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331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

2021下半年西安市中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检查脉搏一般检查()。

A、颞动脉搏动

B、肱动脉搏动

C、桡动脉搏动

D、面动脉搏动

【答案】C

【解析】桡动脉是肱动脉的终支之一,较尺动脉稍小。

是临床触摸脉搏的部位。

故选C。

2、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ml,尿量增加的原因是()。

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C、有效滤过压增高

D、醛固酮分泌增加

【答案】A

【解析】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ml后,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而使超滤液中的葡萄糖超过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近端小管重吸收,造成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结果使水和NaCl的抽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故选A。

3、下列实验室方法中哪种可确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ELISA

B、放射免疫法

C、动物接种

D、Westernblot法

【答案】D

【解析】Westernblot法(蛋白印迹法)可确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下列选项不属于癌前病变的是()。

A、结肠多发性息肉

B、结核球

C、纤维囊性乳腺病

D、黏膜白斑

【答案】B

【解析】所谓癌前病变,就是有些病变本身不是癌,可是在它的基础上容易生癌。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黏膜白斑、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糜烂、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结肠、直肠的息肉状腺瘤,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肝硬化。

故选B。

5、潮式呼吸可见于()。

A、尿毒症

B、以上均可

C、颅内压增高

D、呼吸中枢受损

【答案】B

【解析】潮式呼吸特点是呼吸逐步减弱以至停止和呼吸逐渐增强两者交替出现。

多见于中枢神经疾病、脑循环障碍(如脑溢血、颅内压增高)和中毒等患者。

6、不位于肾窦内的结构()。

A、血管和脂肪

B、肾小盏

C、肾大盏

D、肾锥体

【答案】D

【解析】肾窦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盲囊状腔隙,其内有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

7、个体面对应激源,通过各种适当的行为和心理对策来消除紧张状态,称为()。

A、解脱

B、应对

C、压抑

D、超脱

【答案】B

【解析】个体面对威胁性的应激源,通过各种适当的心理和行为对策来消除或缓解个体的紧张状态称之为应对。

故选B。

8、与类风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是()。

A、自身变性的IgM分子

B、自身变性IgG分子

C、以上选项均不对

D、自身IgM分子

【答案】B

【解析】类风湿因子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有IgMIgGIgAIgDIgE,可与变性IgGFc段结合。

9、能够运输脂肪酸的蛋白质是()。

A、白蛋白

B、α球蛋白

C、β球蛋白

D、γ球蛋白

【答案】A

【解析】白蛋白即清蛋白,是血浆中多种物质的运输载体,能与脂肪酸、Ca2+、胆红素、水杨酸、磺胺药等结合,在血液中进行运输。

故选A。

10、甲胎蛋白属于()。

A、自身抗原

B、共同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答案】C

【解析】根据抗原诱导不同的免疫应答可分为以下几类:

移植抗原、肿瘤抗原、变应原、过敏原及耐受原等。

甲胎蛋白属于属于肿瘤相关抗原。

11、能代表病毒体的是病毒的()。

A、刺突

B、包膜

C、核衣壳

D、衣壳

【答案】C

【解析】核酸位于病毒的中心,称为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心壳。

12、结核病最重要的社会传染源是()。

A、原发性肺结核

B、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C、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D、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答案】C

【解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是最重要的社会传染源。

13、哪一项符合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B、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C、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D、毛细血管壁增厚显著

【答案】C

【解析】精折与避错: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肾毛细血管球内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

14、肌节是()。

A、位于M线与Z线之间

B、1个I带+1个A带

C、位于相邻两条Z线之间

D、1/2I带+A带+1/2I带

【答案】D

【解析】在肌原纤维中,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的。

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5、乙类传染病()。

A、蛔虫病

B、流行性感冒

C、血吸虫病

D、艾滋病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

“血吸虫病”属于丙类传染病,应复习丙类传染病的分类;要点通过复习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可正确判断传染病的归属。

通过对传染病报告制度的熟悉和记忆,可对传染源的管理做出正确判断。

16、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

B、注射两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C、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D、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对人血主动免疫的掌握情况。

常见错误是选注射两种球蛋白预防麻疹.认为用人工的方法预防疾病就应该属于人工主动免疫,但注射的是球蛋白应该属于人血被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抗原性生物制剂,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17、29岁男性,7月5日入院,1周前由非洲回国,次日开始发冷、发热、头痛,体温变化无一定规律性,有出汗,3天后该患者每两天出现一次发热,体温达40℃,持续数小时后热退,大量出汗,患者精神状态好,可进食。

血常规:

Hb102g/L,RBC3.2×1012/L,WBC7.6×109/L,NE60%,L36%。

该患者出现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缺铁性贫血

B、骨髓受抑制

C、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D、造血原料不足

【答案】C

【解析】疟疾反复发作,使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患者出现贫血。

18、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心室充盈期缩短

B、快速射血期缩短

C、减慢射血期缩短

D、心室肌氧气供应不足

【答案】A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

当心率增快但尚未超过一定限度时,尽管此时心室充盈时间有所缩短,但由于静脉回心血量的大部分在快速充盈期内进入心室,因此心室充盈量和搏出量不会明显减少,而心率的增加可使每分输出量明显增加。

但是,如果心率过快,当超过每分钟160~180次时,将使心室舒张期(充盈期)明显缩短,心舒期充盈量明显减少,因此搏出量明显减少,从而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故选A。

19、对附睾正确的描述是()。

A、下连输尿管

B、由附睾管构成

C、贴附于睾丸前缘

D、产生精子

【答案】B

【解析】附睾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

附睾头由睾丸输出小管弯曲盘绕而成,输出小管的末端汇合成一条附睾管,附睾管弯曲构成附睾体和附睾尾。

附睾管的末端向后上方弯曲,成为输精管。

主要作用是贮存精子。

20、几个学生周末结伴外出旅游,中午在野外进食随身携带的火腿肠、面包、罐头等食物。

次日,所有学生相继出现全身乏力、软弱、头晕、恶心、腹胀、视物模糊、声嘶等表现,无发热、腹泻,神志清楚。

()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脊髓灰质炎

C、格林-巴利综合征

D、肉毒中毒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

①选答“脊髓灰质炎”多发生于小儿,表现为发热、单侧肢体弛缓性麻痹;②选答“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脑炎”,两者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

要点本病具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进食未加热的罐

21、下消化道是指()。

A、从胃到大肠的消化管道

B、食管以下的消化管道

C、从口腔到胃的消化管道

D、空肠及其以下的消化管道

【答案】D

【解析】由口腔至肛门,为粗细不等的弯曲管道,长约9m,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和大肠等部分。

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到肛门的一段,称为下消化道。

2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观察指标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答案】D

【解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于该措施,比较其差别程度。

从而判断实验因素的效果。

实验中施加干预措施,这是实验的最重要特征,没有干预措施,不能称之为实验。

故选D。

23、男性患者,10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4小时,昏迷3小时于12月5日入院。

查体:

T40℃,P140次/分,R28次/分,BP140/80mmHg,浅昏迷,呼之不应,压眶有反应,瞳孔<2mm,对光反应迟钝,周身皮肤可见瘀点、瘀斑,颈强阳性,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

血常规:

WBC18×109/L,N90%,L10%。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脑,普通型

B、中毒性痢疾

C、化脓性脑膜炎

D、流脑,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答案】D

【解析】患儿疾病特点为急骤起病,发热伴头痛、呕吐,迅速出现昏迷,查体可见皮肤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椎体外系征阳性,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发病为流脑发病季节,所以最可能的诊断为流脑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24、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的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答案】C

【解析】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者以上活动或对象中去的能力。

注意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的是注意的分配。

故选C。

25、溶菌酶作用的底物是()。

A、脂多糖

B、中介体

C、肽聚糖

D、磷壁酸

【答案】C

【解析】溶菌酶作用的底物是肽聚糖。

26、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结果应为()。

A、红晕直径≥20mm

B、硬结直径≥12mm

C、红晕直径≥15mm

D、硬结直径≥20mm

【答案】D

【解析】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27、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含量是指()。

A、血红蛋白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B、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

C、血液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

D、氧扩散的总量

【答案】B

【解析】在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Hb的氧容量,而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氧含

量。

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Hb氧饱和度。

故选B。

28、屈髋关节的肌()。

A、半腱肌

B、小腿三头肌

C、股四头肌

D、胫骨前肌

【答案】C

【解析】屈髋关节的肌有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其中股四头肌由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内肌组成。

29、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

A、肾小管滤过

B、近曲小管分泌

C、髓袢降支分泌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答案】D

【解析】原尿中的K+绝大部分(≈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入血,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故选D。

30、肾栓塞的栓子多来自()。

A、上肢动脉的血栓脱落

B、肠系膜静脉的血栓脱落

C、下肢静脉的血栓脱落

D、腹主动脉的附壁血栓脱落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血栓好发部位及栓子运行途径的综合理解。

常见错误:

选下肢静脉的血栓脱落,认为血栓最常发生于静脉,其中以下肢静脉最多见,其栓子脱落可引起栓塞,但忽略了下肢静脉的血栓栓子主要引起肺动脉栓塞。

正确答案是腹主动脉的附壁血栓脱落。

腹主动脉血栓常发生于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栓脱落后引起其分支肾动脉栓塞。

肠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