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绿化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2339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绿化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杭州绿化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杭州绿化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杭州绿化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杭州绿化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绿化研究报告.docx

《杭州绿化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绿化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绿化研究报告.docx

杭州绿化研究报告

篇一:

浙江重点项目-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浙江重点项目-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具体概括为:

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

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建议书

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申请报告

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商业计划书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总论

1.1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概况

1.1.1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1.1.4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建设地点

1.2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设计目标

1.3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建设总投资

1.4.2资金筹措

1.5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

1.6可行性研究依据

1.7研究范围第二章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建设背景

2.1宏观形势

2.1.1地理、历史

2.1.2交通

3.2宏观经济运行

3.1.1宏观经济发展(gdp发展)

3.2.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3.3.3人均生产总值

3.4.4人口变化

4.3地区及行业的发展规划

4.1.1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

4.2.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三章杭州绿地中央广场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

5.1杭州绿地中央广场市场分析

5.1.1杭州绿地中央广场市场近况

3.1.2杭州绿地中央广场市场划分

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

3.1.4杭州绿地中央广场市场总结

3.1.5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机会分析

6.2项目市场定位

7.3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的swot分析

3.3.1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优势(strength)篇二:

杭州绿化建设现状分析

杭州绿化建设现状分析

(天目学院鲁东杰园艺103)

摘要:

近几年来,杭州市城市园林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同时杭州的城市道路绿化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杭州市的道路绿化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特别是行道树的品种的选择及种植养护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杭州的城市绿化水平,通过对杭州市行道树种植性状的分析,提出进一步丰富城市行道树树种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为杭州市的道路绿化、绿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杭州市;现状分析;改造;措施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视,杭州的城市绿化也更有力度。

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城市交通道路也日益发达,但让人遗憾的是杭州市绿化现状却不很乐观。

通过调查发现杭州市街道绿化植物品种单一,不但污染严重而且养护管理滞后,植物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对此我们应该注重植物品种的选择,例如要选择一些抗力性好,生命力强,耐干旱,耐阴等特性的植物。

同时要注重种植土与水土的保护,并且选择专业的养护队伍进行及时的养护与管理。

(一)杭城道路绿化现状分析

1.1忽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

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得植物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不仅影响了美观,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1.2片面的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者骑车;较狭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的视线。

部分分车带设计部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行车的安全,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1.3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

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毫无创意、缺乏生机与活力。

植物配置过于单调,群落过于单一,缺乏色相、季节性变化,形式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

1.4盲目引用外来品种

只顾眼前的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

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

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整体效果。

外来品种在不适用杭城土质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长势不好,或者大部分叶子枯黄、脱落,最终影响到景观效果。

(二)杭城道路绿化建设目标

2.1发展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倡导生态型绿化,使我们的绿化设计成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是每一个绿化工作者应该学习及努力的目标,是道路绿化景观的发展方向。

如何将我们的道路绿化景观,巧妙地把自然景观、绿化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通过巧妙地构思,树立城市景观形象,体现地方特色,具有独特的绿化景观效果,并体现节约型园林的思想。

那便是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何谓自然然生态型道路绿化,以下将作具体的分析。

3.2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的特点

自然生态型绿化即是自然控制的一种绿化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节约型园林的理念。

所谓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

因此,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亦可称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结构的合理性结构的合理性包括绿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

比如水体与绿地的比例、节点的控制、乡土树种的比例、常绿与落叶的比例等。

(2)功能的全面性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最终目的是营造一个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在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等不同人群的需要以及动物和植物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3)关系的协调性自然型生态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景观的功能与形式,更应该协调所有设计要素的关系。

其中包括植物种类间、植物与水体、地形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城市景观。

(4)植物配置的生态性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首先必须从植物选材与配置上入手。

配植时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据杭城当地地理条件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5)景观的多样性设计中追求绿化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公路的两旁,而是更注重自然界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

(6)管护的自然性养护管理是确保设计效果以及体现生态效应最关键的一环。

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平面布局与三维的景观效果,还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养护成

修剪、灌溉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多方面的控制。

本,包括

(三)杭城道路绿化建设建议与措施

4.1加大园林绿化科研投入

目前政府主导的园林绿化投资小、项目少,不利于园林绿化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应用。

同时,杭州市的一些民营企业已开始重视这项工作,他们大量引入新品种,引进新技术。

这些企业的工作虽然有些零敲碎打,但政府如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其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

5.2丰富绿化色彩与季相变化

如今,随着人们对城市绿化景观的要求提高,树木的色彩与季相变化也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及市民的重视。

近年来,杭州市的绿化已开始尝试引种一些彩色和季相变化比较明显的树种,争取春夏观花、秋天观果、冬天观叶,希望给市民带来更多的心旷神怡。

当然,人们也希望绿化植物同样美丽,同样四季变幻。

因此杭州市应根据自己的地域、气候特征多种植一些色叶与季相变化比较明显的树木,形成特色景观,营造绚丽多彩的城市风貌。

6.3提高绿化种植和养护管理水平

增加投入,加强园林养护。

杭州的一些公园绿地,设计理念好,投入大,基础很好,但在后续管理中往往会被搞得不伦不类,原有的理念被破坏,新的理念又没有构建。

公园的主题和设计理念是需要长期后期管理来实现的,因此,在管理增加投入的同时,需要培养一支养护专业技术队伍。

但现在这样年年投标,经常更换队伍,对管理技术、艺术营造的连续性是不利的。

园林绿化养护由于投入少,现在是仅维持保成活率、基本修剪、抗旱等工作,根本谈不上强化意境、艺术再现等工作。

因此,建议适当增加投入。

7.4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和技术水平

杭州园林绿化建设管理需要改善目前存在资格认证的弊端和不足,真正做到企业资质和实力匹配,使做项目的人能拿到证,不做项目的人拿不到证。

与此同时,市有关部门应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与从业技术水平。

二、结论

目前杭州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无论在策划、设计过程中,还是在施工、养护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各相关部门以及从业人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从道路绿化的策划开始到养护阶段,进行严格的把关,在策划阶段做好合理性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在设计阶段时多从实地考察,结合现场实际的问题,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在施工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较为合理可操纵性强的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把问题落实到实处;在养护阶段则应当加强对养护单位的监督工作,提倡以实现生态家园为己任的精神,提高养护人员的园艺管理水平。

从而使得道路绿化景观一步步朝着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的发展方向发展,真正实现道路绿化景观的功能,建设出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为杭城市民营造出健康、舒适、惬意的的道路绿化景观。

最终实现自然生态、节约型的园林道路景观,解决人与生态气候之间的矛盾,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

2.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城市绿化志》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89~190

3.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

概念与原理》中国园林2001(6):

3-11[6]newton,n.t.

4.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浙江林学院园林设计院:

《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规划》2000:

19~20

5.徐文辉,范义荣,朱坚平等:

《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及对策》浙江林学院报,2003,20

(3):

209~292篇三:

浙大附中学生课题研究报告5:

杭州市部分道路绿化中交通安全隐患的研究

杭州市部分道路绿化中交通安全隐患的研究

(此课题报告已选入省编教材《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一书,并获“第27届全

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十佳)

【内容摘要】保持“安全视距”能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参与者人身安全。

然而,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杭州市不少道路绿化设置不合理,缩短了“安全视距”,存在交通事故隐患。

有关部门对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认识不到位、设计不到位、管理不到位。

确保“安全视距”应该是道路绿化设计与建设的首要原则。

课题成果对于全国大规模城市道路建设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安全视距道路绿化交通安全隐患

1.调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俗话说,车祸猛于虎。

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交通事故率也在上升,严重威胁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每一种都需要认真研究,正确对待。

其中超速驾车、醉酒驾车等原因比较常见,也容易被人们了解。

还有一些原因却不大为人们所了解,比如道路绿化带建设中的安全隐患就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

有的地方已经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浙江省嵊州市就曾发生了这样一起因道路绿化阻挡视线造成的车祸。

浙江省嵊州市安平路和官河路的交叉口附近,一棵棵海桐树长得郁郁葱葱,高达

1.45米至1.50米。

正是这些绿意盎然的海桐,间接造成了惨祸的发生。

据调查,2004年10月10日,刘某驾驶凌志牌轿车在官河路由北向南直行,与骑电动车横穿马路的董某相撞,导致董某受伤,变成植物人。

交警部门认定两人都有违法行为,负同等责任。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12月28日作出终审判决,认为事发路口绿化植物的设置违反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未采用通透式配置,严重妨碍了安全视距。

判定刘某承担60%的赔偿责任,嵊州市园林管理处承担10%的赔偿责任。

判决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嵊州事故地点(南北向的官河路与东西向的平安西路交叉口)如图所示:

众所周知,城市道路绿化带具有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等积极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道路绿化设置也会直接阻碍交通参与者(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的视线,大大缩短“安全视距”,从而影响交通参与者对交通现场情况的识别与判断,形成安全隐患。

而且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城市改造时期,同时正逐步进入汽车时代,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隐患的关系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课题预期成果应该具有全省乃至全国性的推广应用价值!

为此,我们想借助“安全视距”理论模型来研究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隐患的具体关系。

2.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我们课题组通过分析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查、采访及文献查阅的案例分析等方法,意在揭示杭州市绿化带造成交通安全隐患的基本形式、主要原因及其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供绿化、城建、交通部门决策参考,提高道路安全系数,保障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

2.1.研究过程

自2009年9月份以来,在施永忠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断断续续实地采访达6次,最近一次是2010年8月13日,利用暑假采访西湖交警大队和西湖区绿化办。

2.2.研究方法

我们的调查、研究活动主要分为四种方式:

(一)实地调查;

(二)问卷调查;

(三)采访相关部门专家;(四)案例分析。

2.2.1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主要以杭州市区4条道路绿化为例。

因为杭州市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城市,一年中雨水充沛,绿化用植物生长自然条件较好,因此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在调查中,研究小组走上街头,拍摄了500多张照片。

拍摄地点有的是现有绿化带,有的是正在施工的绿化带。

拍摄选取的位置、高度、角度都与道路交通中驾车人、行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因此照片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另外,还采访了交警、园林管理等相关部门的人员。

如图所示:

实地调查的4条道路地图(标红线路段)——

2.2.2问卷调查

我们在走访的几条道路上共发放了100份问卷调查表,其中50份的调查对象是驾车人,另外50份的调查对象是行人。

其中把行人列为调查对象加以研究是我们的创新点之一,因为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研究、报道绝大多数都只关注道路绿化对驾车人的行车视距造成的阻碍,很少关注对行人视线造成的阻碍。

2.2.3采访

带着绿化带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问题,2010年3月7日,课题小组采访了市绿化办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绿化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不大,只要绿化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行人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擅自翻越绿化带,一般不会出现事故。

2010年3月11日,课题小组又采访了西湖交警大队指挥室主任朱晓明警官。

朱警官表示,道路上的绿化设置对交通安全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

比如杭州市东西向的景观大道天目山路两侧的绿化比较高,对行驶中的司机的视线影响比较大。

他们处理的很多机动车与机动车刮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碰撞事故,都是由于绿化带过高影响视线造成的。

2010年8月13日,研究小组利用暑假时间进一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交警部门与绿化办,采访结果与上次基本相同。

两个部门的不同看法让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更加认真地调查研究。

2.2.4文献案例分析

除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采访外,研究小组还采用了“文献案例分析”,搜集了道路绿化造成道路安全隐患的实际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研究小组还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嵊州市官河直路交通事故案件进行了重点解读,搜集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该案的民事判决书,获取了第一手可信资料,进一步增强了调查的说服力。

同时也对杭州市以及全国其他一些城市的事故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

3.理论模型的创设、运用及创新点

3.1.理论模型

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交通参与者视线的阻碍。

原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用“行车视距”来描述二者的关系。

“行车视距”是指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道路设计应能让驾驶员看到行车路线上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便驾驶人从发现障碍物或迎面来车时,到采取停车、避让、错车或超车等措施,所必须的最短时间里汽车的行驶路程。

简单地说,也就是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采取刹车措施而恰好能安全停车的最短距离。

因此,“行车视距”有时候也被称作“安全视距”。

如图所示:

行人速度:

v人

汽车速度:

v车车与绿化带间距:

k米

行人与绿化带间距:

l米

驾车者反应时间:

m秒

制动时间:

n秒

制动加速度:

a米/秒^2

则行人走至o点需时:

(l+k)/v人

则刹车时间为:

(l+k)/v人-m

则刹车距离为:

1/2*a*[(l+k)/v人-m]^2

则安全视距为:

1/2*a*[(l+k)/v人-m]^2+v车*m

结合数学模型以及实际交通情况,驾驶人通常的反应时间为0.75至1秒,按照杭州市市区道路一般车速限制为50公里/小时,反应时间为一秒,反应距离则为

13.89米。

再加上制动距离规定不超过19米,则“安全视距”应为13.89+19=32.89米。

因此,应当保证在此“安全视距”内的绿化不阻碍视线。

3.2.创新点

本课题主要有两个创新点:

3.3.1提出了“行人视距”的概念。

“行人视距”指的是行人在道路上行走过程中从发现行车目标,到采取有利于避免交通事故的行动所需的最短距离。

在现行的大多数公路和绿化规划与建设标准中,大都只侧重驾驶者的视距,忽略了行人的视距。

在实际的交通环境中,如果行人视野状况良好,容易捕捉行车目标,对于减少事故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如图所示:

(杭州市沈半路绍兴路口东)树比人高,绿化带严重地阻碍了行人的安全视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