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552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docx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docx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2010-11-89:

20:

03 柳立 金融时报

 

  何德旭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主持完成了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十二五”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研究员做客《理论前沿》,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金融体制改革有待拓展与深化

  记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简《建议》)强调: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如何理解这里面的“以更大决心和勇气”?

  何德旭:

我认为,这主要是针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各领域的改革所面临的更加复杂和更加不确定的国际国内形势、所处的新阶段以及所遇到的多方面的困难而提出的要求。

具体到金融领域的改革,一方面,三十多年来,伴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我国的金融体制也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改革,并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金融改革也成为促进金融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已经进行的这些改革都还是初步的,更深层次的改革还有待拓展与深化,因此,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越来越艰巨的任务、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也就“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

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金融各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更加明显,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竞争更趋激烈,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应对这样盘根错节的局面也必须有“更大决心和勇气”。

还有一方面,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有值得好好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的,特别是在某些改革中我们走了些弯路、吃了些亏,或者说出现了某些失误,我们也要有“决心和勇气”进行纠正,否则,将难以完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

  记者:

《建议》对新时期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的规划,你认为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新的内容或者说突破?

  何德旭:

基于“十一五”金融改革的进程、美国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以及金融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金融体系不健全且结构不尽合理、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仍不完善、金融监管的适应性不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比重依然偏低、城乡和区域金融发展还不协调、农业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仍然薄弱、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金融业发展的信用环境有待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等,《建议》提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

其中有些是“十一五”规划的延续,如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有些是对“十一五”规划的深化,如在“十一五”规划“推进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十二五”《建议》提出了“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还有一些可以说是全新的内容,如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等。

  必须建立有效监控系统性风险的

  宏观审慎监管制度

  记者:

这一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金融监管进行改革和完善。

《建议》明确提出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设想,还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对此,你有什么评价?

  何德旭: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反思和检讨,毫无疑问,金融监管方面暴露出来的严重缺陷是重要根源。

在我看来,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恐怕还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监管不力,或者说存在监管漏洞和监管真空,或者说监管手段缺乏,或者说监管理念落后,而是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环境,也就是传统的金融监管体制无法解决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所具有的内在顺周期性、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大量跨市场和跨部门交易、全球金融市场的同质性、金融机构债务杠杆率过高等。

这些问题恰恰是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个有效监控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这样一个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不是替代微观审慎监管,而是对微观审慎监管的重要补充,也就是说,宏观审慎监管并不意味着完全推翻或否定原有的微观审慎监管,而是在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仍然需要重视的前提下,更加充分地发挥宏观审慎监管在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中的作用;也不是简单地重建监管体制,而是监管理念、监管指标、监管方法和监管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统一,是建立一个基于原有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全方位”的宏观审慎监管;并且这样一个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高度关注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如具有明显顺周期特点的“集合风险”和具有巨大传染效应的“网络风险”等。

所以,宏观审慎监管所强调的是,仅凭微观层面的监管难以实现金融体系的稳定,监管当局有必要从经济活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行为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从整体上评估金融体系的风险,注重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注重对跨市场金融交易的监管,注重对顺周期金融行为的监管,并在此基础上健全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和作出政策反应。

  我们注意到,今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就非常充分地体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思想和理念,在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作出了极为详尽的规定,比如建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实施“沃尔克法则”、完善金融衍生产品监管、提高商业银行资本标准、建立金融机构的清算与破产机制、重组和完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强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等。

除美国以外,欧盟、英国等也对金融监管体系和制度框架进行了重新安排。

  不可否认,构建我国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如何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如何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激励体系、如何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如何强化金融监管体系自身建设等。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记者: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农村金融可以说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对此,《建议》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也提出了一些设想,包括一些新的提法,请谈谈你看法?

  何德旭:

《建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

所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看来,农村金融领域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可能还是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农村金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由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供给受到严重约束,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储蓄投资转化渠道不畅,农村金融运行效率低下,所以到目前为止,金融资源过多地向城市、大中型企业、新兴产业集中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县及县以下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仍然承受着极其严重的资金短缺,以至于到2009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还有2792个,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

我们注意到,尽管近些年来,相关部门在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些措施要真正见效、这些机构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这些机构如何真正为农村经济服务还值得好好探索(而不是有名无实)。

所以,《建议》提出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贷款”,要“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特别要指出的是,《建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这在五年规划里面还是一个全新的提法。

我们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社区银行对促进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融资,完善和优化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功能,丰富金融服务品种,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填补细分市场的供给缺位以及服务社区居民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什么方式建立我国的社区银行还值得慎重研究,特别是近几年在发展村镇银行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是我们在建立社区银行时要着力予以解决的。

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无论是通过新建、还是改造方式成立社区银行,实行股份制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这样可以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建设、合理的股权结构设计和有效的公司治理安排实现自我约束。

当然,社区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定位上的本质区别,其基本定位是向当地中小企业和农村提供金融服务。

为了保证把在本地区吸收的资金(存款)继续投放在本地区,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考虑不允许设立跨区的社区银行(最大以县为单位),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所说的“虹吸现象”及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而与此相配套的,是要构建有效的社区银行监管框架,有必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为社区银行监管框架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这些法规必须明确规定社区银行的设立目标就是为当地社区服务,对社区融资比例要与税收等有关优惠政策挂钩,社区银行的风险管理、信息披露以及对社区银行的破产清算办法等也都应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明确的规定。

另外,由于社区银行承担着促进社区融资、服务社区的部分政策性功能,所以也应该享受一些政策优惠。

  存款保险制度应尽快建立

  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就曾经提出过要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然而,这次《建议》再一次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此,你怎么看?

  何德旭:

的确,这不是第一次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问题。

学术界呼吁了很久,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听说已经起草好了存款保险条例及其相关的实施细则,但一直未能付诸实施。

其中的原因应该是极为复杂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相当多的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制度还是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对于我国,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我觉得都有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事实上的以政府信誉为担保的“隐性存款保险”,政府为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信誉支持,为储户的存款提供担保,储户不必担心存款的安全,银行储蓄成为人们处置闲置资金的重要方式。

应该说,这种隐性存款保险在市场经济较不发达、市场投资品种少、投资者承担风险能力弱、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低、缺乏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是,随着金融现代化进程加快,金融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种隐性存款保险越来越不合时宜,甚至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如引发道德风险、造成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形成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阻碍银行业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

有鉴于此,有必要将这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现化,也就是建立真正的存款保险制度。

当然,也必须承认,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确实还存在一些障碍,比如,信用评级体制不健全、监管制度还不完备、相关法规还存在明显的缺失、商业银行破产制度不健全、部门利益格局调整阻力重重,还有操作层面上的一些难点。

可以想象,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面临不小的难度,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