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医院投标方案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2819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9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甲医院投标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二甲医院投标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二甲医院投标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二甲医院投标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二甲医院投标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甲医院投标方案设计说明.docx

《二甲医院投标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甲医院投标方案设计说明.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甲医院投标方案设计说明.docx

二甲医院投标方案设计说明

铜仁市江口县民族中医院建设

项目规划设计

第一章构思

一、缘起

江口——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江口地域最早初形于春秋战国,属楚黔中。

战国属秦黔中郡义陵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隶荆州,属武陵郡无阳县,隋朝文帝开皇元年,废南阳郡,于其地置寿州。

“寿州”正是先民们对健康长寿、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建筑将隐喻其独特的城市文脉和中国传统的生命理念;

江口——一个风光秀美的地方,全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6.4%,被国家授予林业绿化百佳县,堪称地球上同纬度的“绿宝石”。

“梵净山·万米睡佛”惟妙惟肖、宏大伟壮的佛陀睡相,在全国独一无二;“云舍”依山傍水、人杰地灵、云雾缭绕。

远望如人间仙境,近游如世外桃源。

一座形如柳叶、四山如璧、水系纵横的犹如“茅莱仙境”般的城市。

我们的建筑将体现人们对这座老城独特的城市风貌特征的记忆;

江口——一座随着外环时代而崛起的渝西卫星城,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及城市增长规模与经济总量让这座城市充满着希望。

我们的建筑将表达这里的民族中对城市美好未来的期冀。

二、概念

顺应现代医院的发展趋势,努力做到:

在建筑的生态化、高效化、智能化、人性化设计等方面有突出个性;功能经济适用、空间组织合理、交通顺畅便捷、造型独特优美、结构简洁节约、设备实用高效;创造一座整体性、现代化、生态型的新型医院。

在具体的设计中着重贯穿以下八个概念:

文化——构建以江口城市风貌特征为背景而延伸的有丰富文化蕴涵的建筑形态;

人本——以人为本,为病员提供怡人的医疗、休憩、交往空间,淡化住院治疗概念、加强康复理疗观念;

和谐——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建筑内部空间功能关系的和谐,社会生态的和谐;

共享——创造合理的建筑室内外的病员与病员之间、病员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共享空间;

景观——充分发挥医院的位置优势和环境优势,利用并同时创造最大化的景观优势;

绿色——将绿化引入建筑的内部,形成室内外交融的绿色空间;

节能——运用合理的外墙构造设计使建筑的采光、通风、温度可以自然调节,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

高效——提高平面利用率,合理配置竖向交通体系,选择经济实用的设备体系,提高医疗建筑智能化水平。

三、立意

城市设计的要求

医院用地地处铜仁市江口县凯德街道原凯德中学地块,用地南临规划红线宽度30米的江闵路,北面为城市绿地森林公园,东面为规划建设用地,项目待定,西面为规划建设用地,项目待定。

工程用地距新区的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以区均不足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景观较佳。

项目无论从建筑本身的规模、高度和形态上还是规划保留山丘的高度和形态上都处于该地段主角地位,它既要与周围规划中的其它建筑一起形成对空间的良好围合和视觉背景,又要在这背景中突出自己现代化生态型医院建筑的形象。

医院主体建筑的形象、功能组织与空间布局必须在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方面着力设计,力求在体现当代医疗建筑应具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基础上突出自身的整体性、标志性。

平面布局的协调

在认真分析基地环境和任务书要求的基础上对医院的各种流线进行适当的组织,使整个医院分区及流线合理,中心医疗及保障区、行政科研及生活区、特殊医疗及保障区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为病员和医护人员创造良好而高效的使用空间。

生态主题的体现

生态主题首先体现在整个医院的外部空间设计中,各功能区相对完整又围绕中心绿化景观区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院区整体外部空间环境,充分利用地形、充分利用环境将成为本方案的设计重点。

生态主题还体现在中心医疗及保障区的共享活动空间设计中。

采用适当的设计手法将阳光、绿化、空气等自然元素引入建筑内,医院街的引入、景观廊桥和共享大厅的设置实现了阳光医疗的概念,使整个医疗建筑成为能“自由呼吸的建筑”,改变以往医疗空间的单调、封闭的缺陷,病员可以更加便捷也更加亲近自然;

建筑形象的内涵

本医院建筑造型以“现代中式庭院”为意,再有“以人为本”作为体现中医的精髓,为进一步减轻高大塔楼对城市及院区压力,在造型时不考虑高层塔楼,以多层院落式回廊建筑为主,同时医技楼入口、医院门诊入口均以有厚重感的中式造型为主,建筑外形显得素雅柔和、静适大气,同时用舒畅线条给病患以温馨的感觉,减少了大体量建筑对人的压抑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第二章总述

一、概况

江口县民族中医院坐落在贵州省东北部边陲梵净山脚下江口县双江镇三星东路19号,始建于1974年,经过40年的发展建设,是一所集中西医结合于一体的二级医院,江口县民族中医院是我县政府举办的集医疗、卫生保健、急救及教学为一体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技术诊治各种疾病的一所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全院现有职工78人,其中主治医师18人,内设外科、内儿科、妇产科、中医科、针灸理疗科、医技科、口腔科、碎石科、皮肤科、手术室等科室。

全院拥有全数字化彩超、电子腹腔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能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宫外孕病灶消除术及卵巢囊肿摘除术、慢性疾病针灸理疗治疗、无痛人流术、术后镇痛技术、骨科闭合整复加中医药治疗等特色医疗服务,方法独特,疗效好,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是城镇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中国人寿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的定点医院,是本地区的医疗、急救、教学、科研中心。

医院现启动建设工程,拟在江口县凯德街道原凯德中学地块征地面积106亩,拟新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园林式综合性二甲医院。

拟新建业务用房57775.50平方米,床位699张,年门诊人次170000,住院病人12000人次,手术5000余台。

科室设置齐全,有骨科、脑外科、胸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呼吸科、肿瘤科、心内科、儿科、中医科、核医学科等30多个临床、医技专科,拟作为贵州省及铜仁地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医院,是铜仁市中医院的指导医院。

根据铜仁市政府及铜仁市发改委对铜仁市医疗卫生的规划要求,铜仁市江口县民族中医院已被铜仁市发改委和市卫生局列为二甲医院创建单位,铜仁市江口县委第十二届全委会已经决定投入1.8亿元,整体将铜仁市江口县民族中医院到江口县凯德街道原凯德中学地块。

二、设计依据

1.《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2.《江口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3.铜仁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3.铜仁市江口县规划局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

4.江口民族中医院选址范围图;

5.《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6.建设方提供的项目设计任务书。

三、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用地面积(道路红线内面积):

70705.00m2

●总建筑面积:

784522.24m2

●地上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

57775.50m2

其中:

1、门诊医技综合楼:

31523.90m2m2

2、住院综合大楼:

17962.48m2

4、液氧站高压氧舱机房:

740.00m2

5、医辅及锅炉房:

1300.00m2

6、食堂:

2808.69m2

7、传染病区专科楼:

2341.78m2

8、其他(洗衣房锅炉垃圾运转、门卫室及变配电房等):

1098.63m2

●地下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24746.74m2

其中:

1、功能用房(锅炉房、污水处理、太平间、垃圾处理等):

3000.00m2

2、地下车库:

21746.74m2

●建筑占地面积:

22736.0m2

●绿化用地面积26453.8m2

●容积率:

0.817

●建筑覆盖率:

32.15%

●绿地率:

37.41%

●汽车停车位:

1100个,其中:

地下800个,地面300个

●病床总数:

699床

●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扣除地下车库):

82.65m2/床

 

第三章总图

一、地理位置与工程性质、特征

根据铜仁市江口县控制性详细规划,本工程项目选址在新区地块。

用地南临规划红线宽度30米的江闵路,北面为城市绿地森林公园,东面为规划建设用地,项目待定,西面为规划建设用地,项目待定。

工程用地距新区的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以区均不足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景观较佳。

整个项目建设用地面积70705.00平方米,东西最长处约532米,南北最宽处约248米,用地呈不规则葫芦形。

中心医疗区均为四层的建筑群,内部功能涵盖了医院的门诊、急诊、医技用房、住院治疗病房等主要医疗用房以及营养食堂、消毒供应中心、洗涤中心、总务库房等主要的保障系统;特殊医疗及保障区包括核医学科及放疗中心、高压氧舱等特殊医疗用房以及太平间、氧气站、锅炉房、变配电、污水处理站等特殊保障用房;行政生活区包括有行政科研、会议中心(报告厅)、职工食堂等功能。

二、地形、地貌概况

工程场地为丘陵地貌,场地边缘有少量民房。

整个场地高差较大,场地北高南低,北面红线外山体坡度渐大。

建筑红线内高程大约在388~421米之间。

从周边规划道路的竖向关系来看,场地西南角道路设计高程最高(约为395米),场地东南角道路设计高程最低(约为390米)。

其正面的道路江闵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坡度为1%),总体来说,场地周边道路坡度较平缓。

三、总平面布局

1、功能布局

本方案在总图布置时充分考虑了建设场地的原始地形地貌、与周边规划道路的关系、环境因素、人车物流线和相关规范规定,拟将场地分为四个区域:

以场地北部的近山脚区保留山丘作为绿化景观区,围绕山脚将场地按西侧、中段和西侧明确而清晰地分成了三个主要区域——西侧整片布置传染病区隔离区、绿化景观去,中段靠近江闵路的区域布置中心医疗、保障区及行政生活区,东西侧布置预留发展用地和特殊医疗及保障区。

●中心绿化景观区:

中心绿化景观区围绕保留而形成,这里是医院的“肺”,也是整个医院院区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医院全貌;因此这里是整个医院的绿化景观重点打造的节点,病员、家属、医护人员均可到此休息、放松。

●两条轴线:

两条由贯穿东西的医院街形成的“东西轴”;一条将中心医疗及保障区建筑群联系为一个功能性的整体,一条将中心医疗及保障区和中心绿化景观区联系为一个空间性的整体。

●中心医疗及保障区:

中心医疗及保障区主体建筑平面呈南北向的“山”字形,南北向总长约275米,由一条宽约14米的医院内街由南到北纵向串联了门诊医技综合楼和住院综合大楼,包含了门诊、急诊(急救)、住院、医技等医疗用房,集成了消毒供应中心、营养厨房、洗衣房等保障用房,还纳入了商业街等服务功能,使整个中心医疗及保障区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层庭院式群落建筑,功能关系紧凑,流线短捷高效。

医院内街南部是医院街主入口大厅,通过院前广场与双星大道连通。

医院内街中段以东一层设置急诊急救入口,与院内东西向干道相连。

医院内街中段以南一层设置门诊入口,通过架空广场与西面城市道路相连;医院内街南端是住院病房大楼的大厅,通过门前广场与院内东西向干道连通,方便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及探视人员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医疗建筑。

●特殊医疗及保障区:

特殊医疗及保障区包括高压氧舱等特殊医疗用房以及太平间、氧气站、锅炉房、变配电、污水处理站等特殊保障用房。

本方案合理利用地形,将氧气站、锅炉房、变配电等特殊保障用房根据使用需要及功能需求分散布置在该医院内部道路附近,污水处理站布置地势较低且处于下风口的区域,这样既照顾了医疗用房的相对靠近,又方便了保障用房与外部的联系。

还保证了保障用房不至影响院内的整体景观效果,同时也兼顾了医院内部管网设计的技术可行性。

●行政生活区

行政生活区主要由行政科研楼及会议中心、宿舍及职工餐厅两部分组成,布置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中间留有半封闭的院落空间,形成了宁静优美的小环境。

本方案通过利用周边道路和高差关系设置了不同的出入口,比较完满的解决了人流、车流、货流的分流问题。

2、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充分体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的原则。

本方案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巧妙的分层组织各种交通流线。

南面一层的医院大厅将人流直接引导进入二层医院内街,并与北端一层的住院大厅连通;北侧城市道路通过广场进入一层的门诊大厅,并与二层医院街连通,这样就形成了位于二层的“T字型”的核心水平交通空间。

一层东侧是急诊急救入口广场。

一层西侧广场是主要的货运出入口,通过货物电梯送达地下一层的消毒供应中心、洗衣房、营养厨房等保障用房。

这样就实现了人流、车流、物流的立体交通,避免了交叉和干扰。

(1)、车行交通组织

从北侧的江闵路设置两个的门急诊车行出入口连通的医院内部环形道路,满足医院进出和消防需要。

住院及门诊车行出入口连通的医院内部环形道路形成“L型、T型”的医院内部主干道,此主干道将西部的行政生活区与中部中心医疗及保障区和东部中心景观绿化区、住院部与特殊医疗及保障区分隔开来。

中心医疗及保障区南、北侧的道路与东西向道路连通,北侧的道路和穿越其中的道路与南北干道连通,形成了围绕中心医疗及保障区的环道。

整个路网设计和外部出入口设计明确合理。

车流设计充分利用院内道路使各种车辆能顺利到达建筑的相应出入口停靠,完成使命后可到达就近的地上停车场或地下车库出入口进入地下停车库停放。

地上临时停车场按绿化停车场设计,用小块钢筋混凝土空格地砖铺砌,空格部位种植耐压草种,没有车辆停放时远观也是绿荫一片。

整个院区内地面停车场可提供110个停车位(包含4个救护车停车位),加上地下车库(包括行政科研及生活区地下车库)的990个停车位,总共可提供1100个停车位,能满足使用需求。

(2)、人行交通组织

北端面临江闵路的广场为医院的主入口广场,也是医院展示形象的广场,通过医院内街大厅将人流直接导入二层的医院街,也可直接进入一层的体检中心。

门诊病员的主要出入口通过广场和北面的规划城市道路相连,利用台阶和坡道将人流自然引向门诊入口广场,然后进入门诊大厅。

门诊大厅与医院内街连通。

急诊急救病员的出入口设在一层东北侧,急救车可以直接停靠此处,方便及时抢救。

住院病员和家属的主出入口设在住院综合大楼的东侧。

中心医疗及保障区主体建筑和住院综合大楼相应位置有楼梯、电梯、扶梯等竖向交通设施,可通达建筑各个部位,方便而舒适。

医护人员则通过中心医疗区东西两端的专用出入口进入建筑。

(3)、物流交通组织

一层门诊大楼背后入口是主要的外部货运出入口,与院内环道相连,货物可直接到达车库库房,也可通过货物电梯送达地下一层的消毒供应中心、洗衣房、营养厨房等保障用房。

污物流线利用地下一层解决,所有污物(包括尸体)均在地下停车库设置的污物打包间处理后即时运走,通过东北角的车库出入口直接运至院区东北角的太平间和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方便快捷。

四、标高定位

本工程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定位则在总平面图中标注了各栋建筑与相邻建筑的距离(详见设计图纸),建筑定位较为准确。

第四章建筑

一、设计依据及要求

本项目方案设计依据详见第二章《总述》。

设计中采用的主要建筑设计规范有: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101-1987;

3.《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 ;

4.《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5;

6.《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年版);

二、建筑平面设计

1、中心医疗及保障区:

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的基本柱网为7.8×7.8米。

该柱网尺寸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是当前国际通行的医院建筑柱网模数,有利于病房及其它功能房的平面布置。

所有建筑的出入均考虑了方便残障人士的措施。

(1).门诊医技综合楼:

门诊医技综合楼是由医院街所串联的一组4层的建筑群,包含门诊、急诊、医技、商业等功能组成。

病员及探视人流的主要交通单元设置在各栋建筑与医院街的结合部位,这样的交通安排使通过医院街到达每栋楼的人员可通过电梯迅速到达目的地,而清洁物流、污物流和医护人员的交通单元设置在建筑的东西两端,既保证了人物分流和医患分流,也保证了同时又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医院街除了以交通功能为主联系了主体建筑各栋楼之外,它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休憩、交流空间,顺应地形和建筑功能的变化,在其中设置了休息座、电话厅、茶吧等功能,力图营造一个环境宜人、舒展、大气的新型医院空间。

门诊医技综合楼一层由于院区内部道路的穿越分成了东西两部分。

西侧部分中部是医院内街入口大厅,人流从此大厅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引导至二层的医院内街;门诊医技综合楼东侧道路外为传染门诊,在其东侧面向院区内部道路设有单独的对出入口,避免与普通门诊人流交叉感染;东侧为体检中心,从医院街入口大厅可以很便捷的到达,便于相对独立的对外提供体检服务。

南侧部分被医院街分为东西两部分,可通过自动扶梯或电梯与上部的医院街联系。

医院街东侧是急诊急救部,功能设施配备齐全,其入口朝向东面的急诊急救入口广场,方便救护车和病员车辆直接送达而不受外界大量人流、车流的干扰,保证急诊急救的快速迅捷;医院街西侧是商业服务部分,设有一条商业内街与医院街相同,布置了餐厅、咖啡、超市、书店等功能,为病员及家属提供便捷的服务;其西端是这个主体建筑的外部货物入口,通过此入口外部货物可送达商业内街也可通过货物电梯送达地下层的消毒供应中心、营养厨房和洗衣房。

门诊医技综合楼二层西侧设有门诊大厅,从北侧城市规划道路而来的门诊人流通过门诊入口广场进入宽敞高大的门诊大厅,门诊大厅设有导医台、预诊、挂号收费、门诊取药等功能,并设有自动扶梯直达二层的医院内街。

医院内街的东侧设置了一条位于景观轴线上的通道,从门诊大厅通过此通道可以远眺中心景观绿化区的山丘。

通道北侧为输液大厅,通道南侧为特检科和内窥镜中心。

医院街东端南北两侧为门诊科室。

门诊医技综合楼三层医院街西侧是三个门诊科室,其中南端的科室为妇科—产科及保健门诊,便于和四层的妇产科病房单元及产房联系。

医院街东侧北部是门诊科室,南部设置了一条位于景观轴线上的通道,此通道与景观廊桥连通可通达中心景观绿化区的山丘。

通道北侧为病理科和门诊手术室,通道南侧是中心检验部。

门诊医技综合楼四层医院街北端是三个门诊科室,医院街南端西侧是麻醉科,西端尽头在与住院综合大楼四层的妇产科病房连通的部位布置产房。

医院街南端东侧是中心手术部。

中心手术部设有18间手术间(其中1间为感染手术间),并严格按照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进行分区。

清洁区设有餐厅、休息室、医生值班室、护士值班室、卫生间等用房;无菌区设有手术间(可按照无菌要求级别的不同设置分区)、苏醒室、无菌存放间、一次物品存放间、护士站、刷手间等功能,本方案还特别设置了推床存放间,以解决目前许多手术部推床无处存放的问题。

每个手术间都有污物走廊与之连通,手术后的污物经过污物走廊进行收集,手术器械可通过清洗、打包、消毒后回到无菌区,而其他污物通过手术部东北角的污梯运送到相应部位进行进一步处理。

普通手术病人经换床厅换床或推床消毒后通过无菌走道进入手术间,感染手术病人则通过专门的感染手术入口进入感染手术间。

医护人员经过换鞋、更换洗手衣后进入清洁区,做手术的医护人员则从清洁区经过吹淋后进入无菌走道,经过刷手消毒后进入手术间穿无菌手术服、戴无菌手套进行手术;普通手术完毕后医护人员脱掉手术服从原路回到清洁区休息或进餐,感染手术的医护人员设有单循环通道,再经过卫生通过回到清洁区。

手术部送餐可通过手术部东南角的货物电梯送达清洁区的餐厅。

(2).住院综合大楼:

根据比利时鲁汶大学德努教授的“护理层”理论,考虑到护理单元的经济性,每一标准层按两个护理单元设计。

每个单元两端各有一个核心交通体。

中部的核心交通体除设置各种设备管道井外主要设置了三部高速医用病床电梯、2部高速客用电梯(其中一部位于医护通道内,作为医护人员专用电梯兼做清洁物流电梯)和一部防烟楼梯,主要供医护人员、病员及其家属使用,从地下层到顶层均有电梯停靠。

东西端部的核心交通体主要设置了一部高速货运电梯(兼做污梯)和一部防烟楼梯,整个大楼内部平面交通顺畅,流线清晰。

住院楼综合大楼一层西端半地下部分布置影像中心(放射科),可利用地形减少其辐射影响;东端是急诊病房,可与其北部门诊医技综合楼一层的急诊急救部直接连通。

二层中部的住院部大厅可与医院街直接连通,安排了出入院办理、住院药房、静脉输液配送中心、医保办公等;二层西端的住院药房、静脉输液配送中心与其北部二层的门诊药房形成一个整体,方便统一管理。

三层东端布置了输血科、中心血库,与其北面三层的中心检验部联系方便;三层西端布置为血液净化透析中心,自成一体。

四层东端布置了中心ICU,与其北面四层中心手术部通过医院街直接联系,中心ICU还设置了家属探视走道,充分体现对病员及家属的人文关怀;四层西端布置了的妇产科病房,与其北面四层的产房直接连通方便。

五层以上则为各科护理单元。

护理单元平面采用国际通行的双内廊布置,平面分区明确。

病房主要布置在南侧,均设置独立卫生间,朝向好,日照充分,景观良好。

北侧主要布置医辅用房,设置了科主任办公室、护士长办公室、医生办公室、示教室兼会议室、医生值班室、卫生间、更衣室、储藏室等用房。

护士站、抢救室、治疗处置室、护士办公室等组成的护理中心则布置在两条走道的中部,面向病房走道,护理距离不超过30米。

除此之外还设有配餐开水间、清洁室等用房,使医辅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医护人员和运送清洁物品的工作人员均通过专用电梯到达,避免与病员及探视人员混流,真正做到了医患分流。

两端的核心交通体旁边设置了洗衣间和污物打包间,污物通过该部污梯运送到地下一层,实现了洁污分流。

两个护理单元的中部是共用的会客休息室,从中部核心交通体一出来即可看到宽敞会客休息室,视线开阔、空间敞亮、令人心情愉快,无论是病员、家属还是医护人员的使用都非常方便。

(3).地下层:

整个中心医疗及辅助区的地下层形成一个整体。

负一层东部及北部布置地下停车库,病员及家属可通过中部连通医院街和住院综合楼的电梯直达要去的楼层就医。

南部及西部布置了总务库房、消毒供应中心、洗衣房、营养厨房和营养部等保障用房以及柴油发电机房、网络中心等设备用房,物流系统则利用东西两侧的货物电梯进行垂直运送。

消毒供应中心、洗衣房、营养厨房通过西侧的货物电梯可与一层的物流入口连通。

中心供应室严格按照“三区制——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设置,并按照单向流程布置,收件和发放分开设置,污染区和清洁区、无菌区之间设有卫生通过。

洗衣房严格按照从污到洁的工艺流程设计,污衣入口和洁衣出口分别设置。

营养厨房严格按照厨房工艺流程“主副分流、从生到熟”的基本原则设计,避免了生熟流线的交叉污染,从根本上保证了厨房的卫生要求。

负二层布置了地下停车库和消防水池、水泵房、配电间、冷冻机房、五气机房等设备用房。

2、行政生活区:

行政生活区主要由行政科研楼及会议中心和学生宿舍、职工公寓及职工餐厅两组建筑组成。

行政科研楼及会议中心是一栋多功能的综合大楼,由行政科研楼和会议中心(报告厅)两大部分组成,设有行政办公、图书馆、陈列、档案管理、会议等功能。

会议中心为可容纳500人的报告厅,可兼做演出剧场,可相对独立使用;利用座位起坡形成的空间形成其入口大厅,解决大量人员集散问题。

行政科研楼共六层,其中行政办公部分六层,图书馆、陈列、档案管理、会议等部分四层,其中四层为大会议室。

利用高差设有半地下车库。

生活区由宿舍以及职工食堂围合而成,中间留有半封闭的院落空间,形成了宁静优美的小环境,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

其车行通道与东侧的行政科研楼的半地下车库入口合用。

人行通道则布置在职工公寓底层的架空层,通过架空通道进入内院,在分别进入公寓或宿舍。

职工食堂面向内院设置主入口,方便内部员工进餐不受外界人员干扰。

职工食堂的厨房的出入口则布置在南侧空间外部出入口的位置,方便进出货物。

比较完满的解决了人流、车流、货流的分流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