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342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ocx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ocx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摘要

近十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储蓄居高不下和投资过热的同时,居民消费需求却呈现萎缩,致使经济增长遭受严重的市场需求约束。

鉴于此,本文运用对居民消费指数做出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且根据我国居民消费指数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居民消费指数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为居民更好的参考居民消费指数对自身消费的指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该项研究不仅对提振我国居民消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扩大我国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CPI;居民消费指数;居民消费;消费水平;经济发展

目录

引言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二、居民消费理论概述3

(一)CPI含义3

(二)CPI计算方法3

三、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4

(一)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4

(二)我国CPI指数的变化5

四、由CPI数据分析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分析6

(一)由CPI指数权重分析对居民生活影响6

(二)居民消费升级导致的价格结构性变化8

(三)居民收入两极分化,中低收入阶层对CPI上涨感受更为明显9

五、加强CPI正确性为居民消费提供更科学的参考策略分析9

(一)统计部门应该对CPI权重编制采取的措施9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11

(三)居民应当加深对CPI的理解12

六、结语14

参考文献:

15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1-2010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分别为0.7%,-0.8%,1.2%,3.9%,1.8%,1.5%,4.8%,5.9%,-0.7%和3.3%。

明显高于同期CPI涨幅、上述数据可能反映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居民收入的增长大于物价的增长幅度,因而居民面临较小的物价压力。

然而公众对商品和服务消费价格的上升有自己更为真切的感受,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6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8%,这是自1999年第4季度以来最低的满意度,认为物价“过高难于接受”的居民占73.9%,环比上升了15.6%。

只有24.8%的居民认为物价“可以接受”,环比下降了14.9%7。

这说明超过70%的居民认为物价上涨给他们带来过重的压力,而这种压力现在已经超过了CPI所反映的水平。

本文以我国居民消费指数为中心了,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指数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从1978年到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7174.7元,实际增长8.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5153元,实际增长7.6倍。

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均较快,高低收入组的收入比值有所缩小。

按照收入五等份分组看,农村居民的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增速分别为20.7%、16.4%、16.0%、15.0%和14.0%。

城镇居民的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13.1%、13.0%、11.8%、10.3%和9.9%。

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是维持一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三驾马车”的步伐却严重失调:

除过度依赖出口外,内需方面一直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重工业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储蓄率和投资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而消费需求却持续萎靡不振,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的最终消费率1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相比,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1988)等研究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最终消。

费率普遍高于70%,而我国自2002年开始最终消费率已经降到60%以下,2007-2009年的最终消费率甚至降到50%以下,仅为49.47%、48.38%、47.98%,其中居民消费的比重也不足75%;2007-2009年的居民消费率仅为35.97%、35.12%、35.11%。

2

(二)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期间出现过几次通货膨胀。

其中。

1985年的通货膨胀主要由于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的;1988年严重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是负利率过高和价格改革;1993年的通货膨胀与股资的高速增长有相当大的关系,当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了61.8%;1994年的高通胀集中体现在消费领域,导致与价涨幅过高的原因不是需求拉动而是成本推动。

自2003年初开始,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进入新一轮迅速增长周期,通货膨胀的眼里也日益增强,其加速上升的势头似乎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货膨胀的最重要指标,也是反映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2009年,我国CPI指数同比上年有很大增长。

因此,分析并把握我国影响因素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市场需求,第一位的是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的最终消费需求,而投资需求仅为中间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才是最终需求。

一个国家居民消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国经济的走势。

比如,美国主要依靠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其经济波动幅度就比较小。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不足就会损害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良性循环。

就我国而言,投资、出口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调,不但环境难以承载,而且容易出现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等问题。

从长远看还将会引起长期的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降低国内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不利于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鉴于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理应更多地依赖扩大内需而不是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

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我国应该提高国内消费,让公众充分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

二、居民消费理论概述

(一)CPI含义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4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二)CPI计算方法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采用的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即K拔=ΣKW/ΣW,固定权数为W,其中公式中分子的K为各种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CPI表示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125%-100%)=25%。

在日常中我们更关心的是通货膨胀率,它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公式为

T=(Pt—P(t-1))/P(t-1),

式子中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t和P(t-1)分别表示t时期(代表报告期)和t-1时期(代表基期)的价格水平。

如果用上面介绍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水平,则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如:

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为T=(112—100)/100×100%=12%,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2%,表现为物价上涨12%。

5

现期中国的CPI指数是根据上年为基期(100)计算得出的,而并非是以历史某一确定时点作为基期,详情可参照国统局的网站。

三、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包括很多内容: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的平衡,影响到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关系。

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除了食品和服务,大部分属于工业制成品;同时,工业品中的生产资料又是消费品的投入品,是成本的重要构成因素,这是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价格消费指数。

4、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既是CPI主要构成部分,也从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工业品价格重要元素之一。

因此会影响居民价格消费指数。

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指数(上年=100,按现价计算)固定资产指数是总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固定资产的变化会影响各种消费品的价格变动,故将其作为反应总需求的指标之一。

6、货币量的供给货币量的大量供给会使人民币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到我国居民价格消费指数的变化。

所以,货币量的供给毋庸置疑是影响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7、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指数汇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指数是人民币对外对内升值或贬值的代表量之一。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民币国际价值。

7

(二)我国CPI指数的变化

2006年CPI中,八大类的权重分别为食品33.60%,衣着9.00%,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4.5%,医疗保健个人用品9.40%,烟酒及用品14.40%,交通通讯9.30%,居住13.60%。

2011年1月。

为了更好的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1月对CPI中各大类的权数进行了调整。

经过调整后的权重分别为食品31.39%、衣着8.51%、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5.8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4.25%、医疗保健个人用品9.04%、烟酒及用品13.89%、交通通讯9.25%和居住17.82%。

变化幅度比较大的有食品类(下调了2.22个百分点),居住类(上调了4.22个百分点),其他类别权数变动不是很大。

商品的总价格指数是由专职调查员到现场采集价格资料,然后以居民家庭在各类商品或服务中的支出额占居民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权数,按照这一固定权数加权计算而得。

虽然权数构成进行了调整,但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CPI数据和消费者实际消费支出真实感受之间仍然存在落差,公众普遍认为CPI被低估。

而被低估的CPI掩盖了通货膨胀的程度,夸大了居民的真实收入,加剧贫富差距,进而误导政府决策。

8

 

表12011年CPI指数部分数据

项目名称

上年同月=100

上年同期=100

全国

城市

农村

全国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5

101.4

101.8

101.5

101.4

101.8

一、食品

103.7

103.7

103.8

103.7

103.7

103.8

粮食

109.8

109.6

110.1

109.8

109.6

110.1

肉禽及其制品

96.5

96.6

96.2

96.5

96.6

96.2

106.2

106.1

106.4

106.2

106.1

106.4

水产品

103.9

104

103.3

103.9

104

103.3

鲜菜

117.1

116.8

118.3

117.1

116.8

118.3

鲜果

109.8

109.2

111.3

109.8

109.2

111.3

二、烟酒及用品

101.5

101.7

101.3

101.5

101.7

101.3

三、衣着

99.6

99.8

99.1

99.6

99.8

99.1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98.9

98.7

99.4

98.9

98.7

99.4

五、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3

102.2

102.6

102.3

102.2

102.6

六、交通和通信

99.5

99.3

99.9

99.5

99.3

99.9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8

98

100.3

98.8

98

100.3

八、居住

102.5

102.7

102.1

102.5

102.7

102.1

四、由CPI数据分析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分析

(一)由CPI指数权重分析对居民生活影响

我国CPI统计中包含八个大类的商品和服务,各类别及其所占权重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食品31.79%、居住17.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3.75%、交通和通信9.9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9.64%、衣着8.5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5.64%、烟酒及用品3.49%。

虽然权重几经调整,但基本还是参照20多年前的统计标准,没有跟随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了CPI中各大类的权重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结构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而这种不一致是大多数人在平时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

比如,现阶段,人们花钱最多的是住房、教育和医疗三方面,但这三类在CPI中的比重却不大,分别为17.22%、13.75%和9.46%,这跟人们实际在这三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不符。

再加上住房、教育和医疗也是近些年价格上涨最快的几个类别,因此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更为强烈。

1、食品类商品在CPI中权重较局

我国CPI按居民消费支出的不同方面,将商品和服务分为八个大类,食品在这八个大类中,占比最大,权重为31.79%。

食品中包括蔬菜、粮食、水广品、肉禽及其制品、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农村、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正在不断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在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经从1991年的53.8%下降至2010年的35.7%,下降比例达到33.6%,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已经从57.6%下降至41.1%,下降比例为28.6%,比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幅度稍微小一些。

恩格尔系数的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城镇和农村的居民花在食品上的开支占家庭总消费的比重比以前更小了,因此食品价格的变动对居民物价指数(CPI)的影响力也应相应下降。

而我国当前的CPI指数中食品权重约占1/3,虽然近30年来食品在CPI中的比重下降了近一半,却仍然是CPI中比重最大的大类,因此食品的变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CPI的变化。

故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食品类在CPI中的比重仍然过高。

与美国(食品类商品在CPI中的比重约为15%)、加拿大(食品类商品在CPI中的比重为17.04%)等国家相比,也不具有直接可比性。

9

2、教育医疗类在CPI中权重偏低

在实际生活中,医疗、子女教育成为近年城市居民支出大项,而教育消费的权重并没有随着教育收费的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

2000年中国各类学校学费和杂费总计为952.63亿元,2006年这一数据为3085.54亿元,2009年为4894.11亿元,10年期间上涨5倍以上,在这10年间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涨幅为19.59%。

除去物价的上涨和全国就学人数的增加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平均每人教育费用的上涨,从而导致10年间教育费用的迅速成倍增力口。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监测分析报告可以计算得到:

2005年8月36个大中城市大学理工科学费为3648.82元/学年,高中学费为439.43元/学期;2010年8月36个大中城市大学理工科学费为3751.6元/学年,高中学费为492.22元/学期,6年期间分别上涨了2.81%和12.01%。

可见随着教育费用的上涨,教育类将成为居民几项最大消费开支之一。

同样,医疗类在CPI中的权重也受到了低估。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2005年门诊病人的人均医疗费用为126.9元,到2009年就涨至159.5元,五年涨幅超过25.69%。

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上涨更是猛烈,2005年人均住院医疗费用为4661.5元,2009年为5951.8元,5年间涨幅超过27.68%。

而这些仅仅是卫生部公布的“明价”,还不包括看病住院的“暗价”(比如红包费等)。

在此期间,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为11.85%,人均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超出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幅度15.83个百分点。

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在医疗费用上的支出增加幅度很大。

但是由于医疗费用在CPI中所占权重过低(连同保健和个人用品才占9.64%),因此它无法推动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也不能反映居民在医疗方面面临的支出压力。

表22011年我国CPI部分教育类指数

项目名称

上年同月=100

上年同期=100

全国

城市

农村

全国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7

102.6

102.9

102.1

102

102.4

一、食品

106.2

106.2

106.3

105

104.9

105.1

粮食

109.6

109.5

109.8

109.7

109.5

109.9

肉禽及其制品

98.4

98.3

98.6

97.5

97.5

97.4

108.7

108.4

109.1

107.4

107.3

107.7

水产品

108.8

108.8

108.6

106.4

106.4

106

鲜菜

125.5

124.6

128.4

121.4

120.7

123.5

鲜果

119

118.8

119.3

114.5

114.1

115.4

二、烟酒及用品

101.6

101.7

101.4

101.6

101.7

101.4

三、衣着

98.7

98.5

99.2

99.1

99.1

99.2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99.2

99.1

99.6

99.1

98.9

99.5

五、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4

102.3

102.7

102.4

102.3

102.7

六、交通和通信

100.1

99.9

100.7

99.8

99.6

100.3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8

100.6

100.8

99.8

99.3

100.6

八、居住

103

103.1

102.7

102.8

102.9

102.4

3、CPI中居住类权重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住类权重偏低,在目前各国正使用的最新权重中,美国居住类权重占比是41.79%,加拿大是26.62%,而我国住房相关项目在CPI构成中的权重仅为17.22%,较美国低24.57个百分点,相比加拿大来说,则低9.4个百分点。

在实际生活中,居民在居住上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远远大于这个权重。

不论是从国际上进行比较还是和居民实际支出比重相比,居住类权重都显得偏低,因此必须对现有的住房消费的测度办法进行更正。

我国居住类消费包括自有住房、房租、建房及装修材料和水电燃料等。

在衡量居住类成本时,房屋租金、水电燃料、维修费用等可以直接从居民消费调查表中查到,较难的是自有住房居住成本计算。

(二)居民消费升级导致的价格结构性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逐渐变化,伴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是价格的结构性变化,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幅度明显快于非生活必需品和非食品价格的上涨,而居民对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感受更为真切,因为这是他们每天都要消费的。

由于CPI的平均性特点,CPI数据只能反映各类商品价格的总体价格水平。

价格的结构性变化导致的非食品和非百姓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低迷制约了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因而CPI统计数据没有和居民感受的物价上涨水平一致。

比如2010年CPI同比涨幅为3.3%,表明价格总体水平在2010年上涨了3.3%,按照一般人的观点,这个涨幅是可以容忍的,但是百姓在2010年却真切的感受物价让他们无法承担,因为让他们感受更为真切的不是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而是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而这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上涨会比这个3.3%的幅度大很多。

9

(三)居民收入两极分化,中低收入阶层对CPI上涨感受更为明显

我国一直存在着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情况,从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来看,我国收入不平等情况非常严重,根据财政部2010年研究表明,我国基尼系数正在逐年增加,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底线(国际上认为基尼系数在0.4值0.5之间就算是收入差距较大)。

1991年我国基尼系数还只为0.282,—年之后突升为0.458,2002年升为0.46,2004年升为0.47,据联合国估测2011年中国基尼系数将突破0.55,20年间我国基尼系数上升接近1.95倍。

从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来看,2001年我国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实际收入为6295.91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253.42元,城乡收入差距只有2.9。

2010年我国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实际收入为21033.42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5919.01元,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3.55,如果再考虑城镇居民的一些隐性收入如各种补贴、福利和社会保障等,以及从农民纯收入中的扣减项,如柴草和用于生产的部分等,我国城镇家庭与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比会扩大到5或者是6。

从不同阶层居民所拥有的财富来看,统计局调查显示,2010年最低收入户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实际收入为6703.7元,最高收入户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实际收入为56435.17元,后者是前者的8.42倍。

10

五、加强CPI正确性为居民消费提供更科学的参考策略分析

(一)统计部门应该对CPI权重编制采取的措施

CPI“失真”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对于居民来说,如果CPI反映的物价水平与自身感受不一致,他们在购买商品时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有可能估计出过于离谱的CPI,对未来出现悲观预期,从而导致人心慌乱,影响社会的稳定;对于政府来说,如果CPI没有合理反映居民实际面临的物价压力,政府决策层在制定民生相关政策时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有可能制定出不合理甚至与社会大众实际面临的问题相反的政策。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能够真实反映居民感受的CPI统计数据是多么重要。

为了使CPI更为真实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统计部门应该从如下方面,对CPI的编制采取措施。

1、逐步降低CPI中食品类所占权重、提高服务类权重

我国CPI中食品类的权重为31.79%,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有很大提高,食品类消费在居民家庭总消费中的比例明显下降。

为了使CPI统计数据与居民实际消费情况相符,应该适当的调低食品类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统计中的权重。

至于将食品类权重调到多少比较合适,我们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

美国食品类权重为15.4%,加拿大食品类权重占17.04%,但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是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在发展中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并且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也处于高位,因此我国的食品类权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