在作品内容上,多表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诗作今存204首,有《鲍参军集》。

2.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

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而鲍照出身寒微,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

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4.理解题目

各小组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和理解为什么要用“拟”

明确:

“拟”、“代”,都表示,用乐府旧题写作。

例如,汉乐府有《饮马长城窟行》,你写了同样的题材,命名为《饮马长城窟行》《代饮马长城窟行》《拟饮马长城窟行》,都是可以的。

为什么用“拟”“代”而不用其它字.“代”应指,用乐府旧诗抒情主人公的口吻来写作,为其代言.拟的本意是揣测、猜度,与“代”类似。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文是第四首。

二、诵读训练

1.理解并掌握下列字词

心非木石:

比喻人有知觉、有感情。

吞声:

声将发又止。

踟蹰zhízhú:

徘徊不进的样子。

珍馐:

名贵的菜肴。

垂钓:

姜尚曾在渭水之滨直钩垂钓,以观

文王。

梦日:

伊尹梦见自己乘船而过日月,后

受商汤礼聘。

长风:

叔父宗炳问宗悫之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宗悫,南朝宋大将军。

三、熟读全文,结合注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1)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人生也是有命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2)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3)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四、学生齐读全诗

(一)朗读全诗,深入理解

1.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第一、二句

(1)第一二句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1)"泻水"二句:

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不齐。

泻,倾泻。

赏析: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

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

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

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

"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

"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2)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第三、四句

(1)第三、四句主要写了什么?

(2)"举杯"句:

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赏析:

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

(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3.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五、六句

(1)五、六句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赏析:

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

这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2)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提示:

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

》,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

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

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4.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结尾两句

(1)结尾两句写了什么?

明确:

吞声:

声将发又止。

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踟蹰:

徘徊不进的样子。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赏析:

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

"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

不尽情宣泄,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

"吞声踯躅不敢言!

"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

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

有许许多多像诗人一样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样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这正是人间极大的不幸。

而这种不幸的根源,已经是尽在言外,表现得很清楚了。

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话题,也只是诗人在忍气吞气和无可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词。

(2)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全班自由朗读全诗,探究下列问题

1.找出全诗的诗眼

明确:

2.小组探讨:

作者愁什么呢?

明确:

行路难

3.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作者行路难呢?

明确:

4.学生再品全诗,朗读的时候要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5.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

明确: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

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出身寒门庶族。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实行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三)学生再次朗读全诗,主题探究

思路:

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主题归纳: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四)探究艺术特点

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