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电工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2243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企业电工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钢铁企业电工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钢铁企业电工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钢铁企业电工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钢铁企业电工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铁企业电工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

《钢铁企业电工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企业电工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铁企业电工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

钢铁企业电工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电工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教材

第一章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一、触电事故

(一)电击和电伤的概念

触电事故是各类电气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事故。

触电事故往往突然发生,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死亡率极高。

1、电击

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指的是电击,绝大多数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它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使肌肉非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造成的伤害;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的工作,直至危及生命的伤害。

电击又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体有意或无意直接触及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人体触及意外带电部分所发生的电击。

故直接电击也称正常情况下的电击,间接电击也称故障情况下的电击。

2、电伤

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往往会在人体表面留下伤痕。

电伤包括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

(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通过人体内部,能使肌肉产生突然收缩效应,产生针刺感、压迫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使触电者无法摆脱带电体,而且还会造成机械性损伤。

更为严重的是,人体的电流还会产生热效应和化学效应,从而引起一系列急剧、严重的病理变化。

热效应可使肌体组织烧伤,特别是高压触电,会使身体燃烧,电流对心跳、呼吸的影响更大,几十毫安的电流通过呼吸中枢可使呼吸停止。

直流过心脏的电流只需达到几十微安就可使心脏形成心室纤维性颤抖。

触电对人体损伤的程度和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和具体途径、电流的种类和频率高低、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均有密切关系。

其中,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触电时间长短最主要。

对人体的作用见表1—2

电流(mA)

作用的特征

50-80HZ交流电(有效值)

直流电

0.6—1.5

开始有感觉,手轻微颤抖

没有感觉

2—3

手指强烈颤抖

没有感觉

5—7

手指痉挛

感觉痒和热

8—10

手已较难摆脱带电体,手指尖至手腕均感剧痛

热感觉较强,上肢肌肉收缩

50—80

呼吸麻痹,心室开始颤抖

强烈的灼热感,上肢肌肉强烈收缩痉挛,呼吸困难

90—100

呼吸麻痹,持续时间3s以上则心脏麻痹,心室颤动

呼吸麻痹

100

持续0.1s以上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机体组织可因电流的热效应而破坏

(三)触电形式

在各种事故中,触电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电气事故。

按照人接触带电体时的不同情况,触可分如下三种形式:

1、单相触电

如果站在大地上的人,接触到交流供电线路中的一根带电体时,因大地能导电,而且和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相连接,那么人的脚等于接触到另一根带电体(中性线)。

像这样的触电,称作单相触电。

图6—1便是单相触电的示意图。

绝大多数的触电事故,属于单相触电事故。

图6—1单相触电

2、两相触电

如果人体同时接触到三相交流中的两根带电体(指两相),因人可看作是导体,则一根导体上的电流就会通过人体流到另一根导体上,形成一个回路,使人触电,这就称作两相触电。

如图6—2

所示。

图6—2两相触电

3、跨步电压触电

如图6—3

图6—3跨步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是指人在接地点附近,由于两脚之间的电位差过高引起的触电事故。

这种触电事故常发生在高压故障接地处,在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也可能出现较高的跨步电压。

此时,如人正好处于较高的跨步电压区内,就有可能因跨步电压而触电,其危险程度和跨步电压的高低有关,而跨步电压又和两脚在半径方向上的距离有关。

当人受到跨步电压电击时,电流流经人体的双腿,使人抽筋,跌倒直至死亡。

(四)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

1、防止直接接触电击⑴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⑵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将带电体和外界隔离。

⑶保证带电体和地面、带电体和其他设备、带电体和人体、带电体之间有必要的安全间距。

2、防止间接接触电击⑴保护接地。

是最基本的电气防护措施,又可分为IT,TT,TN系统。

⑵工作接地。

指正常情况下有电流通过,利用大地代替导线的接地。

⑶重复接地。

指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其他点的再次接地,以提高TN系统的安全性能。

⑷保护接零。

指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配电网中性点之间金属性的连接,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配电网。

⑸断电保护:

指通过切断电路达到保护目的的措施,常用的有熔断器和电流脱扣器。

3、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

⑴双重绝缘。

兼有工作绝缘和保护绝缘的绝缘。

⑵加强绝缘。

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双重绝缘同等能力的单一绝缘。

⑶安全电压。

通过限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抑制通过人体的电流,保证触电时处于安全状态。

⑷电气隔离。

通过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和其他电气回路的电气隔离,将接地电网转换为范围很小的不接地电网。

⑸漏电保护(又称剩余电流保护)。

用于单相电击保护和防止因漏电引起的火灾,可配合其他电气安全技术使用,作为互相补充。

4、电工安全用具

⑴绝缘杆和绝缘夹钳。

⑵绝缘手套和绝缘靴。

⑶绝缘垫和绝缘站台。

⑷携带式电压指示器和电流指示器。

⑸登高安全用具,包括梯子、高凳、脚扣和安全带。

⑹临时接地线、遮拦和标示牌。

5、保证检修安全

⑴严格完善的工作记录和操作记录。

⑵实行严格的工作监护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

⑶检修工作需要切断供电时,应按照程序规定执行。

⑷不停电检修时应当具备完善的保护措施。

(五)IT,TT,TN系统的构成

1、IT系统:

电源和地绝缘或通过阻抗接地,而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的配电网,包括低压不接地配电网和高压不接地配电网,还包括不接地直流配电网。

第一个大写“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T”表示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

应当接地具体部位是:

⑴电动机、变压器、L开1关设备、照明器具、移动式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

⑵0I类和I类电动工具或民用电器的金属外壳;⑶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控制台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⑷配线的金属管;

⑸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⑹电缆金属接头盒、金属外皮和金属支架;

⑺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⑻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2、TT系统:

电源有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接至电气和电源接地点无关的接地极的系统,适用于接地的配电网。

前后两个字母“T”,分别表示配电网向中性点和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

3、TN系统

电源有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负荷侧的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即PE

线包括PEN线)和该接地点连接的系统,即保护接零系统。

按照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的组合情况,TN系统又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⑴TN—S系统:

整个系统保护线PE和中性线N是分开的。

⑵TN—C系统:

整个系统保护线和中性线是合一的。

⑶TN—C—S系统:

系统中有一部分保护线和中性线是合一的

(六)保护接零、接地的工作原理①保护接零指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电网的保护零线的相互连接。

其基本作用是当某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独短路,短路电流能促使

线路上过电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点源断开,消除触电危险。

②保护接地是把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导电部分和大地紧密联结起来的接地。

只要适当的控制保护接地电阻的大小,即可以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在安全范围内。

保护接地适用于不接地电网。

在这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破坏或其他原因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

各种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的电阻的允许值见表1—3。

表1-3接地电阻的允许值

类别

接地电阻限值(Ω)

低压电气设备

一般

4

电源容量≤100kVA

10

高压电气设备

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和低压共用接地

120/Id

单独接地

250/Id

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接地短路电流Id≤

4000A

2000/Id

接地短路电流Id>4000A

0.5

、雷电危害

1、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按其造成的危害可分为:

⑴直击雷。

大气中带有电荷的雷云,其对地电压高达几亿伏。

当雷云和地面凸出物之间电场强度达到空气击穿强度时,就发生放电现象,这种放电现象称为直击雷。

⑵雷电感应。

雷电感应又称感应雷,它又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静电感应是雷云接近地面时,在地面凸出物的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在雷云和其他部位或其他雷云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电荷失去束缚,并以雷电波的形式高速传播而形成的。

电磁感应是发生雷击后,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的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附近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形成的。

由于雷击,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波称为雷电波入侵。

其传播速度为300m/s(在电缆中为150m/μs)。

雷电的危害巨大,可以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或电气系统故障,严重者还可导致火灾和爆炸。

2、防雷装置的类型、作用

⑴电气设备防霞使用避雷器。

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引入端,其上端接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下端接地。

平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线路受雷击时,避雷器间隙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这时进入被保护设备的电压仅为雷电波通过避雷器及其引线和接地装置产生的“残压”。

雷电流通过以后,避雷器间隙又恢复绝缘状态,系统仍可正常运行。

避雷器有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

目前以阀型避雷器使用最为广泛,它是保护小容量变(配)电装置常用的避雷装置,主要由火花间隙和电阻阀片组成。

当发生雷击时,阀型避雷器的火花间隙首先被击穿而放电,使雷电流通过电阻很小的电阻阀片顺利引入地下。

⑵建筑物和一般设备防雷使用避雷针。

它最上部的受电端用一定截面的镀锌铁棒、钢管或圆钢做成,其尖形顶端高出建筑物一定高度;中间部分由截面<35mm2的镀锌钢索或扁钢做成,上连受雷端,下连接地极;接地极埋入地下,用角钢(规格50mm×50mm×5mm,长度约3m)或钢管(Φ35—50mm,壁厚4mm,长度2—3m)做成。

各部分可靠地焊接,接地电阻应≤10Ω。

避雷针在安装时,可利用建筑物作为支持体。

当雷云降临建筑物或设备时,它所感应的静电荷可以经过导雷线引向尖端放电,和雷电中和避免雷击。

当遇到直接雷击时,避雷针能够安全地将雷电流引人大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

三、静电危害

1、静电的特性和危害

⑴静电是由于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分离、摩擦而产生的。

静电电压的大小和物体表面处电介质的性质和状态,物体表面之间相互贴近的压力大小,物体表面之间相互摩擦的速度,物体周围介质的温度、湿度有关。

⑵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千伏甚至上百千伏,而电流却可能小于1μA,固当电阻小于1MΩ时就

可能发生静电短路而泄放静电能量。

⑶静电放电的火花能引起爆炸和火灾,故是造成人员工伤的原因之一。

2、防静电措施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就是接地:

⑴所有设置在户外(包括栈桥和地沟中)和车间内的有可能发生静电的管道和设备,均应连成连续的电气通路并接地。

车间内管道系统的接地点应不少于2处。

采用金属法兰连接的设备和金属管道的连接处可不设跨接线,但若需防雷则应设置跨接线。

⑵所有容积大于50m3和直径大于2.5m的贮罐,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并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30m。

⑶铁路油罐车在灌注油液的时间内,栈桥、油罐车和铁轨之间应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并可靠接地。

油罐车、油船在灌注或排放可燃性液体和液化气时同样应接地。

⑷当润滑油的电阻大于106Ω时,设备的旋转部分必须接地;否则应采用接触电刷或导电润滑剂。

⑸移动的导电容器或器具有可能产生静电危害时应接地。

当利用导电地板、导电工作台和其他接地物体相连接的方法不能确保其可靠接地时,必须采用可挠的铜线将其直接接地。

利用工具操作或检修这类设备时,工具也应可靠接地。

⑹洁净室、计算机房、手术室等房间一般采用接地的导静电地板。

当其和大地之间的电阻在

6

106Ω以下时,则可防止静电危害。

在有可能发生静电危害的房间里,工作人员应穿导静电鞋,并使导静电鞋和导静电地板之间的电阻保持在104-106Ω以下。

⑺为了防止静电危害,在某些特殊场所,工作人员不应穿丝绸或某些合成纤维衣服,并应在手腕戴接地环以确保接地。

从事带静电作业的人员不应戴金属戒指和手镯。

这些特殊场所的门把手和门闩也应接地。

四、电磁场危害电磁场伤害严格地应当划分为电场伤害和磁场伤害,其中较为复杂的是磁场伤害及其防护。

目前在电磁场对人的伤害机理方面还处于深入探索之中。

电磁场对人的伤害取决于其辐射强度和累计剂量,主要是对人的生理、心理、新陈代谢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0—300Hz的低频磁场列为可疑致癌物。

目前,国际和国内对电磁场属于危害基本取得共识,都在积极开展对电磁辐射危害的评估工作,预期很快即可得出结论并制定出相关标准。

对电场危害的防护采取屏蔽隔离,人员穿着屏蔽工作服。

目前对磁场的防护在技术上还存在相当困难。

五、电气系统故障电气系统可大致分为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

电气系统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

异常停电、异常带电、电气火灾(爆炸)及其对人员的伤害等。

1、异常停电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由于供电系统故障导致生产过程的突然中断。

这种情况会使生产过程陷入混乱,造成经济损失;在有些情况下,还会造成事故和人员伤亡。

在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中,必须考虑到异常停电的可能,从技术和管理角度,使异常停电可能造成的损失得到消除或尽量减少。

2、异常带电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当带电的生产设施或其中的部分意外带电,俗称“漏电”,从

而造成人员伤害。

在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适当安装漏电保护器等安全装置,保证人员不受到异常带电的伤害。

3、在各种爆炸危险环境使用的电气设备,其结构上应能防止由于在使用中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而成为引爆源。

因此针对不同级别的火灾危险环境应当选用不同类别的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分为:

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充油型、充砂型、正压型、浇封型、无火花型、气密封特殊型。

六、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要求

1、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宜将正常运行时发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

⑵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⑶爆炸性气体环境内设置的防爆电气设备必须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产品;⑷不宜采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2、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根据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电气设备的种类和防爆结构的要求应选择相应的电气设备当;⑵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当存在有两种以上易燃性物质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时应按危险程度较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电气设备;

⑶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周围环境内化学的、机械的、热的、霉菌以及风沙等不同环境条件对电气设备的要求,电气设备结构应满足电气设备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不降低防爆性能的要求。

3、火灾危险环境电气线路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在火灾危险环境内可采用非铠装电缆或钢管配线明敷设。

在火灾危险环境21区或23区内

可采用硬塑料管配线。

在火灾危险环境23区内,当远离可燃物质时可采用绝缘导线在针式或鼓形瓷绝缘子上敷设。

沿未抹灰的木质吊顶和木质墙壁敷设的以及木质闷顶内的电气线路应穿钢管明设。

⑵在火灾危险环境内,电力、照明线路的绝缘导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线路的额定电压且不低于500V。

⑶在火灾危险环境内,当采用铝芯绝缘导线和电缆时应有可靠的连接和封端。

⑷在火灾危险环境21区或22区内,电动起重机不应采用滑触线供电;在火灾危险环境23区内电动起重机可采用滑触线供电,但在滑触线下方不应堆置可燃物质。

⑸移动式和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线路应采用移动电缆或橡套软线。

4、火灾危险环境接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在火灾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⑵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两处和接地体连接。

第二章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触电事故的很多,实践证明,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配合不当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没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就难以保证;没有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也只是空洞条文。

一、安全组织措施在电气设备和相关场地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为:

工作票和工作任务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1、工作票和工作任务票制度

在电气设备及相关场地上工作,应相应地填写工作票(第一种工作票、第二种工作票、带电作业工作票)、工作任务票。

工作票和工作任务票的填写、签发、安全措施、有效期等应满足规定要求。

签发人经测试合格,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名单书面公布。

工作票和工作任务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安全监护人、工作班成员应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

2、工作许可制度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工作许可人由运行人员或经批准的检修单位的操作人员担任;用户变、配电站的工作许可人由持合格证书的高压电工担任。

工作许可人在采取了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后,还应会同工作负责人进行检查,说明现场安全措施及其他注意事项,双方确认、签名后,才可开始工作。

工作过程中,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安全措施,如确需变更时,必须先取得对方的同意。

3、工作监护制度

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在全部停电时,可以参加工作班工作。

在部分停电时,只有在安全措施可靠,人员集中在一个工作地点,不致误碰有电部分的情况下,方能参加工作。

工作期间,工作负责人若因故必须离开工作现场时,应指定能胜任的人员临时代替,离开前应将工作现场交代清楚,并告知工作班成员。

原工作负责人返回工作现场时,也应履行同样的交接手续。

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工作间断期间,工作班人员从工作现场撤出,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动。

在工作间断期间,若有紧急情况需要合闸送电,运行人员必须通过工作负责人或电气运行负责人确认所有工作班全体人员已经离开工作地点,并得到他们可以送电的答复后方可执行。

在同一停电系统的所有工作票的工作结束,拆除所有接地线、临时遮栏和表示牌,恢复常设遮栏,并得到值班调度员或值班负责人的许可命令后,方可合闸送电。

二、安全技术措施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的技术措施为:

停电、验电、接地、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

1、停电

工作地点必须停电的设备有:

检修的设备;和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的距离小于规定安全距离的设备;带电部分在工作人员后面或两侧、上下无可靠安全措施的设备等。

检修设备停电,必须把各方面的电源完全断开,每个方面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

和停电设备有关的变压器和电压互感器,必须从高、中、低压各侧断开,防止向停电检修设备反送电。

2、验电验电时,必须用相应电压等级而且合格的专用验电器,在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隔离开关处三相分别验电。

验电前,应先在有电设备上进行试验,确证验电器良好。

高压验电必须戴绝缘手套。

验电时应使用直接接触式验电器。

人体必须和验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

3、接地

当验明设备确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三相接地短路。

电缆及电容器接地前应逐相充分放电。

对于可能送电至停电设备的各方面都必须装设接地线或合上接地隔离开关,所装接地线和带电部分应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装设接地线必须由两人进行,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必须接触良好。

拆接地线的顺序和此相反。

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和戴绝缘手套。

4、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的标示牌。

如果线路上有人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

”的标示牌。

严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擅自移动或拆除标示牌和遮栏。

三、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1、五种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

⑴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⑵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

⑶带接地线(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

⑷误分(合)断路器。

⑸误入带电间隔。

防止电气误操作既要依靠以“两票三制”为主的组织措施,也要积极采用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的技术措施。

2、主要防范措施

⑴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并使两票制度标准化,管理规范化。

⑵严格执行调度命令,操作时不允许改变操作顺序,当操作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调度部门,不允许随意修改操作票,不允许解除闭锁装置。

⑶应结合实际制定防误操作装置的运行规程及检修规程,加强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已装设的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

⑷建立完善的万能钥匙使用和保管制度。

防误闭锁装置不能随意退出运行,停用防误闭锁装置时,要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短时间退出防误闭锁装置时,应经值班长或变电所所长批准,并应按程序尽快投人运行。

⑸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时,远方、就地操作均应具备电气闭锁功能。

⑹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不能用重动继电器,应直接用断路0e戒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操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时,应以现场状态为准。

⑺对已投产尚未装设防误闭锁装置的发电、变电设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确保1年内全部完成装设工作。

⑻新建和扩建的发电、变电工程,防误闭锁装置应和主设备同时投运。

⑼成套高压开关柜五防功能应齐全,性能应良好。

⑽应配备充足的经过国家或省、部级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安全工作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具。

为防止误登室外带电设备,应采用全封闭(包括网状)的检修临时围栏。

四、电工安全操作规定

1.未经安全培训和安全测试不合格严禁上岗。

2.电工人员必须持电气作业许可证上岗。

3.不准酒后上班,更不可班中饮酒。

4.上岗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否则不准许上岗。

5.检修电气设备时,须参照其它有关技术规程,如不了解该设备规范注意事项,不允许私自操作。

6.严禁在电线上搭晒衣服和各种物品。

7.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8.正确使用电工工具,所有绝缘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它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

9.当有高于人体安全电压存在时严禁带电作业进行维修。

10.电气检修、维修作业及危险工作严禁单独作业。

11.电气设备检修前,必须由检修项目负责人召开检修前安全会议。

12.在未确定电线是否带电的情况下,严禁用老虎钳或其他工具同时切断两根及以上电线。

13.严禁带电移动高于人体安全电压的设备。

14.严禁手持高于人体安全电压的照明设备。

15.手持电动工具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且使用前需按保护器试验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