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2242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docx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docx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学情分析: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解决措施:

在数学情境中学习,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参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知识体系与课时分配:

解决问题-----------------------4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注意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较多的生活实践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22+13-6

(2)22-6+13

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5、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1)22+13-6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2)22-6+13

反思:

学生根据主题图和生活实际,自主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用一步计算的,有两步计算的,学生们积极动脑,思维活跃。

从做题情况看,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得不够理想,还需进一步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还剩多少个面包?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

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

还剩多少个面包?

,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54-8-22

(2)54-(8+22)

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2: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1)54-8-22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2)54-(8+22)

反思:

教学在本节课要注意小括号的引入顺序,孩子们掌握的比较好.教学中着重指导孩子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说去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

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

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PPT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4×3+7=19

(2)2×6+7=19(3)2×8+3=19……

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5、课堂作业

6、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3:

(1)4×3+7=19

(2)2×6+7=19

(3)2×8+3=19

反思:

通过让孩子们用语言去描述主题图的信息时,多数孩子不善于表达。

而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时,学生表现的不错,上学期学的加,乘减做的很顺利,在完成“做一做”时,学生也能从多角度发现问题,只是个别学习习惯差的孩子在解答时忘记单位名称。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

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ppt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

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

学生观察后问:

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

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

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算式可以是:

3×3×3-2=25(个)3×3×2+7=25(个)3×3+3×3+7=25(个)……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4、课堂作业

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让孩子在生活中找乐趣.在本节课中,我把孩子带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孩子快乐的寻找,幸福的发现。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一)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学情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动手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平均分

备课日期:

2013年3月3日授课日期:

3月7日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2、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

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5.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教学后记

认识平均分是在整个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占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平均分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学习除法。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让孩子们学会新知识,更好地掌握运用所学,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