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29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比例教案

执笔人

执教人

课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师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师:

在我们山东半岛有一座啤酒飘香的城市,你知道是哪个城市吗?

对,青岛的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出示信息图:

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出示表格)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比的意义及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等知识。

学生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教师活动

个性化修改

 

 

 

 

 

 

 

 

 

 

 

 

第一天

第二天

运输次数

2

4

运输量(吨)

16

32

师:

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吗?

请同桌合作提出问题,看谁的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多。

师:

谁来说一下你想到的问题?

师根据回答,将答案写黑板上。

2:

16;4:

32;

16:

2;32:

4;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师:

请观察这两个比(16:

2;

32:

4)看能发现什么?

思考:

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师:

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们就用等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师:

试一试:

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

学生互相交流。

学生同桌合作,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A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B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

学生观察后,交流自己的发现(比值相等)。

学生交流:

如每次的运输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师活动

个性化修改

 

 

 

 

 

 

 

 

 

 

 

师: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师:

你能给比例各部分起名字吗?

板书:

16:

2=32:

4

内项

外项

2.练一练:

①自主练习第1题。

②判断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和12∶9,7∶4和5∶3  

3.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16:

2=32:

4中,除了它们的比值相等外,你还发现什么?

师:

谁愿意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

你们这个发现是不是一个规律呢?

请同学们来验证一下。

师:

对,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这在数学上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自己起名,集体交流:

如中间的两项是内项、两端的两项是外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分别计算出比值后,确定能否组成比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探究规律。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举例验证。

 

教师活动

个性化修改

究 

过 程

师:

以上比例中的两个比,如果写出分数形式,该怎么写?

师:

观察这种比例形式,看你有什么发现?

3.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判断组成的是否正确。

(1)40:

2=60:

3

(2)

三、拓宽应用。

1.连线:

自主练习第3题。

2.填空:

自主练习第4题。

3.自主练习第5题:

总结:

说说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写法。

学生观察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

反思

执笔人

执教人

课题

解比例

课时

2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

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师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例?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应用比例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0∶5和4∶1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1.5∶0.2=30∶4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出示:

解比例20∶25=4∶x

讨论:

在比例里,如果已知任何三

 

学生交流,全体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活动

个性化修改

 

 

 

 

 

 

 

 

 

 

 

项你能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师:

对,先写成乘法形式,再求出未知数的值。

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

请大家试着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板书:

解:

20=25×4

X=

=5

2.出示:

解比例

3.出示:

解比例

解:

4.5x=9×0.8

X=

=1.6(或)

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时规范解比例的过程。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师活动

个性化修改

 

 

 

 

 

 

 

 

 

 

 

4.出示:

解比例.

板书:

解:

x=

x=÷

x=

三、拓宽应用。

1.解下面的比例.

(1) 

(2)X:

21=13:

563.4:

X=5.4:

2

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5和0.8的比等于40与的比。

2.和的比等于的比。

3.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

已知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5.按要求写比例。

(1)写出两个比值是2.5的比,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与上题的区别。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不同情况下的比例的解法。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有几种情况。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修改

(2)写出比值相等的一个分数比与一个小数比,并组成比例.

(3)用5、40、8、1组成两个比例式。

6.思考:

①a:

8=9:

b,那么,a×b=()。

②如果9a=7b,那么。

③把8×2.5=0.4×50改写成四个不同的比例()、()、()、( )。

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

 

 

 

执笔人

执教人

课题

正比例的意义1

课时

3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过程。

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增强探索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教学

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青岛啤酒是我们青岛的名牌产品,每年的啤酒节都能吸引海内外的许多宾朋。

今天我们一起到啤酒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

出示表格。

工作时间(时)

1

2

3

4

5

6

7

工作总量(吨)

14

28

42

56

70

84

98

师:

仔细观察统计表,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

 

教师活动

个性化修改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师:

观察上面的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

师:

对,工作时间越长生产的啤酒越多,工作时间越短生产的啤酒越少。

师:

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有联系的两个数量。

那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2.师:

请大家计算它们的比值,看又有你有什么发现?

师:

这个比值实际上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3.师:

通过观察发现,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也随着变化,且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4.师: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我们来看看神州五号飞太空飞行的情况记录。

(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如工作时间扩大2倍,工作总量也扩大2倍。

学生尝试求比值,算出比值都是14.

学生尝试写出文字式。

=工作效率(一定)

 

教师活动

个性化修改

 

 

 

 

 

 

 

 

 

 

 

师:

观察表格里的信息,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再和同位交流。

1.表中()和()是相关联的量。

2.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3.比值实际上表示(),并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三、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第2题。

2.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

2)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4)工效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6)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找出相联系的量,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写出几组相对应的比,并求出比值。

学生写出后交流:

因为=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体会:

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交流。

思 

 

执笔人

执教人

课题

正比例的图像

课时

4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2.培养同学们初步的函数意识,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教学

重点

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及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