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2432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docx

《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docx

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

经典诵读选诵篇目推荐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兴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辽于金,皆称帝。

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

十六世,至崇祯。

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

清顺治,据神京。

至十传,宣统逊。

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廿二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书,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

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弟子规》

〈总叙〉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

    〈出则弟〉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

    〈谨〉原文: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

    〈信〉原文: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

    〈泛爱众〉原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

    〈亲仁〉原文: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

    〈余力学文〉原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大学章句【原文】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诚。

意诚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齐。

家齐而後国治。

国治而後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

                     

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中庸》

第四章

1.子曰: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2.人莫不饮食也。

鲜能知味也。

第二十章

1.哀公问政。

2.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3.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蒲卢也。

4.故为政在人。

取人以身。

修身以道。

修道以仁。

5.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6.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7.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8.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

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9.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

及其成功,一也。

10.子曰,「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11.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12.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

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13.修身,则道立。

尊贤,则不惑。

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

敬大臣,则不眩。

体群臣,则士之报体重。

子庶民,则百姓劝。

来百工,则财用足。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

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14.齐明盛服,非体不动:

所以修身也。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

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15.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1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

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

道前定,则不穷。

17.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

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信乎朋友有道:

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顺乎亲有道:

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诚身有道:

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18.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0.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21.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论语》(10篇)

一、《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1、4、6、14、15、16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6.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4.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二、《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1.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 哀公问曰:

“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三、《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5章)

1子曰:

“里仁为美

(1),择不处仁

(2),焉得知(3)?

【译文】

孔子说:

“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5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

“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9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

“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0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

(1)也,无莫

(2)也,义(3)之与比(4)。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14子曰: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

“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

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7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5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四、《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

第十八章: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第二十章: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二十三章: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第三十章: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五、《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

第三章:

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第六章: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第八章: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十二章: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第十六章: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第二十二章: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三十四章:

子曰: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

“正谓弟子不能学也。

第三十七章:

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六、《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第五则:

学习方法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孔子说:

"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的做法)."(这里最后一个“知”,有人解释为“聪明”,我想孔子不会教自己的学生耍小聪明吧?

所以个人以为解释为“智慧”更好。

第七则:

学习态度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

"几个人同行(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十则:

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道)'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七、《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

4.子绝四——毋意

(1),毋必

(2),毋固(3),毋我(4)。

 

【译文】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

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7.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 

18.子曰: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译文】 

孔子说:

“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 

 

19.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 

孔子说:

“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 

23.子曰: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 

【译文】 

孔子说:

“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 

28.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 

【译文】孔子说: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 

29.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译文】 

孔子说: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 

八、《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

4.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

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

"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

"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

"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1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说:

"政就是正的意思。

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

19.子张问: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

“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

“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

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

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

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

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22.樊迟退,见子夏曰: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

”子夏曰:

“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

"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

"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

"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

"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

"子夏说:

"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

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

24.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

"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

九、《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

第六章: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十六章:

叶公问政。

子曰:

“近者说,远者来。

第十七章: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第十九章:

樊迟问仁。

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第二十一章:

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第二十三章: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二十四章: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第二十六章:

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第二十七章:

子曰:

“刚、毅、木、讷近仁。

十、《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

第二章:

子曰: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第三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